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文言文:守株待兔-講解-如何學文言文

2021-01-16 小雨課堂

部編版小學語文1-6年級文言文及注釋《守株待兔》與如何學好古文

《守株待兔》

原文:

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觸株,折頸而死。因釋其耒而守株,冀復得兔。兔不可復得,而身為宋國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當世之民,皆守株之類也。

本文出自:韓非的《韓非子》中《五蠹》

韓非:(約前280一前233)戰國時期韓國新鄭人,傑出的思想家、哲學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出身韓國貴族。師從荀子。《韓非子》集先秦法家學說大成的代表作。韓非死後,後人搜集其遺著,並加入他人論述韓非學說的文章編成。,共五十五篇,十萬餘字,《五蠹》是其中的代表作品之一。全文近四千七百字,是先秦說理文進一步發展的代表作。作者列舉了大量的事實,在對比中指出古今社會的巨大差異,論據充分,詞鋒銳利,推理切中要害。(韓國:相當於現在的山西南部及河南北部這塊區域)。

寓言:寓言一般是用比喻性的故事來寄託意味深長的道理,給人以啟示的文學體裁,字數不多,但言簡意賅。寓言是生活的一面鏡子,可以折射出許多道理。它告訴我們,在生活中,不要做《守株待兔》中的(宋人),也不要做《南轅北轍》這則寓言中那個(去楚國)的人。其實寓言故事還有很多很多。如課外讀一讀中《中國古代寓言故事》裡面就寫了不少,從中可以學到很多發人深省的道理。

認字:

待(dài)宋(sòng)釋(shì)冀(jì)蠹(dù)

認詞:

等待 宋國 釋放 希冀 守護 一株 耕地 接觸 頭頸 其他

注釋:

耕:耕田的人。

耕者:指農民。

株:露在地面上樹木的根和莖。

觸:撞到。

走:跑。

折:折斷。

因:於是,就。

釋:放,放下。

耒(lěi):古代耕田用的農具,形狀像木叉,就是犁耙。

冀:希望。

復:又,再。

得:得到。

為:被,表被動。

而身為宋國笑:而他自己卻被宋國人所恥笑。

身:自己。

為:被。

政:政策。

治:管理。

以:用。

欲:想要。

身:自己。

者:……的人。

幾個「而」的意思:

第一個「而」:折頸而死:表示承接。

第二個「而」:因釋其耒而守株:表示因果關係。

第三個「而」:表示轉折。

譯文:

宋國有個農民,他的田地中有一截樹樁。一天,一隻跑得飛快的野兔撞在了樹樁上,扭斷了脖子死了。於是,農民便放下他的農具日日夜夜守在樹樁子旁邊,希望能再得到一隻兔子。然而野兔是不可能再次得到了,而他自己也被宋國人恥笑。而今居然想用過去的治國方略來治理當今的百姓,這都是在犯守株待兔一樣的錯誤呀!

二、如何學習古文:以《守株待兔》這篇寓言為例來講解:

一、朗讀測試並做標記。(帶著目的,問題去讀)

①朗讀課文共( )句話,我讀了( )遍,能做到(正確通順流利)地朗讀。

②邊讀邊在課文中圈生字,畫生詞,不明白的畫上「?」。

二、概括(讀後再想,用簡要的文字概括下這個古文講的是什麼大概意思)

本文是一篇短小的文言文,寫的是一隻兔子偶然撞死在田邊的_____,一個農夫撿到了,從此就放下鋤頭整天_____,希望再有兔子撞死,可是他__________,田地也荒蕪了。

三、找生字詞(不會認的字(查字典注意讀),不理解的詞(查字典解釋含義))

①讀詞語,不會讀的在旁邊做上標記。

如:守株待兔兔走觸株折頸而死

②認生字,在上面註上拼音。

如:宋耕釋冀

四、理解(會斷句會譯文了解故事的內容及結局)

①藉助注釋,對一段句子的意思去理解譯文。

(1)兔走觸株,折頸而死。

(2)因釋其未而守株,冀復得兔。

②根據句子的意思,試著用「/」給句子斷句.

如:文中:因釋其來而守株。

③這個故事的最後的結果是怎樣的?把相關的句子寫下來。

五、整理古文中所涉及的知識點及常考的題型(以備練習考試用)

A、生字詞

1.多音字:為wéi(為人)wèi(為什麼)

2.字義:①株:露在地面上的樹的根和莖。②走:跑。③折:折斷。

④因:於是。⑤釋:放下。⑥來:古代用來耕田的一種農具。⑦冀:希望。③復:再,又。⑨身:自己。

B、了解作者

韓非(約前280一前233)戰國末期韓國人,著名的哲學家,思想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出身韓國貴族。師從荀子。

《韓非子》集先秦法家學說大成的代表作。韓非死後,後人搜集其遺著,並加入他人論述韓非學說的文章編成。《五蠹》是其中的代表作品之一。全文近四千七百字,是先秦說理文進一步發展的代表作。作者列舉了大量的事實,在對比中指出古今社會的巨大差異,論據充分,詞鋒銳利,推理切中要害。

C、古文分析(告訴我們的道理)

《守株待兔》改編自《韓非子》中一文,講的是古時候一個種田人,偶然得到一隻撞死在樹樁上的野兔,從此他丟下鋤頭,整天守在樹樁旁邊等著,結果再也沒有得到野兔,地也荒了。通過學習要讓學生懂得不要把一件偶然發生的事情,看成是會不斷發生的事情,對意外的收穫不要存有僥倖心理。

D、古文今譯

有一個宋人在田裡耕作。田中有一個樹樁。一隻兔子奔跑時撞在樹樁上折斷了脖子死了。於是這個宋人便放下手中的農具,守在樹樁旁邊,希望再撿到撞死的兔子。兔子(當然)不可能再得到,他自己反倒成了宋國的一個笑話。

六、舉一反三去搜集同類型相關的古文寓言,把你從寓言中所知道的故事講給其它人聽,能大致把故事內容依靠自已組織好語言口述出來。

每一是古文要搞清楚:文中的主人翁是個什麼樣的人?或者是這則寓言故事告訴了我們一個什麼道理?

舉例一:古文:《濫竽充數》

齊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處士請為王吹竽,宣王說之,廩食以數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

注釋:

節選自《韓非子·內儲說上》。這則寓言諷刺了無德無才、招搖撞騙的騙子,提醒人們只要嚴格把關,騙子就難行騙。告訴人們要有真才實學。濫:失實的,假的。竽:一種古代樂器,即大笙。「濫竽」即不會吹竽。充數:湊數。

齊宣王:戰國時期齊國的國君。姓田,名闢疆。

使:讓。

必:一定,必須,總是。

南郭:複姓。

處士:古代稱有學問、有品德而沒有做官的人為處士,相當於「先生」

請:請求,要求。

為:給,替。

說:同「悅」,對......感到高興。

廩食(lǐn sì)以數百人:拿數百人的糧食供養他。廩:糧食。食:供養。

以:用,拿。

湣王:齊國國君,宣王的兒子,在宣王死後繼位。姓田,名地或遂。

好∶喜歡,喜悅,此處是喜歡。

逃:逃跑。

立:繼承王位。

竽:古代的一種樂器,像如今的笙

譯文:

齊宣王讓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的合奏。南郭處士請求給齊宣王吹竽,宣王對此感到很高興,拿數百人的糧食供養他。齊宣王去世後,齊湣王繼承王位,他喜歡聽一個一個的演奏,南郭處士聽後便逃走了。

讀後所想:

主人翁是個什麼樣的人? 南郭先生是一個不學無術、自欺欺人、靠矇騙混飯吃的人。

這則寓言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這則寓言告訴我們:騙得了一時卻騙不了一世,我們想要成功,唯一的辦法就是勤奮學習,只有練就一身過硬的真本領,才能經受得住一切考驗。

口述故事:

古時候,齊國的國君齊宣王愛好音樂,尤其喜歡聽吹竽,手下有三百個善於吹竽的樂師。齊宣王喜歡熱鬧,愛擺排場,總想在人前顯示做國君的威嚴,所以每次聽吹竽的時候,總是叫這三百個人在一起合奏給他聽。

有個南郭先生聽說了齊宣王的這個癖(pǐ)好,覺得有機可乘,是個賺錢的好機會,就跑到齊宣王那裡去,吹噓自己說:「大王啊,我是個有名的樂師,聽過我吹竽的人沒有不被感動的,就是鳥獸聽了也會翩翩起舞,花草聽了也會合著節拍顫動,我願把我的絕技獻給大王。」齊宣王聽得高興,不加考察,很爽快地收下了他,把他也編進那支三百人的吹竽隊中。

這以後,南郭先生就隨那三百人一塊兒合奏給齊宣王聽,和大家一樣享受著優厚的待遇,心裡得意極了。

其實南郭先生撒了個彌(mí)天大謊,他壓根兒就不會吹竽。每逢演奏的時候,南郭先生就捧著竽混在隊伍中,人家搖晃身體他也搖晃身體,人家擺頭他也擺頭,臉上裝出一副動情忘我的樣子,看上去和別人一樣投入,還真瞧不出什麼破綻來。南郭先生就這樣混過了一天又一天,不勞而獲地白拿薪水。

可是好景不長,過了幾年,愛聽竽合奏的齊宣王死了,他的兒子齊湣(mǐn)王繼承了王位。齊湣王也愛聽吹竽,可是他和齊宣王不一樣,他認為三百人一塊兒吹實在太吵,不如獨奏來得悠揚好聽。於是齊湣王頒布了一道命令,要這三百個人好好練習,他將讓他們一個個地吹竽給他聽。樂師們接到命令後都積極練習,想一展身手,只有南郭先生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惶惶不可終日。他想來想去,覺得這次再也混不過去了,只好連夜收拾行李逃走了。

舉例二:古文:《畫蛇添足》

楚有祠(cí)者,賜其舍人卮(zhī)酒。舍人相謂曰:「數人飲之不足,一人飲之有餘。請畫地為蛇,先成者飲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飲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畫蛇曰:「吾能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奪其卮曰:「蛇固無足,子安能為之足?」遂飲其酒。為蛇足者,終亡其酒。

注釋:

1.祠:祭祀。周代貴族一年四季都要祭祀祖宗,每個季度祭祀都有專門的稱呼,春天祭祀叫「祠」。祠者:主管祭祀的官員。

2.舍人:門客,手下辦事的人。

3.卮:古代的一種盛酒器,類似壺。

4.相謂:互相商議。

5.畫地:在地面上畫。

6.引:拿,舉。

7.固:本來,原來。

8.子:您;你。

9.安能:怎麼能;哪能。

10.為:給;替。

11.遂:於是;就。

12.為:給。

13.足:畫腳。

14.者:……的人。

15.終:最終、最後。

16.亡:丟失,失去。

譯文:

古代楚國有個人祭過祖宗以後,賞給來幫忙祭祀的門客一壺酒。門客們互相商議說:「大家一起喝這壺酒恐怕不夠,一個人喝它還有剩餘。(那麼)請大家在地上畫蛇吧,先畫好的人喝這壺酒。」一個人最先完成了,拿起酒壺準備飲酒,(這時他)卻左手拿著酒壺,右手畫蛇,說:「我能夠為它畫腳。」他還沒有(把腳)完成,另一個人的蛇就畫好了,搶過他的酒壺,說:「蛇本來就沒有腳,你怎麼能給它畫腳呢?」話剛說完,就把那壺酒喝完了。那個給蛇畫腳的人,最終沒有喝到那壺酒。

讀後所想:

這則寓言告訴我們:做任何事情都要有明確的要求和目標,不要多此一舉,更不要盲目樂觀,否則很可能得不償失甚至招致失敗。

口述故事:

古時候,楚國有一家人,祭完祖宗之後,準備將祭祀用的一壺酒,賞給幫忙辦事的人喝。參加的人很多,這壺酒如果大家都喝是不夠的,若是讓一個人喝,那能喝得有餘。這一壺酒到底怎麼分呢?

大家都安靜下來,這時有人建議:每個人在地上畫一條蛇,誰畫得快又畫得好,就把這壺酒歸他喝。大家都認為這個方法好,都同意這樣做。於是,在地上畫起蛇來。

有個人畫得很快,一轉眼最先畫好了,他就端起酒壺要喝酒。但是他回頭看看別人,還都沒有畫好呢。心裡畫蛇添足插圖想:他們畫得真慢。又想顯示自己的本領,他洋洋得意地說: "你們畫得好慢啊!我再給蛇畫幾隻腳也不算晚呢!"於是,他便左手提著酒壺,右手拿了一根樹枝,給蛇畫起腳來。

正在他一邊畫著腳,一邊說話的時候,另外一個人已經畫好了。那個人馬上把酒壺從他手裡奪過去,說:"你見過蛇嗎?蛇是沒有腳的,你為什麼要給它添上腳呢?所以第一個畫好蛇的人不是你,而是我了!"那個人說罷就仰起頭來,咕咚咕咚把酒喝下去了。

舉例三:古文:《南轅北轍》

今者臣來,見人於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駕,告臣曰:「吾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將奚為北面?」曰:「吾馬良。」臣曰:「馬雖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雖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數者愈善,而離楚愈遠耳。

注釋:

大行(háng):大:寬大。行:道路。大行:寬闊的道路。

方:正在。

北:面向北方。

持其駕:駕著他的車。

之:動詞,到……去。

楚:楚國,在魏國的南面。

將:又。

奚:為何。

用:費用,錢財。

御:駕馭車馬。

者:…的人。

御者善:車夫駕車的技術高超。

此數者:這幾個條件。

耳:語氣詞,而已,罷了。

譯文:

我今天來上朝的時候,在大路上遇見了一個人,正在面朝北面駕著他的車,他告訴我說:『我想到楚國去。』我說:『您到楚國去,為什麼往北走呢?』他說:『我的馬很好。』我說:『你的馬雖然很好,但這不是去楚國的路。'他說:『我的路費很多。』我說:『你的路費雖然多,但這不是去楚國的路。'他說:『我的馬夫善於駕車。』這幾個條件越好,就離楚國就越遠罷了。

讀後所想:

這則寓言告訴我們想往南而車子卻向北行。比喻行動和目的正好相反,無論做什麼事、都要首先看準方向、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有利條件;如果方向錯了、那麼有利條件只會起到相反的作用。

如:你想要學習成績好卻又不努力不花功夫去學去練一心只想玩,那豈非南轅北轍?

《守株待兔》應試練習:

1、這則寓言中的宋國人被大家嘲笑的原因,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他每天都在勤勤懇懇地勞動,不知道投機取巧。

B.他把一個偶然發生的現象當成了一定會發生的事情。

C.他不好好勞動,幻想憑運氣過好日子。

D.他既沒有得到兔子,又荒廢了自己的田地。

2、根據要求,完成下列兩小題。

(1)解釋下列句中對應字的意思。

A、兔走觸株:走-( ) B、因釋其耒:釋-( )

C、冀復得兔:冀-( ) D、治當世之民:治-( )

E、兔走觸株:株-( ) F、冀復得兔:冀-( )

G、因釋其耒而守株:耒-( )

(2)下列各句與例句中「之」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例句:今欲以先王之政

A.入水求之 B.反歸取之 C.物外之趣 D.置之其座

例句:加點的「為」與「而身為宋國笑」中的「為」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 B.為人謀而不忠乎 C.始悟為山市 D.此何遽不為福乎

3、用「/」標出下面句子的一處朗讀停頓。

兔不可復得

4、翻譯下列句子。

兔不可復得,而身為宋國笑。

譯文:

兔走觸株,折頸而死.

譯文:

5、為什麼宋人不會再得到兔子?

6、這篇古文寓言的寓意?

7、這則寓言故事諷刺了________的人。

相關焦點

  • 從中考看小學語文文言文學習,只背誦很難提高,跟著考試走才有效
    但這並不是說,小學生學文言文、古詩詞就沒有用,學習文言文了解語言的發展規律,體會古人的文學修養,其實就是閱讀基礎的練習。那麼只背誦很難提高文言文的學習能力,對傳統語文常識的考核,除了文言文還有古詩詞,相對於語文能力運用,這更偏向於應試考試的練習。
  • 中學生文言文功底好,家長:從小學開始小古文學習,全靠打基礎
    關注語文教學發展,解決語文學習困惑。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有一個重難點,是很多同學非常頭疼的知識內容,那就是文言文學習。到了中學,文言文的段落、選材都開始加長變難,很多同學讀不懂,認為比小學還難學。漸漸地也對語文失去了興趣。部編版語文教材中,關於課文的選取,更是突出了古詩文言文學習的重要性。中考的文言文加古詩的題目卷面分值,平均都在35分左右,能把文言文學好,這語文的學習能力就提高了一半了。但是文言文學習絕對不是背誦這麼簡單,中學階段的文言文功底,基本都是來自小學階段的基礎打得好。在每個階段,我們對文言文的學習目標是不一樣的。
  • 文言文學習:守株待兔,你喜歡這個故事嗎?
    今天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文言文《守株待兔》。 《守株待兔》這篇文言文,選自韓非的《韓非子·五蠹》。 這篇文言文的原文是這樣的: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觸株,折頸而死。因釋其耒而守株,冀復得兔。兔不可復得,而身為宋國笑。
  • 小學語文:《精衛填海》逐句解析,我們從這裡出發學習文言文
    這一小節,我們以四年級上冊的《精衛填海》為文本,展示課文背後的知識點和考點,帶著大家領略文言文的魅力。小學語文:三年級課文《荷花》中的語文考點《守株待兔》的逐句解析,我們從這裡開始學習文言文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們該如何培養小學生的學習興趣?
  • 多年語文老師揭秘:文言文可不能這麼學
    今天在給學生上課的時候,提問了幾句《誡子書》這篇文言文中的重點語句。只是結果出乎意料,被提問的孩子在回答「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時,一直在撓頭「我明明記得啊,怎麼就順不下來了」。其實這是很多學生初學文言文的誤區:以為只需要把整篇文言文的翻譯背誦下來就可以了。
  • 語文班主任力薦:八年級上冊文言文知識大全,幫助學生考試不扣分
    語文班主任力薦:八年級上冊文言文知識大全,幫助學生考試不扣分進入了初中,同學們會發現初中學習的內容比小學更深了一個層次,不管是學習的範圍還是學習的廣度都於小學有了很大的區別。就拿語初二語文來說,學生要把握好基礎知識,掌握好課文內的生字詞語,並能熟練地解釋和應用;要學會將課本中的字詞進行歸類,比如文言文中的實詞和虛詞、一詞多義、古今異義、通假字等知識點;課本上要求背誦的片段、文言文、古詩詞一定要背熟並熟練默寫,不能有錯別字。
  • 小學階段,如何更好地學習古詩詞及文言文?
    伴隨著語文部編版教材的到來,細心的家長們發現孩子們的閱讀量增加了,同時古詩詞和文言文的篇幅也有所增加。把不熟悉的內容的學習轉化成自己已經學過或者熟悉的內容來進行學習,一旦題目已經理解了意思,後面的內容往往就會豁然開朗,學習起來相對就只是需要注意個別字和詞意思和解釋。二、從作者和時代入手,系統學習從小學階段的文言文和古詩詞經常考察的方向來說,經常需要的坐著,一般要求記憶你就是什麼時代的人,代表的作品還有哪些等。
  • 文言文「不美」了?網友呼籲從語文教材中刪除文言文,真的行嗎?
    「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樹人,三怕寫作文」,這是現在學生自己歸納的「語文三怕」。「文言文」被排在「第一怕」,由此可見,對學生來說文言文的確是非常難學的內容。於是有人提議「刪除文言文」,把要學的文言文都翻譯成「白話文」來學習,這樣就好理解多了。然而,但凡對「中國文化」有點了解的人,都知道文言文是「中國文化」的精髓,絕不能從語文教材裡面取消!
  • 談語文教育:文言文與白話文之爭
    文白之爭臺灣地區2019學年開始,韓愈《師說》、諸葛亮《出師表》、顧炎武《廉恥》等經典文章,恐將從高中語文課本上銷聲匿跡。師道、忠君愛國、廉恥等義理,不再是選文的標準。近日,臺灣因為高中課綱要大幅縮減文言文比例,引起了「文言和白話」之爭。
  • 學好文言文和古詩的方法一樣,先學字後學句,將心比心才能有共情
    關注語文教學發展,解決語文學習困惑。 不少同學都覺得,和古詩詞比起來,文言文很難學。光是實詞、虛詞等語法就能把人學迷糊了,而且古代人真的是這麼說話嗎?大家用文言文交流起來也太費勁了。我們的學生站在現代語文的基礎上看古代漢語,有不理解的地方很正常。
  • 初中語文文言文看不懂怎麼辦?文言文閱讀理解有訣竅!
    本文是《語文閱讀理解40種解題技巧與思維導圖》第12節,主要學習以下5個內容:1、詞語解釋題解題方法2、翻譯文言語句的方法及思維導圖3、內容理解題解題策略4、文言文閱讀答題四步走5、關於翻譯文言語句翻譯順口溜專欄總結了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文言文4類文章近40種題型的解題方法技巧,將專欄加入書架,就可以閱讀其餘章節
  • 人教版:初中「課外」文言文大全!死磕這一份,中考「心不慌」!
    上了初中之後,語文中一個非常重要的點就是文言文的學習,文言文是初中語文的一個難點,同時也是重點,如果學習好它,是當時代學習最為重要的一個問題。那麼該如何學好文言文呢?一、學習文言文,最應該下功夫的是文言字詞、句式等方面的知識,只有積累了一定的文言 知識,才可能順利地閱讀文言文。重視預習,學會自學。課前一定要藉助注釋自己逐字逐句去翻譯,不要坐等老師來講解。預習時注意找出疑難 字句提交課堂討論, 向老師、同學請教。
  • 含蓄典雅,腹有詩書氣自華:如何從高一開始,學好文言文
    語文的學習,是一個厚積薄發的過程,這一點,為學生公認。近期,有一位大學新生,在開學典禮上用文言文致辭,也引起了大家對文言文使用的一種熱議。大學新生文言文演講而文言文,則是高中語文學習中的難點——許多學生談起文言文就嘆氣,覺得難度大,無從下手。文言文以含蓄典雅為主要特徵,是我國古代書面語,華夏五千年文明薪火相傳,文言文功高至偉!
  • |古詩詞|三年級|清華大學|文言文|孩子|...
    原來,她的孩子讀小學,語文成績特別不好,尤其是課本裡越來越多的古詩詞、文言文,讓她十分頭疼。她輔導作業嘔心瀝血,把半輩子學到的都用上了,自己都快崩潰了,孩子卻依然學不好。今年疫情後,不少機構都開設了線上輔導課程,她也花了很多錢給孩子報輔導班,效果卻差強人意,學習沒有方法,只會死記硬背。
  • 初中語文:61篇必背文言文+古詩,貼牆上背熟,考試「1分不扣」!
    初中語文:61篇必背文言文+古詩,貼牆上背熟,考試「1分不扣」!從近幾年中高考語文出題的內容來看,不僅難度有所提升,出題的範圍也更廣。不管是基礎知識部分,還是閱讀理解和文言文,都比以往的考試要難得多。隨著教育的改革,今年秋季入學的新生將使用統一的部編版教材,值得一提的是,在新版的語文教材中,新增了大量的古詩詞和文言文,小學階段甚至增加了87%的古詩內容。以前同學們只有在初中階段才會接觸文言文的學習,現在部編版教材一年級的語文園地當中就會出現比較簡單的文言文知識和《論語》。由此可見,初中學習的難度是什麼樣的。
  • 高中公認最難學的文言文,生僻字很多,你還背得出來嗎?
    很多人在初高中時期都背誦過語文課本中的優秀文言文,比如「逍遙遊」,「離騷」等。相比於詩歌的押韻和郎朗上口,文言文由於篇幅較長,生僻字較多,成為很多學生的噩夢,基本上背誦一篇要花費好幾天的功夫。今天我們就要介紹這篇公認最難學的文言文「寡人之於國也」。
  • 部編版:九年級下冊語文古詩+文言文知識大全,學習語文好資料!
    古詩詞和文言文一直都是語文學習的重點版塊,尤其是進入初中之後,對古詩詞和文言文的考察也會進入到一個新的層面,與此同時,只有不斷的紮實好了自己的基礎,才能更好更清晰的對相關的古詩詞考點進行理解。就拿古詩詞鑑賞這個考點來講,需要對古詩文全文理解透徹並清晰的認識到自己還有哪些不足的地方,其次就是默寫的時候,一定不能出現字詞上面的基礎錯誤等,最後對文言文的理解,也是如此,紮實的基礎才是學習的王道。
  • 初中文言文學習法:3個筆記法把文言文學透,別在語文書上寫翻譯
    關注語文教學發展,解決語文學習困惑。文言文是語文學習的一大難點,從小學階段開始,我們在學習文言文的過程中,不斷地遇到各種問題:背誦、抄寫、釋義、閱讀……每一個學習環節做不好,基礎打不好,文言文的學習就會變得越來越難。到了初中,隨著課文難度篇幅的增大,語文是越來越難學了。考試中,文言文再也不是書中的課文節選,有些段落每個字你都認識,卻不知道如何翻譯,根本看不懂。
  • 初中文言文教學「五策略」,想教好文言文的,千萬別錯過
    文言文教育總是國語教育改革中的一個難題,為了提高文言文教育的有效性,教職員要指導和推進學生在教育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積極地引導和推進教職人員的教育模式,從學習開始逐漸發展,現在學習,毫無疑問,有必要制定有效的文言文教學戰略。
  • 都是之乎者也的文言文有什麼用,我們要不要學文言文?
    都是之乎者也的文言文有什麼用,我們要不要學文言文?學習文言文有用嗎?答案有兩種,無非是有或者沒有。在一些人看來,這是完全沒有用的,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根本就不會接觸到文言文,因此認為文言文是一種無用的存在,有些人甚至強烈要求要把文言文從中小學教材中剔除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