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只剩15家在運營!不要再相信P2P平臺說的鬼話了……

2020-12-14 光環見聞

來源:NP說財

最近,兩家頭部P2P債轉變慢,很多出借人都過來問我:

「像遇到平臺這種債轉慢的情況,出借人究竟該怎麼辦?」

有些話,不知道該不該說。

最重要的基礎已經坍塌...

債轉變慢的問題,如果放在兩年前(即2018年),可能還是有辦法解決的。

兩年前,P2P行業還不算日薄西山,而且備案還算有些希望,因此有些新老朋友還願意買P2P,才有解決問題的最重要基礎。

但兩年過去,這個"最重要的基礎",基本已經崩塌了。

兩年前,有幾家頭部平臺也遇到債轉變慢的情況。

有些反應速度快的平臺,在風險沒有徹底爆發前,通過融資或上市背書,然後瘋狂加息,拉來新的投資資金,暫時挽救了流動性問題。

而有些平臺,反應速度不夠快的或者誤判了問題嚴重性,風險控制不住,所以導致問題持續發酵,最終流動性風險徹底爆發。

在那些徹底爆發流動性的平臺裡,有的已經徹底沒救了,只能被動進入清退流程,比如圖騰貸或玖融網等等,很快宣布不幹了,並出臺方案了。

還有些平臺,想要解決風險,通過上線新產品,騰籠換鳥地通過加息推廣新產品,補充流動性,苟延殘喘至今年,最終還是沒有成功。

叫獸這兩年以來,不斷地觀察著這些平臺的變化,但很遺憾地告訴大家:

凡是流動性風險徹底爆發的平臺裡,至今沒有一家是完美解決的,而且多數是一地雞毛。

這個事實非常殘忍。

這兩年以來,我不斷關注和研究那些債轉變慢的平臺,試圖找到成功的案例。

愛錢進曾經是最接近成功的平臺,但因為行業形勢的原因,最終還是失敗了。

前無古人,後有沒有來者,我不知道,但我願意相信希望。

把風險扼殺搖籃裡是唯一辦法

想要解決流動性惡化的問題,唯一的有效辦法就是阻止風險的爆發。

怎麼樣才能阻止問題的出現?

這兩年以來,辦法還是看到一些,在這裡簡單分享下。

核心就是:主動轉型、儲備現金、快速降低待收。

主動轉型分為資金端和資產端。

先說資金端。

降低待收的最有效方式,就是停止發標。

但是停止發標,意味著流動性風險會增加,但有緩解的辦法。

以桔子理財和拍拍貸為例,差不多1年前就已經基本停止發標,但並不是完全沒有放棄出借人。

他們轉移了陣地,通過和金交所、信託、私募公司等等第三方持牌機構合作,重新包裝成金交所產品、信託或私募產品,再賣給投資者。

這相當於變相發標,資金完全沒有流出平臺,同時又在表面上降低了待收,完成三降的目標。

為了配合第三方機構的合規原因,很多都會在投資門檻上面有限制。

這招目前有些正常經營的P2P平臺都在用,但有點需要注意:開始嚴管金交所和P2P合作。

按照監管的意思,金交所目前是不能和P2P展開合作,存量需要儘快出清。

這意味著什麼,在投的投資人要做好覺悟,我也提醒過很多遍。

再說資產端。

資金端的變相發標,其實只能算是減緩流動壓力,想要真正轉型成功,還是要看資產端。

資產端的轉型,相信很多人都比較清晰,就是轉型做助貸或小貸,用銀行、消費金融或自營資金去放貸。

就是去年底的政策文件《關於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轉型為小額貸款公司試點的指導意見》。

這基本意味著沒有網貸備案了,全部轉型做小貸,不然就清退吧。

以你財富普惠、拍拍貸和51人品等為例,基本算得上是成功轉型助貸,有些努力還在爭取拿小貸牌照。

資產端轉型也只限於那些資產質量不錯的平臺,因為機構資金相對散戶而言,更加專業和懂行,對貸款的資產質量有著更加嚴格要求。

像愛某進那種,基本上就是質量好的資產留給RM,RM對接機構資金;質量一般的就放給錢站,錢站對接愛錢進出借人資金。

後面出問題了,名曰自己是信息中介,那為什麼又給機構方籤兜底合同呢?

難道對著出借人是信息中介,對著機構就是信用中介嗎?

P2P老闆不要再提信息中介了,要點臉吧。難道監管部門會攔著你們不給兜底嗎?

叫獸只聽說過哪家平臺因為老闆不願兜底,導致出借人財產受損而被立案。根本沒有聽說過哪家平臺因為老闆想為出借人兜底而被立案。

監管部門恨不得你們趕緊兜底,處理好這些爛攤子。

信息中介早已過時,《國十條》才是核心

所謂的「信息中介」,只是最開始的美好幻想。

自從2018年6月之後,監管部門就發現P2P做信息中介根本行不通,因為這是商業模式的問題。

P2P模式存在著不可調和的悖論,資產端對應的是高風險的借款人,資金端對應的客戶卻是追求無風險收益的普通老百姓。

以高風險的借款為底層資產,根本就不應該無門檻開放給沒有相應風險承受能力的投資人。

如果強行匹配,最終的結果肯定是要出事的,偏離信息中介的初衷。

監管也意識到這種模式層面的問題,但又不能再推翻信息中介的最初定位,所以在後面才會又出臺了網貸整治《國十條》。

2018年8月份,網際網路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網貸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聯合召開網貸機構風險處置及規範發展工作座談會。

會議指出,做好網貸風險專項整治是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的重要戰役,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事關金融安全和社會穩定大局。基於此,會上提出了十項具體措施來應對網貸行業的風險。

這就是網貸整治《國十條》的出臺背景。

從業者非常明白,"信息中介"的定位已經模糊,《國十條》對P2P的用詞是網貸機構,而且還提出了「要求壓實網貸機構及其股東責任」的要求。

《國十條》有哪些?還是給大家回顧下吧:

一、要暢通出借人投訴維權渠道。

網貸機構建立溝通機制,提高經營的透明度。地方政府設立溝通窗口,解釋政策、回應訴求。

二、要開展網貸機構合規檢查。

引導機構合規經營和健康發展。

三、要多措並舉緩釋風險。

指導網貸機構通過兼併重組、資產變現、與金融機構合作等多種市場化手段緩釋流動性風險。

四、要壓實網貸機構及其股東責任。

已退出機構要依據破產法、公司法及有關監管要求制定清盤兌付方案,股東依法負連帶責任,有關部門監督執行,切實提高債務清償率。

五、要規範網貸機構退出行為。

建立報備制度,明確退出程序,規範資產處置和債務清償,確保出借人合法權利不受侵害。

六、要依法從嚴從重打擊惡意退出的網貸平臺。

緝捕外逃人員,加大法律懲處力度,形成有效震懾。

七、要加大對惡意逃廢債行為的打擊力度。

將惡意逃廢債的企業和個人信息納入徵信系統和「信用中國」資料庫,開展失信聯合懲戒。

八、要加強金融基礎知識普及工作。

幫助群眾準確分辨非法吸儲、集資詐騙等違法犯罪行為,增強投資風險識別能力和審慎意識。

九、要引導出借人依法理性WQ。

依法打擊造謠、煽風點火、聚眾鬧事等非理性、超越法律界限的WQ行為。

十、要嚴禁新增網貸機構。

各地要禁止新註冊網絡金融平臺或借貸機構,加強企業名稱登記註冊管理。

只談「自己是信息中介」,不談「壓實股東責任」,就是純粹的耍流氓,只賺利潤不擔風險的甩鍋思想。

化解網際網路金融風險,壓實股東責任,提高清償率才是P2P真正要宣傳的事情,也是監管想要看到的事情。

而不是每天發文說自己是信息中介,避而不談兜底責任。

現在有哪些平臺現在是這麼想,大家心中有數。

不要再相信P2P平臺說"自己是信息中介"的鬼話,如何壓實股東責任才是合規P2P要探討的核心問題,更是監管部門的要求。

今晚看到報導說:9月14日,在銀保監會新聞通氣會上,銀保監會普惠金融部副主任馮燕表示,截至今年8月末,全國在運營網貸機構為15家...

這個行業只剩下15家P2P平臺,肯定有些出借人又開始幻想:只剩下15家平臺,會不會發牌照呢?

人生的三大錯覺:ta喜歡我、房價會跌、P2P還有備案。

相關焦點

  • P2P理財公司哪家好?2018十大P2P理財平臺排行榜
    行業數據顯示,我國網貸市場上共有一千餘家平臺。那麼在眾多平臺中,哪家平臺更適合大眾投資呢?其中,北京地區佔據4家,上海地區佔據3家,浙江地區佔據2家,廣東地區佔據1家。值得注意的是,陸金服、宜人貸、人人貸等頭部平臺排名情況非常穩定,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平臺的穩定性和運營能力。  不過還是要提醒廣大投資者,在挑選P2P理財公司時,除了要了解權威機構出具的平臺評級情況外,還要對平臺合規情況,安全保障措施以及信息披露內容進行詳細剖析。
  • P2P網貸平臺的本質是什麼?
    p2p網貸的模式是從國外傳到國內來的,本質上是一種點對點的借貸交易體系。比如說張三需要用錢,而李四手裡面有錢,這個時候你就可以把李四的錢借給張三,但是中間需要一個擔保方。一個信用中介,以保證張三可以按時把錢還給李四,但是現在我們會發現國內p2p網貸平臺,從五千多家到現在清零,為什麼原來是普惠金融創新的網際網路金融,會變得現在一地雞毛,全部變成清退呢?
  • p2p理財公司排名:2017年十大安全的P2P平臺排名
    =====推薦閱讀=====  【p2p理財公司排名】4月互金平臺移動影響力百強榜   2017年4月P2P網貸行業車貸業務成交量TOP50   p2p網貸平臺排名:4月上海網貸行業報告  =====閱讀全文=====  至誠網(www.zhicheng.com)05月
  • 互金監管顯成效 前5個月190家P2P平臺主動停業
    進入2016年,p2p網絡借貸行業進入了真正意義上的監管元年。隨著全國範圍內的互金專項整治行動拉開帷幕,不合規或經營困難的平臺加速淘汰出局,互金監管成效開始顯現。根據網貸之家數據顯示,2016年1月—5月,全國累計新增的停業及問題平臺為421家,其中有190家平臺主動停業。
  • P2P雜談|P2P暴雷潮是什麼意思?偽P2P才是暴雷潮的根本原因!
    於是,很多人認為沒必要再談p2p,他們認為已經是過去式了、應該讓過去的事情過去掉。那麼,我向這些人提出幾個問題吧!首先,你們知道「暴雷潮」是什麼意思嗎?P2P雜談暴雷潮什麼意思根本原因偽P2P暴雷潮,就是說某個突然爆發的事件,就像雪崩似的大範圍影響。
  • 近6000家p2p網貸機構清零,平臺關停後,用戶借的錢要還嗎?
    不過,很多借款人對p2p的運作其實不是很了解,以為是從平臺借錢。但實際上,p2p平臺屬於中介,本身並不提供資金。也就是說,其實p2p不需要很強大的資本支撐就能運行,因為借的錢都是來自於平臺投資人。這讓很多想要進軍金融行業,但沒有大量資金的人有機會參與進去。因此,p2p網貸的發展魚龍混雜,亂象橫生。
  • P2P理財平臺哪家強?2018年p2p排名前十的公司
    有人說,你不理財財不理你。  可當你真實去投資理財後才發現,這句話只說了一半。  你不理財財不理你,後面應該包含如何理財。  當下 P2P平臺上千,如何選出靠譜的那一個,考驗一個人的知識和經驗。  而最快了解網貸的方法,就是放眼那些頭部平臺,找到他們的規律。  下面小編列出排名前10的P2P平臺,供廣大投友們做參考。  1、 宜人貸  近日,作為中國第一家赴美上市的網貸平臺,宜人貸發布 2018 年第三季度財報。
  • P2P啟示錄|廣大出借人是受害人,他們被包裝過的偽P2P所詐騙!
    往年那麼熱門的網際網路金融行業、那麼多p2p平臺也經營多少年了,肯定沒有人不知道這個行業吧?只是有些人被誤導而已,才錯怪、誤解了出借人!2015年初,p2p行業一改了以前水土不服的模樣,開始"硬著陸"。當然了,在多年後才被曝出來,都是些偽p2p平臺形式的自融詐騙。
  • 網貸天眼每周聚焦:全國僅剩的3家P2P是誰一平臺官宣P2P業務清零
    近日,銀保監會首席律師劉福壽在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介紹了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取得的重大成效,提到網際網路金融風險形勢根本好轉,全國實際運營P2P網貸機構已經由高峰時期約5000家,壓降到目前的3家。全國僅剩的3家在營P2P究竟是誰?答案是……網貸行業的大清退已進入最後的「倒計時」。近日,銀保監會首席律師劉福壽在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介紹了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取得的重大成效,提到網際網路金融風險形勢根本好轉,全國實際運營P2P網貸機構已經由高峰時期約5000家,壓降到目前的3家。借貸規模及參與人數連續28個月下降,國內在運營平臺已近「全滅」。
  • P2P正式退出歷史舞臺是怎麼回事 P2P是什麼意思
    北京時間11月27日,銀保監會方面表示,截止11月中旬,全國實際運營的P2P網貸機構完全歸零。這個紅極一時的網際網路理財產品,終於正式退出歷史舞臺。據悉,p2p即網際網路金融點對點借貸平臺,,是一種將小額資金聚集起來借貸給有資金需求人群的一種民間小額借貸模式。
  • 又一千億網貸平臺「爆雷」!根據諮詢整理P2P五個相關法律問題
    有利網平臺方目前是聲稱已經停止放款,正在進行債轉處理。很多人問這個債轉是什麼意思?平臺是不是涉嫌違法呢?1、首先,這個債轉處理是什麼意思呢?——「債權轉讓」 簡單說就是轉讓未到期的債權。(p2p債轉是指投資人在提前贖回本金的情況下,需要通過轉讓標的權益,將投資合同轉讓給其他投資人。另外,p2p債券一般不是全價轉讓,一般要折價,投資人的投資本金和收益會有一定的損失。)不過現在問題是到期的債權,如何處理?到期債權那就是還本付息,沒有還本付息,即是已經違約,就沒有轉讓一說。
  • P2P網貸清零,出借人受損,為什麼借款人還要還款?還給誰了?
    你好,歡迎關注好運談截止現在全國5000家p2p網貸平臺已經清零,有的已經立案,有的完成了良性清退,有的出了兌付方案,但是遲遲沒有按照兌付方案去還出借人的錢。那麼這些平臺已經都出問題了,借款人還需要還錢嗎?還了這些錢又到哪裡了呢?
  • P2P種子搜索神器簡介
    P2P種子搜索神器簡介 p2p
  • 「P2P」網貸平臺倒閉了,你借的錢還用還嗎?
    「P2P網貸平臺終於倒閉了,再也沒有人天天給我打催款電話了,再也沒有人騷擾我的家人了,我終於舒了一口氣」,一位朋友說到。那麼,借款人欠的錢就不用還了嗎?那麼,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就要先說清楚以下幾個問題?
  • P2P現狀難堪 愛錢進等平臺引眾怒
    全國「網際網路+金融」(俗稱「P2P」)平臺,涉及社會範圍之廣、金額之巨、危害之烈、受害者之多,前所未有;一些經濟發達地區反倒成了「『p2p』重災區」;隨後各地屢屢出現程度不同的受害群眾聚集事件,甚至為此發生非正常死亡,輿情沸騰,影響社會穩定、人心思定。
  • 碧桂園「御用」P2P陷兌付危機,旗下P2P風控形同虛設?
    標的疑點重重 公開資料顯示,2017年8月23日,碧有信【佛山市順德區碧有信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升級為綜合金融平臺,原平臺網貸業務由碧有貸【華惠金服信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簡稱:華惠金服)承接。
  • 深圳再提示3家P2P平颱風險 監管督導極光金融退出
    金融虎訊 8月17日消息,近日,深圳市南山區網際網路金融風險專項治理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連續發布兩則《關於P2P網貸平臺的風險警示》,提醒廣大群眾高度警惕中業興融、吉萊貸和極光金融等3家P2P平臺的風險,謹慎參與平臺借款標的出借,防止自身利益受損。
  • 僅剩的3家P2P平臺仍然繼續運營,利率高達10%,真有人敢投嗎?
    全國實際運營P2P網貸機構已經由高峰時期約5000家,壓降到目前的3家。借貸規模及參與人數連續28個月下降,國內在運營平臺已近「全滅」。從去年開始,P2P迎來了整個行業的出清和整頓。2019年11月3日,銀保監會李均峰公布P2P下一步規整方向,以出清為目標,以退出為主要方向,以「三降」為抓手,爭取一段時間完成整頓。
  • 先傷借款人,再傷投資人
    4月17日,隨手科技通過其微信公眾號「隨手投資」發布公告稱,對原有網貸業務存量開展有序、分批次的業務結清工作,穩步退出網貸業務,隨手科技號稱目前國內唯一成功運營兩個理財APP產品並都保持領先的網際網路金融公司,那個號稱2.2億人都在用的隨手記正式宣布退出p2p網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