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12月24號,晚上就是西方的平安夜,明天就是聖誕節了。小孩子們是很高興,第二天早上起來就可以收到聖誕老公公送的禮物了。和中國的傳統節日相比,聖誕節反而越來越流行。
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中國有很多傳統節日,如春節、清明、端午、中秋等等。有時候覺得中國的節日都過不過來,為什麼聖誕節大家記得很清楚,並且深入人心呢,我覺得主要是因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商家的營銷手段
在中國,只要遇到節日,商家都會抓住這個機會,進行打折促銷,商場裝飾的特別有節日氣氛,讓大家沉浸在節日氛圍中,自然需要購物。大家想想,以前沒有「雙11」、「雙12」,現在反而是每年的「購物狂歡節」。商家抓住人們心裡的打折購物這種心理,在一些節日集中促銷。雖然比平時便宜,但是銷售量也許比一個月還高,不僅在過年前減輕了庫存壓力,而且在年末的最後一個月的業績提高不少。對於全年還未完成目標的企業來說,不失為一種很好的營銷手段。
二、文化融合
聖誕節最早就是基督教的節日。聖誕,是指耶穌誕辰,譯名為「基督彌撒」,後成為西方傳統節日,在每年12月25日。彌撒是教會的一種禮拜儀式。聖誕節是一個宗教節,因為把它當作耶穌的誕辰來慶祝,故名「耶誕節」。
在中國是不限制信仰的,所以有不少的人信奉基督教,在很多地方也建有基督教堂,過聖誕節也是他們的一個宗教節日,也有一些儀式。由於文化的融合,過節的人也是越來越多了。
三、「中國製造」的影響,供應了全球2/3的聖誕節裝飾品
大家不得不相信,世界聖誕節是由「中國製造」的,全球2/3的聖誕節裝飾品來自中國製造。聖誕有很多的用品,綠色的聖誕樹,裝飾聖誕樹的各種聖誕球、小天使、聖誕星等各種小裝飾,還有馴鹿雪橇、電子蠟燭等用品。當然,除了裝飾用品,還包括聖誕帽、襪子和服飾等,這些用品幾乎每個有都要用,所以用量相當的大。
在義烏的聖誕用品市場,就供應了全世界60%的聖誕節用品,加上其他地方的供應,也許超過了全球2/3的量。
雖然這幾年中美兩國的貿易摩擦不斷,但西也特別依賴中國的製造能力,暫時其他國家無法代替。聖誕節用品通過杭州、寧波和溫州的貨櫃港口運往各地,也可以通過亞歐鐵路運往歐洲。
雖然這幾年人工成本在上漲,但是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廉價商品生產國,世界依賴中國的輕工業等製造能力。
由於中國的製造能力,聖誕用品在節前加班加點趕工,在生產、銷售、運輸等各個環節,也越來越被人們熟悉,同時也享受到節日的氣氛。
四、小孩的美好祝願
對於小孩子來說,喜歡聖誕老人送的禮物,還有漂亮的聖誕樹裝扮,小孩子對節日概念不是特別強,主要在於開心的收禮物。父母也會準備一些小禮品,讓孩子收穫滿滿的幸福。同時,平安夜也是一種美好的祝願,願家人平平安安。
在平安夜來臨之際,也祝願大家平平安安、幸福滿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