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奈爾大學羅丹《JACS》從凝膠到塑料,生物質DNA轉化為降解材料

2020-12-21 Hydrogel

【背景介紹】

石化產品在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這決定了基於石化的材料在我們現代社會的許多方面的普遍性。例如,凝膠,薄膜和塑料形式的材料對於實際應用非常有用。它們中的大多數是由石油和天然氣製成的,而石油和天然氣是通過幾億年的地質過程從古生物質中提取的。它們天生就難以降解。尤其是塑料,每年正汙染著地球的生態系統,估計有超過八百萬噸的廢物流入海洋生物質是一種可再生和可降解的資源,已被用作替代石化產品的替代選擇。地球上所有分類單元的生物質總和約為550千兆碳,這使生物質成為地球上最豐富的可持續性物質。目前,生物質多糖和蛋白質已被開發用於生物塑料。但是,仍然存在三個主要問題:首先,主要的轉化方法與石化產品的形成非常相似,其中在合成最終塑料之前,首先需要斷開聚合物鏈。聚合物鏈的分解過程需要額外的能量和高溫下的其他資源。第二,聚合物的合成過程涉及大量的有機溶劑,副產物和廢物。第三,原料是與包括農田和水在內的農業資源競爭的作物。因此,即使當前生物質材料取得了進步,要真正替代生物材料仍存在巨大挑戰。

【科研摘要】

古生物質是包括塑料在內的石化產品主要來源,其難以降解,從而日益汙染著包括海洋在內的地球生態系統。通過用可降解和可再生材料替代大多數石化產品,來減少能源消耗,這對於可持續的未來迫在眉睫。近日,美國常春藤名校康奈爾大學羅丹教授團隊報告了一種獨特的策略,可以將生物質DNA大規模,低成本地直接轉化為多種材料,包括凝膠,膜和塑料,而無需先將DNA分解為結構單元,也不需要聚合物合成。這些生物質DNA材料具有出色的特性,可用於藥物輸送,異常粘合,多功能複合材料,圖案和日常塑料物品的多種用途。作者還實現了無細胞蛋白生產,這是石化產品無法實現的。作者希望生物質DNA轉化方法能夠適應其他生物質分子,包括生物蛋白質。該研究以題為「Transformation of Biomass DNA into Biodegradable Materials from Gels to Plastics for Reducing Petrochemical Consumption」的論文發表在3月《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上。

【圖文探討】

1. 生物質DNA轉化為多種材料的過程

所有生物質都具有由四個鹼基組成的DNA分子。具體而言,來自核苷,腺嘌呤(A),鳥嘌呤(G)和胞嘧啶(C)的胺基是親核加成反應的反應性基團。作者推斷出,通過添加麥可加成受體(例如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PEGDA)),基於氮雜-麥可加成機理,G的胺基會攻擊PEGDA丙烯酸酯的碳-碳雙鍵而形成氮碳鍵,將生物質DNA交聯在一起(圖1A)。正如預期,生物質DNA被交聯,在室溫下形成DNA水凝膠(圖1B–I)。在這種策略中,鹼不僅用作麥可加成的催化劑,而且還用作DNA雙鏈的變性劑。該交聯不需要熱變性。反應簡單(一步),溫和(室溫和大氣壓),綠色(原子經濟,無副產物,無廢料),高效(數分鐘)。基於相同的反應機理,通過簡單地調節溶劑或交聯引發劑就製備了三種基於生物質-DNA的材料,包括有機凝膠,複合膜和塑料(圖1J–N)。值得注意的是,作者採用了包括細菌和真核生物在內的幾乎所有生活域的生物質-DNA,跨越了包括真細菌在內的至少三個種類(藍-綠藻,圖1B,C;大腸桿菌,圖1D,E), 植物屆(洋蔥,圖1F,G)和動物屆(鮭魚睪丸,圖1H,I)。通過在氨氣室中交聯旋塗的生物質DNA溶液成功製造了DNA膜(圖1L,M)。生物質DNA水凝膠很容易通過脫水而無需任何聚合即可轉化為塑料(圖1N)。實現了米級生物質DNA水凝膠(圖1O)和膜的大規模製備。

圖1.分子交聯機理和材料的製備。

2. 水凝膠

通過增加DNA百分比和反應時間,機械強度提高了10倍(圖2A),應變和楊氏模量也提高了(圖2B)。 因此,通過簡單地增加DNA濃度和交聯度(圖2D),製造了堅韌的和彈性的水凝膠,它們能夠抵抗刀割(圖2C)並表現得像彈性體,類似於聚異戊二烯(橡膠)。然後,藉助互補鹼基配對將編碼GFP的GFP質粒DNA共價連接到水凝膠的基質中(圖2E,步驟1)。為了評估蛋白質生產率,作者進行了標準的無細胞蛋白質表達測定(圖2E,步驟2)。結果表明,不僅生物質DNA水凝膠產生了功能性GFP,而且產量(總GFP)比對照樣品(商業溶液相系統,SPS)高9倍,比對照樣品高5倍。 將質粒與DNA水凝膠物理混合的過程(圖2F)。 通過使用每個基因產生的蛋白質數量進一步分析蛋白質的生產效率,估計生物質DNA水凝膠每個基因拷貝產生1.7×104拷貝蛋白質。這是兩個對照(SPS和物理混合物)的11倍(圖2G)。細胞毒性試驗支持了水凝膠的生物兼容性(圖2H,I)。在30天內,以控制方式完全釋放了後加載的蛋白質藥物(胰島素)(圖2J)。

圖2.水凝膠的機械性能和生物功能。

3. 有機凝膠

作者通過將在不同比例的水和甘油組成的溶劑中合成的DNA凝膠脫水來製備有機凝膠(圖3A)。當初始DNA凝膠中的甘油百分比達到70%以上時,體積減小几乎沒有引起注意(圖3B)。拉伸強度約為0.17 MPa,拉伸應變為1600%(圖3C,D)。偶然發現,有機凝膠在包括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和玻璃在內的不同固體表面上具有獨特而令人驚訝的粘合性能(圖3E)。鹼性條件下的粘合力高於中性條件;在酸性條件下(圖3E)沒有粘合性(太低而無法測量)。隨著溫度從室溫降低到-30°C,粘合強度(搭接剪切強度,圖3F)顯著增加。通過在-20°C下進行提升實驗,以視覺方式證明了這種不尋常的粘附行為,在該實驗中,一塊小碎片(大小為指甲的小指(0.4 cm2)有機凝膠的大小)足以粘附至PTFE不粘表面,從而完全託起手機(148克;圖3G)。

圖3.有機凝膠的製備及其力學和粘合性能。

4.複合膜

使用鹼性氣體介導的觸發器氨氣,作者成功地製備了水凝膠膜(圖1L,M)。更重要的是,這種氨氣觸發方法能夠以米為單位製造生物質DNA的薄膜(圖4A)。通過將旋塗生物質DNA前體暴露於氨氣中,從而形成了複合薄膜,從而形成了帶有各種摻雜劑的薄膜,包括單壁碳納米管(SWCNT,圖4B),氧化石墨烯(GO,圖4C),金納米顆粒(Au,圖4D),磁性氧化鐵顆粒(氧化鐵,圖4E),納米粘土(粘土,圖4F),聚(3,4-乙撐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鹽)(PEDOT:PSS ,圖4G),聚(10,12-戊二醛酸)(PDA,圖4H)和金屬離子(Tb3+,圖4I)。另外,複合膜被特異性螢光染料GelRed染色(其他複合膜的圖4J),表明摻雜的材料也不會干擾DNA。例如,通過將薄膜(無螢光)浸入Tb3+溶液(無螢光)中,複合膜開始發出綠色螢光,表明DNA鹼基與Tb3+之間發生了特定的相互作用(圖4K )。初始複合膜的厚度範圍為50至100μm(圖4L)。通過將Tb3+溶液噴在膜上成功地寫出了由鑽石形狀組成的有序圖案(圖4Q,R),例如,構建了一種由兩種不同類型組成的四組分花瓣。一張花瓣由SYTO 64紅色和磁性氧化鐵組成(在環境光線下顯示為棕色花瓣,圖4S,在紫外線下顯示為深紅色螢光,圖4T),另一瓣由SYBR Green I和SWCNT組成(顯示為深灰色)花瓣在環境光下(圖4S)和綠色螢光在紫外線下(圖4T)。當施加磁場時,整個花瓣按照設計(圖4U)關閉和打開(「 blossomed」)。

圖4.氣體觸發功能複合膜。

4. 塑料

作者發現通過調節脫水過程,控制了水凝膠的機械性能,這歸功於生物質DNA的聚合特性,從而使軟凝膠轉變為堅硬的類塑料材料。接著使用了基於生物質DNA的材料來構造一維,二維和三維的日常塑料物體。對於一維,使用生物質DNA藉助鋁離子和甘油塗覆銅線(圖5A)。由於DNA是絕緣體,因此這些導線塗層顯示出完全的電絕緣性(圖5B,C)。對於2D材料,創建了一個T型拼圖玩具。有趣的是,最終產品與商業塑料產品相似(圖5D)。

圖5.生物質DNA塑料的演示

【觀點總結】

總之,作者通過便捷,綠色的一步式交聯將生物質DNA直接轉換為多種材料,包括水凝膠,有機凝膠,複合膜和塑料。轉換已大規模進行,成本非常低。生物質DNA材料具有出色的,有時是出乎意料的有用特性。將這些材料應用於藥物輸送,異常粘合,多功能複合材料,圖案和日常塑料製品的多種用途。特別是,作者還實現了無細胞蛋白產品的生產,而這些產品是石化產品無法實現的。展望未來,由於DNA分子本身就是聚合物,並且由於其分子具有可編程和通用性,可以催化四千多種酶,因此生物質DNA材料具有被酶預處理或後處理的能力,並能夠反應和/或與其他材料雜交。此外,利用DNA的遺傳作用,其材料具有直接與生命相互作用的能力以及自我進化的潛力。

【通訊簡介】

羅丹,康奈爾大學生物與環境工程系的教授。他目前還是納米生物技術中心,材料研究中心,生物醫學工程和新生命科學計劃的教職員工。羅教授獲得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學士學位,並於1997年獲得了俄亥俄州立大學分子,細胞和發育生物學的博士學位。在進行博士後培訓後,他於2001年加入康奈爾大學。羅教授目前是《生物醫學納米技術雜誌》的副編輯,《納米醫學》和《今日納米》的編輯委員會成員。羅教授於2006年獲得了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的職業獎,並於2007年獲得了教務長的傑出獎學金。羅教授還獲得了紐約州科學,技術和創新基金會(NYSTAR)的技術轉移獎勵計劃獎(2005)和NYSTAR教師發展計劃獎(2007年)。2008年獲得了紐約州立大學分校獎學金和創意活動卓越獎。羅教授的研究興趣一直集中在將DNA作為遺傳和通用材料用於現實世界的應用,包括生物傳感,藥物發現,藥物輸送,替代能源,光子電子設備等。自2001年以來羅教授在全球範圍內進行了100多次應邀演講。共發表多篇Nature及其子刊。

課題組網頁:

http://luolabs.bee.cornell.edu/danluo.html

原文連結: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jacs.0c02438

版權聲明:「水凝膠」是由專業博士(後)創辦的非贏利性學術公眾號,旨在分享學習交流膠體類材料學的研究進展。上述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且作者水平有限,如有科學不妥之處,請予以下方留言更正。如有侵權或引文不當請聯繫作者改正。商業轉載請聯繫編輯或頂端註明出處。感謝各位關注!

相關焦點

  • 玩轉生物質材料—明膠
    生物可降解甲基丙烯酸酯化明膠則用於PAAc-NHS酯的交聯。其次是可降解生物質聚合物如明膠和殼聚糖等。在這樣的材料體系下,PAAc-NHS酯中帶負電的羧酸基團有利於材料的迅速水合化和溶脹。因此,在輕微的壓力下(大約1kPa,保持5秒)潮溼的組織可以被迅速乾燥。與此同時,這些羧酸基團將會和組織表面形成分子間鍵合,如氫鍵和靜電力等。
  • 塑料吸管年底禁用!因降解時間達500年,可降解材料有哪些呢?
    根據2020年1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到2020年底,部分商場、超市、藥店、書店及餐飲打包外賣服務和各類展會活動,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膠袋;到2020年底,全國範圍餐飲行業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
  • 生物可降解膜用材料-可降解塑料
    隨著越來越多國家對於塑料汙染問題的重視,全球禁塑熱潮持續升溫。2020年1月,我國發布「禁塑令」,有序禁止、限制部分塑料製品的生產、銷售和使用,積極推廣替代產品。從12月1日開始,海南省在全國率先禁止銷售和使用10個類型的塑料膜袋、餐具等一次性塑料製品。
  • 環保前沿|「可降解塑料」真的環保嗎?深度剖析
    而我們通常說的無汙染的環保材料,一般指「生物降解塑料」,這是一種全部全部或部分來源於生物質的塑料。生物質是生物起源的原料,不包括嵌入地質構造或石化的原料。可以被微生物(細菌或真菌)分解為水、自然產生的氣體如二氧化碳(CO2)和甲烷(CH4)以及生物量(如微生物數量的增長)的塑料。當然,生物降解性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環境條件:溫度、微生物、氧氣和水的存在。
  • 深圳可降解塑料生產企業漸成規模
    近日,2020年深圳市塑料汙染治理部委聯合專項行動組的成員走訪了多家新材料生產企業,了解新型材料在深圳的生產銷售情況。可降解飯盒、可降解刀叉勺、可降解塑膠袋……品種繁多的新型生物質材料製品羅列在深圳市虹彩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深圳虹彩)的展廳裡,專項行動組的成員們津津有味地聽工作人員對這些新型產品進行講解。
  • 塑料交情 到此為止?可降解材料才是"真朋友"
    《實施意見》顯示,重慶市嚴格禁、限部分塑料製品的生產、銷售和使用。另外,推廣應用替代產品和模式。   到2020年底,中心城區城市建成區的商場、超市、藥店、書店等場所以及餐飲打包外賣服務和各類展會活動,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膠袋,集貿市場規範和限制使用不可降解塑膠袋。並且全市範圍內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
  • 南工大設計人工混菌體系將農業廢棄物轉化為高附加值化學品
    近日,南京工業大學姜岷教授團隊等人通過設計不同功能互補的人工雙菌共培養體系,可以將玉米芯、秸稈等低劣生物質轉化為燃料丁醇、琥珀酸等生物燃料和有用化學品。,成本較高;或者是通過基因工程改造單個菌株實現木質纖維素降解和有用化學品合成,這就導致菌株的代謝負荷過重、木質纖維素降解轉化效率低等問題。」
  • 將生物質轉化為塗料的新工藝
    格羅寧根大學和荷蘭阿克蘇諾貝爾公司開發了一種新工藝,能夠利用光、氧和紫外線將生物質轉化為高質量的塗料。這種工藝將可再生資源與綠色化學相結合,可以取代目前用作塗料、樹脂和油漆構件的丙烯酸酯等石化單體。,關於該新工藝的論文12月16日發表在《Science Advances》雜誌上。
  • 一文了解生物降解塑料的那些事兒
    直到1993年,日本昭和高分子公司研發了異氰酸酯擴鏈製備高分子量的PBS技術,才使PBS作為高分子材料進入人們的視野,並因其良好的力學性能和生物降解性能得到了材料界的高度關注。國內PBS研究始於21世紀初期,主要研究單位有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工程塑料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清華大學、四川大學等。
  • 你可知道可降解塑料新材料的應用領域?
    近年來,各國限塑法規密集出臺,生物可降解塑料行業迎來新發展機遇。青島中新華美塑料有限公司,布局可降解塑料新材料領域。 可降解塑料指在特定情景下或自然環境中降解為二氧化碳、甲烷、水、礦化無機鹽等環境無害物。
  • ...日本研究人員創造了將澱粉和纖維素結合在一起的可水降解塑料
    據外媒報導,近日大阪大學工程研究生院的助理教授Taka-Aki Asoh和教授Hiroshi Uyama帶領的一組研究人員與與日本燒酒株式會社合作,將普遍存在的生物質澱粉和纖維素結合起來,開發出一種海洋生物可降解塑料。
  • 生物降解塑料檢測是什麼意思?
    「紙」是一種典型的生物降解材料,而「合成塑料」則是典型的高分子材料。因此,生物降解塑料是兼有「紙」和「合成塑料」這兩種材料性質的高分子材料。生物降解塑料在使用廢棄後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變成二氧化碳和水,而生物基塑料它的原材料來源主要為可再生資源如澱粉、纖維素等。雖然大多數生物基塑料能夠生物降解,但生物基塑料不一定能生物降解,而生物降解塑料也不一定是生物基塑料。
  • 政策引領+產業扶持 深圳可降解塑料生產企業漸成規模
    近日,2020年深圳市塑料汙染治理部委聯合專項行動組的成員走訪了多家新材料生產企業,了解新型材料在深圳的生產銷售情況。可降解飯盒、可降解刀叉勺、可降解塑膠袋……品種繁多的新型生物質材料製品羅列在深圳市虹彩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深圳虹彩)的展廳裡,專項行動組的成員們津津有味地聽工作人員對這些新型產品進行講解。
  • 俞書宏院士團隊:納米纖維素新型仿生材料問世!性能遠超傳統塑料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俞書宏院士團隊運用仿生結構設計理念,發展出一種被稱為 「定向變形組裝」 的新材料製造方法,該團隊採用上述方法將纖維素納米纖維和二氧化鈦包覆的雲母片複合,製備出具有仿生結構的高性能可持續結構材料,具有比石油基塑料更好的機械性能與熱性能,有望成為塑料的替代品。
  • 關於生物可降解塑料的誤解,你中了幾個?
    目前,國內相關政策似乎將解決塑料汙染的希望寄託於生物可降解塑料。輿論上曾一度壓倒性地為這種材料歡呼叫好。但是,生物可降解塑料真的能完全可降解嗎?對於生物可降解材料,你又了解多少?這些有關生物可降解材料的「雷」,不知道你有沒有踩到呢?
  • 塑料汙染嚴重,開發可降解塑料不就行了?NO,來不及降解…
    國際綠色和平組織於2020年12月發布的報告顯示,生物降解塑料產量增長極快,快到都來不及降解…… 國際綠色和平組織稱,截至2020年12月,中國有36家公司準備或已經建起新的生物降解塑料生產設施,合計每年產量將超440萬噸——這個數字是一年前的7倍有餘。綠色和平組織還預測,到2025年,中國電子商務行業年均生物降解塑料廢棄物可能達到500萬噸。
  • 可持續包裝:塑料被淘汰後,該用什麼材料來替代呢?
    在全球範圍內,塑料汙染已經成為一個非常緊迫的環境問題,越來越多的飲料製造商和消費者開始採取可持續包裝方案,共同助力環境問題的有效改善。劍橋大學可持續發展領導力研究所(CISL)發布的一份報告曾提出一個願景,即所有瓶裝水和飲料包裝都採用100%可回收或再利用的材料製成,讓不可回收和難以回收的塑料逐步被淘汰。
  • 新一輪禁塑令來臨,降解塑料離我們還有多遠?—新聞—科學網
    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便是「可降解的塑料」。「這個說法實際上是不完整的。」中科院理化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工程塑料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季君暉提醒。 可降解塑料從原料來看,既可以採用化石原料,也可以採用生物質材料;從降解機理來看,包括生物降解、光降解、氧化降解等;從降解效果看,又可分為「全」降解和「部分」降解。
  • 日本九州大學《JACS》兩幅主圖!水凝膠納米粒子的相變驅動熱電池
    近日,日本九州大學Teppei Yamada和Yu Hoshino教授團隊報告由水凝膠納米粒子(NPs)的體積相變(VPT)驅動的熱電化學電池。在生理溫度附近,含有羧酸和胺的聚(N-異丙基丙烯醯胺)NP的熵驅動VPT產生的pH梯度分別高達0.049和-0.053 pH K-1。
  • 揭秘進博會「網紅」材料——氣凝膠
    ,Kistler將氣凝膠定義為溼凝膠內的液體被氣體取代,同時在該過程中凝膠骨架為基本不發生變化的多孔材料。與普通碳氣凝膠有所不同,該類氣凝膠通常是以氧化石墨烯(GO)為前驅體,後經一定的還原方法(例如水熱還原法、化學還原法等)處理得到石墨烯凝膠,進而通過冷凍乾燥或CO2超臨界乾燥得到石墨烯氣凝膠。 生物質氣凝膠:是以生物質能源為前驅體,經乾燥處理後製得的氣凝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