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工背負債務徵信受損,新管理層欲解ST康美股權激勵困局

2020-12-23 第一財經

第一財經1℃記者獨家獲悉,近一周時間以來,購買ST康美(600518.SH)(下稱「康美」)二期股票激勵的人員從廣州、深圳、安徽等地,自發集結前往廣東省普寧市的公司管理層辦公地,求見領導表達訴求,這主要是由於此前康美一直遲遲未針對二期股權激勵履行回購義務,致使他們遭受巨大財產損失,同時個人以及家庭背負巨大的債務壓力。

1℃記者獲悉,目前康美新任管理層頗為重視二期股票激勵員工的穩定事宜,試圖通過分期、分批次的思路來解決員工的徵信違約以及股權回購問題。

不過,據1℃記者調查,要解決二期股權回購事宜將並不容易,主要還是面臨資金「僧多粥少」的問題,一方面康美面臨較大的資金缺口,另一方面債臺高築,需要徵得債權人同意。

已研究分批解決對策

事情還要從2017年說起。

據ST康美2017年12月26日披露的《第二期股權激勵計劃限制性股票授予結果公告》顯示,公司於2017年11月17日,向共計624名公司核心技術(業務)骨幹,授予2751萬股,授予價格10.57元/股。

當時,康美還引入第三方金融小貸平臺廣東廣發互聯小額貸款股份有限公司(現已更名為廣東盈峰普惠互聯小額貸款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盈峰普惠)為資金不夠的員工引入第三方小貸機構「輸血」,為員工購買限售股提供資金支持。

此後,公司提出了回購計劃,但至今未履行,與之相隨的是康美的財務造假等問題被曝光。

3年過去,上述624名員工手握的限售股,一股都未解,購買的股權還蒙受損失。

最近,有員工提供給1℃記者的一份由300餘名購買股權人員籤字畫押的《二次股權回購本金支付第7次集體申請函》顯示,「我們自2017年認購公司二期股權激勵以來,時間已達3年之久,後因公司『財務問題』導致股權計劃失敗。我們多次要求按照法律規定以及股權協議之條款依法按原價返回本金,公司至今無實質性動作,導致我們已負債纍纍,百餘人已被納入徵信黑名單,數百家庭出現嚴重危機。」

李芳和老公均系康美子公司基層一線員工骨幹。2017年11月,夫妻二人購買了上述康美限售股權。「我自己拿出十餘萬元的積蓄,通過廣發小貸貸款18萬,我的老公則貸款20餘萬元。」 李芳告訴1℃記者,她個人拿出自己的積蓄和貸款的方式購買了3萬股。

截至12月5日收盤,康美報收2.77元,與3年前10.57元/股的認購價,暴跌了73.79%。經此一算,李芳手中原來價值31.71萬元的3萬股,若現在套現僅獲得8.31萬元,虧損23.4萬元。

由於手握的股權遲遲無法解售,許多員工長期背負債務,部分人還出現了負面情緒。此前,有員工找到康美原管理層表達訴求,但無疾而終。

「這幾年由於家裡承受巨大的債務,我們夫妻面臨較大的精神壓力。」李芳說。2019年7月,李芳離婚了。她給1℃記者提供的貸款截圖顯示,18萬元貸款現已出現逾期,「我們夫妻當時每個月總收入不足1萬,除了要按時還貸款之外,家裡有2個小孩上學,同時還需要贍養老人。」李芳說,債務壓力太大,老公還變賣房產。

此前康美深圳基地辦公員工王健,通過盈峰普惠借了22萬元。「我買股權的那一年,小孩子剛出生,當時家裡也急著用錢。小孩後來還檢查出身體問題,花了幾十萬醫藥費,這3年來家裡日子確實不好過。」王健說。

1℃記者獲悉,截至12月16日,仍有來自全國多地購買康美二期股票激勵的離職、在職員工,拖著行李箱趕到公司普寧辦公地,求見領導解決二期股權回購事宜。

事實上,經過3年的時間,康美內部公司體系自上而下發生了較大變化。今年10月份,託管團隊正式進駐康美。

據接近康美新任管理層的人士對1℃記者透露,從10月份託管團隊進駐康美至12月11日,公司管理層共召開了4次總經理辦公會,對二期股權激勵的員工股權回購工作頗為重視。

12月11日,在當天與二期股權激勵員工座談時,周雲峰讓員工代表宣讀了一次總經理辦公會紀要。「會議展開討論了如何解決二期股權激勵員工的股權回購相關問題。會議認為股權員工多為公司基層人員,長期以來經濟及精神壓力巨大,尤其臨近春節,員工動態存在不確定性風險,解決此問題是公司近期維穩工作的關鍵,也迫在眉睫。」會議紀要稱。

會議紀要顯示,「會議認為鑑於公司流動性資金缺口情況,二期股權激勵問題解決可以分段、分期,根據人員結構特點等,分批次,多方努力加強資金籌措,並溝通協調政府部門等多種方式並重的解決方案。同時重視盈峰普惠公司徵信違約事宜的溝通協調。」

徵信問題如何解決?

12月3日,有員工在公司系統上給康美董事長馬興谷、新任董秘周雲峰等公司高管內部留言,並上傳了上述《二次股權回購本金支付第7次集體申請函》。

據上述《申請函》顯示,員工們提出了5點訴求,其中首條便是,「集體要求公司立即出面與盈峰普惠公司溝通解決貸款問題,並撤銷員工徵信上的逾期記錄。」

同時,上述《申請函》稱,希望解決員工因這次股權激勵所產生的貸款利息以及公司未及時回購股權所產生的貸款利息問題,並請股權事宜主要負責部門恢復員工二期股權回購微信群,以便員工知曉回購進度,恢復溝通渠道。

據1℃記者調查發現, 3年多時間過去,通過盈峰普惠公司貸款的大部分員工已出現逾期,並上了個人徵信,嚴重影響他們貸款買房或其他個人資金申請。

深圳員工劉剛在2017年認購了4萬限售股,花費42.28萬元,他全部用貸款解決。根據劉剛給1℃記者提供的貸款記錄顯示,他通過盈峰普惠公司貸款了30萬,同時通過普寧典當行貸款了12.28萬元。

劉剛的盈峰普惠公司借款詳情截圖顯示,貸款30萬元,貸款年利率7.5%,自2017年11月27日起,借款期限40個月,還款方式為分次還本,按月付息,目前逾期本金12萬元,逾期利息7815.08元。「每個月還利息,分3次還本金。」有員工表示。

劉剛的徵信記錄顯示,「廣東盈峰普惠公司發放的30萬元貸款,2020年8月27日到期。截至2020年9月,餘額為12萬元,當前有逾期,最近5年內有7個月處於逾期狀態,其中2個月逾期超過90天。」

「我現在很擔心自己的徵信問題,今年以來深圳樓市出現上漲局面,我現在想換房都沒法貸款,徵信問題影響個人貸款買房,並且銀行還把我的信用卡額度調低了,影響日常消費。」劉剛說。

據參與座談的員工代表給1℃記者提供的錄音資料顯示,對於貸款未還導致逾期記錄產生所帶來的徵信問題和未來的二期股權回購事宜,康美新任管理層現場承諾,「第一,我願意跟大家去解決問題;第二,大家一定要有一個合理的心理預期;第三,需要時間分批分期解決。」

「確實徵信的問題,影響非常大。」周雲峰表示,已與盈峰普惠公司方面溝通。「從結果上來看,因盈峰普惠(貸款逾期而)被列入徵信問題,可以很負責任的告訴大家,這個問題在月底之前肯定可以解決。」周雲峰現場安撫員工們。

事實上,盈峰普惠與康美的關係頗有淵源。天眼查工商資料顯示,盈峰普惠成立於2015年,共計有4名股東,除了廣發系持股45%外,康美馬興田的妻子許冬瑾個人獨資企業普寧市信宏實業投資有限公司持股22%。

早在2017年二期員工股權推出之際,康美原證券事務代表溫少生、康美副總經理唐煦就曾分別擔任盈峰普惠監事、董事職務。據1℃記者調查,這也是當初許多員工相信盈峰普惠平臺的原因之一。

「如果單純從合同的相對性來上講,好像是員工與盈峰普惠之間的事情,但實際上根源還是之前康美造成的。康美出現這種問題,給員工造成被動的局面,形成較大的債務壓力。」一位康美管理層人士對1℃記者表示。

在當天的座談會現場,亦有員工提出疑問,「徵信問題到底該如何解決?是後續不需要還款了嗎?」不過,周雲峰並未詳細透露太多具體細節。

12月15日,周雲峰接受1℃記者電話採訪,證實了上述與員工座談時承諾的先解決徵信問題,他表示,「我們託管團隊進來以後,正在方方面面推進員工徵信違約事情的解決。」

當天,周雲峰在廣州與相關部門協調、對接處理員工徵信違約問題的處理。「目前來看正在朝預期的方向走,短期內可以解決。」周雲峰告訴1℃記者。

回購如何兌現?

據員工給康美管理層提交的《申請函》顯示,員工希望公司立即籤訂回購協議,明確全額回購支付時間,優先解決附件名單中的員工(共316人)。

同時,「如公司資金方面確實緊張,我們接受2020年12月31日前支付50%股權本金,2021年1月31日前支付剩餘50%本金;如回購程序不能在上述時間前完成,請公司以職工借款等其他方式先行支付本金,解決員工目前的困難。」

最近,在與二期股權激勵員座談時,周雲峰表示,公司初步規劃想在春節(即2021年2月12日)前,爭取讓大家過年的時候至少拿到30%左右的二期股權款,比如說(員工手握股權價值)30萬元,大概拿到將近10萬元,讓大家回家過年有一個交代。

「這是我們近期的工作目標,就是徵信問題解決以後,就是下一個目標就是錢(回購股權的資金)的問題,我們就朝著30%保底的方向去努力。」周雲峰說。

事實上,有員工認為,在解決貸款徵信問題的同時,進行股權回購才是最終解決問題的出路。因為一方面大家要償還貸款,另一方面許多員工當初舉債購買股權,面臨較大的償債壓力。

據1℃記者調查,有些購買康美二期限售股的員工在購買股權時,向親戚朋友借錢,長期無力償還這筆欠款,春節不敢回家面對借款人。

許多員工告訴1℃記者,希望獲得股權回購款之後,能夠儘快償還給親戚朋友,這樣一方面解決眼前的資金燃眉之急,另一方面春節回家面對親戚也有所交代。

股權回購,首要涉及的還是錢的問題。

據康美2017年推出二期員工股權激勵之際公告,「截至2017年12月8日,公司已收到624名激勵對象以貨幣繳納出資額人民幣2.9億元。」也就是說,如果全部原價回購上述二期股權,康美將一次性拿出2.9億元的現金。但如今的康美早已不像過去一般「財大氣粗」,公司面臨較大的債務壓力。

不過,周雲峰告訴1℃記者,大股東方面佔用上市公司資金預計在年底回款10%即9.48億元,「這筆錢到位之後,先解決一部分員工的股權問題。」

據康美2020年半年報披露,關於關聯方資金佔用94.81億元,公司實際控制人馬興田承諾,擬以現金償還佔用的全部公司資金,分三年償還,具體為:2020年12月31日前,向公司累計償還的款項不低於佔用資金總額的10%(即9.48億元);2021年12月31日前,償還40%(即37.92億元);2022年12月31日前,償還全部佔用資金以及利息。

據1℃記者調查,在資金方面,康美仍缺口較大,一方面公司生產經營需要維持,另一方面公司巨額債務需要償還。

在每年的冬季,都是中藥企業的原料備貨高峰期,康美亦不例外。加之今年正處於疫情的窗口,市場對飲片的需求強烈。周雲峰表示要有資金進行原料採購,並抓住有利的市場機會窗口,適當(將資金)傾斜生產,「這樣企業得以發展,員工有固定的收入,為後續的事情處理留有時間和空間。」

同時,康美目前債臺高築。據康美半年報,公司貨幣資金為3.61億元,合併資產負債表顯示,負債合計431.75億元,存量債務規模仍然較大。

事實上,二期員工股權回購,還涉及到程序性問題。「公司債、中期票據有100多億元,總共300多億的欠款資金。」康美管理層人士表示,公司也請建設銀行和廣發證券去跟債券持有人和投資者溝通,向他們說明,要解決員工的二期股權問題,才能穩住公司的生產經營。

「公司回購限制性股票,需減少註冊資本,根據《公司法》的有關規定,公司減少註冊資本需通知債權人,債權人有權要求公司清償債務或者提供相應的擔保。」周雲峰告訴1℃記者,如公司未經法定程序即完成減資,債權人有權要求股東承擔補充賠償責任。

(應受訪者要求,上述李芳、王健、劉剛為化名)

相關焦點

  • 員工背負債務徵信受損 新管理層欲解ST康美股權激勵困局
    來源:第一財經原標題:員工背負債務徵信受損,新管理層欲解ST康美股權激勵困局要解決二期股權回購事宜將並不容易,主要還是資金問題第一財經1℃記者獨家獲悉,近一周時間以來,購買ST康美(600518.SH)(下稱「康美」)二期股票激勵的人員從廣州、
  • 金固股份實施員工股權激勵計劃,企業與員工共成長!
    最近,金固股份董事會會議審議正式通過了《關於子公司特維輪智車慧達科技(杭州)有限公司實施員工股權激勵方案的議案》,開始面向汽車超人核心人員實施員工股權激勵計劃,股權激勵高達20%,金固股份鼓勵員工與企業共成長!
  • 什麼是股權激勵?讓員工主動追隨的秘密
    人力資本的到來,採用股權激勵方式來留核心人才也是必然路徑但美容行業怎麼去做股權激勵呢?什麼是股權激勵?廣義上,股權激勵是一種讓員工自動自發工作,讓企業基業常青的藝術。狹義上,股權激勵是一種用股權形式給予特定人群一定的經濟權利,來分享利潤,從而勤勉盡責地為會所長期發展服務的一種激勵方法。
  • 股權激勵及員工持股計劃是上市公司重要利益共享機制
    股權激勵及員工持股計劃是上市公司重要的利益共享機制,是發揮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功能的重要制度安排。據統計,2015年至2019年深市公司推出股權激勵計劃數量分別為161單、199單、280單、281單和218單,推出員工持股計劃數量分別為281單、127單、164單、96單和88單。其中,213家公司推出多期股權激勵計劃,153家公司推出多期員工持股計劃。股權激勵和員工持股計劃已步入常態化,成為改善公司治理、增強員工凝聚力和公司競爭力的有效手段。
  • *ST升達股權遭拍賣無人問津 華寶信託被動接盤成其大股東
    在*ST升達控股權爭鬥背後,除了新老董事長反覆扯皮外,因當年併購而深入其中的PE也很被動。更值得關注的是,最新控制人華寶信託在其中是最為尷尬的,其原本只是一個債權人,不成想卻因債務人無力償債、所持上市公司股權無人按手而被動接盤成為上市公司控制人。
  • 聚光科技將花不超1190萬元回購公司股份 用於股權激勵
    挖貝網 1月5日消息,聚光科技(證券代碼:300203)近日發布公告稱公司以集中競價交易的方式回購公司股份,回購金額上限1190萬元、回購價格上限19元/股,回購期限不超12個月,回購的股份將用於後期實施股權激勵計劃或員工持股計劃。
  • 上市與非上市公司股權激勵模式的利弊
    (五)管理層收購激勵模式 管理層收購又稱經理層融資收購,是指收購主體即目標公司的管理層或經理層利用槓桿融資購買本公司股份,從而改變公司股權結構、資產結構、治理結構,進而達到持股經營和重組公司的目的,並獲得預期收益的一種收購方式。管理層收購主體一般是本公司的高層管理人員。
  • 海爾管理層控制的阻力
    上世紀末,為激勵管理層,海爾集團分拆部分白電業務部門與分銷部門並單獨成立公司海爾電器(00169),同時授予海爾集團前者管理層高股權,高權限,後者則獨立港股上市。而今,這個被稱為國企管理層激勵樣本的海爾電器集團,卻因「利益與A股公司存在不趨同」的問題,而籌劃私有化,並與A股並軌。
  • 楊俊欣:員工辦理停薪留職,股權激勵沒有規定,該怎麼辦?
    公司辦理了停薪留職後,老闆突然發現一個問題,股權激勵中沒有提及這種情況下是否還要繼續給股權?繼續給股權老闆不甘心,不繼續給又沒依據的話,擔心落下沒有誠信的口實。可是老闆後來發現,正在實施的股權激勵文件裡沒有關於員工停薪留職這種情況該如何處理的規定。這種情況該怎麼辦呢?其實股權激勵非常依賴公司已有的規章制度,比如勞動合同、員工手冊、薪酬制度、績效管理制度等,股權激勵中關於激勵的條件就經常和績效考核結果掛鈎,來決定是否可以行權或解除激勵股權的限制。
  • 康美藥業大敗局
    1997年,馬興田夫婦創辦了一家藥廠,這個小藥廠就是康美藥業的前身。2001年,康美藥業通過行賄,在上交所主板掛牌上市,馬興田為上市公司實控人。2007年,康美藥業成立十周年之際,其營收正式突破十億。2018年,康美藥業收到中國證監會《調查通知書》。2019年,康美藥業發布了高達近300億的【會計差錯】公告,主動承認財務造假。康美藥業被ST,之後公司被罰款60萬元,對馬興田及相應的管理層進行處罰。
  • 聚焦股權激勵現狀,富途安逸、獵聘、靈動未來發布「2020年股權激勵...
    股權激勵作為一種凝聚人心、利益分享的人才激勵機制,不僅在新經濟企業中被廣泛使用,越來越多傳統企業也願意擁抱創新,以股權激勵的方式與員工分享企業發展的紅利。他表示,有效的股權激勵,不僅要站在員工的視角看待激勵帶來的價值,還需要有合理公允的規則與管理透明度凸顯組織的公平性 ,降低已經被激勵員工因比較產生的不公平感,且能夠給尚未覆蓋的新人積極的期望。
  • 這家券商獲股東力挺,3億元股權成立持股平臺,用於激勵高管及...
    泛海控股將再次轉讓民生證券部分股權,但這次轉讓股權的主要訴求並不是資金,而是員工股權激勵。這是繼民生證券內部實施員工激勵計劃後,泛海控股發起的新一輪股權激勵。值得注意的是,本次股權轉讓事項中,民生證券的每股價格為1.53元,較此前增資引戰的定價溢價12.42%。
  • 康美藥業實控人馬興田被捕:康美藥業危機始末
    7月9日晚,康美藥業發布公告。健康時報記者了解到,自2018年下半年以來,康美藥業市值一落千丈,蒸發800億元。2019年康美藥業近300億「財務造假案」震驚醫藥市場。2020年時隔一年塵埃落定,證監會頂格處罰,康美藥業收到行政處罰決定書與市場禁入決定書。
  • 通商律師事務所劉濤:A股註冊制下如何實施員工股權激勵|甲子引力
    在當日下午舉行的"科技資本"專場上,通商律師事務所資深合伙人劉濤就"A股註冊制下,科技企業如何實施員工股權激勵"為主題發表了演講。剛才各位嘉賓從行業、生態和方向感做了分享和點評,非常的精彩,那麼我會更多的從企業的角度,從未來的融資,從未來的上市視角看,我們在整個企業的發展過程當中如何做員工的股權激勵。大家可以看到我在第一頁上做了一個相對比較完整的圖,左邊是上市前可以做的員工的股權激勵,右邊是上市之後,法律所規定的或者沒有明文規定,但是在實踐當中已經有相應的案例支持的股權激勵的方式。
  • 看華為、美的、海底撈是如何激勵員工的?
    其中股票是在員工進入公司一年以後,依據員工的職位、季度績效、任職資格狀況等因素進行派發,一般用員工的年度獎金購買。如果新員工的年度獎金不夠派發的股票額,公司幫助員工獲得銀行貸款購買股權。華為採取這種方式融資,一方面減少了公司現金流風險,另一方面增強了員工的歸屬感,穩住了創業團隊。
  • 廣發基金員工喜迎「大禮包」!股權激勵獲批,多位明星基金經理位列...
    對於實施員工持股,廣發基金回應財聯社記者稱,公司此舉是進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結構的舉措,有利於提升核心人才團隊的穩定性,激發人才效能,「通過完善長效激勵約束機制,為更好地實現基金份額持有人、股東方和員工利益的長期一致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引入員工股權激勵機制繼睿遠基金、東方基金、天弘基金、易方達基金等實施員工持股計劃後,又一家行業龍頭加入了這一行列。
  • 股權激勵的5大要素:時間、股票來源、價格、方式、激勵對象
    如何進行股權激勵?一、在什麼時候做股權激勵?1、核心團隊初步形成的時候,當公司具有一定規模的時候,各個部門人員基本穩定,為了更好的發展,把公司未來的收入如員工共享。2、新戰略推出,在新的戰略推出的時候。3、企業融資,當企業融資的時候,市場給給了公司一個估值,這個時候是做股權激勵的最好機會。4、併購重組,當遇到併購重組,或者公司新開部門的時候都是做股權激勵的好時機。
  • 行進中的券業股權激勵:5家券商成功試水,華泰證券回購金額最高...
    根據財聯社記者統計,目前實施股權激勵或員工持股的5家券商中,4家券商獲得帳面浮盈,其中招商證券浮盈比例為37%,浮盈金額達2.46億元。人均金額來看,剔除高管後,國泰君安股權激勵平均為313萬元,華創證券員工持股平均為104.7萬元,招商證券員工持股平均為73.2萬元,東方證券員工持股平均為5.6萬元。
  • 一個康美藥業倖存者的自言自語
    作為一位曾經的康美投資人,從2016年9月到2018年10月8號前持有康美藥業,康美藥業的財務造假案給我上了深刻而生動的一個投資教育課。為什麼選擇康美藥業?在我2016年希望選擇一個白馬股進行投資時,發現康美如同發現一個金礦。一個連續10年淨利潤以20%增長,市盈率只有約20倍。
  • 新華網:央企股權激勵新規落地近一年 上市公司踴躍「爭鮮」
    隨著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啟程,國企靈活多樣的中長期激勵得到政策大力支持。為健全央企長效激勵約束機制,國資委於去年11月出臺了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股權激勵新規,為央企股權激勵打開了政策空間。 新規實施近一年來成效幾何?據統計,去年11月至今,已有20家央企上市公司推出了股權激勵計劃,另有26家地方國企推出股權激勵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