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商報/中國商網(記者 焦立坤 祖爽 遆鳳洲)臘月裡的呂梁山南麓寒風刺骨,山西省臨汾市隰縣的農村電商一條街卻很忙碌。在各大快遞公司的站點,一箱箱玉露香梨承載著果農的喜悅,運往全國各地。
近年來,隰縣把玉露香梨產業確定為脫貧攻堅的主導產業,乘著「網際網路+」的春風,逐漸摸索出了電商扶貧的「隰縣模式」。2019年4月,隰縣正式摘掉了國家級貧困縣的帽子。
隰縣陽頭升鄉竹幹村是遠近聞名的「電商之村」。中國商報記者 祖爽/攝
電商村裡的網紅名片
水靈靈的玉露香梨被整齊地成筐碼放好,香甜的汁水甚至引來了蜜蜂駐足……這是2019年秋天王明明在抖音上拍攝的第一個視頻。1980年出生的王明明是隰縣陽頭升鄉竹幹村人,他現在可是縣裡大名鼎鼎的網紅。
「直播能拉近和顧客的距離,我最大的優勢就是直播的全都是真實的生活場景。直播、客服、拍照、發貨,全是我一人包辦」。作為村裡最早「觸網」的電商,王明明還把隰縣縣長王曉斌和自己在田裡的合影放到了網上,讓縣長「代言」自家水果。
據了解,2015年一次偶然的機會,王明明加上了王曉斌的微信。在隰縣縣委、縣政府的號召下,他參加了隰縣組織的培訓班,學習如何做電商。王明明抓住了產品差異化和用戶需求多樣化的特點,發現小個頭的蘋果對於小孩子來說大小正好,就將其重新包裝,打出「寶寶蘋果」的概念。除了梨和蘋果,他還把更多的土特產都搬到了網上,南瓜、杏幹、土豆、小米、醃菜等。現在,王明明每天都哼著小曲開著三輪摩託車去縣城裡發貨,忙得不亦樂乎。
王明明展示他和縣長王曉斌的合影。中國商報記者 焦立坤/攝
除了自己致富,這位電商帶頭大哥還幫助其他村民。村裡的貧困戶王龍龍、賀春蓮家屬患病,缺少勞力,王明明就把他們製作的醃菜、飼養的肉雞放到網店銷售,在當地賣六七十元的雞,王明明在網上可以賣到100多元。「以前我們賣梨都是靠天吃飯,等人來收,現在有了電商簡直太方便了。」在接受中國商報記者採訪的一小時裡,又有客戶跟他訂了四箱梨。
「我是做電商的」。見到任調萍時,她剛風風火火地發完一車貨。從對網絡一竅不通到玩轉手機,任調萍的電商之路更為曲折。1996年,任調萍從鄰縣嫁到竹幹村。「當時家裡條件不好,欠了債,有一年我們靠借來的100元錢過了一個春節」。回憶起以前的生活,她的眼中泛起了淚花。
近幾年,隰縣因地制宜,在全縣積極推廣種植玉露香梨品種,雖然推廣力度大,但最初任調萍並不太接受。剛開始她僅種植了兩畝地,約20棵梨樹,沒想到一年竟然帶來4萬元的直接收益。嘗到甜頭的任調萍開始大規模種植玉露香梨,不光在自己家地裡種,還承包了別人家的地。
為了擴大玉露香梨的銷路,連網購都不會的任調萍開始學習電商賣貨。任調萍表示,「學了電商以後,我才會學會在網上買東西、賣東西。」2018年,她在網上賣出了兩三萬斤梨,年收入達到十幾萬元。
除了學習電商外,經過多方籌集資金,任調萍還聯手其他村民建成一座容量3000噸的恆溫庫,每年可解決2000餘人次貧困戶務工問題,扶貧助貧金額達60餘萬元。「現在一提隰縣就知道玉露香梨,可不愁賣,有的外地客商專程跑到隰縣,一車一車地拉貨呢!」任調萍對記者說。
曾經的貧困戶成了村裡的致富帶頭人。如今,像王明明和任調萍這樣的電商新農人在隰縣越來越多,他們不僅讓自家的小日子越過越紅火,還帶動了整個村的產業發展,為隰縣的梨果產業注入新的活力。
遊戲小子的蛻變路
從身無長技、沉迷於遊戲的「浪子」到年流水20萬元的淘寶店老闆,這樣的巨變發生在隰縣陽頭升鄉竹幹村建檔立卡的貧困戶王平身上。
由於母親患病,王平很早就輟學外出打零工。22歲時,王平回村扛起了鋤頭,但生活的困頓和接連的打擊讓他沉迷於網路遊戲。
事情的轉機發生在2015年,一天,王平收到朋友轉發的一條消息:「與其打遊戲,不如網上賣水果。」這是王曉斌在一個隰縣果農群裡發的。當時隰縣舉辦電商培訓班,王平抱著試試的態度報了名。令王平沒想到的是,隰縣不僅組織培訓班,王曉斌還親自來村裡解答農民的疑惑,這讓王平的心中再次燃起了希望。「當時就覺得,這件事能做」!很快,王平就收穫了第一桶金,一位打遊戲認識的網友從他手裡購買了50元的水果。
隨後,王平開始在淘寶上開店,同時還做起了微商,靠誠信和口碑積攢了不少回頭客。賣得最多的一天發貨量超過70件,把運貨的摩託車裝得滿滿當當。「顧不上打遊戲了」。脫貧後的王平不僅精神面貌發生了改變,還主動幫助村裡其他貧困戶銷售水果。
「以前賣水果就是靠天吃飯,現在我的梨可以賣到天南海北。」王平說,2019年,地裡遭了旱災,影響了收成,家裡還背著債務,但是自己心裡不慌。「以前是頹廢混日子,現在是一心奔好日子,想讓家人為我驕傲。」王平說道。
玉露香梨的美好圖景
無論是王明明、任調萍這樣的農村電商帶頭人,還是王平這樣的創業年輕骨幹,他們都是隰縣「玉露香梨+電商」產業發展大潮中的朵朵浪花。扶貧攻堅,隰縣走出了一條「電商+扶貧」的新路子,全縣上下呈現出「電商一花開,帶來百花開」的態勢。
2015年,隰縣農民電商只有260人;2019年已經達到上萬人,全縣電商創業團隊有1049支,其中農村電商服務站80個、合作社88個、公司39個、個體842個,電商的「螞蟻軍團」還在不斷擴大。
隰縣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公共服務中心總經理霍鵬睿告訴中國商報記者,2016年進行電商培訓時,農民對網際網路、對電商的認知幾乎為零,但是現在參加培訓的農民提的問題都很專業,對如何提升流量有著深深的渴望。
隰縣縣委書記李亞麗對中國商報記者介紹,2017年,隰縣入選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當時,隰縣縣委、縣政府傾力打造以玉露香梨產業為核心,電商及品牌為兩翼驅動的發展模式,堅持把農村電商作為精準扶貧、鄉村振興的主要抓手和載體,農村電商一條街、縣級電商綜合示範公共服務中心應運而生。
據了解,2019年,隰縣玉露香梨區域公用品牌價值達到87.43億元。隰縣80%區域種植果樹,80%農民從事果業生產,80%農業收入來源於梨果,80%貧困人口依託梨果穩定脫貧。目前,全縣梨果總面積38萬畝,其中玉露香梨的面積超過23萬畝,預計2020年達到30萬畝、總產8億斤、產值24億元,將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國「玉露香梨第一縣」。
2019年,隰縣入圍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名單,2020年該產業園將開始建設,玉露香梨也將進入盛果期,一個發展契機已經到來,隰縣未來在電商強農、電商富農路上的前景也令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