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九州大學《JACS》兩幅主圖!水凝膠納米粒子的相變驅動熱電池

2020-12-11 騰訊網

【背景了解】

從低溫(小型且可大量生產的高效熱電轉換設備的開發對於利用熱能至關重要。

熱電池或熱電化學電池由於具有低成本和靈活組件的優點而提供了收集低溫熱量的選擇。熱電池由氧化還原活性電解質對的水溶液和電極組成。響應於溫度差而在電極之間提供的氧化還原物質的平衡電位的間隙在每個電極上引起氧化還原反應,從而導致熱電轉換。為了獲得更好的熱電轉換效率,科學家們廣泛研究了使用具有較大表面積的碳納米管電極,引入電解質中分子之間的主客體相互作用以及添加帶塗層的多孔分離膜的設計。最近,實現了熱電偶的轉換效率,該熱電偶的ZT為0.16,塞貝克係數(Se)為-1.4 mV K-1。然而,在有限的溫差下電池的實際使用需要改善Se。

刺激響應性水凝膠作為具有動態功能的材料備受關注,因為它們在較小的外部刺激(例如溫度,pH,光輻照,還原-氧化反應,電場和分子識別)的響應下表現出劇烈的相變。聚(N-異丙基丙烯醯胺)(pNIPAM)水凝膠在32°C左右的溫度下經歷了從溶脹相到收縮相的體積相變(VPT),這是水從聚合物鏈中被熵驅動解離的結果。具有刺激響應分子識別特性的PNIPAm水凝膠已被開發用於可逆地捕獲和釋放目標分子,例如染料,藥物和蛋白質。最近,已經將凝膠用作經濟的介質,以利用低溫廢熱和太陽能作為能源來提取和/或濃縮水分,鹽和二氧化碳。

【科研摘要】

低溫,離域化和豐富熱源的熱電轉換對於物聯網(IoT)和/或無碳社會的發展至關重要。由於電池的低成本和柔性,熱電池在低溫熱的熱電轉換中引起了極大的興趣。然而,對於電池的實際使用,需要轉換效率的顯著提高。近日,日本九州大學Teppei Yamada和Yu Hoshino教授團隊報告由水凝膠納米粒子(NPs)的體積相變(VPT)驅動的熱電化學電池。在生理溫度附近,含有羧酸和胺的聚(N-異丙基丙烯醯胺)NP的熵驅動VPT產生的pH梯度分別高達0.049和-0.053 pH K-1。pH梯度觸發電極上醌氫的質子耦合電子轉移(PCET)反應,從而導致塞貝克係數(Se)為-6.7和+6.1 mV K-1的高效熱電轉換。由水凝膠的相變驅動的熱電池提供了一種無毒,靈活且廉價的充電器,可從太陽能,人體和廢熱等豐富的能源中收集無碳能量。相關論文題為Thermocells Driven by Phase Transition of Hydrogel Nanoparticles發表在《J. Am. Chem. Soc.》上。

【圖文解析】

作者利用了溫度響應性水凝膠納米顆粒溶液的快速且可逆的pH轉換優勢,獲得了室溫附近溫度下具有高Se的熱電池。製備了由聚(丙烯酸-co-N-異丙基丙烯醯胺)(AAc NPs)組成的水凝膠納米顆粒(NPs),該聚合物在水性介質中於40°C左右經歷VPT(示意圖1a)。在溶脹相中,pNIPAM是水合的,因此NP中酸周圍的微環境是親水的。但是,在高於VPT溫度的溫度下,由於熵驅動水分子從pNIPAM上解離,NP收縮,並且酸周圍的環境變得疏水。NP中酸的量和pKa由酸鹼滴定法確定。當用強鹼(NaOH)調節溶液的pH值使其等於NP中AAc的pKa時,環境變化通過將溫度從30°C升高到50°C引起NP溶液的pH從5顯著變化到7。與顆粒中酸的pKa位移相關(圖1a)。如報告所述(示意圖1a),還製備了由聚(N,N-二甲基氨基丙基甲基丙烯醯胺-co-N-異丙基丙烯醯胺)(DMAPM NPs)組成的含胺pNIPAM NPs,這些NPs的溶液顯示出較大的pH偏移,其方向與含酸的NP相反(圖1a)。

示意圖1.(a)由AAc和DMAPAMa組成的溫度響應型水凝膠納米粒子的聚合過程,以及(b)對-氫醌和對-醌的可逆兩質子-雙電子PCET反應。a快速和可逆的VPT行為可導致水凝膠納米顆粒的可逆pKa變化。

為了將pH變化轉換為大的Se醌氫醌,選擇顯示質子耦合電子轉移(PCET)的化合物作為氧化還原對。對苯二酚是對苯醌和對苯二酚的等摩爾混合物,顯示出可逆的二質子二電子PCET反應(示意圖1b)。在環境溫度下,通過將質子濃度(pH)更改為59 mV pH-1,醌氫醌的平衡電勢發生了變化。因此,如果電池一側的pH與另一側的pH不同,則將觀察到平衡電位的較大變化。

使用一組帶護套的電池和與鹽橋相連的鉑電極來構造醌氫醌熱電池。在將其中一個電池從20加熱到70°C期間,對兩個電極之間的開路電壓進行了測量(圖1b)。當將AAc NPs添加到醌氫醌電解質中時,觀察到152 mV的開路電壓。在整個溫度範圍內,平均硒為-3.0 mV K-1,在36至40°C之間觀察到最高的硒為-6.7 mV K-1(圖1b)。此行為類似於溶液的溫度依賴性pH曲線(圖1a),它反映了AAc NP的VPT過程。當將喹hydr酮-AAc NP電解質的pH值調整為遠離NP中酸的pKa時,觀察到Se顯著降低,這表明由NP中酸形成的大pH梯度很重要。應當指出,這是有史以來最高的負硒值。

圖1.(a)AAc NP(藍色),poly(NIPAM)NP(黑色),poly(AAc)(橙色)和DMAPM NP(紅色)溶液的溫度依賴性pH值變化。(b)不含NP(綠色)和AAc NP(藍色),DMAPM NP(紅色),poly(NIPAM)NP(黑色)和poly(AAc)(橙色)的對苯二酚熱電池的開路電壓。曲線的斜率對應於塞貝克係數(Se)。

通過使用H形玻璃管和鉑絲電極施加外部負載電壓來研究含AAc NPs的對苯二酚熱電池的電流輸出。開路電壓隨溫度差的增加而增加。當冷室和熱室溫度分別為20和50°C時,通過I–V測量得出的功率輸出估計為0.23μWm–2K–2(圖2a)。評估了電壓的穩定性(圖2b),至少在700分鐘內未觀察到明顯的退化。通過優化電極和電池結構將進一步提高功率。

圖2.(a)由喹hydr酮和AAc NP組成的熱室的IV和PV曲線。(b)熱電池電壓的時間依賴性。冷室和熱室的溫度分別為20和50°C。

示意圖2中顯示了所提出的熱電池機理。當加熱熱電極周圍的NP時,電解質溶液的pH值增加,因為質子被收縮的NP捕獲。質子濃度的降低將醌氫醌的PCET反應平衡轉移到對苯醌側,從而驅動電子從氫醌轉移到熱電極。另一方面,由於從溶脹的NP釋放出的質子,冷電極周圍的pH降低。高濃度的質子促進了冷電極上對苯醌還原為對苯二酚。根據Nernst方程,對於兩個質子-兩個電子反應,質子濃度受59 mV pH-1的質子濃度影響,對氧化還原平衡的偏好。因此,當pH值改變約2時,會產生約120 mV的電壓(圖1b)。

示意圖2.水凝膠納米粒子相變驅動熱電池的擬議機制

該機理得到了其他控制實驗的支持,這些實驗使用的熱電池由不帶AAc的聚(NIPAM)NP,不帶NIPAM的聚(AAc)和含胺的聚(NIPAM)NP(DMAPM NP)組成。由poly(NIPAM)NP和poly(AAc)組成的細胞未顯示出溫度依賴性的大pH變化(圖1a)。因此,該電池未顯示出預期的大硒(圖1b)。用DMAPM NPs製備的電池顯示出大電壓,其方向與含酸NPs的方向相反。整個溫度範圍內的平均值為+2.6 mV K-1,在42至46°C的溫度下觀察到最高的Se為+6.1 mV K-1(圖1b)。這是正硒值,比有史以來的最高值高三倍。此外,含有DMAPM NP的對苯二酚熱電偶的電流輸出與AAc NP相當。這些結果支持了所提出的機制,其中水凝膠NPs的VPT通過形成質子濃度梯度來驅動較大的Se醌對苯二酚熱電池。該結果還表明,通過相同的策略,只需簡單地改變NP中的官能團,即可獲得具有高Se的p型和n型熱電池。通過連接p型和n型組件,可以設計一個熱電偶損耗最小的π連接系統。

【陳述總結】

通過結合氧化還原活性電解質對醌氫醌的PCET反應和水凝膠NPs的VPT,獲得了在生理溫度下以高轉化效率收集能量的熱電池。該熱電偶顯示出-6.7 mV K–1和+6.1 mV K–1的高Se,這超出了液相熱電池所報告的最大值。由NPs的熵驅動VPT引起的溶液的高pH變化對於有效的熱電轉換至關重要。此外,通過提高離子電導率,獲得的ZT值為5.4×10-2,對於液基熱電材料,無需使用複雜的電極,該ZT值就很高。這一概念的成功涉及熵驅動的相變,為研究高性能熱電池開闢了一個新領域。作者相信,該策略可為無線設備(包括可攜式設備和傳感器)提供一種無毒,靈活且廉價的充電器,該充電器可從低品位但豐富的能源(例如太陽能,人體和廢熱)中收集能量。

參見文獻:

doi.org/10.1021/jacs.0c08600

版權聲明:「水凝膠」是由專業博士(後)創辦的非贏利性學術公眾號,旨在分享學習交流高分子聚合物材料學的研究進展。上述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且作者水平有限,如有科學不妥之處,請予以下方留言更正。如有侵權或引文不當請聯繫作者修正。商業轉載請聯繫編輯或頂端註明出處。感謝各位關注!

覺得不錯就點個在看吧

相關焦點

  • 光碟機動趨光性聚合物膠體粒子
    但是,即使微粒被驅動了,獲得了高於無規熱運動的動能,駕馭這些粒子實現定向運動也是非常困難的,這是因為受流體分子布朗運動影響,微粒的運動一般都是無規運動。因此製備光碟機動的趨光性粒子,讓它通過光能獲取動能、並實現趨向光源的定向運動,是非常具有挑戰性的工作。以前並沒有真正的趨光性合成粒子被製備出來,有些科學家將合成物質微粒固定到活的趨光性微生物上,製成半合成的趨光性微粒。
  • InfoMat:巧用應力,點「石」成「金」應力調控稀有金屬納米材料相變
    然而,若想實現燃料電池等新能源裝置的大規模應用,稀有金屬的活性仍需要被進一步提高。最近,稀有金屬納米材料的相位調節成為了納米工程中的研究熱點。稀有金屬在常態下傾向於生成熱力學上最穩定的最密堆積相,然而當材料縮小到納米尺度時,也可以發生相變,生成新的相位或者轉變到常態下亞穩定的相位。
  • AFM:刺激響應性納米材料複合水凝膠
    納米複合材料水凝膠的組裝方法也可以分為四種,即:i)在納米顆粒存在下進行水凝膠交聯,ii)在交聯的水凝膠模板中原位形成納米顆粒,iii)納米顆粒通過向內擴散併入交聯的水凝膠中,iv)作為水凝膠交聯劑的納米顆粒。文章主要針對不同的刺激類型,對不同的納米複合材料水凝膠進行了介紹。 1.
  • 東京大學《自然·通訊》納米片和水組成可重構網絡機械適應水凝膠
    11月27日,日本東京大學Takuzo Aida,Yasuhiro Ishida和Koki Sano團隊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發表了題為A mechanically adaptive hydrogel with a reconfigurable network consisting entirely of inorganic nanosheets
  • 康奈爾大學羅丹《JACS》從凝膠到塑料,生物質DNA轉化為降解材料
    該交聯不需要熱變性。反應簡單(一步),溫和(室溫和大氣壓),綠色(原子經濟,無副產物,無廢料),高效(數分鐘)。基於相同的反應機理,通過簡單地調節溶劑或交聯引發劑就製備了三種基於生物質-DNA的材料,包括有機凝膠,複合膜和塑料(圖1J–N)。
  • 鈣鈦礦材料的製備方法含溶膠-凝膠法、水熱合成法、高能球磨法
    鈣鈦礦結構類型化合物的製備方法主要有傳統的高溫固相法(陶瓷工藝方法) 、溶膠-凝膠法、水熱合成法、高能球磨法和沉澱法,此外還有氣相沉積法、超臨界乾燥法、微乳法及自蔓延高溫燃燒合成法等。水熱合成法水熱合成法(hydrothermal synthesis)是材料在高溫高壓封閉體系的水溶液(或蒸氣等流體)中合成,再經分離和後處理而得到所需材料。水熱反應的特點是影響因素較多,如溫度、壓力、時間、濃度、酸鹼度、物料種類、配比、填充度、填料順序以及反應釜的性能等均對水熱合成反應有影響。
  • 哈佛大學:自捕獲光束,可調諧遠程相互作用的熱驅動光響應水凝膠
    最近,哈佛大學Joanna Aizenberg教授團隊表明凝膠的熱溶脹或溶脹伴隨著光碟機動的螺吡喃異構化,並且這些熱效應在單束自捕獲以及多束長距離和短距離相互作用中都起著重要作用。水凝膠入射面焦點處的束半徑為10μm,束功率為6 mW。(d)從中提取寬度和強度數據的相應示例圖像。使用原子力顯微鏡(AFM)直接測量了在聚焦CW 532下浸入水中的螺吡喃基官能化P(AAm-AAc)薄膜的局部光誘導收縮幅度納米雷射。
  • 劉珏文:檸檬酸鹽封端的金納米粒子誘導的可自愈和可逆的脂質體滲漏:探測初始吸附/解吸誘導的脂質相變
    ,而且二者結合形成的複合材料在納米醫學、生物材料科學和生物分析化學中也有應用。例如,許多納米顆粒被兩性離子脂質體吸附,並起到穩定脂質膜的作用,這種系統已用於藥物輸送。滑鐵盧大學的劉珏文團隊發現了檸檬酸鹽封端的金納米粒子(AuNP)在與脂質體結合時具有與其他納米粒子不同的性質,AuNP在吸附或解吸時會使處於液晶態的脂質體發生相變並導致脂質體的瞬時滲漏。為了在研究中排除靜電吸引力的幹擾,作者選擇中性的磷脂醯膽鹼構成的脂質體進行研究。
  • 趙雙良教授團隊《ACS AMI》:納米水凝膠在生物膜環境中的「機械...
    最近,趙雙良教授和重慶三峽學院宋先雨博士(原華東理工大學趙雙良教授團隊博士生)利用耗散粒子動力學(Dissipative Particle Dynamics)和拉伸分子動力學(Steered Molecular Dynamics)系統研究了納米水凝膠在生物膜環境中的界面作用機理,闡釋了納米水凝膠內化路徑同時受水凝膠機械強度及包封能力的界面調控機制。
  • 《ACS Nano》綜述:用於組織工程的磁性納米複合水凝膠
    磁性納米顆粒的固有性質使其能夠用作磁機械遠程致動器,以在外部磁場的作用下控制封裝在水凝膠中的細胞的行為。最近,葡萄牙米尼奧大學Rui M. A. Domingues和 Manuela E.他們結合了製備顯示出可控性能的磁性納米粒子的主要策略的詳細摘要,以及將其摻入水凝膠的不同方法的分析。還綜述了磁響應納米複合水凝膠在不同組織工程中的應用。
  •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在智能水凝膠製備及生物分析應用方面取得進展
    近日,上海工程技術大學材料工程學院魯娜研究員指導2017級研究生張佳星,以氧化石墨烯納米片(GO)、聚乙烯醇鏈(PVA)和G-四螺旋/血紅素(G4/H)納米纖維為原料,通過簡單易行的分子自組裝策略,製備了三維的氧化石墨烯/聚乙烯醇/G-四螺旋/血紅素(GO/PVA/G4/H)水凝膠
  • 香港城市大學支春義團隊AEM:磺基甜菜鹼兩性離子水凝膠電解質形成高倍率性能水系Zn-MnO2電池
    此外,與兩性離子基團締合的極性和帶電基團可增強電極與凝膠之間的界面粘合性,因此兩性離子型水凝膠適合用作柔性電池的聚合物電解質。因此,將兩性離子聚合物引入儲能領域將非常有發展前景。然而,兩性離子的「類鹽結構」通常會導致聚合的水凝膠很脆,因此需要一種可靠的方法來增強其機械性能。目前,直徑為2-20 nm的纖維素納米原纖維具有獨特的結構層次,已被廣泛用作高分子材料增強劑。
  • 湖大譚蔚泓院士團隊:聚吡咯納米粒子水凝膠現場比色法檢測膽固醇
    當前,基於納米材料的人造酶,例如Fe3O4納米顆粒,石墨烯納米球,金納米顆粒,MoS2納米片,CuO納米顆粒和金屬有機框架,由於它們的活性高,價格便宜且易於製備而受到廣泛關注。然而,許多金屬納米粒子聚集或呈現對固有性質的協同作用,從而導致活性降低。開發具有高催化活性和良好的長期儲存穩定性的納米酶對於解決這些缺點很重要。
  • KAUST開發的聚合物凝膠可通過吸收水蒸氣來冷卻太陽能電池板
    鑑於太陽能電池板位於陽光直射下,不言而喻,它們會變得非常熱。而現在科學家開發的一種新凝膠可以幫助冷卻它們,而不需要使用任何電力。
  • 《AFM》綜述:為水凝膠的應用量身定製膠凝機理
    其他能夠形成離子交聯水凝膠的生物聚合物包括殼聚糖,果膠,纖維素和聚半乳糖醛酸鈉。水凝膠也可以通過凝聚作用產生,凝聚作用是在水性介質中對帶相反電荷的聚合物進行液相-液相分離,這一過程主要由靜電相互作用驅動。應該注意的是,靜電相互作用並非孤立地起作用。而是這些鍵由進一步穩定水凝膠網絡的其他非共價相互作用(例如,範德華相互,氫鍵)補充。
  • 《材料今天物理》水凝膠與軟機器人
    水凝膠具有出色的特性,包括高拉伸性,透明性,離子傳導性和生物相容性,因此有望成為軟機器人的順應材料。此外,水凝膠基於對刺激的獨特響應性,為軟機器人提供了創新的功能。韓國首爾國立大學的J.-Y. Sun團隊討論了水凝膠軟機器人的獨特功能,系統介紹了其基本工作機制及應用,涵蓋基於水凝膠的軟機器人的所有組件,包括致動器,傳感器,通信器,電源和計算電路。
  • 納米纖維素產業化進展綜述
    納米纖維素包括纖維素納米晶(CNC)和纖維素納米纖維(CNF)。納米纖維素具有傳統納米材料的小尺寸效應、表面效應、界面效應以及宏觀量子隧道效應。納米纖維素比表面積大,熱穩定性低,抗張強度高,分散性好。纖維素納米纖維的比重只有鋼鐵的五分之一,但與鋼鐵具有同等的彎曲強度,拉伸強度是鋼鐵的5-8倍,熱變性與石英玻璃相當。
  • 光磁場驅動的可編程水凝膠軟機器人
    光磁場驅動的可編程水凝膠軟機器人美國西北大學的研究人員已經開發出了首個類似於生命的材料,可以充當軟機器人。它可以以人類的速度行走,撿起並將貨物運輸到新的位置,爬上山坡,甚至還可以跳霹靂舞來釋放顆粒。用光彎曲混合水凝膠導致機器人行走。該機器人類似於四足章魚,在充滿水的水箱內運行,非常適合在水生環境中使用。研究人員想像定製微型機器人的運動以幫助催化不同的化學反應,然後抽出有價值的產品。機器人還可以進行分子設計,以識別並主動去除特定環境中不需要的顆粒,或者利用它們的機械運動和運動將生物治療劑或細胞精確地遞送至特定組織。
  • 幾種典型陶瓷納米纖維的性能及製備方法
    陶瓷纖維製備方法較多,典型的製備方法有熔融紡絲法,擠出紡絲法,溶液浸漬法,溶膠-凝膠法,化學氣相反應法,化學氣相沉積法,靜電紡絲法,溶液吹紡法。陶瓷纖維的製備除上述幾種方法外,還有聚合物轉化法、水熱合成法等方法。通過以上製備方法,可製備出種類繁多的陶瓷納米纖維。陶瓷纖維按化學成分分為氧化物陶瓷纖維和非氧化物陶瓷纖維,下面介紹幾種典型的陶瓷納米纖維。
  • 南京大學胡一橋/吳錦慧綜述:水凝膠在Cancer的研究進展
    智能水凝膠可以響應環境中的刺激(例如,熱,pH,光和超聲),以此實現原位凝膠化或drug delivery,這對於提高drug輸送的便利性和效率有顯著效果。南京大學胡一橋/吳錦慧教授團隊總結了用於cancer therapy的水凝膠的尺寸大小對遞送途徑的影響,討論了刺激響應水凝膠的設計策略,並回顧了過去幾年中有關智能水凝膠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