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手掇球》是高級工藝美術師吳東瑾老師摹古大亨掇球所制。
此壺壺身小巧圓潤,壺腹位置偏上顯得輕巧靈活。壺身飽滿,線條弧度優美,在老紫泥光澤的映襯下富於明暗變化,使壺身更加立體。
壺嘴與壺把手皆向上翹起,活潑可愛壺嘴短小精悍,與壺身自然銜接的線條柔滑自然。壺把手的耳狀環形十分真實,略帶俏皮,賞之令人愉悅。
壺身與壺蓋由壺頸部連接,壺蓋呈半球形,子母線寬厚大氣,壺蓋中央是圓珠形壺鈕,古色古香,韻味十足。
《全手掇球》壺以素麵示人,將紫砂泥的天然質感發揮的淋漓盡致。壺的各處都圓潤自然,皆出於圓形,將「掇球」這一特點完美地體現出來。從中我們感受到的是紫砂壺藝術的靈活與妙趣。
《全手掇球》難做,難在其處處都涉及到的美學關係。稍有不慎,則不和諧感盡顯無遺。此壺體現了手工藝人對於紫砂壺技藝的掌控、對中國人那怡然自得,高遠遼闊的精神風貌的傳承。
作為一件素麵作品,《全手掇球》的文化感、藝術感、現代感都融合於那一線一面之間。一件紫砂壺不一定要以華麗的裝飾來顯示獨特,關鍵還是在於整體的結構與氣韻,在於自然與人類智慧結合的妙趣,在於那最淳樸的藝術之心。
通過分析此件《全手掇球》紫砂壺藝術品,我們所感悟到的正是紫砂壺藝術內部的妙趣和人類對於美永恆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