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人拍東方「龍」和「嫦娥」,這三部大片中的形象你覺得如何?

2020-12-18 騰訊網

亞洲市場在全世界票房的佔比越加重要,於是好萊塢這兩年拍攝了眾多東方題材大片,無論今年的《花木蘭》,未來的《尚氣》,這些大片會在這兩年拍攝出來當然是跟中國票房市場的火爆有關,而自從《功夫熊貓》之後,好萊塢的各種動畫大片也發現了東方題材這個金礦,於是推出了各種我們熟悉的題材,比如日本神話題材的《魔弦傳說》,中國怪物傳說題材的《雪人奇緣》,

而接下來也有三部動畫大片,也是完全以東方神話傳說為主題,它們就是以東方「龍」為題材的《尋龍傳說》《許願神龍》,和以嫦娥為題材的《飛奔去月球》,我們來分別介紹一下這三部即將推出的動畫大片。

1、《許願神龍》。

索尼和國內影視公司合作的動畫大片,雖然名字聽起來讓人想起了《龍珠》裡的神龍,但是實際上故事是套了《阿拉丁》的模子,只是改成了真正的中國背景(《阿拉丁》的原故事背景其實就是中國,只不過是阿拉伯地區人民幻想中的中國),講述一個茶壺中存在一個能夠滿足人的願望的神龍,一個少年無意中打開了茶壺,於是與神龍一起踏上一段奇妙的旅程。

這部動畫大片雖然聽起來惡搞意味很濃,但是從預告來看,粉色神龍頗為逗比和討喜,跟曾經的《功夫熊貓》有異曲同工的地方,而故事模式則跟去年口碑不錯的《雪人奇緣》有些相似,因此假如情節本身不尷尬的話,很容易收穫不錯的口碑和票房。

《許願神龍》原本定在今年上映,但是具體時間未定,而照著目前的情況來看,影片最可能在明年初上映。

2、《飛奔去月球》。

Netflix和東方夢工廠打造的中國神話題材動畫電影,按理說,打造過《功夫熊貓3》的東方夢工廠應該是很擅長打造中國題材的,不過從預告來看,這部動畫大片的故事則讓人覺得跟前段時間的真人版《花木蘭》有些類似——完全是從西方人的角度來拍的嫦娥傳說。人物都是典型的西方審美的中國人形象,

而且小孩子相信神話傳說,最後自己造飛船去月球這種劇情套路讓人完全沒有同感,這種套路放在《雪人奇緣》的雪怪身上還說得過去,放在嫦娥身上則略顯尷尬,而嫦娥一個人在月球跳舞唱歌的場面也讓人有點摸不著頭腦,

當然,嫦娥這個形象本身設計得還是不錯的,這身中國風十足的服飾由中國著名服裝師郭培設計,只是這個角色面目比較偏向邪魅,或許她會是一個反派?

不知道影片的正片是否也會給人同樣違和的感覺。《飛奔到月球》定於10月23號在國內影院上映,而國外則定於同一天在Netflix上播出。

3、《尋龍傳說》。

這部動畫大片的來頭更大一些,由迪士尼動畫本部打造。收購皮克斯之後,迪士尼動畫本部的動畫大片水準也持續上升,《超能陸戰隊》《冰雪奇緣》《瘋狂動物城》《海洋奇緣》這些都收穫了不錯的口碑和票房,而這部《尋龍傳說》則是迪士尼本部打造的最新奇幻動畫大片,這次迪士尼瞄準了東方神話題材,不過卻並不是中國神話,而東南亞神話,這裡的龍形象因此也是比較典型的東南亞龍形象,最突出的特點是腦袋上長角。

而影片故事格局也秉承著一貫的迪士尼風格,講述守護神龍的少女瑞亞,為了改變各部族紛爭不斷的局面,決心尋找到最後一條龍的故事。

影片兩位主角分別由現如今兩個比較火的亞裔女星配音,出演過《瞞天過海:美人計》《摘金奇緣》,並且將會主演《尚氣》的女演員奧卡菲娜配音影片中的最後一條神龍「Sisu」,出演過《星球大戰》的凱莉·瑪麗·陳配音女主瑞亞。

財大氣粗的迪士尼出品的動畫在質感上當然更勝一籌,如果在故事上也能達到《海洋奇緣》的水準,當然又是一個爆款預訂。

《尋龍傳說》定於2021年3月12號上映。

相關焦點

  • 美國人拍完花木蘭,又來拍嫦娥了
    美國人拍完花木蘭,又來拍嫦娥了 2020-09-25 21:0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突破蒼穹》之1:從東方嫦娥到西方月神,人類登月的神性與皈依
    在矗立於地球的東方中國,美麗的「嫦娥奔月」歷經無數代人口口相傳,從此,這片土地便生長著崇高的情愫;而古希臘神話中的美麗「月神」,同樣賦予了那片沃土以無盡真情。嫦娥奔月在地球的東方中國,從甲骨卜辭中的西母開始,「月神」便不斷變得逐漸豐滿、清晰而又令人迷醉和膜拜——西王母、羲和、常羲(後演化成嫦娥)、女蝸,她們,
  • 嫦娥奔月史:嫦娥不叫嫦娥叫什麼?
    劉勰《文心雕龍·諸子》篇中記載:「《歸藏》之經,大明迂怪,乃稱羿斃十日,姮娥奔月。」 湖北王家臺出土的秦簡《歸藏》:「《歸妹》曰:昔者恆我(姮娥)竊毋死之(藥),(奔)月而攴(枚)佔。」這說明嫦娥奔月的故事,在商代已經流傳。
  • 嫦娥不叫嫦娥叫什麼?
    顧菟,有說是楚語中的虎(魯迅),有說是蟾蜍(聞一多),主流則解釋為兔子(王逸)。四川新津漢代畫像石中的羽人形象嫦娥原不叫嫦娥漢代以前,嫦娥還不叫嫦娥,叫姮娥,漢人為避文帝諱,改稱嫦娥。現存最早記錄嫦娥奔月的文獻是成書於漢初的《淮南子》:「羿請不死之藥於西王母,姮娥竊以奔月,悵然有喪,無以續之。」《淮南子》嫦娥在漢代已不再孤單,那時月中不僅有玉兔,還有蟾蜍。在西漢初期的馬王堆一號漢墓帛畫中,月上繪有蟾蜍和玉兔。劉向《五經通義》:「月中有兔與蟾蜍何?」他認為這是陰陽協調,月為陰、蟾蜍為陽。
  • ...預計在11月26日上演 「東方嫦娥」牽手「西方戰神」成為最亮的星
    天氣網訊,據天文學家最新消息,火星伴月預計在11月26日上演,屆時,「東方嫦娥」牽手「西方戰神」成為最亮的星。火星作為地球的近鄰,也是地球人十分關注的一顆行星。我國古代稱其為「熒惑」,西方則以戰神「瑪爾斯」的名字來命名。
  • 李安是枝裕和柏林對談:東方與西方,死亡與來生
    當然,我並不是說這之後他拍攝的電影沒有更好的,只是因為這是我看到的是枝裕和的第一部作品,它讓我很震驚,想要了解導演是誰,怎樣拍出的這部電影,最初的想法從哪裡來? 影片既獨特又共通,充滿詩意,很特別很乾淨很冷靜,其中很多有關東方主題的思考,比我許多年來探索的都多。他拍的很棒,箇中情感會伴隨著你,你無法左右也無法改變。在我心中,在我這個東方人的心中,它非常悲傷,同時又很美好。
  • 嫦娥五號軌道器或變軌探索金星,「嫦娥」與「維納斯」的約會
    我們的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由四部分組成:軌道器,著陸器,返回器和上升器。返回器是唯一帶有月球土壤樣本返回地球的人。那麼剩下的三個部分又去了哪裡呢?您不能停留在月球軌道上還是去火星和小行星?這是因為嫦娥五號已經在月球上飛行了近一個月。即使它想捕獲月球表面數據,任務也差不多完成了,更不用說我國發射了嫦娥一號,二號,三號和四號。他們都進行了詳細的月球探測和拍攝,並且基本上不需要在該區域做更多的工作,因此,如果停留在月球軌道上,最好去其他天體進行探索。
  • Netflix首拍大製作中國動畫,飛奔月球尋找嫦娥
    由東方夢工廠及Netflix出品,CMC Inc.華人文化集團公司與華人影業聯合出品的合家歡動畫電影《飛奔去月球》近日發布預告片與先導海報。電影先導海報,畫面中大大的月球和小小的人物鮮活生動,張燈結彩的古鎮滿溢中國元素盡顯溫暖,小巧可愛的玉兔火箭噴射著絢麗的火焰衝向彎彎的月亮。曾經創造出《功夫熊貓》系列、《愛、死亡和機器人》等經典作品的幾大廠牌,此次強強聯手,同時這也是Netflix製作的第一部大體量中國動畫片。
  • 龍之像:他是畫龍高手,用CG插畫講述東西方的神龍傳說
    在東方世界裡,龍是神秘、最高貴的生物,它代表著至高無上的權利,不僅存在於皇族的歷史中,也是人們心中神話世界的主宰者。然而龍文化並非東方的專屬,它也存在於西方的歷史、文化以及藝術作品中。追溯起來,「龍」這一詞彙出現的時間基本始於原始社會。在西方,龍的起源主要有兩種說法,一種源於《聖經》中提到的「Dragon」一詞,而《聖經》的成書時間是在公元前10世紀;另一種說法是來自成型於公元前9世紀和8世紀之間的古希臘著名神話《荷馬史詩》。儘管在傳說中,東西方的龍都具有很強的神力,但它們在彼此文化信仰中的地位卻存在著天壤之別。
  • 三女主的6部經典片子,每部電影都獨樹一格了,你不一定都看過
    1、《東方三俠》;《東方三俠》在九十年代初期那個娛樂至上,是惡搞抄襲恐怖科幻中融合一身的另類,它的朋克反烏託邦的布景和基調使它有別與別的爛片,無論在動作設計上的出彩,還是人物形象造型上的怪誕亮眼,還是三位女明星們年輕時的風採,使得這部有些古怪現代都市武俠魔幻電影獨樹一格。
  • 戶外人像如何拍得出彩?教你7個擺姿和技巧,拍唯美大片必備
    日常拍照除了在家,戶外拍攝也是很多女生所喜歡的,但相比於宅家拍照,戶外拍照的不可控因素更多,那麼我們應該如何把戶外人像拍得出彩呢?今天就來教你7個擺姿和技巧,都是拍唯美大片人像的必備姿勢,快來學起來。2、感受陽光沐浴到戶外拍照本身就是一件很讓人享受和放鬆的過程,不想直面鏡頭時,可以學下面的女生,側身站立,閉上眼睛感受陽光的沐浴,人物的狀態很是放鬆好看,隨手一拍也好看。
  • 「大嫂」徐冬冬首次扮演嫦娥仙子,人瘦顏值高,不輸其他版本嫦娥
    嫦娥這一神話形象在很多影視劇中經常都會有出現,娛樂圈扮演過嫦娥的演員非常多,我們一起看看吧在剛剛殺青的電影《大天蓬》中,「大嫂」徐冬冬首次扮演嫦娥仙子,一身白衣飄飄,非常有氣質,足球寶貝出身的徐冬冬一直都具有傲人的身材,原本是肉肉的比較豐滿,現在瘦下來了,顏值也更高了,扮演嫦娥仙子也能遊刃有餘,一點都不輸其他版本嫦娥仙子對於徐冬冬,或許大家印象最深刻的還是和張一山搭檔的網劇
  • 中國發明的火藥:改變歷史的路徑,從東方入侵西方到西方入侵東方
    在火藥發明之前的冷兵器時代,幾乎都是東方入侵西方;而在火藥發明之後,多數情況下是西方入侵東方。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去了解火藥的前世今生,了解這一團黑色煙火如何改變了世界的格局。恩格斯在1857年撰寫的百科全書中寫道:現在幾乎所有人都承認,發明火藥並用它朝一定方向發射重物的是東方國家……在中國,還在很早的時期就用硝石和其它引火劑混合製成了煙火劑,並把他使用在軍事上和盛大典禮上。古代中國整體上並不熱衷於技術,原因在於人口的過剩使得效率本身失去了意義。
  • 東方三俠
    唉……往回倒帶,我覺得《東方三俠》裡有這樣的女子,齊齊整整,利利索索,漂漂亮亮,三個。絕對可以組團,輪流C位。三個女主角。各有光芒雖然時代是架空的,題材是魔幻的,特效是質樸的,但是女主角們,是真的上馬能戰,聞樂可舞,給個菱角能磨雞頭,給支鵰翎能取人頭。給朵桃花能喚來一整個春天,給面菱花能攝來無數人魂魄。嘖嘖嘖,功能這全面,武力這強大。我在二十幾年後,依然看得興高採烈。
  • 中國的龍和麒麟,以及西方的龍,哪個傳說中的動物更有可能存在?
    而在這些神話中最吸引人的部分可能是傳說中的動物們,是否存在原型,比如說中國的龍和麒麟,直到今天這兩種生物是否真實存在還是網際網路討論的熱點。中國龍被描述為會飛行的類似蛇一樣的生物,而麒麟被描述為獨角的、帶鱗片的噴火生物。
  • 民間藝術:醜陋蟾蜍是美女嫦娥的化身
    有學者 認為,這類器物是表現母蟾蛙背負小蟾蛙,也有人認為是表現正在進行交配的蟾蛙,體型較小的是雄性,較大的是雌性。在四川廣漢的三星堆遺址中,也出現了古蜀國蟾蛙紋青銅牌、蛙形金飾片和石制蟾蛙等。到了商周時期,又出現了蟾蛙紋鉞和「媧乘兩龍」等器物,「媧乘兩龍」 是以蟾蛙象徵女媧,是古代蟾蛙圖騰和龍圖騰相融合所形成的,這種複合圖騰頗為罕見。
  • 阿波羅帶回三眼女嫦娥驚人內幕,嫦娥二號證實存在!
    妙音註:阿波羅從月球上一UFO中帶回三隻眼的「嫦娥」,具視頻稱此外星人還有生命體徵,屬於深度催眠狀態,有點象地球修行人那樣的入定。而嫦娥偏向黃種人,與中國古代的人很相似,所以被稱為嫦娥。而細細看了一會兒,感覺這女的確實挺漂亮啊,已經不知多少個萬年了,這外表如果按現代人化妝術,那比《西遊記》的嫦娥演員還要漂亮多了,具有鳳眼,五官端莊,一臉慈祥的樣子。)
  • 西方情色藝術和東方春宮畫誰更野?
    人將賴以繁衍的交配行為作為一種樂趣,但同時製造了大量的倫理規範予以限制,形成了特殊的充滿矛盾的「性文化」。有趣的是無論在東方和西方都發生了從縱慾文化到禮法禁忌再到突破禁忌的過程,甚至在時間上都很接近。在這個突破的過程中,繪畫成了重要的文化載體,今天我們就看看西方情色繪畫和東方春宮畫,誰更野……從腓尼基到古希臘,性愛題材本身並沒有什麼禁忌,壁畫和雕塑也毫不忌諱裸體。
  • 「龍」這一傳說中的圖騰形象是什麼時候和帝王的權威聯繫起來的
    在人們的固有印象中,古代中國的皇帝們總是和「龍」這種形象聯繫起來的,什麼真龍天子、龍子龍孫之類說法大家都耳熟能詳,而且身穿龍袍、頭戴冕旒也是各種戲文、現代影視劇中標準的皇帝打扮,對此所有人似乎都覺得理所當然。
  • 孿生兄弟:東方悟空,西方撒旦。相同源流,不同結局
    崇拜孫悟空的少年已經長大,走了更多路,看了更多書,忽然覺得西方世界神話體系裡有一個人和孫悟空非常相似,簡直是孿生兄弟的存在,他便是《聖經》裡提到的惡魔撒旦。撒旦是《聖經》裡的大反派,又稱古蛇。或許我們的龍也曾漂洋過海,在異國神話裡徜徉過。這也不是個人忖度,事實上,西方對撒旦還有另一個稱呼:大紅龍。伊始,古蛇並非伊甸園中的野生動物,而是造物主座下的「六翼天使」。你沒看錯,他就是造物主之下的天使之首,只是後來狂妄自大,不滿造物主的統轄,想要分庭抗禮,才裹挾了三分之一的天使,共同對抗造物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