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找黑洞!最大射電望遠鏡網絡發請求 有電腦就能參與

2020-12-17 網易科技

(原標題:幫忙找黑洞!國際最大射電望遠鏡網絡發請求,有電腦即可參與)

澎湃新聞記者 虞涵棋

只要在圖片上點擊幾下,你就可能幫助國際最大射電望遠鏡網絡的天文學家們糾正軟體偏差,定位新的星系中心黑洞。

你可能知道500米口徑的中國天眼FAST是世界最大的單體射電望遠鏡,而國際低頻射電陣列(LOFAR)望遠鏡則由約2萬個天線組成,分布在歐洲多個國家,夠成了目前國際最大的射電望遠鏡陣列。其運營團隊在荷蘭射電天文學研究所。

射電是一種光波,但比我們平時理解的「光」——可見光的波長更長,頻率更低。通訊所用的無線電,就屬於射電波段。

因此,射電望遠鏡「拍攝」出來的東西,迥異於我們從哈勃望遠鏡那樣的光學望遠鏡裡看到的瑰麗圖像。在射電照片裡,恆星和星系並不是直接可見的。

以著名的射電源3C236為例,最上面一張圖是星系的射電圖像,中間是光學圖像,最下面是射電和光學的重合圖像。我們很容易就能看出射電來源於中間那個亮點,那裡就是該星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

原來,星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憑藉強大的引力,源源不斷地吞噬著宇宙塵埃和氣體,但部分物質會逃逸出來,射入深空,形成巨大的熾熱羽流。

黑洞噴射出兩股射電噴流的藝術想像圖和真實科學圖像

自2012年工作以來,LOFAR望遠鏡憑藉強大的巡天能力,已經找到了400多萬個射電源。其中有幾十萬個非常複雜。

有多複雜呢?就是很難判定這些射電源位於哪個星系,換句話說,很難看出黑洞到底在哪裡。

更糟的是,現有的計算機軟體不夠先進,還需要人類的肉眼糾正。

如下圖所示,我們能看到很多標黃的線條,就是射電源發出的射電波。圖中用藍色實線和虛線標出了三個橢圓,也就是計算機軟體自動判定的三個射電源。然而,這三處實際上是同一個射電源噴射出的射電信號!

儘管LOFAR國際小組包括來自18個國家的200多名科學家,但面對這樣海量的數據也是力不從心。因此,他們開發了一個名為「射電星系動物園」(Radio Galaxy Zoo)的網站,邀請公眾一起參與糾正軟體的錯誤。

澎湃新聞記者進入「新手教學」界面發現,該公眾科學項目主要包括三項任務,在給定的射電和光學信息結合的圖片上,點擊你認為屬於同一個射電源的藍色橢圓,如果有餘力的話,還可點出其「光學對應體」,即發出射電信號的星系所在位置(如上圖中央的黃色亮點)。最後,如果你發現該圖片還有其他可疑的問題,也可補充信息。

本文來源:澎湃新聞 責任編輯:喬俊婧_NBJ11279

相關焦點

  • 哈勃望遠鏡25周年 中國建世界最大射電望遠鏡
    哈勃望遠鏡大概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望遠鏡了。不知不覺哈勃望遠鏡25周年了。25年裡,它為人類帶來無數神奇而瑰麗的照片。甚至它捕捉的照片正從根本上改變著我們對宇宙的認識。很多網友感慨25年了,中國也沒有這樣的望遠鏡。哈勃望遠鏡25周年,中國網友在祝福的同時也有點無奈與羨慕。雖然暫未聽聞中國有往太空發射望遠鏡的計劃,但是世界上最大射電望遠鏡正在貴州黔南州平塘縣大窩凼窪地建設。
  • 全球最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在貴州落成啟用
    中國「天眼」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工程由我國天文學家於1994年提出構想,從預研到建成歷時22年,由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主導建設,是具有我國自主智慧財產權、世界最大單口徑、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  「天眼」工程總工程師兼首席科學家南仁東介紹,藉助這隻巨大的「天眼」,科研人員可以窺探星際之間互動的信息,觀測暗物質,測定黑洞質量,甚至搜尋可能存在的星外文明。
  • 什麼是射電望遠鏡?
    射電望遠鏡是指觀測和研究來自天體的射電波的基本設備,可以測量天體射電的強度、頻譜及偏振等量。包括收集射電波的定向天線,放大射電信號的高靈敏度接收機,信息記錄﹑處理和顯示系統等。20世紀60年代天文學取得了四項非常重要的發現:脈衝星、類星體、宇宙微波背景輻射、星際有機分子,被稱為「四大發現」。這四項發現都與射電望遠鏡有關。
  • 曾是世界最大射電望遠鏡,如今被我國天眼趕超,成了廢棄垃圾場!
    曾是世界最大射電望遠鏡,如今被我國天眼趕超,成了廢棄垃圾場很多人應該都用過望遠鏡,那麼你見過射電望遠鏡嗎,最大的有多大?小編今天就帶大家來看一下,曾被重用的射電望遠鏡已經憔悴不堪,變成了一個廢棄的垃圾場。
  • 未來科學大獎周|沈志強:看見黑洞
    太陽系八大行星上的逃逸速度各不相同,最大的是木星上大概要將近60公裡每秒,這在我們人類想像中是很快的速度。但是實際上我們知道所有現在物理世界傳播或者運動最快的速度是光的速度,30萬公裡每秒。它是什麼概念,2秒鐘就能從月球往返一次。用簡單的牛頓動力學可以得到逃離速度,當它的動能和勢能達到平衡,當然如果勢能更大就跑不出去了。進一步設想如果速度達到光速你也逃不出它的引力會是什麼樣的情形?
  • 人類首張黑洞照片衝洗用了兩年!你真的了解黑洞嗎? | 科普
    但這不是一張真正的照片,而是他利用自己的數學知識和相關技術以及60年代的一臺IBM 7040穿孔卡片計算機對黑洞景象進行的電腦模擬。利用電腦模擬產生的數據,盧米涅用鋼筆和印度墨水在底片上描繪黑洞,整個過程就像是一臺人體印表機。這幅模糊的圖像展示了觀察者靠得足夠近時看到的一個扁平盤內物質墜入黑洞的景象。
  • 曾斥資2.6億,成世界最大射電望遠鏡,如今卻變成廢棄垃圾場?
    文/行走天涯曾斥資2.6億,成世界最大射電望遠鏡,如今卻變成廢棄垃圾場?現如今世界上最大的射電望遠鏡是我國的天眼。早在1994年,就已經開始被南仁東先生規劃打造了。還記得中國天眼面世之前的世界最大射電望遠鏡嗎?它就是來自於美國的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了。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的直徑也高達350米,哪怕現如今已經淪為了廢舊的垃圾場,可是也是緊緊次於中國天眼的世界第二大射電望遠鏡。在中國天眼還沒有對外開放之前,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也是被寄予了厚望的,令歐洲眾多國家都垂延不已。
  • 世界只剩中國FAST一隻天眼|望遠鏡|射電望遠鏡|阿雷西博|阿雷西博...
    美國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坍塌,世界只剩中國FAST一隻「天眼」: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當地時間12月1日確認,被譽為地球「兩大眼睛」之一的波多黎各阿雷西博(Arecibo)射電望遠鏡塌了,繼今年8月兩次嚴重電纜事故後,望遠鏡懸掛的接收設備平臺當天墜落並砸毀瞭望遠鏡反射盤(天線)表面,望遠鏡很可能已不能再使用,重建是目前最可行的方法之一
  • 那個曾經暴露地球文明,世界最大射電望遠鏡終於要拆除了
    在劉慈欣著名科幻小說《三體》裡有一個場景,女科學家葉文潔使用紅岸基地的巨型天線通過太陽能量鏡面增益反射效應向宇宙發射了第一條人類文明的信息,從而開始了一個橫跨上百億年的鴻篇故事……而這個向宇宙發出人類文明信息廣播的場景卻是真實地在人類歷史上發生過的事情,故事要從一座射電望遠鏡說起。
  • 中國天眼是世界最大的射電望遠鏡,那曾經的第一現在怎麼樣了呢?
    中國天眼是世界最大的射電望遠鏡,那曾經的第一現在怎麼樣了呢?人類對太空的了解還微乎甚微,也許有很多星球,我們暫時還沒有發現,但是大家肯定相信隨著科技的發展,我們對太空的了解也會越來越深,觀測宇宙肯定少不瞭望遠鏡,科學家們進行探測時用的望遠鏡可不是一般的望遠鏡,這不是我們隨便就能拿出來的用的,我們在地球上也建造了很多大型望遠鏡。
  • 世界上最大天文望遠鏡是誰?會是中國製造嗎?清晰度是哈勃十倍哦
    自從伽利略將望遠鏡攝向茫茫太空,人們對宇宙的奧秘的追求就一直沒有停止過,2016年9月世界上出現了最大、威力最強的單天線射電望遠鏡,是哪個國家製造的呢?它背負著在廣袤浩瀚的宇宙中為人類尋找更多太空奧秘的重要使命。一起來看看吧!
  • 曾經的世界「天眼」射電望遠鏡,如今鏽跡斑斑像「廢棄垃圾場」
    說起「天眼」,現在很多人都可能想到的是位於我國貴州省的射電望遠鏡FAST,FAST射電望遠鏡由天文學家南仁東於1994年提出構想,歷時22年建成,於2016年9月25日落成啟用,這個射電望遠鏡是由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主導建設,具有我國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射電望遠鏡,其口徑達到500米,是目前世界最大單口徑、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
  • 美國射電望遠鏡塌了,外媒關注轉向中國天眼
    位於中國貴州省的「天眼」,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自今年1月驗收以來,設施運行穩定可靠,多項基於天眼的研究成果發表在世界頂級科學期刊上,其中一篇關於快速射電暴(FRB)的論文,日前被《自然》認可為年度十大科學發現之一。
  • 何其幸運,我們是第一批看到黑洞的人類
    項目主任、美國哈佛-史密森天體物理學中心的謝潑德杜勒曼在美國華盛頓同步進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總結說,「技術的突破、世界上最好的射電望遠鏡之間的合作、創新的算法都匯聚到一起,打開了一個了解黑洞的全新窗口。」  再次證明,  「愛因斯坦,你是對的!」
  • 美國射電望遠鏡塌了,中國天眼將成為「世界巨眼」
    法新社12月15日報導稱,本月初美國阿雷西博(Arecibo)望遠鏡發生坍塌後,中國天眼成為世界射電天文學領域內「唯一重要的儀器」。明年起,FAST將面向國際天文學家開放使用,彰顯中國成為全球科研中心的願景。
  • 貴州深山中,世界最大射電望遠鏡,就這麼被「玩壞了」
    原標題:貴州深山中,世界最大射電望遠鏡,就這麼被「玩壞了」 來源:環球時報 (微信號:hqsbwx) 你還記得深藏在貴州的崇山峻岭之中,那臺名叫FAST的世界最大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嗎? 從它誕生之日開始,這臺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就以其中國傳統炊具大鍋的造型為人們津津樂道。
  • 首張黑洞照片面世背後:照片「衝洗」用了兩年
    事件視界望遠鏡由全球8個亞毫米射電望遠鏡組成。  在過去10多年時間裡,多個國家的科研團隊通力合作,啟動了「事件視界望遠鏡」項目,由分布在全球不同地區的多個亞毫米射電望遠鏡對黑洞展開觀測。  「射電望遠鏡陣列可通過甚長基線幹涉測量技術,組成一個非常大的望遠鏡,得到細節更多的照片。」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苟利軍告訴記者。
  • 著名的射電望遠鏡倒塌,世界失去一隻「天眼」
    近日,美國科學基金會(NSF)表示,在12月1日凌晨的時候,波多黎各阿雷西博天文臺的巨型射電望遠鏡平臺倒塌了。NSF稱:「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的平臺最終還是倒塌了。幸運的是,沒有出現人員傷亡。」隨後,工程師發現望遠鏡的支撐塔都斷裂了,支撐鋼纜也全部散架。
  • 曾經世界最強射電望遠鏡廢棄了怎麼辦?不怕,還有中國天眼!
    曾經世界最強射電望遠鏡廢棄了怎麼辦?不怕,還有中國天眼!射電望遠鏡是指觀測和研究來自天體的射電波的基本設備,可以測量天體射電的強度、頻譜及偏振等量。包括收集射電波的定向天線,放大射電信號的高靈敏度接收機,信息記錄﹑處理和顯示系統等。
  • 29歲的她最早看到黑洞:6年處理半噸硬碟數據「洗」出照片
    人類第一次看到黑洞照片之後,一名小姐姐的照片也跟著刷了屏。她激動得十指交叉,身邊的電腦屏幕上,黑洞的樣子模糊顯現出來,一行行代碼在旁邊滾動。在Facebook上發出這張照片時,小姐姐說:看著我做的第一張黑洞照片一點點「洗」出來,真是不可思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