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博物館館長的「抗疫日記」

2020-12-26 中國經濟網

3月17日8:22,記者如約收到了湖北省博物館館長方勤發來的「抗疫日記」。

春節剛過,記者就通過微信聯繫採訪,但方勤說:「這幾天正吃勁,過幾天吧。」然而,這「勁兒」一直「吃」著,始終沒松下來。偶然間記者發現他在寫工作日記,於是約定,「我一直在線,想到什麼、得空兒就發給我幾句」,太忙、太累,就把自己的「抗疫日記」發過來。

這本日記是從1月21日開始寫的,有時上千字,少的只有兩句話,都是大白話,可從字裡行間裡,透露出的是博物館人的責任與擔當。

「她病了,我無安」

「封館××天,真不容易!

進入『臨期戰時機制』微信群,安好!」

這是方勤日記固定不變的開頭。有幾天已累到不想寫日記,但仍是寫了這兩句,因為這是他最牽掛的事兒。

自1月23日閉館,湖北省博物館便建立了「臨期戰時機制」微信群,由館長和在館內執守的負責人組成。「館所領導正常。辦公室正常。史前考古部一切正常。社教部一切安好……」每天上午,23個部門在微信群接龍匯報各自情況,報平安。看到全部都安好,方勤才踏實一些。3月2日,他告訴我:「今天有個好消息」,科技考古部的一位同事,疑似病例,「今天解除。整整觀察14天,我們也擔心了14天!」

封館是從1月27日開始的,不能進出,75位工作人員吃住全在館中,被大家稱作「七十五勇士」。封館之初,方勤由於此前參加的一個會議中有確診病例,只能在家隔離,不能進館。他就讓同事每天早上發送館裡的情況照片,「看了館區現場發來的圖,心安。」他在日記裡寫道。待14天隔離期一到,他立刻逆行進館,與值守的同事們並肩作戰,成了第76位。之後的日記裡,第一句就加了「我進館封閉××天」。

但是他一直都沒對外說自己封在館區,「不然問候的人會很多。我要安心抗擊疫情!」他說。

方勤每天都要看三個數據:全國、湖北和武漢的病例數,館區值守人員是否安好,館裡下沉社區的黨員是否安好。他說自己的心總是靜不下來,「看到新增病例增高了,心就一緊,下降了,就高興。甚至天氣好一點,心裡也高興些。不是說病毒怕太陽麼。」「開始下雪了,天氣冷,不利於抗擊疫情,隱隱讓人不安。」他在2月10日的日記裡寫道:「各省市對口支援16個市州方案出來了,感謝全國人民。儘管這個城市有許多我們不滿意的地方,但我們感覺與這個城市患難與共:她病了,我無安!」

「我們是一家人」

疫情來得太突然,讓人猝不及防,什麼都缺。

為了保護好館裡執守人員,在武漢實在買不到口罩的情況下,1月23日20:56,方勤在微信群中發出了求助信息:「真的求援了!」

1月24日13:16,上海博物館館長楊志剛發來消息,「捐贈的4000隻口罩今天寄出」。27日,國家博物館捐贈5000隻口罩。在收到方勤發去的感謝信後,國博館長王春法回信道:「不客氣。我們都是一家人。你們在一線作戰,國博除了道義上的聲援外,也應該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提供一些物質支援!話不多,情義在;東西不多,心意在。全國團結如一人,試看天下誰能敵!」29日,上海博物館的第二批2000隻醫用口罩運到了。2月2日,國家文物局支援的84消毒水到了。

2月4日,「臺灣佛光山藝術館館長如常法師問候,並通過佛光山下屬的佛光祖庭大覺寺給我們捐贈600隻口罩。臺灣的歷史博物館同仁陳勇誠先生也發來問候。有來自臺灣的問候,心裡還是感覺不一樣,暖暖的!經過貴州博物館館長陳順祥牽線,深圳華圖測控公司總經理給館裡捐贈300隻口罩,向他們的義舉致敬。」還有「浙江自然博物館、北京清尚展覽公司也給我們捐贈了口罩,卻做好事不留名。」3月15日,湖北博物館統計了捐贈物資情況。方勤在日記裡寫「兄弟館基本都伸手了,感動感激:你讓我們不孤單!」

感謝之餘,湖北省博物館也將這份愛傳遞了下去。2月3日,當時的武漢市文博單位物資奇缺。他們決定將國家文物局和國家博物館支援的物資分一部分給武漢市:84消毒水10桶、消毒片5000片、連花清瘟膠囊160盒。此後,又從自己並不充裕的物資中分出一部分,陸續支援湖北尤其是武漢的兄弟單位。比如,給辛亥革命紀念館500隻口罩,3桶84消毒液,60盒連花清瘟膠囊,還給黃岡地區分了300隻口罩,2桶84消毒液,30盒連花清瘟膠囊。在「戰備」物資極度缺乏的當時,這些數字真真切切地詮釋了什麼是「我們是一家人」。

支援自始至終都在進行,從最初的抗疫物資,到後來的日用品、食品,全國的文博人都在儘自己最大的努力為湖北的抗疫注入能量。就在記者寫稿過程中,方勤又發來消息,海南博物館捐贈的20噸水果蔬菜發車了,17號晚上10點左右到武漢。方勤有些激動地說:「他們是開車送來的。你不知道這有多難呀!司機到達卸貨後,需要在武漢隔離14天才能回家,回到海南還得隔離14天。但海南博物館的陳江館長還是堅持要送。」他發來的小視頻中,一輛8輪的重型卡車載著海南省博物館沉甸甸的心意出發了。瓊博的同行們齊聲高呼:「武漢加油!」陳江在給湖北省博物館的信中說:「君住長江頭,我居南海中,無百川之流,豈有南海之大。」他說送去這些果蔬「以表兩館兄弟之誼與瓊鄂文博界一條心」。

 「不一樣的崗位,一樣的堅守」

3月4日,網上傳一張照片,是「鑽石公主」號遊輪的船長,最後一個下船。方勤很有感觸。他說:「是啊,你是船長,就得最後一個下船,這是職業操守。」文博人又何嘗不是呢!原本今年約好和妻兒一起陪老母親去鄉下過春節。那是母親的老家,很長時間沒回去了。然而,方勤失約了,他得跟博物館在一起。

其實,對家人說對不起的,何止方勤。

徐勇,一位上有老下有小的武漢人,「七十五勇士」中的非黨員。1月26日下午,博物館領導班子決定要執行完全意義的封館。唯一的障礙就是,設備樓有個崗位原本是由三個人輪流值班的,但若實施封館就必須有一個人長駐館區。原崗的三位職工確有困難。獲悉此事,徐勇主動站了出來。於是1月27日,湖北省博物館進入戰時封館期。

徐勇的這個決定並沒跟家裡人商量,回家整理行李時只說是館裡安排的。「你是騙了家人?」記者問。電話那頭,徐勇有點尷尬:「因為我知道,老人和妻子一定會反對。不過後來我跟他們道歉了,他們慢慢也理解了。」徐勇的妻子在物業工作,每天也是在小區忙防控,有時會無暇顧及家裡。在一次與家人的視頻中,他對18歲的兒子說:「老爸回不去,家裡的事要幫著做一點兒。」而兒子好像一夜之間成長了。以往不怎麼做家務的兒子,竟然可以做些簡單的飯菜,幫著照顧奶奶了。「兒子長大了,成熟了,這是我最欣慰的。」徐勇說。

湖北省博物館保安隊,有一個響亮的名字「國寶衛士」。羅國萍,把家安在武漢的孝感人,已經當了15年國寶衛士。這次封館,作為大隊長,他當仁不讓留在館區。除了做好安保的本職工作,他還在儲備物資短缺的情況下,竭盡全力解決執守人員的後勤保障,從基本的油鹽醬醋,到後來的洗漱用品等,徹底解決了大家的後顧之憂。而面對家人每每問及的「什麼時候能回家呀」,他心存愧意,總是說「我挺好的,放心吧」。他告訴記者,每當看到那些奮戰在一線的醫護工作者和志願者,都極為佩服。「雖然我們和他們崗位不同,但大家是一樣的堅守,一樣的初心。」記者還想再了解一些他的情況,他卻堅持:「還是多寫寫兄弟們吧。」

呂佳歡,湖北省博物館保安隊特勤中隊長。從2015年入職以來,多年的春節,他都放棄休假,把與家人團聚的機會留給其他隊員。2020年春節前夕,父親從雲南老家打來電話,母親因病住院,特別希望兒子能回家。然而,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呂佳歡選擇了留守武漢。之後,兩天的電話溝通中,他不知說了多少遍對不起。最終,父母理解了兒子的選擇。在封館的日子裡,他每天背著這隻40斤重的噴霧器,上下午各一次,走遍館區的每個角落嚴格消毒。累,一圈走下來,汗水浸溼了內衣;嗆,強烈的消毒水氣味刺激得口鼻難受,但他一直堅持著。他說:「我們無畏無懼,堅守崗位,因為我們是強大的國寶衛士!」

 「我們去擁抱春天」

「病毒快快散去,還我一個鮮花爛漫的江城!」方勤在3月8日的日記裡寫道。

3月16日,封館第50天,抑制不住的興奮之情從日記中湧出來。

「今天公布新增4例!太好了,連續5天個位數!從8例到5例到連續3天4例,看來已取得階段性成果。

23日封城,到1月27日封館,迄今封館50天了!武漢市封城是人類歷史上的奇蹟,湖北省博物館封館恐怕在博物館歷史上沒有的,整整50天!而這50天是歷經了恐慌、堅毅、平靜的過程。今天,抗疫取得了階段性成果,通過50天完全封閉,我們平安地度過來了。而現在局勢明顯好轉,人們已經在為迎接新階段的到來作準備,通過辦理綠色健康碼等辦法,開始有序通行。湖北以外其他省份開始有序地復工,湖北省除武漢市外多日0增長,有的市縣在開始有序地解封,春天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

可以說,這個不許任何人進來與出去的完全封館模式,也該結束了。隨著局勢好轉,我們通過綠色健康碼等加強管理,完全可以做到疫情防控與博物館值守兩不誤了!

所以,我宣布,湖北省博物館封館50天歷史結束了!我也跟大家一起度過了難忘的33天!

我們將去迎接新的篇章!擁抱春天的到來!」

(本報北京3月17日電 本報記者 李韻)

來源:光明日報

相關焦點

  • 《富嶽三十六景——浮世繪特展》在湖北省博物館開幕
    《富嶽三十六景——浮世繪特展》在湖北省博物館開幕 2020年01月16日 15:20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作者:明海英 字號 內容摘要: 關鍵詞:
  • 湖北省博物館舉辦《富嶽三十六景——浮世繪特展》
    湖北日報訊 (記者海冰、通訊員曾攀、孫夏)1月15日,湖北省博物館主辦的《富嶽三十六景——浮世繪特展》在該館開幕,吸引眾多浮世繪愛好者前來觀展。本次特展的展品,均由義大利漢學家馬達羅先生捐贈。
  • 湖北省博物館發布十大「鎮館之寶」 記者對話專家解讀背後的故事
    湖北省博物館被譽為「荊楚文化的殿堂」,館藏文物達24萬多件(套),其中一級文物945件(套),國寶級文物16件(套)。如此豐富的文物瑰寶是荊楚文化中華文明的重要載體。在湖北省博物館三期擴建工程即將竣工之際,開展「十大鎮館之寶」評選活動,將原來的「四大鎮館之寶」擴容為「十大鎮館之寶」,將更好地發揮文物瑰寶代言荊楚文化、講好中國故事的作用。
  • 正義的博物館館長 | 威廉·桑德伯格
    桑德伯格作為阿姆斯特丹市立博物館的館長。他在任期間策劃了具有裡程碑意義的展覽:COBRA(1949)、Bewogen beweging(Art in Motion) (1961)、Dylaby(Dynamic Labyrinth) (1962)。
  • 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正式揭曉!
    作為「湖北客廳」展現大國文明風範的湖北省博物館,是2018年中印領導人非正式會晤的首站。在參觀精品文物展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荊楚文化是悠久的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華文明發展史上地位舉足輕重。湖北省博物館被譽為荊楚文化的淵藪殿堂,館藏文物達24萬餘件(套),其中一級文物945件(套)、國寶級文物16件(套)。
  • 上海華僑畫家陸志徳抗疫主題畫展在武漢舉行 今向湖北省博物館贈畫
    展出作品重溫了那段艱苦卓絕的抗疫歲月,致敬白衣天使的大愛無疆。今天上午,陸志徳還向湖北省博物館捐贈了畫作。圖說:開幕剪彩。 本文圖片均由主辦單位提供2020年伊始,一場始料未及的新冠病毒肆虐江城,全國各地響應黨中央號召支援武漢、支援湖北,演繹了許多可歌可泣的事跡。
  • 單霽翔、朱廣權、喻恩泰同框恭王府,博物館日帶你「雲」賞國寶
    直播將在「國寶」中講國寶,恭王府博物館館長馮乃恩也會歷數這座王府的故事,揭秘恭王府的「三絕一寶」。 直播還專門設置了「分會場」,觀眾可以雲遊湖北省博物館、山西應縣木塔、西安碑林博物館等。其中,湖北省博收藏有曾侯乙編鐘。
  • 招穎思被任命為赫希洪博物館和雕塑園館長
    )為博物館新任館長。她是紐約亞洲協會美術館The Asia Society)的主管,同時也是該協會全球藝術項目的副總裁,該項目主要負責派克大街博物館的規劃及博物館未來在香港和休斯敦兩個城市的建設。2001年招穎思開始擔任博物館的當代亞洲和美洲亞裔藝術策展人,2004年被委任為館長,是亞洲協會博物館首位關注當代亞洲藝術和當代美國亞裔藝術的策展人。
  • 紐約大都會博物館新舊館長交替,看博物館之友提了哪些意見
    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下簡稱Met)因為財政赤字而誘發的各種危機在流行文化的時代引發了對精英文化的哀悼。在博物館即將迎來150歲生日之際,卻深陷1500萬美元的債務泥淖,計劃建造的現當代藝術翼館也遭擱置,為了減輕危機,博物館不得不裁員,並向紐約以外的觀眾強制收費。而Met館長兼CEO康柏堂(Thomas P.
  • 觀復貓(博物館的貓館長) ︱文化
    他們睡的是明晚期黃花梨羅漢床,坐的是清乾隆紫檀屏風小寶座,穿的是颯爽英姿八旗服,練的是雙劍軟鞭梅花錘;平時沒事兒就讀讀《醉文明》,上上雜誌封面,或者在紫檀小凳上秀秀瑜伽——這就是觀復貓,博物館六隻獨特的貓館長——他們都有著詩意的名字:花肥肥、黑包包、黃槍槍、藍條條、麻條條、雲朵朵;他們先後被馬未都先生收留,並一步步成長為文化喵;他們性格各不相同,有的溫婉,有的剛烈,有的高貴
  • 阜新市福宇博物館館長到渤海大學交流洽談
    未來網高校頻道7月20日訊(記者 楊子健 通訊員 侯智)7月17日,阜新市福宇博物館館長陳洪福、副館長王國紅等一行到渤海大學交流洽談,該校黨委副書記、校長趙暉,歷史文化學院名譽院長崔向東、院長溫榮剛等分別會見了來訪客人並就合作共建等事宜進行了座談。
  • 孩子,媽媽的日記是一份特殊的生日禮物丨白衣戰士抗疫日記
    2月27日 荊州 陰講述者:劉啟慧 海南省人民醫院心外科ICU護士援助地點:湖北省荊州市洪湖市第四人民醫院援助地點:湖北省武漢市火神山醫院六歲生日,是孩子人生旅途中迎來的又一重要時刻。「謝謝孩子們,你們辛苦了」2月27日 武漢 陰有小雨講述者:高海燕 青海大學附屬醫院首批赴湖北醫療隊隊員、青海大學附屬醫院呼吸科護師援助地點:湖北省武漢市新洲區中醫院
  • 《查醫生援鄂日記》出英文版:揭開中國成功抗疫的密碼
    中宣部出版局圖書處二級調研員王為衡說:「這本日記入選了中宣部2020年主題出版重點出版物選題目錄,正是這樣一本彰顯榜樣力量、展現偉大抗疫精神的好書。希望將來這本書能有更多的語種出版,能為海外讀者提供一個了解中國醫生同新冠疫情抗爭的真實經歷的窗口,也為全球抗疫提供寶貴的中國經驗,進一步鼓舞全球人民的抗疫信心。」
  • 中國有觀復博物館的貓館長,俄國有博物館的貓門童,貓已深入職場
    貓館長觀復博物館是收藏家馬未都先生於1996年在北京創辦的,這家博物館的展品或許不是最出名的,因為人們更熟悉的是博物館裡的貓們,馬先生稱它們為觀復貓。起初,博物館並沒有養貓的計劃,因為機緣巧合,馬先生收養了許多流浪貓,於是它們悉數登場,最早來到博物館的花肥肥已經15歲了,是觀復博物館元老級的館長了。其他為我們熟知的貓咪還有黃槍槍、藍毛毛、麻條條、雲朵朵、黑包包等,這些貓咪與文物們友好相處,守護著博物館,也招攬了更多的人前來參觀文物,順便擼貓。
  • 館長日記:將閱讀當成餐後甜點,以興趣作為讀書的指南針
    此二維碼為Jenny英語學習群往期文章(一)館長暑假班像孔子一樣因材施教,為每個學生提供個性化解決方案1000元的暑假班,為孩子提供個性化輔導,讓「差生」變回優等生(二)館長日記:館長日記:談談寫作、閱讀,以及創業館長日記:當事如亂麻時,每天只做一件有意義的事館長日記:為通山學生量身打造,在家與美國高中生「面對面」純英文交流館長日記:我們應該先現有的顧客服務到位,再想著去拓展館長日記:今天我們去擺攤啦,孩子是好幫手館長日記:父親節,我們終於開館了館長日記:我去當小乞丐
  • 「碧虛記憶」馬永祥:從京劇武生到博物館館長
    主訪人員之一陳步峰老師採訪人物:直隸總督署博物館館長馬永祥主訪人員:邢小蘭、陳步峰河北省政府參事室研究員、河北省保定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副調研員、直隸總督署博物館館長。他12 歲考入保定市京劇團學員隊,專習武生,受教於老一輩京劇武生名家李蘭亭的得意門徒——郭景春。1990年,他被抽調到直隸總督署工作,先後任保衛、宣教部主任、館長。1997年至2015年1月,供職保定軍校紀念館,擔任館長。2015年2月至2018年,任直隸總督署博物館館長。2019年5月又回任保定軍校紀念館館長。
  • 八大公共博物館的館長齊聚演播室 共話「金華古人是怎麼精緻生活的」
    11月6日晚,「金報有V奇妙夜」的演播室迎來了一群特別的主播——他們是來自金華全市八大公共博物館的館長;介紹的主角則是8件稀世珍寶——各大博物館裡的「鎮館之寶」。八婺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從新石器時代起穿越萬年,通過「仕」古人當官的故事、「食」古人吃喝很講究、「飾」古人愛美真精緻、「寺」古人注重儀式感四部分,展開「金華古人是怎麼精緻生活的」。這是「讓文物走入百姓生活」特別活動之「博物館奇妙夜」直播節目的錄製現場。
  • 博物館館長離奇死亡!本格本推理劇本《謐夜》燒腦上線!
    故事發生在A市最有名的甲子博物館,白天甲子博物館因為其陳列的各種珍寶而門庭若市,但是在夜晚間卻成了貓的天堂,二十年如一日,刺耳的貓叫聲從未斷絕。今夜,本該17點就閉館的甲子博物館卻大門敞開,燈火通明,空氣中瀰漫著血腥味,混雜著悽涼又慎人的貓叫聲。甲子博物館館長褚世清倒在血泊裡,死狀離奇。
  • 法官阿睿的抗疫日記
    法官阿睿的抗疫日記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武漢市武昌區法院王勇睿下沉中南路街寶通寺社區期間,將自己每日所見所聞堅持記載了下來。法官阿睿的抗疫日記2020-04-17 10:56:50來源: 新華網
  • 重溫抗疫之路 見證歷史之物
    ——鹹寧麻塘中醫醫院組織參觀武漢抗疫展館和湖北省博物館12月5日,醫院黨工團聯合車友會組織黨員代表、抗疫代表和職工代表前往武漢參觀「人民至上 生命至上——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專題展覽」和湖北省博物館,回顧不平凡的抗疫歷程,共同感受偉大抗疫精神,見證華夏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