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過年了 「中國香都」制香人迎來一年最忙的時候

2020-12-17 新京報

新京報訊(記者 曹晶瑞)以前,在農村過大年,除了雞鴨魚肉之外,香、蠟、紙、炮也是過年必備品。雖然隨著時代的更迭,大傢伙兒過年的方式改變了不少,但對於「中國香都」福建省泉州市永春縣達埔鎮的制香人來說,依然迎來了一年中最繁忙的時候。

中國香都福建永春制香忙。受訪者供圖

年前 香銷量增長五成

輕輕抖動竹籤,十幾分鐘下來,整個屋子就會變成香粉瀰漫的世界。粉色、黃色……制香車間裡,工人們膚色已與香粉的顏色融為一體。

跟其他製造業相比,制香的勞動強度看起來不太大,其實不然。「掄、展、搓、切」幾道工序下來,工人們也已氣喘籲籲。

林文溪——「興隆」制香技藝傳承人、國際高級沉香師、中國香業協會副會長。14歲能獨立制香、16歲進入漢口村制香廠當學徒,練就了一身聞香識物的本領。後因制香技藝出眾,受臺商聘請,前往其制香工廠傳授技藝、研配香品。

1993年,永春大力發展制香行業時,林文溪毅然辭去待遇豐厚的工作,回到家鄉創辦企業,重新打出「興隆」品牌。而今,「興隆」香業在永春已是數一數二的龍頭香業,林文溪也從當年初出茅廬的制香工人變成了制香名人、制香產業的領軍人。

年根近了,永春的制香人也迎來了一年最繁忙的時候。林文溪說,這段時間,永春香的銷量會比平日增長約50%,對於制香人來說,忙碌程度可想而知。

傳承 沿襲數百年前老方法

對於制香,選料很重要,同一味香料,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不同年景的味道是不一樣的,這些都尤為考究。

林文溪告訴記者,被譽為「中國香都」的福建永春歷史十分悠久,其制香工藝可追溯到宋元時期。當時,泉州為「東方第一大港」,商貿鼎盛,阿拉伯人是當時主要的香料貿易商,定居泉州的阿拉伯蒲氏一族從事香料貿易。明末清初,蒲氏家族為避難移居永春達埔鎮,帶來了制香技藝,在當地得到各姓氏的傳承與發展。

林文溪的「興隆」制香技藝就是其祖輩跟蒲氏對接制香技法後,又根據自己的改良、客人的需求進行調整而成。

永春依然採用古法制香。受訪者供圖

如今,永春制香人仍沿襲著數百年前祖先留下的方法,並於2006年獲得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保護。林文溪學徒時所在的漢口村隸屬於福建永春縣達埔鎮,制香工藝在這裡延續了300多年。

香芯沾水、搓香粉、浸水、展香、掄香……在眾多手藝活接連被機器取代的今天,當地許多制香工廠、作坊依舊遵循著靠天吃飯的質樸和人工勞作的踏實。

發展 引導年輕人學制香技藝

手工香一點即燃,而且還保存香料的精華,這是機制香所不能比擬的。

據福建省泉州市永春縣達埔鎮鎮長劉瀧沆介紹,達埔鎮現有制香企業近300家,規模較大企業53家,從業人員3萬多人,是永春縣特色主導產業。香產品種類達上千種,國內市場銷售覆蓋率達80%以上。在東南亞地區,永春香具有極高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每銷售3根香就有1根由永春生產。

規劃建設面積達3300畝的中國香都香品產業園,目前有16家企業入駐,其中14家企業已經建成投產。2018年香產業鏈總產值達74億元,比2013年的27.5億元翻了近三番,年均增長30%以上,聯發、彬達、興隆、金豐等重點香企年產值均超億元。

劉瀧沆稱,近年來,永春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香產業發展,下大力氣對傳統制香行業進行資源整合。從鼓勵建設制香標準化車間、支持香企研發創新、鼓勵開拓國際市場、加大品牌打造力度、加大宣傳推介力度、引導發展上下遊產業鏈、培育引進香產業人才、鼓勵發展電子商務等方面,扶持香產業做大做強。

近幾年來,永春縣通過宣傳展示、傳授教習、舉辦競賽、文化體驗等方式,引導年輕人傳承制香技藝。

新京報記者 曹晶瑞

編輯 張樹婧 校對 柳寶慶

相關焦點

  • 河北廣平:春節臨近制香忙
    隨著春節臨近,河北省邯鄲市廣平縣李莊村迎來一年中最忙碌的季節。李莊村村民使用老手藝製造的環保香遠近聞名,以薰香、棒香、衛生香等各類香製品為主,該村每年至少生產百萬封環保香銷往全國各地。制香產業使村內群眾足不出村有活幹,家庭就業兩不誤。
  • 農村那點事:又到了快過年的時候了,農村人回家過年都做什麼事?
    農村那點事:又到了快過年的時候了,農村人回家過年都做什麼事?中國的歷史文化非常的濃厚,在世界上可以說是沒幾個國家能跟中國比歷史文化的。中國距今已經有近5000年的歷史文化了,可以說是相當的悠久。現在又快到了中國歷史上最重要的節日了,那就是過年。中國歷史上都有一個傳統,那就是過年一家人都要回家,一家人全都坐在一個桌子上團團圓圓的吃一頓年夜飯。
  • 別看它不值錢,熬成的油做菜吃嘛嘛香!過年想偷懶做菜,這油必須要熬
    年忙年忙,臨近年關,家家戶戶都會有一波年忙,更多的精力是用來備下年貨和準備豐盛的年夜飯菜,雖然現在過年並不像從前那樣物資匱乏,但大家對於「年」的重視還是一如從前
  • 佛香第一村的手工制香人
    >>>機械化進入制香工藝後,能提高約10倍的產品,但這並不妨礙手工制香人的存在。從12歲學藝起,付老漢堅持手工制香38年。讓老一代手工制香人惆悵的,不是用雙手挑戰機械,而是這點手藝今後可能找不到傳人。
  • 回來上班了,我才發現過年真香!
    像我這樣熱愛獨處,不喜歡大紅大紫、厭煩人情世故的人,到了收假的時候,終於也愛上了過年。想想看,尤其是那兩腿一蹬,像佩奇一樣窩在家裡,不用惦記KPI的生活,實在是太愉快了! 再回想起過年最深入人心的場景,莫過於五彩的焰火在夜空中綻放,火樹銀花,pia pia pia。轉身回屋裡,豐盛年夜飯在桌上整齊碼好,蒸汽騰騰。每一位落座的人,都會情不自禁地感嘆一句:真香!真香啊!
  • 探訪中國香都,制香場面震撼,工人月入過萬!遊客:這錢不好賺
    離開中國茶都福建安溪去永春縣達埔鎮的時候天已經黑了,雖然只有60公裡左右的路程,但還是需要破例開一次夜車。走夜路不是我們自駕遊的風格,但這次趕夜路的目的就一個——為了第二天一大早去看篾(miè)香製作廠開開眼。
  • 快過年了,教您在家炸麻葉,一次成功,又香又酥,年味十足
    昨天是北方小年,今天是南方小年,過了小年,離除夕就不遠了,在年前,對於家庭煮夫們來說,他們有很多事情要忙,每天都忙前忙後的做食物,我家鄉就是這樣,年前要做不少油炸食物,做好了,等春節來客人的時候,擺盤招待客人,人人見了都愛吃,這些都是具有年味的食物,如果沒有一樣的話,可能就沒意思了
  • 制香師|周科羽:九代制香,他是家族最年輕的傳承人
    周科羽說,他更願意和年長的人一起玩耍,而他玩的東西也和平常人不太一樣。「小時候我就特別喜歡玩香,喜歡一個人躲在書房裡玩著香看著一縷縷煙,如今作為一名制香師,能夠把喜歡的東西作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把生活過成自己喜歡的樣子,其實已經是我最大的幸福了。」周科羽說。說起制香這條路,除了喜歡,自然也離不開耳濡目染的薰陶。
  • 剛剛,沉香內幕揭開:制香人的秘密,觸目驚心!
    我是周曉鈺,高級沉香鑑定師,手工制香非遺傳承人,每天的工作就是收香、做香、制香、品香。很高興受邀來到《文玩菩提》平臺,與大家分享,我們制香人的「行業內幕」!為了找到珍貴好香,我常年奔波於沉香各大產地。通過產地建立深厚的信任與友誼,才會持續穩定購買到最優質的的香材。
  • 「沉香」內幕揭開:制香人的秘密,觸目驚心!
    中東土豪焚燒沉香,用於燻蒸衣物,在宗教儀式上屬於一種「淨化」。東亞地區喜歡惠安系比星洲系多一些。惠安系的甜、涼、綿、蜜,更受東亞人喜愛。日本國寶正倉院裡的蘭奢待(1300年歷史),就是一塊惠安系的黃熟香。
  • 冬日飄「香」,制「皂」快樂!
    冬日飄「香」,制「皂」快樂!為豐富望江街道統戰人士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強個人實踐能力望江街道近期開展了一系列手工活動吸引了轄區眾多新鄉賢新的社會階層人士和涉僑人員前來參與冬飄季香
  • 【香之美】制香大師雲社主人 迪公 憑手問香
    如果以四季來比擬生命的各個階段,那麼花甲之年的迪公可以說是迎來了碩果纍纍的金秋。自2008年開辦大連雲社以來,七年時間從愛香玩家到制香大師,迪公對香學的痴迷執著令他聲名遠播,而不斷出世的手制香品則一次次豔驚香界。嫋嫋一支香迪公與香結緣之初,只是養爐藏香,喜交香友。
  • 【中國香文化】明清時期如何制香、用香?
    明清時期制香(包括炮製、配伍等)、用香的基本方法大抵未出兩宋框架,但在很多方面都更為精細、豐富。
  • 全國300 多人在永春鬥香!「心香杯」鬥香賽系列活動在「中國香都...
    此次鬥香大賽舉行了產品創新創意競賽與傳統手工制香競賽,以及福建省第二屆制香行業職工職業技能競賽,共吸引來自廣東、河北、四川、江西、廈門等國內多個制香基地的香產業從業人員 300 多人參加比賽。如今,永春全縣共有制香企業近 300 家,制香從業人員超過 3 萬人,產品種類達 1000 多種,2020 年產值預計可達 102 億元,香產業初具規模。作為重要的文化產業,2006 年 " 永春篾香 " 獲得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保護,2014 年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和中國日用雜品工業協會授予永春達埔 " 中國香都 " 稱號,並建成國家級燃香類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
  • 不用烤箱就能做的小甜點,香軟Q彈又筋道,過年待客老少都喜歡
    不用烤箱就能做的小甜點,香軟Q彈又筋道,過年待客老少都喜歡馬上就要過年了,您家年貨準備的咋樣了?在中國人的心裡,過年是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忙忙碌碌一整年,不管有錢沒錢,都要過個團圓年。過年大家相聚在一起也是一場吃喝的盛宴,現如今生活條件好了,毫不誇張的說,各種山珍海味都會出現在春節期間的餐桌上,什麼龍蝦、帝王蟹、鮑魚、海參等等,這些在以前見都沒見過的吃食,現在也不是啥稀罕物了。當然不管怎麼改變,過年有些傳統的食物是必吃的,也會有很多講究。比如要吃魚意味著年年有餘;要吃雞意味著大吉大利;要吃豬蹄意味著抓錢;還有要吃年糕意味著一年更比一年高。
  • 制香--手工塔香
    手工塔香的製作,或最靜謐的夜晚,或最涼爽的早晨,從選料到製成,無數道工序,缺一不可。
  • 秉持工匠精神 新加坡華裔三兄弟堅守制香傳統手藝
    最小的弟弟本來可以在家裡養病,可是他捨不得我們辛苦,怕我們忙不過來,能做多少就多少,想說把貨囤起來以後可以賣。一直到有一天他跟我說,他不能做了,然後坐私召車回家,就再也沒有來。我很佩服他的精神,在我心目中他是很偉大的。」鄭振德回憶。原本香莊所有關於繪圖、創意和捏塑的細活,都由鄭興德負責。
  • 快過年了,教你做花開富貴,做法簡單,好看又好吃,比紅燒肉香
    大家好,我是豆弟煮,一個愛美食的人,每天都用一些家常菜,做出家人愛吃的飯菜!如果你也喜歡美食,我們可以互相把做美食時,積累的經驗分享一下、互相學習,為家人和朋友做出更有營養、好吃的美食!時間過得太快了,還有一個多月的時間,新的一年就要到了,每年這個時候,我都盼望著過年,因為過年可以和家人團聚,和家人聚在一起,是最開心的事了!
  • 快過年了,遇到它必買10斤,過年最受歡迎的零食,大人小孩都愛吃
    快過年了,遇到它必買10斤,過年最受歡迎的零食,大人小孩都愛吃。過年走訪親戚,晚輩給長輩拜年是中國傳統習俗。因為我這一輩是輩分比較大的,所以基本不用出去。每到過年,我家都會來很多人,我就會準備好零食水果和糖。我發現吃得最快的是我自己做的怪味花生,不一會就會見底,所以今年要多準備些。
  • 陝西人過年必吃的十五道菜,吃完這些才能叫做過了年!
    、有趣的事有家的地方,就有最溫暖的歡笑許多人長途跋涉擠著春運的浪潮也要回家為的就是這一場團圓年夜飯一到過年哥總想起《飲食男女》片頭的場景老爺子在廚房裡忙活著為回家的兒女準備了好幾道功夫菜雞鴨魚肉煎炸烹煮全都行雲流水,一氣呵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