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全球新冠疫情的重災區,印度確診總數已經突破了1000萬,儘管莫迪政府正在向市場投放新冠疫苗,但是由於供給不足,無法在短時間內給13億人全部接種,為此印度媒體開始另闢蹊徑。當地時間1月11號,印度媒體《The Print》針對國內疫苗接種發表了一篇分析文章,認為印度新冠大流行已經發展到了一個新階段,已有近10億人實現了對新冠自然免疫,這意味著他們不需要再通過接種疫苗獲得額外的免疫力,從此印度的群體免疫大功告成。
為了證明印度已經實現了群體免疫,這家印媒還引用了此前印度一家研究機構的論文,首先印度新冠死亡人數僅佔全球10%,而2%的病死率在世界上也是非常罕見,說明印度人對於新冠病毒的免疫力比其他地區人民更強,其次充滿汙染的恆河水也是印度民眾獲得免疫力的關鍵,正是恆河裡的微生物群賦予了印度人免疫力。在文章的最後,印媒還著重強調印度政府應該率先為以前未感染病毒的人接種疫苗,如此就能夠解決疫苗需求過多的問題。
對於印度媒體拋出的觀點,國際醫學界紛紛表示不贊同,認為印度為了推行新冠疫苗接種已經喪失了底線,要知道低死亡率並不能夠代表一個國家的整體抗疫水準,更不能夠證明印度人的免疫力比其他國家更強,印度媒體以此為論據完全就是一個悖論。至於所謂「恆河賦予印度人免疫力」,就更加偏離科學軌道了,因此印媒這篇文章並沒有任何參考價值。
不可否認印度確實很難在短時間內生產出13億份新冠疫苗,但是絕不能夠以此為藉口讓人民幫忙分擔風險,印媒所提出的觀點等於是置國內10億人口生命安全於不顧,是一種非常不負責任的行為。對於群體免疫世衛組織此前已經予以否定,強調它將放縱新冠病毒在本國傳播,所以印度選擇群體免疫只會導致國內疫情進一步惡化。
想要儘快實現對國內疫情的有效控制,印度就必須擺正心態,依據科學的指導推進防疫措施在國內的落實,當前印度仍然沒有做到全民核酸檢測,國內仍然有大量的潛在病例,同時印度的醫療系統也處在瀕臨崩潰的邊緣,很多病人因為沒有床位只能在家等死。這些現狀都表明印度政府的防疫工作並沒有落到實處,即便未來能夠製造出供全民接種的疫苗,可能仍然面臨諸多困難。
作為一個擁有13億人口的地區大國,印度的新冠疫情形勢一直廣受國際社會關注,因為在經濟全球化的時代,任何國家都不能在這場衛生危機中獨善其身,印度政府必須要同世界各國共同進退,而不是一味地靠製造外部衝突來轉移國內矛盾,畢竟印度社會矛盾總會有爆發的一天,如果莫迪不能夠儘快拿出抗疫對策,那麼屆時將很難收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