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江:融入「雙循環」 蓄勢開新局

2020-12-26 騰訊網

東南網12月23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王敏霞 通訊員 常勵煊 王志前)在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排名中再次居第4位,成為2020「新國貨之城」榜單前10的唯一縣級市;

舒華體育在上交所主板掛牌上市,成為晉江市今年第3家上市企業,也是晉江市第49家上市企業、全國首家A股上市體育公司……

年終歲尾,晉江喜訊頻傳。回首即將過去的一年,這些成績來之不易。「今年以來,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我們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結合實際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引導企業外轉內、外轉外,轉類別、轉地區,提品質、創品牌,在融入『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中育先機、開新局。」泉州市委常委、晉江市委書記劉文儒說。

數字顯示,晉江市生產總值從一季度同比下降13.8%到上半年同比增長0.5%,三季度增長提速至3%,增幅位居泉州市第二,全年預計同比增長4%以上。

變思路拓渠道 線上線下守實業

今年「雙11」,晉江企業「戰」績亮眼:全網全渠道銷售額突破85億元,同比增長41.6%。

這只是晉江轉變思路拓寬渠道闖市場的一個縮影。今年初疫情襲來,經濟社會按下了「暫停鍵」,作為傳統製造業基地、民營經濟重鎮,晉江怎麼辦?

復工復產,工人怎麼回來?去接!點對點、一站式,包車、包機一起發力。

2月16日,從貴州省桐梓縣開來的4輛大巴,跨越2000公裡駛進晉江,79名乘客是信泰、恆安、喬丹、華宇錚鎣等16家企業的員工,也是晉江市幫助接回的第一批返晉務工人員。

2月19日,從雲南飛來的班機降落泉州晉江國際機場,這是我省首架接返員工復工的包機,乘客是晉江艾派公司的101名員工。

據統計,上半年,晉江有關部門協助辦理435家企業接回返晉務工人員16322人。

生產線動起來了,產品源源不斷生產出來。有6萬多家民營企業的晉江,如何破解營銷難?

宅家少出門,線上消費增長較快,網絡直播帶貨火起來了,市長帶頭帶貨。4月23日,晉江市市長張文賢走進拼多多直播間,為晉江代言、為晉企帶貨。

借梯登高,晉江與阿里巴巴合作,啟動「晉江市產業直播節」,分行業、分鎮域舉辦淘寶晉江專場、線上直播、一鎮一特色直播等。各鎮(街道)政府(辦事處)鎮長(主任)、開發區管委會主任紛紛上線,實現銷售超18.6億元。培育一批直播基地,發揮「源頭好貨」優勢,「品牌之都」進一步成為「網紅之城」。

「雲」銷售也已成為晉江企業銷售新模式。七匹狼CEO率先參與直播帶貨,勁霸打造24小時不打烊線上雲店。安踏集團開啟「全員銷售」模式,「雙11」創下全渠道電商流水28.4億元「戰績」,今年電商流水已突破100億元。

放開堂食後,線下消費回來了,市委書記帶頭促銷。4月30日,晉江市委書記劉文儒上街遊、逛、買、吃,為晉江本土品牌點讚、推介。

乘勢而上,晉江市在「五一」期間開展「十行百場千企萬店」促消費活動月活動,以房、車、晉江產品為重點,晉江更出資5000萬元,帶動企業、商家送出10億元讓利「大禮包」。活動期間,晉江消費超100億元,主要商圈街區、樓市車市、品牌鞋服企業銷售額均好於預期、好於去年。

國慶長假期間推出的第四屆晉江購物節更是送出1000萬元電子消費券,活動持續到2021年春節。

換賽場換賽道 國內國外拓市場

2020年即將過去,晉江興德織造廠廠長陳端良終於鬆了口氣。

以外貿起家、有著20年歷史的興德織造遭遇了創立以來最大的「訂單荒」。往年,三四月份是生產旺季,訂單都做不完。然而受疫情影響,今年的外貿訂單量只有去年同期的一半。

「西」方不亮「東」方亮。通過參加產能對接活動,興德織造成功承接了本土品牌企業訂單,將訂單量補了上來。

全球疫情暴發,外經外貿停擺,晉江市及時組織開展服裝品牌產能對接洽談會,促成20多家中小企業和出口型企業為柒牌、勁霸、利郎、七匹狼等本地龍頭企業代工,訂單總額超10億元。不少企業乘機主動轉換賽場、賽道,贏得了商機。

早布局,國際化併購效應釋放。

9月19日,始祖鳥全球最大旗艦店——始祖鳥阿爾法中心在上海開業。這是2019年斥資46億歐元收購始祖鳥母公司亞瑪芬後,安踏集團在渠道端的首次大動作。

收購亞瑪芬後,安踏為其制定了10億歐元的5年發展計劃,即5年後,中國市場和直營模式計劃實現收益10億歐元,並把安踏主品牌帶向全球。如今,安踏體育市值已突破3000億港元,成為第一國內體育運動品牌,在全球範圍內僅次於耐克和阿迪達斯。

特步拿下全球四大跑鞋之一的索康尼;恆安集團認購芬漿發行股本約36.46%的股份;七匹狼投資有「時尚界老佛爺」之稱的Karl Lagerfeld項目……一批晉江企業正走向國際,在世界經濟格局中尋求新坐標,在全球分工中尋找新商機。

新需求新供給 擴大消費促民生

在「戰」疫中,晉江實體經濟再次創造了「晉江速度」——

7天!專注生產男裝的柒牌發出首批轉產防護服;

19天!海納機械打造出晉江首臺全自動醫用口罩機;

30天,口罩產能從0達到200萬片;

……

如今,包括勁霸、七匹狼、恆安、嬰舒寶、諾米高、祺烽新材料等多家晉江企業生產的口罩進入商務部白名單。原本響應號召轉型生產防疫物資的晉江企業順勢而上,拼出一個醫療器械產業。目前,全市發出醫療器械產品註冊證25家,15家企業獲得醫療器械生產許可。

新需求帶來新供給,新供給帶來新消費。疫情之下,運動健身成為市民生活的新時尚。作為著名的體育城市,晉江藉助明年舉辦第18屆世界中學生運動會之機,投入使用一批功能齊全的運動場地。

10月1日起,作為世中運主場館的晉江市第二體育中心正式對外開放訓練館和籃球場地,每天人流量達到5000人次。

為了滿足市民「上好學」「看名醫」等需求,晉江市加大投資,提升教育、醫療等服務水平。

9月22日,我省和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籤署合作協議,在晉江市醫院合作建設上海六院福建醫院,並以此為載體,力爭在五年內建成國家創傷區域醫療中心,輻射福建及周邊省份乃至「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該項目分兩期建設,規劃設置床位1000張。首期提供給上海六院福建醫院的業務用樓正按需求進行改造提升。

秋季,晉江與清華附中聯合開辦的晉江學校正式開學,118名一年級新生成為首批學生。而福州大學晉江科教園區、中國科學院大學福建學院智能製造學院、晉江市拔萃雙語學校、泉州五中橋南校區等優質教育資源也在晉江「落地生根」,為「上好學」擴大了通道。

相關焦點

  • 「雙循環」開啟新機遇 上市公司與時俱進開新局
    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開啟 上市公司如何與時俱進」的圓桌論壇上,鹽津鋪子董事長張學武、利亞德董事長李軍、蘇美達董事長楊永清、市北高新董事長羅嵐、開能健康董事長瞿建國和黃山旅遊董事長章德輝等企業家展開討論,就「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的新機遇以及如何應對給出真知灼見。  「雙循環」帶來新機遇  「『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對休閒食品行業是一個非常大的利好。」
  • 提升產業鏈 融入雙循環
    推介會以「提升產業鏈融入雙循環」為主題,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積極踐行習近平總書記相關指示精神,全面推進「民企入桂」活動,加快發展廣西現代產業體系,主動融入雙循環新格局,更好對接東協大市場,提升廣西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
  • 「雙循環」帶來新機遇 跨國公司期待融入中國新發展格局
    我們在變局中開新局,更將在新徵程中創造新機遇。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對中國「十四五」時期發展作出全面規劃,提出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對跨國公司來說,無疑帶來了更多在中國的發展機遇。1995年,德國半導體公司英飛凌在中國無錫開設了第一家工廠。如今,中國市場已經成為企業全球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 力高箱包:融入雙循環危中尋機變中求進
    面對貿易摩擦和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外貿企業如何走出困境?力高(雲南)箱包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力高箱包」)給出的回答是:積極融入國際國內雙循環,加大調整轉型力度,於危中尋機,於變中求進。2013年建成投產的力高箱包,是新平縣外貿龍頭企業。
  • 新街口街道:融入「雙循環」 深耕「高產田」
    疫情趨穩後,德基迅速依託強大的號召力布局一批新品牌、新業態,通過各種線下活動挖掘消費潛力。6月28日,全球酒店行業依然處於至暗時刻,但麗思卡爾頓卻逆勢而動,在德基二期開業。近5個月來,這家自帶流量的國際頂級酒店,客房入住率始終保持在八成以上。 堅守就有希望,危機蘊藏生機。
  • 民企入桂開新局 壯美廣西譜新篇
    原標題:【抓六保促六穩 育先機開新局】民企入桂開新局 壯美廣西譜新篇  12月21日,全國知名民營企業助推「建設壯美廣西 共圓復興夢想」大會在南寧召開,這是廣西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民營經濟重要指示精神的實際行動,也是發揮民營經濟優勢,助力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務實舉措。
  • 助力企業融入「雙循環」 成都高新區電子信息產業逆勢增長
    成都高新區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在當前新發展階段背景下,成都高新區針對企業需求提供全方位服務,積極助力企業融入「雙循環」,拓展國內國際兩個市場,不少企業保持逆勢增長。  成都長城開發科技有限公司是中國智能電錶產品出口龍頭企業。
  • 遼寧沿海各市政協主席建言:推動沿海經濟帶融入『雙循環』新格局
    日前,以「立足加快形成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推動遼寧沿海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的遼寧沿海經濟帶政協研討會在該省盤錦市舉行。與會的遼寧沿海各市政協主席圍繞主題建言資政、凝聚共識,共同描繪面向大海求新圖強的發展藍圖。
  • 提升產業鏈·融入雙循環 廣西高質量工業暨數字經濟專題推介會在...
    推介會以「提升產業鏈 融入雙循環」為主題,全面推進「民企入桂」活動,加快發展廣西現代產業體系,主動融入雙循環新格局,更好對接東協大市場,提升廣西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推介會上,廣西壯族自治區副主席費志榮、全國工商聯副主席黃榮出席並作了重要致辭。
  • 五糧液謀劃「十四五」:乘勢而上開新局的範本行動
    ——從宏觀政策看,五糧液將把握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機遇。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將進一步擴大開放、釋放內需潛力、促進消費升級,更加有利於發展,為白酒行業帶來時代性利好。二次創業以來,五糧液在市場、渠道、品牌、產品等領域已經形成方向性、格局性的基本態勢,蓄勢而發的勢頭良好。  五糧液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李曙光判斷,機遇大於挑戰,「十四五」將成為五糧液布局新一輪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窗口期和戰略機遇期。
  • 暢通雙循環:根本要靠改革創新
    雙循環,無疑是2020年中國宏觀經濟最熱的關鍵詞。5月14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首次提出了「雙循環」,即強調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充分發揮中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和內需潛力,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一新提法受到國內外各界的廣泛關注,引發了密集討論。
  • 融入「雙循環」發展新格局 成都持續打造全球生物醫藥供應鏈樞紐
    11月9日,以「雙循環·新格局·供應鏈·新生態」為主題的成都國際生物醫藥供應鏈合作論壇在成都高新區舉行。活動現場,來自拉脫維亞、立陶宛、匈牙利、波蘭、瑞士等國商務代表及生物醫藥領域的專家和學者齊聚,共同分享各國優秀藥械產品和技術以及與中國的合作機遇,同時為成都生物醫藥供應鏈發展建言獻策。
  • 剛剛,百億項目在晉江籤約!涉及……
    泉州市委常委、晉江市委書記劉文儒表示晉江是企業發展的福地、創新創業的高地、人才聚集的窪地。在推進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新發展格局的關鍵階段,大家選擇在晉江投資興業、擴大生產,充分體現了對晉江的關心和信任。相信這些項目的籤約落地,必將為晉江、泉州乃至全省實現全方位高質量發展超越注入新的動力。
  • 二次創業開新局,提質增效謀發展——中工國際召開新項目開發新聞...
    二次創業開新局,提質增效謀發展——中工國際召開新項目開發新聞發布會   12月8日下午,中工國際新項目開發新聞發布會在公司總部召開
  • 【鹿城區】走好雙循環之「鹿」
    隨著近年來人力成本的不斷提高,人口紅利逐漸消失,加之新冠肺炎疫情在全世界的肆虐而導致外需萎縮,中國作為「世界工廠」的優勢大大減弱,因此必須逆勢而上,育新機、開新局。而鹿城也正積極化危為機,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多難興邦精誠志,同心同德顯擔當。針對疫情常態化,鹿城全面深化「三強兩促」,力助復工、復產、復商、復市。
  • 開新局 譜新篇,2021北京礦業展助推「十四五」礦業新發展
    2021年是我國「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我國經濟已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也正在加快形成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礦業為人類提供基本物質和能源保障,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長期來看,礦業作為基礎性產業的地位並未動搖,礦業發展的基礎動力依然強勁。面向「十四五」,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中,礦業正邁入高質量發展的新臺階。
  • 暢談雙循環下產業鏈 建言「十四五」布好局
    」為主題,研討雙循環新格局下產業鏈供應鏈的融通與賦能,為「十四五」布好局起好步建言獻策。暢通國內大循環的著力點主要有六個方面:創新,新基建,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增加收入、促進消費,提升企業投資積極性,推進要素市場化改革。  在暢通國內大循環的同時,還要通過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暢通內循環雙循環可以促進國內傳統產業改造提升。通過強鏈、補鏈、擴鏈可以讓國內經濟創造新的需求,產生巨大的增長空間。
  • 育新機開新局 推動高質量發展 | 砥礪奮進闊步行 —— 新發展格局...
    開欄語:為全面深入報導我州搶抓國家構建新發展格局重大機遇,加強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戰略性布局、整體性推進,著力育新機、開新局,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火熱態勢,即日起,本報推出「育新機開新局 推動高質量發展
  • 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歷史溯源、邏輯闡釋與政策導向
    我國正處在全面深化改革和全方位對外開放關鍵期,要以長期全 局視角認識雙循環的自主性和必然性,加快推進形成新發展格局。一方面,重點暢通國內大循環,以供給 側結構性改革為重點推進國內經濟充分平衡發展;另一方面,穩步推進國際大循環,以規則制度型開放為 重點推動構建更高層次開放型經濟。從長遠看,我國應積極推進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以新的基於規則 的國際治理為重點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
  • 中國人保總裁王廷科:形成與「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相契合的發展定位...
    中國人民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副董事長、總裁王廷科就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的金融保險業發展問題做了介紹。王廷科表示,中國人民保險集團成立於1949年10月,作為共和國保險業的長子,長期以來都是堅持以服務國家戰略為導向,積極主動融入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大局,高度重視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發揮社會穩定器、風險減震器和經濟助推器的功能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