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一些很平常的事情,如:摳鼻、掏耳等,不少市民都認為只是一件小事。大家千萬不要小看這些小小的生活習慣,一個不留神可能會引發大問題。
很多人摳鼻子是為了清理鼻腔,還有些是因為空氣乾燥時,幹癢難耐,希望緩解鼻塞。其實我們的鼻腔表面含有豐富的毛細血管叢,血管細密且表淺。相信有不少人都曾經試過稍微用力摳鼻腔,結果鼻腔就出血了。
經常挖鼻孔可能會給鼻腔的軟體組織帶來一定影響,長年累積,很可能導致鼻孔變大,因此為了減少這種可能性,建議大家不要沒事幹就挖鼻孔。除了增加鼻孔變大的風險,小心健康亮紅燈。
1.損傷鼻黏膜引起流鼻血
鼻腔內含有一層非常薄的黏膜,黏膜中有豐富的毛細血管,假如我們經常挖鼻孔,就有可能挖傷毛細血管,引起流鼻血現象
2.引起鼻腔感染
鼻毛其實是鼻子的防護林,它可以把空氣中灰塵和細菌攔住,不讓它們進入肺部。但是我們挖鼻孔很容易將鼻毛挖掉,鼻腔就很容易受到微生物的侵襲,可造成顱內化膿性感染。
3.增加呼吸道疾病風險
經常挖鼻孔,會損傷鼻黏膜,破壞鼻毛,使得鼻腔分泌物減少,鼻腔的防禦能力下降,如果是身邊有呼吸道傳染性疾病,就很容易被傳染,嚴重會導致鼻竇炎、咽炎等疾病。
4. 鼻子摳的多,有可能會引發鼻前庭炎
經常摳鼻子是一個不好的行為,不僅容易損傷鼻腔黏膜,如果手指甲不乾淨,還有可能就誘發其他的疾病,如鼻前庭炎、鼻前庭癤腫等鼻內炎症。
由於人體外耳道皮膚非常脆弱敏感,而且和軟骨膜連接很緊密,皮下組織少,血液循環差,掏耳朵時用力不當就會引起外耳道損傷、感染,導致外耳道發炎、潰爛。有的人掏耳朵用力過猛造成鼓膜穿孔,影響聽力,發展成中耳炎,嚴重者甚至可能引起耳聾。
1、造成外耳道皮膚破損,細菌感染破損皮膚,引發急性外耳道炎,出現明顯外耳牽拉痛、耳內疼痛、耳阻塞感等症狀。
2、反覆挖耳朵增加了皮膚感染乳頭狀瘤病毒的可能性,容易出現乳頭瘤樣增生,需要及時手術,以防止其惡變。
3、反覆挖耳會導致外耳道皮膚正常酸鹼度被破壞,真菌容易侵襲導致外耳道真菌病。
4、經常挖耳朵,增加被意外撞擊導致外耳道出血或鼓膜穿孔的機率。
文字圖片來源網絡,侵權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