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前夕,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開始肆虐,人民群眾生命遭遇威脅。「我是一名呼吸科醫生,抗擊疫情就是我的責任,更是我的使命!」連日來,農工黨河南省委委員、河南中醫藥大學一附院副院長李素雲始終奮戰在抗疫一線,以一名農工黨員的使命擔當,踐行著醫務工作者的光榮使命,讓如素初心,蔚出雲霞。
作為醫院防控專家組組長,李素雲帶領業務骨幹制定應對方案並下沉一線救治患者;作為省醫療救治專家組副組長、省中醫預防救治技術指導組組長,她指導全省中醫救治工作並培訓全省一線醫生正確應用中醫治療診療方案;作為省支援基層專家指導組分組長,她帶隊奔赴疫情較重的駐馬店市進行指導、會診……
專業:中醫藥治療必須儘早、及時
「新冠肺炎疫情有人傳人可能!」全國認識到新冠肺炎的嚴重性,是從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鍾南山院士武漢調研後公開表態開始的。作為醫院呼吸診療中心負責人,李素雲立即要求呼吸科日常診療提高防護級別。同時,緊急向醫院匯報,研究制定應急預案,並加強了發熱門診的防護級別,高度關注與武漢有關的患者,使醫院提前對疫情防控工作做出應對部署。
1月15日,河南省成立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李素雲擔任專家組副組長,並參與相關方案制定。第一時間,李素雲就立即組織全院專家組學習國家下發的新冠肺炎診療方案,並對醫院進行全員防護和救治能力培訓。
1月23日,河南省衛健委成立省新冠肺炎中醫預防救治技術指導組,李素雲擔任組長。國家將新冠肺炎納入法定傳染病乙類後,採取甲類防控措施,這與「非典」極其相似,全省中醫藥預防救治指導的重擔任務艱巨!17年前抗擊「非典」的戰鬥,李素雲至今記憶深刻。當時,作為國家SARS中醫防治專家組成員,她全程參與了SARS的防治工作,親自接診並搶救了醫院第一例「非典」患者。
根據既往經驗,李素雲協同省內其他中醫藥專家,提出河南省中醫藥治療指導原則:一要把握近期河南氣候特點和南北地域氣候差別,依據居民體質和飲食生活起居差異,堅持「因人制宜」「因時制宜」「因地制宜」;二要把握病證變化迅速特點中醫藥治療應儘早、及時。此外,以國家方案為基礎,結合患者特點,辨證施治,及時調整治法和方藥,中西醫協同治療,取得最佳效果。
敬業:戰「疫」一線就是一刻不停
大年三十,李素雲作為省醫療救治專家在省衛健委值班。當時,全省各地市的病例都要上報並由省專家組確診。從早上九點一直到晚上八點多,她和另一位專家對上報病例進行分析、診斷,一刻都沒有停,回到家中已經是深夜了。
隨著肺炎疫情防控升級,工作越來越多,任務也越來越重。一方面是省醫療救治專家組、省中醫預防救治技術指導組工作,一方面是醫院的防控救治工作。可李素雲從來就沒有想過「累」這個字。
1月27日,李素雲所在的醫院被列為第二批定點救治醫院。作為唯一一家省級定點救治的中醫院,之前只有發熱門診,沒有隔離病房。李素雲深感責任重大,她日夜不停地培訓隔離病房的醫護人員,並對每一個人員的防護工作嚴格把關。疫情當前,她首先要保證醫護人員的安全。
1月30日,隔離病房投入使用前夜,她放心不下,晚飯後又深入病區,逐一查看每個房間每個角落,逐一檢查每個步驟每個流程。從穿防護服到查房再到脫去防護服,她一個個提出完善意見,要求確保在現有條件下最大限度地滿足防控需要,確保安全。「只有足夠敬業,才能保證安全。」 李素雲說。
偉業:這場戰「疫」中每一個人都是戰士
1月31日,醫院感染隔離病區如期收治病人,首例患者是一位45歲的女性患者,入院時病情評估為重型,肺部多發片狀毛玻璃樣陰影,氧合指數292,這是醫院收治的首例,容不得有任何閃失。雖經積極的中西醫結合治療,但患者病情惡化迅速,2月2日凌晨,突然胸悶症狀加重,呼吸困難,氧合指數只有156,病情非常危重,患者煩躁不安,心理壓力非常大。對此,李素雲每天上、下午組織兩次視頻會診,時時關注患者病情進展,及時調整中藥方劑,並與患者談心交流鼓勵安慰,幫其樹立治癒信心。經過三天三夜的搶救治療,患者轉危為安,2月12日痊癒出院。從入院治療到康復出院,治療時間僅為10天。
2月3日,河南省衛健委緊急抽調專家組支援基層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工作,李素雲帶玲專家組進駐疫情較重的駐馬店市開展救治工作。駐馬店市下轄九縣四區,在武漢務工人員多、防空任務重,其時確診病例已經超過100例。抵達駐馬店後,李素云為所有確診患者會診一遍,根據病症開具中醫藥處方。多的時候,她一天會診了30餘例患者,晚上十點還在分析病情資料。遇有危重症患者病情惡化,她更是隨叫隨到、捍衛守護。
雖然防控救治工作極其繁重,但李素雲仍然努力開展應急科研攻關,希望救治、科研同步快速推進,以期科研攻關助力疫情防控救治。1月31日,《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中西醫結合治療方案優化及評價》獲河南省科技廳應急公關項目立項。
「在這場戰役中,我們每一個人都是戰士!」李素雲說,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衝鋒在疫情防控第一線是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在這場與死神較量的健康守護偉業中,只有向前再向前,拼搏再拼搏,才能掃盡疫情,終獲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