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宮再提「群體免疫」

2020-10-19 熱榜內容

來源:環球資訊+

當前,美國新冠肺炎累計確診和死亡病例數仍居世界首位。為贏得大選全力推動經濟重啟的白宮近日再提「群體免疫」策略。只不過這一次,「群體免疫」有了新的「感染目標」——身體健康的美國年輕人。

《大巴靈頓宣言》提到的「群體免疫」

據多家媒體報導,美國白宮在近日召集的一次電話會議中,引用了一份名為《大巴靈頓宣言》請願書提到的應對疫情策略。這一策略強調「重點保護」(Focused Protection),即讓身體健康、不易因病死去的年輕人感染新冠病毒,同時保護那些因年齡或其他風險而容易感染病毒的人,以此逐漸達到「群體免疫」的目標。

這一策略反對封鎖措施,呼籲重開學校、企業和其他實體,因此受到白宮的「青睞」。《大巴靈頓宣言》請願書出自美國經濟研究所,但在上面籤名的多數專家沒有公開姓名。

彭博社報導:危險的「群體免疫」策略——《大巴靈頓宣言》用了錯誤的措辭,強調了錯誤的觀點。

美國《福布斯》雜誌網站刊登題為《白宮正在考慮以〈大巴靈頓宣言〉提到的「群體免疫」策略來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報導

《福布斯》網站的報導說,「重點保護」就是使被認為「不太可能」死於新冠肺炎的人感染新冠病毒並最終達到「群體免疫」所需的門檻。從理論上講,這將減少病毒的傳播,減少死亡人數。

根據美國疾控中心的定義,當有足夠比例的人口,通過自然感染或接種疫苗,對傳染性疾病產生免疫,從而使病毒不易在人與人之間傳播時,就達到了「群體免疫」。各國對該理論的定義普遍為需要至少60%~70%的人群感染。

但據《紐約時報》稱,《大巴靈頓宣言》請願書中有幾位專家作者甚至大膽提出,只要有10%~20%的人口感染,美國即可達到「群體免疫」。

《紐約時報》報導截圖

美國主流科學界表示,在沒有疫苗的情況下,宣言所提倡的「群體免疫」只會導致更多的人感染、住院和死亡,並讓醫療體系不堪重負;即便是那些年輕健康的人死亡率較低,他們仍會將病毒傳播給高危人群。宣言提出要保護弱勢群體,但是要隔離成千上萬的年老病弱者幾乎不可能。

《華盛頓郵報》報導:普立茲獎得主、科學記者勞裡·格勒特表示,「群體免疫」這個提議行不通

《紐約時報》援引華盛頓大學健康指標和評估研究所主任克里斯多福·莫裡博士的話指出,「只要有10%~20%的人口感染即可達到『群體免疫』的理念純屬無稽之談」。

《紐約時報》報導截圖

美國科學家威廉·哈茲爾廷14日接受美國媒體採訪時直言,「群體免疫」是「屠殺」的代名詞。

哈茲爾廷:「我們沒有控制住疫情,有人向川普總統建議推行『群體免疫』,這讓我極度擔心,『群體免疫』是屠殺的另一種說法。如果允許病毒像他們鼓吹的那樣傳播,那就是大屠殺,每年都將有兩百萬到六百萬美國人死亡。對美國而言,讓政府中最高層的領導者抵制最好的公共衛生官員,是一場不容置疑的災難。人們知道這種傳染病可以得到控制,其他國家已經做到了,而美國恰恰相反。」

「群體免疫」強推之恥:白宮欲淡化防疫不利影響

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12日再次強調,「群體免疫」只能通過接種疫苗實現,在公共衛生史上,從未將「群體免疫」作為應對疫情的策略,既不科學,也不道德

譚德塞

國際著名醫學期刊《柳葉刀》網站14日發布一篇由80名專家學者聯合籤名的文章指出,目前沒有證據表明人在自然感染後可以對新冠病毒有持久性的保護性免疫。

《柳葉刀》網站截圖

據統計,目前全球報告「二次感染」病例已經超過20例,分布於亞洲、歐洲、北美洲、南美洲等多地。其中,美國內華達州一名25歲男子48天內兩次感染新冠病毒,第二次病情明顯加重。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楊希雨指出,「二次感染」病例表明,依靠消極抗疫以實現「群體免疫」的策略並不可行。

楊希雨 資料圖

楊希雨:「它發出了一個政治上的警告,就是對某些國家、某些政客鼓吹的所謂『群體免疫』這種所謂消極防疫大大地寫了一個『不』字。事實證明,搞所謂『群體免疫』只能導致更多人感染和更多人死亡,不可能走向消極防疫的預期結果。」

美國德克薩斯州的醫護人員在照料新冠肺炎患者

根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9月份的估計,90%的美國人仍易感新冠病毒,美國還遠未達到「群體免疫」的標準。那為何白宮此時要重提「群體免疫」?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美國研究所副所長蘇曉暉指出,白宮此舉契合川普的防疫思路,旨在誤導群眾,藉此給川普拉票。

蘇曉暉:「重提群體免疫,從美國政府的角度來說,希望通過這樣的一種方式給民眾傳遞錯誤的信息,試圖告知民眾,現在美國在採用一種新的方式來應對疫情,讓更多的民眾放鬆警惕,能夠走上街頭去投票,對川普進行支持,同時也讓大家對於疫情當前的這種嚴峻情況所產生的這種警惕性,甚至是焦慮感有所降低。目前對於美國來說,疫苗的獲取幾乎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那麼現在跟大選也非常臨近,所以此時必須有一些新的議題來進一步誘導民眾,那麼『群體免疫』就成為白宮手中為數不多的選擇中的一種。」

蘇曉暉指出,美國一再提出「群體免疫」,是政治綁架科學的又一例證,將給美國人民生命安全和社會發展造成深遠的負面影響。

蘇曉暉:「現在對於美國政客來說,他們所考慮到的已經不再是一個科學問題,而更多考慮到的是政治的問題。現在美國白宮再提『群體免疫』,其實是試圖再次以政治來綁架科學,為了達到政治目標,不擇手段,甚至是沒有底線。那麼這樣一種方式儘管目前在科學界引起了反彈,但是有可能對於美國的政客來說,為了達到目標,也願意不惜一試,那麼可能會帶來非常嚴重的後果,對於美國國內社會的生態以及深層次的一些矛盾,可能會產生更深的刺激效果。」

相關焦點

  • 福奇再提美國群體免疫,但這次態度發生了180度大轉彎
    說起群體免疫,很多網友都不陌生,它的英文是herd immunity,意思是群體對傳染病產生的抵抗力,如果群體中有70%—80%的人或動物感染了病毒產生了抵抗力,就不會發生大規模的爆發流行。不過,這種做法對於今年肆虐全球的新冠病毒並不太適用。
  • 美媒:白宮疫情顧問阿特拉斯辭職 曾發表群體免疫等爭議言論
    白宮疫情顧問斯科特·阿特拉斯(圖源:路透社)海外網12月1日電據福克斯新聞網報導,美國白宮疫情顧問斯科特·阿特拉斯當地時間11月30日正式辭職。據悉,阿特拉斯自8月上任以來,多次發表包括堅持群體免疫、解除封鎖等等爭議言論,受到美國國內醫療專家的駁斥。美媒曾曝出白宮疫情協調專員黛博拉·伯克斯私下要求副總統彭斯開除阿特拉斯,稱自己不相信他。(海外網 張霓)
  • 還在幻想群體免疫?白宮機密文件曝光:放病毒進入使民眾主動感染
    而近日,白宮的一份機密文件被曝光,美衛生部門高級顧問亞歷山大在一份郵件中寫道,應該讓更多的人感染病毒,尤其是嬰兒、年輕人等,這些人在感染以後的死亡風險會很低。而他認為,可以通過這些人來實現群體免疫。值得注意的是,亞歷山大曾是首個在美國提出群體免疫的人,英國這次的疫情大暴發已經證實群體免疫的失敗,沒想到美方還在幻想群體免疫。
  • 美白宮疫情顧問阿特拉斯辭職 曾支持「群體免疫」
    中新網12月1日電 據美聯社報導,當地時間11月30日,美國白宮疫情顧問斯科特·阿特拉斯正式宣布辭職。此前,他曾提出「群體免疫」的想法,並多次與白宮新冠病毒工作組其他成員發生衝突。報導稱,阿特拉斯於2020年8月上任,期間他多次與國家過敏症和傳染病研究所所長福奇和白宮新冠病毒工作組成員黛博拉·伯克斯意見衝突,原因是阿特拉斯反對政府祭出更加強力的措施,來控制新冠病毒傳播。阿特拉斯還反對佩戴口罩、頒布居家令和保持社交距離等防疫手段。
  • 「群體免疫」是什麼意思?新冠肺炎群體免疫策略可行嗎
    如果說對抗新冠肺炎疫情的擴散是一場全球性戰役的話,英國政府近日拋出的「群體免疫」策略被各國醫學專家視為「直接向病毒亮白旗」,但也有人辯護「這種做法此前曾很有效」。到底「群體免疫」是什麼樣的醫學概念?它與這次新冠疫情當真「匹配」嗎?  「群體免疫」有嚴格適用範圍  率先拋出「群體免疫」理論的是英國首席科學顧問派屈克·瓦朗斯。
  • 「群體免疫」是什麼意思概念解釋 群體免疫的意義解讀
    新華社倫敦3月15日電新聞分析:英國的「群體免疫」,是科學還是無奈?  新華社記者張家偉 劉石磊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不斷加劇,英國採取的旨在延緩高峰而非強力控制的應對措施以及政府首席科學顧問有關「群體免疫」的言論引起很大爭議。  這究竟是英國政府依據最新科學證據做出的決策?還是面對衛生系統和經濟發展壓力下的無奈之舉?
  • 瑞典「群體免疫」設計師:免疫進度「驚人緩慢」
    倡導不採取任何封鎖隔離措施、靠「群體免疫」來應對新冠病毒的瑞典困惑和失望了。據美國彭博社18日報導,瑞典Werlabs AB公司近6周對首都斯德哥爾摩約5萬人進行了新冠病毒抗體檢測,結果顯示已產生抗體的人群佔比約為14%。
  • 英國的群體免疫是什麼意思?佛系免疫?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大家好學習使人進步,我是log宇,今天聊一聊英國的群體免疫。前幾天,英國首相詹森說,英國決定讓大約60%--70%的英國人口接觸病毒,可以犧牲50萬人,也叫佛系抗疫,以獲得群體免疫。根據英國的醫學顧問瓦蘭斯說群體免疫就是足夠多的人對一種疾病免疫時,他們就為其他一些易感染人群提供了保護。如果群體中有70%—80%的動物有抵抗力,就不會發生大規模的爆發流行。
  • 瑞典承認群體免疫破產,崇洋跪美的公知臉疼嗎?
    近日,在接受本國電視臺採訪時,瑞典國王古斯塔夫終於正面承認群體免疫破產。作為全球第一個宣布實施群體免疫且執行最徹底的發達國家,瑞典一度被西方奉為「抗疫模範生」,並高居福布斯公布的「世界百大抗疫最成功的國家」榜首。
  • 瑞典「群體免疫」設計師:免疫進度異常緩慢,但仍在他的預測之中
    該國在疫情問題上消極應對,試圖通過「群體免疫」來實現最終的勝利。這種甜蜜的夢想在現實數據的印證下敗像頻頻,百萬人中就有1.68萬死亡,高居歐洲第三位。北歐鄰國的累計死亡綜合人數的四倍也不抵瑞典一國之多,而他還企圖道德綁架鄰國,試圖讓他們同時對自己開放邊界和國際往來。
  • 孫曉:瑞典「群體免疫」的「成功」,沒什麼值得吹捧的
    當地時間11日,世衛組織衛生緊急項目負責人麥可·瑞安表示,群體免疫在農牧業中用於考慮牲畜整體健康而不考慮單個動物的情況。但人類不是獸群,當使用群體免疫的術語時要非常小心,殘酷的計算不考慮人民、生命以及所承受的痛苦。他接著指出,一些國家可能認為即使缺乏針對性措施,什麼都不做,也會突然神奇地實現群體免疫,就算在這一過程中失去一些老人又如何。
  • 瑞典為何寧可群體免疫死去,也不願意尋求中國幫助呢?
    今天我們聊的是,瑞典為何寧可群體免疫死去,也不願意尋求中國幫助呢?瑞典的新冠感染死亡率,目前是全世界最高的,誰都想不到,作為北歐的一個發達國家,無論是醫療水平還是科技水平,都是世界前列!竟然還會把事情搞得那麼大,絲毫沒有看得出,在這場新冠面前,瑞典的醫療水平發揮出什麼作用!
  • 電影《恐怖地帶》:群體免疫算啥,英美國家的終極殺招是直接清洗
    面對這種狀況,英國的應對之策是這兩天被熱議的「群體免疫」:讓4000萬(60%英國人口)英國人接觸新冠病毒,以便達到60%的人群感染,在全國形成群體免疫效果。所謂「群體免疫」是醫學用語,指的是人或牲畜群體對傳染的抵抗力。如果群體中有70%—80%有抵抗力,就不會發生大規模的爆發流行。
  • 核查| 抗體檢測能證明群體免疫嗎?
    ——主要目的是發現無症狀感染者《57%人口有新冠抗體,義大利出現首個群體免疫地區》,《歐美多項抗體檢測研究表明:「群體免疫」短期無望》……在新聞報導中,抗體檢測多與群體免疫相聯繫,那麼抗體檢測究竟是不是為了證明群體免疫呢?
  • 群體免疫有效嗎?Does herd immunity work?
    簡單解釋一下啥有群體免疫。1個人得了病,傳染給2個人,然後再以指數的速度不斷在群體裡傳播,直到整個群體都被傳染上這種疾病。在病毒傳播的過程中,可能有十分之一的人因為各種原因死掉了,大量的人都被處於被感染但是未死掉的狀態。
  • 群體免疫什麼意思什麼梗? 這梗代指群體對傳染的抵抗力
    群體免疫什麼意思什麼梗? 這梗代指群體對傳染的抵抗力時間:2020-03-31 16:45   來源:小雞詞典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群體免疫什麼意思什麼梗?這梗代指群體對傳染的抵抗力 指 人們 群體對傳染的抵抗力 群體免疫力高,是指群體中對傳染具有抵抗力的個體佔比高 群體中對疾病具有抵抗力的個體達到7成以上,一般認為該群體不會發生該疾病的大規模傳染 而通過感染疾病來獲得個體免   原標題:群體免疫什麼意思什麼梗?
  • 群體免疫究竟是怎麼回事?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原創 莊建林 健康防護林上個與英國提群體免疫策略的時候,正是一線防控沒日沒夜的時候,根本沒時間來寫,這幾天群裡討論的熱火朝天,決定還是寫一些自己的看法。如有不當之處,敬請指教。1.什麼是herd immunity (群體免疫力)?
  • 所謂「群體免疫」,不過是一場文明社會下的原始屠殺
    在世界各國抗擊新冠疫情的這些日子裡,西方一些國家所實行的「群體免疫」政策一直是國內外人們心中揮之不去的陰影。有網友拿達爾文的「進化論」來解釋西方一些國家所實施的「群體免疫」政策,有些網友甚至從西方國家高福利的角度去揣測其中的一些陰謀,但無論從什麼角度、什麼方向去闡釋,「群體免疫」這樣的政策實施都讓人毛骨悚然,這不僅與西方國家常掛在嘴邊的「人道主義」背道而馳,也同當今社會文明程度格格不入。
  • 第一個實行「群體免疫」的瑞典怎麼樣了呢?死亡率最高的國家之一
    瑞典作為世界上第一個公開實行群體免疫的國家「真香」了?疫情在歐洲爆發之初,其他國家還在爭議究竟要不要帶口罩時,瑞典這個小國家是世界上第一個公開群體免疫的國家。
  • 英國朋友談英國「群體免疫」計劃
    「我們有更完美的計劃,既能讓大家免疫,又不影響經濟。」「真的?那女王幹嘛走了?」「聽說過群體免疫這個詞嗎?華生大夫。」我望著天花板想了想,「記得上學時,獸醫班同學講過,雞鴨鵝豬牛羊可以嘗試這種模式,放任全體感染,有的豬牛羊會因病死去,而有的會活下來,並形成群體免疫力。但這跟人類感染新冠病毒有什麼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