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精神損害賠償?對精神損害賠償的範圍如何理解

2020-12-21 法官解疑

一、什麼是精神損害賠償?

精神損害賠償,是隨著《民法總則》的公布實施,在我國建立的一項新的民事法律制度,是我國公民權益的拓展。精神損害賠償是因侵犯人格權致使公民受到精神上的痛苦所應承擔的民事責任。

人格權是社會個體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人格權包括一般人格權和具體人格權。包括生命健康、姓名、肖像、名譽、榮譽、信用、隱私等權利。法人的人格權包括名稱、名譽、榮譽、信用等權利。

侵犯公民的人格權可能產生兩種結果,一是物質上的損害,如受害人進行治療的費用,二是精神上的損害,如受害人心理創傷和精神痛苦。

精神損害賠償的目的在於以物質形式彌補和減輕受害人精神上的痛苦和心靈的創傷,慰籍受害人的感情世界,對侵權人予以制裁。

根據民法通則的規定,公民的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受到侵害時,受害人可以要求賠償損失。賠償損失既指對物質損害的賠償,也包括對精神損害的補償。對受害人的精神損害予以賠償不能彌補受害人名譽,榮譽等損失時,還需要用停止侵害、消除影響來解決。

精神損害賠償的適用範圍只限於上述法律規定的人格權種類,不能任意擴大。

二、精神損害賠償的範圍存在的爭論

2001年3月,最高人民法院出臺了《關於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解釋》)第一條規定,人格權包括:生命權、健康權、身體權、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人格尊嚴權、人身自由權,對民法通則的規定範圍進行了擴充。

但現實中提及的人身權利卻遠不止上述規定的幾種。如最近在我國出現了以貞操權、接吻權、容貌權、悼念權等人身權受損害為由提起民事訴訟而請求精神賠償的案件。在這些案件中,受害人無疑在精神上受到了損害,但法律上卻並沒有明確這些具體的民事權利,導致法院在處理這些案件時有些棘手。

儘管法律和司法解釋對精神損害賠償的適用範圍有限制,但在司法實踐中,近年來各級人民法院對此限制不斷地有所突破。這種突破,一方面彌補了立法規定和司法解釋的不足,對保護受害人的精神利益具有積極作用,另一方面,它又違反了「精神損害之賠償以有法律規定為限」的原則,所以很難保障各個法院的裁判統一。

因此,究竟什麼樣的民事權利或者利益受到侵害可以請求精神損害賠償,無論在國內國外,對此都存在著不同的認識。

三、我們應如何正確理解《解釋》的範圍?司法實踐中,該範圍是否需要進行拓寬。

(一)、在精神損害賠償適用範圍問題上,我國的立法和司法存在有一定的不協調問題。主要的表現是司法實踐對精神損害賠償適用的範圍遠遠超過了立法的規定。

幾乎各國民法都對精神損害賠償採取適當限制原則,我國也不例外。我國的「精神損害之賠償以有法律規定為限」的原則。為什麼對精神損害賠償要進行限制,就是為了防止產生人格商品化的傾向。

最近,司法實踐中出現了多宗以貞操權、接吻權、悼念權等人身權受損害為由提起民事訴訟、請求精神賠償的案件。有人認為,這是對精神損害範圍的擴大化。

張哥認為,所謂「悼念權」、「親吻權」、「容貌權」等提法,並沒有超過最高法院司法解釋規定的精神損害賠償的適用範圍,因而不能認為這些提法違背了精神損害賠償適當限制的原則。「悼念權」損害的精神損害賠償,實際上就是對身份權中的親屬權受到損害的賠償,「親吻權」的精神損害賠償不過是對身體健康權損害的撫慰金賠償,「容貌權」的精神損害賠償也是對身體健康權損害的撫慰金賠償。最高人民法院《解釋》的規定,概括了全部應當受到精神損害賠償保護的領域。我國立法和司法,在以精神損害賠償,保護民事權利方面,應當說是比較完善的。

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釋》採用概括與列舉並用的方式,對精神損害範圍作出了界定。諸如貞操權、接吻權、悼念權等作為人格權益的具體表現形式,都屬於人身權範疇,應當受到法律的保護。現實生活中與人身相關的各項權益的表現形式不勝枚舉,但從該《解釋》第一條第二款規定的內容看,這些權利應當可以概括在「其他人格利益」的裡面,這也正是主張此類權力的法律依據。

雖然如此,張哥認為,《解釋》裡所列舉的人格尊嚴權與人身自由權只是一般人格權的主要內容而不是全部內容;對已經形成共識的某些具體人格權如貞操權、隱私權、配偶權等亦未明確列舉規定。因此,應從立法上進一步拓寬人身權的範圍,儘可能將其擴展至人格權與身份權的所有領域,以便最大程度地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

(二)、對《解釋》第一條第二款規定中的「其他人格利益」應如何理解?

「其他人格利益」是一般人格權益的客體,是指沒有被具體化的人格權所包含的人格利益。《解釋》中「其他人格利益」是一個彈性條款,包容量是極大的,凡是具體人格權沒有概括進去的、又需要法律予以保護的人格利益,都可以涵括在這個概念之中。

如對生活安寧的侵害,對住宅的騷擾,以及性騷擾等違反社會公共利益、社會公德侵害他人隱私或者其他人格利益的行為,只要損害達到了一定的程度,都可以依據「其他人格利益」受到損害而請求精神損害賠償。

以侵害貞操權的損害賠償為例。所謂貞操權,事實上它就是性自主權。這是較為準確的稱謂,它所概括的,就是自然人保持性純潔的良好品行,自主支配性權利、維護性尊嚴的人格權。這樣的權利受到侵害,理應得到精神損害賠償的法律保護。立法和司法解釋沒有明文規定,那就可以放在「其他人格利益」受到損害的範圍之中,得到精神損害賠償的法律保護。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與發展,人格利益也可能會出現一些新的表現形式。但是,應當明確,只有侵害他人人格利益並且違反了社會公共利益、社會公德才承擔此項法律責任。也就是說,不得違反民法中的公序良俗的原則。

(三)、精神損害賠償,應不應該理解為只要有「精神」損害造成痛苦的,均應當予以賠償?

精神損害賠償是相對於「物質利益」而言的精神利益。這種精神利益的賠償,必須按照法律的規定,限制在人格權及人格利益受到損害所引起的範圍。精神損害賠償需要損害的行為發生,且損害行為與損害結果有因果關係。不僅如果,還要求損害的行為必須是違法的侵權行為,而不是任何行為。因此,對精神損害賠償不能理解為對「精神」的損害的賠償,就是說,並不是任何有「精神」損害造成痛苦的,均應當予以賠償。比如,因解除戀愛關係和解除婚約的行為,是當事人正常行使民事權利的行為,一方因此而精神痛苦,但不是侵權行為所引起的,當事人要求精神損害賠償,法院是不會支持的。

精神損害賠償,有兩個前提條件:一是法定的人身權利遭受侵害或人格利益遭受侵害;二是對人格利益的侵害違反了社會公共利益或社會公德。解除戀愛關係和解除婚約,可能會對一方當事人在精神上帶來一定的痛苦,但並不會給其帶來人格利益和身份利益的減損。根據婚姻法規定的婚姻自由,任何人對自己的婚姻都有自主選擇權,因此,男女雙方在結婚之前解除戀愛關係和解除婚約並不違反社會公共利益和社會公德,沒有侵害相對一方的精神利益,因此,不會受到法律上的限制保護。

#精神損害賠償#

相關焦點

  • 離婚精神賠償的適用範圍是什麼?精神損害賠償的構成要件有哪些?
    一、離婚精神賠償的適用範圍是什麼①主體適用範圍。主體範圍指因精神損害賠償而有權提出訴訟請求的公民和組織。直接受害人有權提出精神損害賠償之訴,沒有爭議。對於間接受害人,法人或其它組織是否能提出精神損害,《解釋》有了進一步的規定:如第7條,「自然人因侵權行為致死或自然人死亡後其人格或遺體受損害。死者的配偶,父母和子女向人民法院起訴精神損害賠償,列配偶,父母和子女為原告。」說明了,間接受害人也可作為要求精神損害賠償的主體。
  • 離婚如何主張損害賠償?
    例如,丈夫出軌或者家暴,使女方遭受了極大的精神痛苦。因此,女方會要求男方在離婚時支付損害賠償。但是,什麼是離婚損害賠償?離婚損害賠償在什麼情況下可以適用?數額如何確定?很多人並不清楚,本期普法小課堂許律師將針對離婚損害賠償問題為大家進行一一講解。一離婚損害賠償的法律依據?
  • 離婚精神損害賠償不可不知的13大要點
    ,離婚時對無過錯方所受的精神傷害,給予精神損害賠償的責任。因一方對婚姻不忠,給另一方造成的主要是精神傷害。《婚姻法》規定,重婚或者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一方當事人向人民法院提出離婚訴訟請求,人民法院調解無效,應準予離婚。同時,無過錯方要求精神賠償符合《婚姻法》第四十六條規定,無過錯方有權要求損害賠償。
  • 出軌離婚如何主張損害賠償?
    足以對夫妻關係中無過錯方造成心理和精神上的損害,黃先生對此存在重大過錯。因此,閆女士要求精神損害賠償的訴訟請求應當予以支持。但其主張的金額過高,具體賠償數額法院結合過錯程度以及家庭收入水平等因素進行酌定。
  • 因家庭暴力導致離婚的,精神損害賠償的標準怎麼確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四十六條第三項的規定,因實施家庭暴力導致離婚的,無過錯方還可以請求離婚損害賠償,包括物質損害賠償和精神損害賠償。在司法實務中如果確定離婚時的賠償標準一直是當事人關心的問題,物質損害賠償一般比較容易確定,根據實際損失進行價值確實。但是,對於精神損害賠償的確定卻不是那麼容易,這是因為精神損害賠償標準有無形性特徵。
  • 愛犬在寵物店內不幸喪命,主人能否要求精神損害賠償?
    愛犬在寵物店內不幸喪命,主人能否要求精神損害賠償?「小美人」在寵物店被大型犬活活咬死的死亡狀況很是殘忍,必然會給陳某帶來精神上的痛苦,但是該案尚不符合支持精神損害賠償的條件,因此,本案陳某主張的精神損害賠償難以得到支持。
  • 理論探討:侵害配偶權的損害賠償責任
    (二)損害事實侵害配偶權的損害事實,是使配偶遭受損害的事實。包括:一是合法的婚姻關係受到破壞,二是配偶身份利益遭受損害,三是造成配偶對方精神痛苦和財產損害。配偶身份利益的損害是對性利益的侵害。前述第一至四種侵害配偶權的行為,破壞了配偶性的純潔性,第五種侵權行為導致配偶間性利益的喪失。有的侵權行為不僅直接造成受害人精神損害和財產損害,也間接造成受害人配偶精神損害。
  • 對方因出軌導致的離婚要求精神損害賠償能賠多錢
    ,人沒了,現在能做的就是如何拿到一些對方背叛愛情的賠償,不能賠了人再賠了錢。那麼,面對出軌的另一半,傷心是難免的,但是傷心那是懲罰自己,讓對方傷心才是目的,感情的東西是虛幻的,想追回已經不可能了,那麼物質的東西就是財產分割和損害賠償,財產分割這個按照規定分就行,至於賠償,這個就牽扯到多少的問題,那麼因對方出軌無過錯放能否要求精神賠償呢,具體該怎麼計算,小編接下來給大家詳細說。
  • 案例:丈夫婚內多次出軌,離婚時妻子能主張精神損害賠償嗎?
    雖無直接證據證明黃先生已構成與他人同居,但該行為是對夫妻忠誠義務的嚴重違反,足以對夫妻關係中無過錯方造成心理和精神上的損害,黃先生對此存在重大過錯,因此,閆女士要求精神損害賠償的訴訟請求應當予以支持。但其主張的金額過高,具體賠償數額法院結合過錯程度以及家庭收入水平等因素進行酌定。最終,法院判決雙方離婚,依法分割夫妻共同財產,並由黃先生支付閆女士精神損害賠償金6萬元。
  • 勞動者對用人單位的損害賠償限額
    因此,對於勞動者侵權行為造成用人單位損害的賠償責任應當根據勞動者的過錯程度確立責任分擔規則,減輕勞動者的責任承擔範圍,具體包括三個方面:第一,勞動者因重大過失實施的侵權行為具有可歸責性,應當承擔責任,但是此項賠償責任不應是全部責任,而應根據勞動者的過錯程度承擔比例責任。
  • 統一損害賠償標準給生命最大尊重
    統一損害賠償標準給生命最大尊重 2020-12-11 21: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吉林法院全面開展人身損害賠償標準城鄉統一試點工作
    近日,吉林省高級人民法院印發《關於在全省法院開展人身損害賠償標準城鄉統一試點工作的意見》,在全省法院範圍內開展人身損害賠償標準城鄉統一試點工作。2020年10月1日起,全省法院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統一適用城鎮居民標準,不再分別適用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兩個賠償標準。
  • 修訂後人身損害賠償司法解釋的4大變化(附新舊對照表)
    屬於《工傷保險條例》調整的勞動關係和工傷保險範圍的,不適用本條規定。第十五條 為維護國家、集體或者他人的合法權益而使自己受到人身損害,因沒有侵權人、不能確定侵權人或者侵權人沒有賠償能力,賠償權利人請求受益人在受益範圍內予以適當補償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 山東:人身損害賠償 城鄉「同命同價」
    3月12日,《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關於開展人身損害賠償標準城鄉統一試點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發布,在民事訴訟中,對各類人身損害賠償糾紛案件(含海事案件),不再區分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統一按照城鎮居民賠償標準計算相關項目賠償數額。《意見》的發布,意味著在山東省內人身損害賠償「同命不同價」將成為歷史。
  • 全市首例「人身損害賠償城鄉統一標準」案調了
    《意見》)正式施行這意味著江西省全省範圍內新發生的人身損害賠償糾紛不再區分受害人的戶籍性質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採用相同的賠償標準統一按照城鎮居民標準計算有關賠償項目近日誤工費、交通費、精神撫慰金等共計541375.71元▲庭審現場後經承辦法官調解雙方最後達成一致意見原告獲賠52.7萬元據承辦法官朱國亮介紹若按《意見》施行前的賠償計算
  • 特殊體質侵權損害賠償的實體審視與方法更迭|域外視野
    在前一類型中,雖然被害人特殊體質的自然發展大多會產生既定損害,但加害行為提前了損害的發生,致使特殊體質淪為假設原因,此時一般均認可特殊體質的考量而減輕賠償責任。在後一類型中,加害行為與被害人特殊體質相結合共同導致損害發生或擴大,應當如何實現損害的妥當分擔,素有爭論。特別是最高人民法院指導案例24號發布後,該論題進一步得到我國學界的廣泛關注。
  • 損害生態環境要賠償!
    損害生態環境要賠償!今日份科普知識已送達開篇牛牛先來靈魂三問什麼是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為什麼要進行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第一千二百三十五條又專門對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損失和費用的範圍作了明確:違反國家規定造成生態環境損害的,國家規定的機關或者法律規定的組織有權請求侵權人賠償下列損失和費用。
  • 法之識茶「典」婚姻家庭篇之(六)離婚損害賠償制度
    您這種情況可以向他主張離婚損害賠償。離婚損害賠償,是指因夫妻一方的重大過錯致使婚姻關係破裂的,過錯方應對無過錯方的損失予以賠償的法律制度。適用該制度的條件為:1、一方對離婚存在過錯;2、過錯方實施了妨害婚姻家庭關係的違法行為,如重婚、與他人同居、實施家庭暴力、虐待、遺棄家庭成員或者有其他重大過錯;3、另一方沒有過錯;4、過錯方的損害行為造成了損害結果;5、過錯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存在因果關係。若是物質損害賠償,則以全部賠償為原則,人民法院將根據過錯方的過錯程度、造成的損失大小等確定賠償數額。
  • 重磅:陝西省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項目計算標準(試行)》和《陝西省...
    》的通知各市中級、基層人民法院,西安鐵路運輸中級、基層法院,本院各部門:《陝西省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項目計算標準(試行)》和《陝西省道路交通事故主要情形損害賠償責任比例(試行)》已於2020年3月25日經省法院審判委員會討論通過,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審判工作實際認真貫徹執行。
  • 民法典第1218條醫療損害賠償責任之我見
    1、該條中的「診療活動」,如何理解。《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實施細則》第八十八條規定:診療活動:是指通過各種檢查,使用藥物、器械及手術等方法,對疾病作出判斷和消除疾病、緩解病情、減輕痛苦、改善功能、延長生命、幫助患者恢復健康的活動。醫療機構的醫療活動實際上是醫務人員實施的診療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