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1時59分,探月工程嫦娥五號返回器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成功著陸,標誌著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任務圓滿成功。嫦娥五號「上九天攬月」攜帶「特產」凱旋,後經過科研人員吊裝、轉載、開箱、檢測,權威信息顯示,這次挖得的月壤重1731克,比預計的2000克少了269克。
據央視報導,嫦娥五號月球樣品交接儀式現場,國家航天局局長、探月工程總指揮長張克儉與中科院院長侯建國進行了月球樣品及相關文件的交接,標誌著嫦娥五號任務從工程實施階段正式轉入月壤研究階段。
嫦娥五號計劃採集2000克月球樣品,為何只帶來1732克?
據相關部門透露,嫦娥五號預計的2000克月球樣品是按照之前美國、前蘇聯取回的月球正面的月壤的密度計算得來的。而我國對嫦娥五號系列多次任務技術的累計,結合火箭及其他設備的運載能力,認為嫦娥五號攜帶月壤2000克是一個比較合理的數字。但為何嫦娥五號哦取樣容器已經被裝滿,質量卻少了269克呢?
探月與航天總局對此稱,當嫦娥五號著陸器成功著陸月球表面後,要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地形勘探、鑽取和表取、封裝等工作,雖然設定了2000克的採樣量(為了提高採樣的可靠率及樣品的多樣性,嫦娥五號計劃通過鑽取和表取來採集樣本,表取是指通過機械臂和機械爪的配合來獲取月壤,鑽取是通過特殊的鑽頭鑽到月表一下兩米的位置把深層的月壤取回,初步的計劃是鑽取500克、表取1500克)。雖然本次任務採回了1732克樣本,但這個數字並不能作為衡量任務成敗的一個標準。
首先,嫦娥五號到達的位置是在月球表面最大的月海,其形成年齡不到20億年,是一個相對比較年輕的地區。與其他國家之前的採集位置不同,他們所採集的月壤位置都是來自月球正面中低緯度的月海區域,其形成年齡集中在32-46億年前,這也是其他很多國家都想要嫦娥五號帶回的月壤的原因。
採擷歸來的月壤少了這麼多也可能是因為月壤不同地區的密度不同,和地球上一樣,行成的時間越長,土壤的密度越大,反之,行成的時間越短密度越小。不過,當然也不能排除其他們撒謊的可能性。
月壤怎麼分?
在我兔看來,我們在意的並不是帶回了多少土,而是在意月壤究竟能不能種菜、種土豆。但當相關部門公布消息稱,月壤不含任何有機物,不能種菜的時候,我兔便傷心的不會再去關注了。但,其他的月壤怎麼分,會應相關國家的請求給予贈送嗎?
據了解,中國已經成為第三個從月球採樣回來的國家,嫦娥五號帶回的月壤將有三類用途:一是進行科學研究,二是藏入國家博物館,三是依據合約等多方合作協議,將有關數據進行共享,部分樣品將按照國際慣例作為國禮相送。
在嫦娥五號返回器剛剛在月球軌道上進行對接時,美國NASA就急著發聲,希望我方可以就這次月球上的「成果」及數據和全世界分享。說白了,他們更想希望通過「言論」來獲取年輕的月壤來研究(畢竟44年來,再無任何一個國家登陸月球並帶樣本成功返回,況且,美國帶回的300多千克月壤的真實度還有待考證)。曾美方對我國相贈過1克月壤,來而不往非禮也,很多人就建議這次我們當雙倍奉還,2克月壤足以表達我方的風度和態度。
此外,月球樣品將在北京中科院國家天文臺、湖南韶山進行異地災備。
不僅是嫦娥五號,除了於近日發射的長徵八號火箭,我國首顆火星探測器天文一號狀態良好,並預計在明年2月中旬到達火星,開始對火星的探測。嫦娥六號、七號、八號及小行星探測、火星取樣返回、月球載人登陸返回、木星系探測等任務均按預先計劃相繼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