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不僅是柴米油鹽醬醋茶,想要把日子過得風雅精緻,就少不了具有浪漫和自然氣息的花朵。
插花,把花兒的美用另一種形式表現出來,濃烈絢爛,清麗脫俗,高冷寂寥,意境雋永...
中國古典插花由來已久,源於對自然的一種敬畏,從春秋戰國至清代中葉,歷經千年的傳承。先賢認為植物是與天地之間聯結的媒介,是對生命的一種體悟,而插花的過程也可修心養性,外化於形,內化於心!
中式插花是根據一定的構思來選材,遵循一定的創作法則,插成一個優美的形體(造型),藉此表達一種主題,傳遞一種感情和情趣,使人看後賞心悅目,獲得精神上的美感和愉快。
它利用稀少的花枝、綠葉,通過虛實疏密的對比與配合,來突出花枝花韻之美,重現大自然中固有的和諧之美。
花材最好選擇枝杆修長、葉片飄逸、花美色淡的種類,或枝、或花、或葉,均不帶根,只是植物體上的一部分。比如蘭花、桂花、鳶尾、松竹、柳枝、玉蘭花皆可。
當然,插花還需配以瓶、盤、碗、缸、筒、籃、盆等七大花器,以陶瓷為主,色調簡約。
1.高低錯落
要求在立體空間用點、線、面等造型要素,進行有層次的位置排列。花朵的位置要高低前後錯開,切忌在同一橫線或直線上。
2.疏密有致
每朵花、每張葉都具有觀賞效果和構圖效果,過密顯繁雜、過疏顯空蕩,花材在安排中應有疏有密、自然變化。插花作品中要留空白,有疏密對比,不要全都插滿。
3.虛實結合
花為實葉為虛,有花無葉欠陪襯,有葉無花缺實體,花苞為虛盛花為實,藤為虛中心花為實。
4.仰俯呼應
上下左右的花朵、枝葉要圍繞中心顧盼呼應,既反映整體性又保持均衡感。無論是單體還是組合,都應該表現出它的整體性和均衡感。
5.上輕下重
花苞在上盛花在下,淺色在上深色在下,顯得均衡自然。花材本無輕重之分,只是因質地、形態和色彩的差異造成心理上的輕重感,質地、外形相似的花材組合在一起,方顯協調。
6.上散下聚
花材基部要像樹幹一樣聚集,擰成一股勁似為同根生,上部如樹枝分散、發揮個性、適當散開、婀娜多姿,使作品既有多變豐實的個性又要有同一性。
西式插花注重色彩的渲染,強調裝飾的豐茂,布置形式多為各種幾何形體,表現為人工的藝術美和圖案美。
西式插花注重花材的外形,追求花群塊面和群體組合後產生的藝術感。
西式插花的花色豔麗明快、花型規整,其特點之一是用花量大,色彩豐富。按花在整體造型的地位可分為三部分:線條花、焦點花、填充花。
線條花
線條花是插花造型中最基本因素之一,它的功能是確定造型的形狀、大小、方向。
焦點花
焦點花也稱中心花,指花材中塊狀花及定型花,一般插在作品造型的中心位置,是視覺集中之處。
填充花
西式插花不能留太多空隙,要使線條花與焦點花和諧地融為一體,需插入填充花來過渡。
對稱式花型:三角型,扇型,倒T型,半球型,水平型,圓錐型等。
不對稱式花型:L型,不等邊三角型,彎月型,S型等。
三角型
三角型是西方插花的基本形式之一 。花型外形輪廓為對稱的等邊三角形或等腰三角形,下部最寬,越往上越窄,形似金字塔狀。
三角形結構均衡、優美,給人以整齊、莊嚴之感,適於會場、大廳、教堂裝飾,置於牆角茶几或角落家具上。常用淺盆或較矮的花瓶作容器。
扇型
扇型為放射狀造型,花由中心點呈放射狀向四面延伸,如同一把張開的扇子。
它用於迎賓慶典等禮儀活動中,以烘託熱鬧喜慶的氣氛,裝飾性極強。
倒T型
倒T型是單面對稱式花型,造型猶如英文字母T倒過來。
插制時豎線需要保持垂直狀態,左右兩側的橫線呈水平狀或略下垂,左右水平線的長度一般是中央垂直線長的2/3,插法與三角型相似,但腰部較瘦,即花材集中在焦點附近,兩側花一般不超過焦點花高度,倒T型突出線性構圖,宜使用有強烈線條感的花材。
半球型
這是四面觀賞對稱構圖的造型,插花的外形輪廓為半球型,所用的花材長度應基本一致,整個插花輪廓線應圓滑而沒有明顯的凹凸部分。
半球型插花的花頭較大,花器不甚突出。這種插花柔和浪漫,輕鬆舒適,常用於茶几、餐桌的裝飾。
水平型
水平型花型低矮、寬闊,中央稍高,是四周逐漸降低的圓弧型插花體,花團錦簇,豪華富麗,多用於接待室和大型晚會的桌飾,是宴會餐桌或會議桌上最適宜的花型。
L型
這是一個不對稱花型,適於擺設在窗臺或轉角的位置。與倒T型基本相似,但它左右兩側不等長,一側是長軸,另一側是短軸,強調縱橫兩線向外延伸。
S型
S型相傳是由英國畫家赫加斯從古老的螺旋線發展出來的,故也稱為赫加斯型。
它美麗優雅,很受人們喜愛。這種花型宜用較高的花器,以充分展現下垂的姿態。
彎月型
花型如彎月,是表現曲線美和流動感的花型。室內擺設和用作饋贈禮品都十分合適,也可用作籃式插花,是生日花籃的常用花型。
這種花型宜選擇比較彎曲的花材,使莖幹能順著弧線的走向,不破壞花型。
日本花道最早來源於中國隋朝時代的佛堂供花,傳入日本後,已融入了日本本土的文化和創作理念,如今已經發展出一套屬於自己的插花體系,被我們稱為日本花道。
日式插花以花材用量少,選材簡潔為主流,它或以花的盛開、含苞、待放代表事物過去、現在、將來。
日本人強調花與枝葉的自然循環,生態美姿是宇宙永恆的縮影。
立花
顧名思義,立花就是「豎立的花」,它是日本插花最早的花形,起源於佛教的供花。
立花一般是以一枝直立的松、梅或柏樹枝為中心,四周輔以其他花枝組成 ,以草木往上的豎立姿態表現山水自然的趣味。
傳統立花的構造複雜、構圖嚴謹規整,要求各花枝有自己的長度、位置和伸展方向,基部必須豎直插在一起,位於容器中間。也因為這種複雜和嚴謹,它比較適合放在寺廟、茶室等古色古香環境裡,在現代插花裡運用較少。
生花
生花的意思是生長的花,它起源於18 世紀,是由立花發展而來的。
生花著重於保持和展現花的生命力。生花所用的花材量通常不大,具有構圖簡潔的特點,而按照三主枝的角度不同,生花的花型又可以分成「真」、「草」、「行」三種。
其中「真」取立姿,表達端正、淨肅的美態,花器常用細口或寸筒型。「草」取潦草形態,表達自由、奔放的美,花器常用廣口缽、籃或吊掛式花器。「行」則介於兩者之間,表達寬舒、快暢的美感。
盛花
盛花起源於19世紀後期,由小原流所創,從名字就可以看出,它最大的特點就是把花插在水盤或廣口的淺花器內,在顯現量感和色彩美的同時, 主要表現自然的景觀美。
盛花插制時,要注意整體的緊湊感,在水際和插口處要做適當裝飾。
投入花
投入花產生於17 世紀中葉,它是將草木插入長瓶、長壺等高型花器,以表現花材的枝形、花莖的線條美的插花形式。
投入花不用劍山固定花材,而用花枝撐在瓶口,把花直接靠在花器內壁或底部使之穩定。因為這個原因,投入花的花材固定有一定難度,要特別注意花材與花器的平衡。
自由花
自由花是草月流代表花型,它突破了傳統的插花形式,沒有什麼固定的形態,而是強調與現實生活相結合,創作形式更加自由,它對花材的使用也沒有什麼限制,除了傳統的植物性質花材外,也可以使用鐵絲等物件進行輔助裝飾。
自由花不受傳統限制,其作品常強調誇張的美,因此, 常用抽象的、富於想像的手法進行創作。
朝暮一瓶花,清目靜心
侍弄是美,擺放是美,滿滿的心意
仿佛都在那一瓶、一枝上
獨立而美好
無論是哪種風格的插花
走進它,了解它,嘗試它
相信你都能看到
生活更美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