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洞見
有人說,金庸筆下諸多作品,最愛的是《笑傲江湖》,最恨的也是它。
愛它,是因為它有武俠世界的純粹,有一份快意江湖的瀟灑與愜意;恨它,是因為它有現實生活的壓抑,有一種無法逃脫的執念與掙扎。
年少時,總是想著要將故事中的是非對錯,弄個一清二楚。可越長大越明白,那些恩怨是非的背後,卻藏著中年人身不由己的妥協與無奈。
《笑傲江湖》的黑與白之間,相差的從不是善惡,而是生活的選擇。
勞德諾的偽裝,藏著中年人的心事
有人說,成年人的故事都寫在臉上,幸福還是痛苦,一目了然。可實際上,人至中年,他們早已習慣將喜怒哀樂藏於面具之下。
還記得《笑傲江湖》中的勞德諾嗎?
他表面是嶽不群的二徒弟,可實際上卻是左冷禪的人。這個年過半百的中年人,為了嵩山派的利益,忍辱負重,又拜在了華山派門下。
在華山上,他凡事小心翼翼,整日一副忠厚老實,唯命是從的樣子。只要是嶽不群交代下的任務,無論大事小情,他都能盡職盡責的完成。
其實,他本可以在這個年紀退隱江湖,娶妻生子,享受生活。可他卻依舊選擇了偽裝:一邊將心事藏在心裡,一邊四處討好賣笑求生。
人過中年,誰不想活出真實,為人敢愛敢恨,行事敢作敢為。可生活往往是,人前歡喜,人後壓抑,為了生活偽裝自己,凡事不得自在。
中年人的心裡,藏著太多的故事,他們的強大,也不過是強忍淚水,努力偽裝而已。
但他們從來不曾悔恨,因為他們知道:忍過,才會春暖;熬過,才會花開。
嶽不群的選擇,是所有中年人的焦慮
人生總是充滿選擇,而且往往落子無悔,結局又充滿了無可奈何。
《笑傲江湖》中的嶽不群,虛情假意,表裡不一,為人所不齒。可他也並非一出場便是如此,他也曾被江湖稱為「君子劍」,貴為一派之主,深受徒弟敬重,妻女仰慕。
然而,人至中年,嶽不群卻越來越感覺,自己事業上力不能及。華山派內有氣宗劍宗之爭,外有嵩山派橫加幹預,自己夾在中間,舉步維艱。
那一日,嶽不群帶領華山派高手,要去嵩山與左冷禪辯理,行至藥王廟,卻遭遇襲擊,落得一敗塗地。嶽不群臉面丟盡,尊嚴盡失,自己引以為豪的「紫霞神功」、「華山劍法」,是如此不堪一擊,若不是令狐衝前來,恐華山派便要在江湖上除名。
那一夜的屈辱讓嶽不群下定決心,為了獲得更強大的力量,開始不擇手段。
人到中年,往往身不由己。若歲月真的靜好,又有誰願意放棄自己原來的生活,選擇一條不見未來的出路。
張愛玲說:「在這個光怪陸離的人間,沒有誰可以將日子過得行雲流水。」
在這裡我們不贊同嶽不群後來的處事方式,但我們行走在人世間,終要學著拿起,懂得放下。
只有坦然面對世事無常,才能繼續前行,繼續保護身後的父母家人。
人到中年,誰人不是劉正風
聽過這麼一句話:「人到中年兩不堪,生不容易死不甘。」人到中年,有時候雖然夢想還在,可現實卻逼迫著你必須要做出選擇。表面上的風光,暗地裡的理想,從來都讓人進退兩難。
那一年,劉正風決定金盆洗手,退隱江湖。然而,誰也沒有想到,日月神教長老曲洋的出現,卻勾起了他壓抑已久的音樂夢想。
漂泊半生的他,決定放棄武林地位,放下恩怨情仇,去尋找屬於自己的友情與夢想。
可江湖才是現實,理想畢竟虛幻。
劉正風不忍放棄知己與遠方,又想保得家人一生安康,最終被江湖同僚逼迫,被世道所不容。只留下一曲「笑傲江湖」,來揭開世界的殘酷。
年少輕狂,總有用不完的衝勁,理想再遠,也會努力去追:中年以後才知道,堅持夢想,需要很大的勇氣,也需要實力。
人生往往有兩條路:一條為了生存,一條為了追逐。而只有走過必須要走的,才能去追逐那些該追逐的。想要笑傲江湖,便要經歷江湖中的暗流湧動,世事無常。
村上春樹在《海邊的卡夫卡》中寫道:「當你穿過了暴風雨,你就不再是原來的那個人。」
所有的委屈、糾結、不甘,都會在一步步前行中,化作責任與決心,變成一個中年人最終的力量。他們的努力,從來不只為了自己,用半生的隱忍和辛酸,換取未來的歲月靜好,讓自己守護的人一生幸福。
生活很難,但那又怎麼樣,只要內心強大,有所期盼,你我皆可笑傲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