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原野戰軍的戰鬥序列之中,6縱可以說是最特殊的一支部隊,在中野作戰的歷程中,6縱所負擔的都是最難打的一面,有很多大仗、惡仗都是由6縱負責啃下的,可以說是一支不可多得的強悍之師,在1947年6月挺進中原時期,中野全憑6縱勇猛作戰,一口氣殺開一條血路,打通通往中原的通道,讓中野的各級首長也位置讚嘆。
而六縱的司令員,就是我們非常熟悉的王近山。
戰鬥風格犀利是6縱作戰的一個主要特點,1946年王近山率領6縱進攻上官村,該村駐紮的是國民黨軍第104旅,旅長楊顯明。這個村子之所以成為各方關注的要點,主要是因為該地區是平漢線上的一個關鍵節點,不僅如此上官村東西兩面都臨水,由於地勢較為低洼,因此積水比較多,整個村子寨牆林立,徒步涉入不並不容易。
104旅進駐以後,在該地區修建了堅固的環形工事,因此想要打下這個地方,對於我軍來說,是非常不容易的,但放在王近山面前,一切的不可能就全都不存在。在王近山的戰術安排下,6縱兩個旅的兵力突擊上官村東西兩面,18旅作為預備隊,雖然這個村子這兩年都是臨水,不易徒步,但王近山依舊制定下了這樣的戰術,就代表著一切沒有商量。
在命令下達以後,6縱各部急行軍300裡,感到了作戰區域以後,16、17兩個旅立刻對上官村進行突擊,雖然守敵頑強抵抗,但是在我軍進攻下,頓時土崩瓦解。
不過17旅進攻十分順利,但唯獨16旅遭遇了不小的麻煩,16旅46團幾次突擊,都被敵人密集的火力趕了出來,當時46團突擊隊隊長吳安良,是王近山警衛員出身,作戰風格也受到了王近山很大的影響,雖然他帶著突擊隊撕開了敵人的防禦,但是在準備向104旅指揮部突擊的時候,卻發現後續的部隊沒有跟上來。
吳安良大叫一聲不好,如果被敵人封鎖了後路的話,那他這一支突擊隊就會很快被敵人包了餃子,在沒有辦法的情況下,吳安良只能帶著突擊隊後撤,但由於深入敵人腹地,如果向前突進或許沒事兒,但這麼一後退,反而將自己的弱項暴露出來,在撤退的途中,46團突擊隊傷亡了80多名戰士。
吳安良吃了大虧,下意識的就要找王近山哭訴,這也是一直以來的習慣,但剛走到門口,卻聽到了王近山破口大罵,原來幾支突擊隊都沒能順利突入進去,吳安良嚇出一身冷汗,仔細想想,自己已經不是王近山的警衛員了,如果作戰失利的話,那麼自己是不是應該承擔責任了,想了好一會兒,吳安良悄悄退了出去。
隨後繼續率領突擊隊猛攻104旅,一直到17旅49團突破了104旅陣地以後,各部陸續順著49團突破的口子不斷地向縱深拓展,即便是戰到最後,楊顯明依舊率領104旅進行反抗,吳安良帶著30多名突擊隊員,第一個打進了104旅指揮部,楊顯明被俘以後,向王近山坦言:「貴軍行動之神速,攻擊之勇猛,是楊某一生中第一次看到,實在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