高校列印複印店:靠複印教材月均收入近一萬
創業第一步網2018-11-02 13:44:36
閱讀(3256)
筆者來到某高校學生綜合服務中心內的文印店,進門說道:「老闆,我們一群考研學生要複印列印幾本教材。
圖片來自網絡
探訪:複印店囤積「團購」電子版教材生意火爆
筆者來到某高校學生綜合服務中心內的文印店,進門說道:「老闆,我們一群考研學生要複印列印幾本教材。」店主沒問是什麼書就一口答應下來,「你把書拿來就行。沒有書,有電子版也行,Word文件或者Pdf文件都行。每頁2毛錢,多的話1毛錢--都給你裝訂好。」
這家店裡的幾臺複印機、印表機中只有一臺正在工作。「剛開學時很忙,現在已經忙過了。」店主說。筆者看到,窗臺上放著三本用A4紙列印並裝訂好的「教材」,分別是《最新科技英語教程》、《Information Systems Essentials》(《信息系統概要》)、《劉薇雅思口語》。其中第二本是全英文書,內頁顯示是美國某大學編輯出版的;第三本其實是國內某英語培訓機構的講義。店主告訴筆者,這三本都是之前有學生來列印的,「多打了一份,放在這裡誰要給誰」。
筆者先後探訪了海澱多家大學周邊的複印店,這些店多分布在學生生活區食堂附近和教學樓裡,平均一所學校至少有六七家列印店。小店大多只有三四平方米,一到課間和休息,小店被來來往往的學生主顧擠得水洩不通,不乏前來複印教材的學生。筆者看了一下,有的複印教材,有的複印從圖書館借出來的中外參考書。經記者詢問,這些店家都可承接複印教材的業務,價格大多是雙面列印每張1毛,膠裝2元,雙面複印4-5分,單面複印1毛,量大則可以優惠,如果要裝封面就加2元,數量大還有價格優惠。
店家指著一摞藍色封皮的複印「教材」說,這些都是牆上貼出的最暢銷教材,今年開學季批量列印出來沒賣完的十幾本。「生意好時,每天有百十來人來店裡排隊買教材,很多都派班幹部來團購。為了節省時間,常用的課本和教材,店裡乾脆就把成書掃描成電子版供列印複印。」當筆者問能否複印《中國新聞傳播史》,店家爽快地打開電腦幫忙搜索該書電子版,名為「客戶資料」的文件夾裡存有上百個教材的電子版文件,多以PDF為主,「我們店裡之所以受歡迎,也因為公共課和專業書很全。」
調查:買一本複印教材能比新書省一多半的錢
隨機採訪的學生解釋了複印教材風行的原因,一方面,除高職、民辦院校外,北京很多高校在新生入學時並不統一徵訂教材,學生擁有自行購買教材的主動權;另一方面,從列印店買來的書價格較正版新書便宜,且印刷質量不錯,複印教材自然受到了大家青睞。這些列印店盜印的書中如果有往屆學生留下的筆記,則會更受歡迎。
「一些原版教材價錢太高,從列印店買列印版的話一般也就10多塊錢;況且有的書上面帶著學長、學姐劃的重點,考試前還可以幫自己複習一下,感覺買這樣的書挺合算的。」一名曾多次購買列印版教材的學生告訴筆者。
拿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教材《中國新聞傳播史》來說,該書共有404頁,正版定價45元。如果按店裡5分錢一頁的價格複印,一本複印教材能比買新書省下一多半的錢。北青報記者粗略統計,本科四年下來,數十門專業課教材若都採取複印的方式,一個學生可省下近千元教材購置費。
列印店:靠複印教材月均收入近一萬
高校列印店中複印教材的這項業務,究竟能給商家帶來多少利潤?以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2010年修訂版)》為例,該書的正文共398頁、25個印張、定價23元,平均0.92元/印張。按複印店裡每張複印4個頁碼計算,整冊按0.05元/面複印,整本書的價格為10元,相當於正版價的4.4折。剔除人力、耗材和房租等成本,複印店通過複印單本教材,每本教材的實際獲利也能維持在3元左右。
走訪中,不少店家還向筆者透露,除了接校園內的複印訂單,還會在網上以QQ招攬其他大學和教學單位的批量複印業務。某複印店工作人員解釋道,「也有一些中學和教育機構甚至跨區的客戶,來我們這裡印教輔材料。每月單靠複印教材收入差不多一萬吧。」
核心
教材屬必需品 市場化定價難住學生
有人曾提出大學教材價格貴是校園複印店長盛不衰的重要原因。那麼,正版大學教材定價是否合理?北青報記者在清華大學教材中心瀏覽了部分教材的價格,發現很少有20元以下的教材,絕大多數定價在20元至50元之間,也有50元以上的「大部頭」。海澱某著名高校出版社的工作人員回應,「中國的大學教材並不貴,一本普通裝幀的300頁教材定價差不多在20-30元,對比國外的大學教材動輒上百人民幣的定價,這價格真不算貴。」
他還表示出版社方面曾接到大學教授的投訴,說很多學生拿著複印課本上課,而該課上的教材正是自己所編寫的。「假如所有學生全都用上了複印教材,那麼,編寫者的辛勤勞動得不到尊重,更別提去保護他們的合法權益了。」
不過,大學生們對於教材是否昂貴卻有另一番感受。相比由政府定價的中小學教材,同為必需品的大學教材貴出不少。北青報記者上網搜索高中必修數學A版全套教材(彩色版)的價格,這套書共5本,涵蓋高中三年,其總定價為42.3元,而大學數學和統計類專業的學生僅購買高等數學的正版教材定價已超過80元,高出近一倍。相較高中,大學專業課、公共必修課等門數繁多,四年的學制通常有二三十門。受訪的工科大三男生告訴記者,入學時第一學年訂購新教材的費用就花了800元,「剛上大學那陣,我們都買新教材,這筆花費確實比高中貴很多,後來,大二大三了就從師兄師姐那裡買二手書了。」但由於專業書籍很多畢業生還想保留,因此能買到的二手教材通常限於政治、英語等公共課,於是,複印教材成為了該生和同學們的購置方式。
複印教材仍處於監管的邊緣地帶
為進一步弄清高校列印店的監管現狀,北青報記者日前致電北京市文化執法總隊法制監督處,問及「大學校園大批量複印和銷售教材是否在其監管範圍」時,工作人員表示,文化行政執法部門對立案是有條件的,在立案之前我們不會介入,「像您反映的,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沒有一定翻印數量和規模,以及確鑿的銷售證據,一般是著作權人和出版社出面去與複印店交涉」。談到立案條件時,她還表示,首先是確認有侵權行為,其次是觸犯公共利益,比如,盜版翻印違反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內容。
學校一方對列印店複印教材之舉又採取什麼態度?海澱某理工類院校的後勤處老師答覆道,學校內的這些列印店大多是自營,只是租用了學校的地方,後勤處也經常會提醒列印店店主遵守相關法律規定,防止其批量盜印、售賣圖書。「學校在這方面會繼續努力,一方面加強對校內列印店的管理,一方面也會提醒學生使用正規教材,自覺抵制盜印行為。」工作人員說。
北青報記者還從北京十五社的反盜版聯盟了解到,目前校園周邊複印店已經成為眾多出版社維權的重點,不過在日常工作中,他們發現對複印店侵權行為的處理也有監管的「盲點」。比如,大多數複印店只複印圖書正文,裝訂時再另配上僅列印書名的封面,將原書出版單位、作者、商標一概省略。執法人員即使發現複製成品,也沒有辦法獲得複製品的版權資訊以明確被侵權對象。其次,複印店老闆警惕性很高,一般不會將複製的大量成品擺在櫃檯上,因此給權利人維權和執法部門查處造成很大困難。本組文/本報記者 劉旭 雷嘉 王曉芸
專家說法
複印正規出版書籍並銷售構成侵權
批量複印教材等正規出版書籍及學生購買複印店盜版書籍的行為是否構成侵權?複印店如侵權該承擔怎樣的侵權責任?就此,北青報記者採訪了中國政法大學智慧財產權中心特約研究員趙佔領。
趙佔領說,《著作權法》規定「為學校課堂教學或者科學研究,翻譯或者少量複製已經發表的作品,供教學或者科研人員使用,但不得出版發行」屬於合理使用範疇,學生、教師為了個人學習、研究的目的複印教材等書籍,不構成侵權,複印店也不構成侵權。但是,如果複印店自己複印書籍,以盈利為目的出售給客戶,這就構成侵權。
對一本書複印多少量構成侵權?趙佔領看來,雖然《著作權法》對此沒有具體規定,但列印店只要以盈利為目的複印書籍就構成侵權,這與複印多少量沒過多關係。趙佔領還表示,不論是複印紙質書籍還是列印書本的Word、PDF等電子版本,只要列印出來,這都構成侵權。
對於列印店該承擔的法律責任,趙佔領說,這構成民事侵權,複印店如有以上行為應停止侵權,賠償權利人損失。「複印店屬於個體經營的小店,對權利人造成了多少損失不好確定,但可依據侵權所得收入來進行賠償。」趙佔領認為,由於列印店複印的書比較零散,出版社和作者在維權時不好舉證,這使得出版社、作者對此沒有過多法律上的追究。
趙佔領還建議,高校內部管理人員可採取相關措施對校內複印店進行管理,學生也應提升自己的法律意識,只將複印的書供自己學習而不對外銷售。文/本報記者 李夢婷
文/李夢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