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365天打折,收購對手,電商老祖亞馬遜的路都是用錢鋪的

2020-12-16 騰訊網

武俠小說有一句話叫"天下武功出少林"。亞馬遜就是世界電商企業的少林,中國所有電商都有著亞馬遜的影子。詳讀亞馬遜發展史,總能讓你找到淘寶和京東走過的路。關注亞馬遜最新動態,你或許會看到未來電商企業發展的方向。

天才少年迷上計算機

在創立亞馬遜之前,貝索斯可謂是春風得意。這個三歲就想拿螺絲起子改造床的小傢伙有著不甘平庸,敢於改變的可貴品質。貝索斯在學生時期成績十分優異,是個不折不扣的學霸。以優異的成績考入普林斯頓之後,貝索斯對當時方興未艾的計算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天才少年迷上計算機技術,然後創辦公司成為巨富。這熟悉的橋段在今天聽起來或許已經老套。這類型的故事卻在美利堅大地一次又一次的發生。比爾蓋茨是如此,扎克伯格是如此,貝索斯也是如此。

年少有為 春風得意的貝索斯

從普林斯頓畢業後,貝索斯進入了一家高科技公司。畢業兩年後,貝索斯成為一個大型基金交易公司的副總裁,當時他才畢業年僅25歲。貝索斯通過基金公司認識了許多投資人,在基金公司經歷和積累的人脈為貝索斯日後創建亞馬遜打下了基礎。

在1994年的一天,貝索斯在網上看到了一個數據——2300%,這個數字代表了每年新增的網際網路使用人數。貝索斯被這個數字給迷住了。因為在所有的經濟數據中,沒有哪個數字能夠達到如此高的增長率。

1994年正是微軟如日中天之時,看著比爾蓋茨和鮑爾默等人靠著計算機迅速成為世界頂級富豪,向來不甘人後的貝索斯也想利用網際網路成就一番事業的心思。

在當時,關於如何在利用網際網路進行商業活動一直是媒體討論的熱點。一開始貝索斯把所有的行業類都列舉了出來,然後一個個進行分析和篩選,最後選定了圖書行業。

創業初始 狂打價格戰

在那個網際網路不發達的年代,人們對網絡購物根本沒有概念,也難以信任網絡上的商品。美國是一個圖書產業極為發達的國家,各類連鎖書店分布在全國。貝索斯認為書籍特別容易在網絡上進行展示,在實體店裡書可能就幾千本,在網絡上能展示的數量是無限的,這裡蘊含著巨大的升級。

選定了項目,貝索斯搬去了擁有大量科技企業的西雅圖,租了一個倉庫就開始了自己的創業之旅。1995年,亞馬遜正式成立。在起初階段,貝索斯親自上陣,主動參與網站的穩定性測試,設計網站人性化界面。經過貝索斯精心的安排,亞馬遜網站上線不久就受到了讀者的歡迎,圖書的銷量一路飆升。

為了和美國連鎖企業抗衡,亞馬遜採取了365天都打折的策略。沒有中間商和租金壓力,可以讓亞馬遜放心大膽的去降價。除了價格,網絡書店的便利性和可選擇性大大增加,讓圖書消費者逐漸選擇亞馬遜。在看到亞馬遜成功之後,巴諾等圖書連鎖書店也創立了線上書店,可惜為時已晚。

在亞馬遜在圖書市場大獲成功之後,貝索斯看到了亞馬遜平臺成為"萬貨商店"的潛力。為了實現這個想法,首先得亞馬遜的影響力。貝索斯聯繫其他大網站,要求他們把亞馬遜的產品放在主界面上當廣告,如果通過該網站達成一筆生意,亞馬遜支付8%的佣金。

這種送錢的好事自然得到了其他網站的同意,一時間美國各大網站到處都能看到亞馬遜的宣傳,在這種集權效應下,亞馬遜迅速打出了知名度並且收穫了自己第一批忠實客戶。

建立物流中心 為了"萬貨商店"模式打下基礎

隨著亞馬遜的持續發展,上市成為了必然走的路。1997年,亞馬遜正式上市。在招股書上,貝索斯明確跟各位股東強調,亞馬遜要做的就是在長期的競爭中獲得優勢。

要做到全貨品覆蓋,物流必須要跟上,否則消費者就會因流向競爭對手。亞馬遜在1997年就開始籌備自己的物流中心。這種當時是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也引起許多股東的質疑。因為在快遞業發達的美國,自建物流的成本遠遠要比使用現成的快遞公司高的多。

貝索斯根本不理會質疑,在他的堅持下,亞馬遜物流經過20多年,已經在全世界擁有了109個運營中心,可把亞馬遜的貨品送至185個國家。在物流領域,亞馬遜的規模和速度不遜色於任何一家快遞企業。

建立物流中心是建設基礎設施的行為,這種行為在當時看起來是虧本的。到今天,沒有人不為這一高瞻遠矚想法表示讚嘆。

鯨吞和打壓並用 亞馬遜霸主地位確立

在1997年之後,亞馬遜的電商全領域擴張之路就此起步。在不斷收購競爭對手的同時,亞馬遜在1999年放開了自己的平臺,允許企業和個人在亞馬遜平臺上出售自己的商品。隨著無數的小企業紛紛湧入亞馬遜,貝索斯"萬貨商店"理想正式實現。

在2000年,亞馬遜在挺過股災之後發現市場上出現了大量的競爭對手。為了消除威脅,亞馬遜首先是收購。對於無法收購的企業,亞馬遜利用體量優勢大打價格戰。

對手無論上架什麼產品,亞馬遜都會針鋒相對的推出相同產品,並且價格要比對手低。這種殺敵一千自虧八百的損招讓大家都沒有了利潤空間,許多競爭對手根本扛不住這樣的競爭,最後都成了亞馬遜的盤中餐。

在不斷的鯨吞之後,亞馬遜坐穩了霸主的位置。在2003年,亞馬遜的市值達到203億美元,銷售額突破52億美元。到如今,亞馬遜的市值已經超過1萬億,2019年的總收入2329億,是當之無愧的世界電商霸主。

無心插柳進入雲服務行業

亞馬遜進入雲服務行業純屬偶然,為了滿足自己網站的需求,亞馬遜在2004年就搭建伺服器。在投入使用之後,貝索斯發現這些伺服器被浪費了。因為亞馬遜網站的許多伺服器在流量低谷時處於閒置狀態,既然在吃灰,還不如租出去賺錢,所以亞馬遜趁勢推出了AWS雲服務業務。

AWS雲服務按需付費,能夠滿足一大堆小企業需求。就這樣,亞馬遜一步步成為世界最大的雲服務企業。雲服務市場取得成功後,貝索斯又開始了擴張規模的老一套,並以此希望能夠獲得壟斷性的市場份額。

由於伺服器供給急速增長,需求一時無法跟上。為了不閒置伺服器,亞馬遜的雲服務一度可以免費使用。這種看起來吃力不討好的做法卻贏得了市場份額,在疫情肆虐的2020年,線上工作量急劇增多,對雲服務的需求猛增。

亞馬遜利用其佔全球雲服務31%的份額在今年獲得了巨額的利潤。如今的亞馬遜已經不僅僅是電商平臺,更像是一個雲服務平臺。

Kindle大戰,虧本勝利反而收穫

在賈伯斯回歸蘋果後,蘋果公司的成功引起了貝索斯的注意。前文說過,貝索斯是一個不甘於平庸的人,更是一個不會滿足的人。蘋果巨大的極大利潤讓貝索斯對電子產品打起了主意,關於如何進軍電子產品市場,貝索斯陷入了思索。

在蘋果iTunes模式的啟示下,貝索把眼光放回自己熟悉的圖書市場。在2006,亞馬遜推出了電子閱讀器Kindle。作為電子書的先行者,在kindle的營銷策略上,貝索斯用回了"殺敵自損"策略,他把一本書的定價為9.9美元。這可捅了出版市場的馬蜂窩,因為9.9美元對於任何書店來說都是虧本買賣。

低價出售讓kindle業務在剛推出時損失慘重,不過資本雄厚的亞馬遜玩的起,可是這樣玩下去出版企業必然被亞馬遜擊垮。為了抗衡kindle,蘋果承諾在ipad上電子書出版商可以自定價格,蘋果只抽取三成佣金,這才讓出版商們有了對抗亞馬遜的底氣。

在看到合作企業紛紛倒向蘋果之後,貝索斯也就放棄了9.9美元策略,也學著蘋果在自家的kindle上抽取佣金。從此kindle、iPad、出版商家相安無事,各自賺取著巨額的利潤。

建立物流中心、擴大雲伺服器規模、低價出售kindle的書籍。這些事情一開始都是虧本生意,最後卻賺的盆滿缽滿。伺服器、物流、電子閱讀器都是基礎,亞馬遜先打好了市場基礎,形成了消費習慣和消費模式,然後才開始收割利潤。這種玩法需要十分高明的手段,也需要雄厚的資本。

亞馬遜遭受的批評

從公司的成長史來說,亞馬遜從成立到現在才25年。亞馬遜用25年從一個線上書店做到堪比微軟的網際網路巨頭,其發展速度不可謂不快,可過快的發展往往會產生和積累許多問題。

首先在工作環境和福利方面,亞馬遜員工待遇堪比小企業,工作環境也是大企業中最差的。同是科技巨頭,蘋果對員工的態度和亞馬遜天差地別。貝索斯並不在意員工福利,這也是亞馬遜屢遭批評的主要原因。

其次是社會責任,為了少納稅,亞馬遜專門在稅率低的國家和地區設立總部。這樣的行為引起了歐洲人的憤怒,在今年的黑色星期五,歐洲地區就發起了大規模抵制"黑五"的運動。

無論外界如何批評,亞馬遜的動態十分值得中國電商企業關注,因為貝索斯另一個妙筆生花之作可能就包含在其中。

相關焦點

  • 曾放話殺死亞馬遜,MarcLore自曝以60萬美金收購Diapers.com
    西部數碼(west.cn)5月25日,上周沃爾瑪宣布關閉電商網站Jet.com,33億美元打水漂的新聞引起廣泛關注。近日,Jet.com原創始人Marc Lore在接受採訪時,談及曾持有過的電商域名,自曝曾以60萬美金收購Diapers.com,用於升級1800Diapers.com這個網站。
  • 一家賣鞋公司的創業之路:從0到10億美金,被亞馬遜12億美金收購
    2009年,亞馬遜用12億美元收購了一家賣鞋的電商網站公司,刷新了美國電子商務史上最高收購記錄。亞馬遜以「痴迷於」用戶體驗而眾所周知,真正做到以用戶驅動增長,把用戶放在價值鏈的中心和出發點。不合適的用戶就可以退回,而這來往運費都是免費的。直到今天,美捷步的退換政策都沒有改變,如果鞋子沒有穿過,沒有損壞,保持原樣,只要不滿意就可以在365天內無條件退換。這樣下來,美捷步退貨率就會很高,達到了25%,再加上客服成本,每年美捷步都會花出近1億美元。看起來支出龐大,但是美捷步並不打廣告,這1億美元就可以看作營銷成本了。
  • 新對手!挑戰亞馬遜和阿里,YouTube從廣告巨頭轉型電商巨頭
    Prime會員已超1.5億 谷歌宣布把YouTube打造成購物平臺 10月12日消息,據報導,谷歌要把旗下視頻網站YouTube變成一個主要的購物目的地,從而成為亞馬遜和阿里巴巴的競爭對手。
  • 印度市場再度出手 亞馬遜醫藥激流勇進
    很多人都知道亞馬遜進軍在線醫藥市場始於2018年,當年6月,亞馬遜宣布以大約1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在線藥店PillPack,由此進入醫藥領域。事實上,亞馬遜將眼光瞄準印度醫藥市場同樣也是2018年。在收購PillPack後的一個月,亞馬遜就開始尋求入股連鎖藥店Medplus,後者是印度市場僅次於阿波羅藥房的第二大連鎖藥店。只不過,這一強強聯合的宏偉計劃並沒有順利完成。雖然入股Medplus以涉足印度醫藥市場的願望沒有實現,但亞馬遜以收購PillPack為基礎,在籌備兩年之後,最終還是來了。
  • 電商龍頭案例分析:亞馬遜的護城河
    對此,亞馬遜選 擇對賣家進行嚴格的管理,賣家必須遵守亞馬遜的退款,運輸時間及用戶反饋相關的績 效要求,訂單缺陷率(60 天內差評率、索賠率及信用卡拒付率的綜合指標)超過 1%的 賣家帳戶就可能導致遭到凍結。
  • 2020年日本電商平臺Top 10,亞馬遜棋逢對手?
    日本可以說是電商的成功典範,樂天和DMM等本土品牌與亞馬遜、雅虎拍賣等國際電商巨頭在這片土地上展開了良性競爭。 日本與其他進步的電商市場的真正區別在於P2P或C2C平臺的顯著普及,如日本雅虎拍賣,雖然這種類型的P2P平臺在全球範圍內越來越受歡迎,但在日本前10名電商網站中,P2P平臺佔比較多,這說明日本消費者非常喜歡這類平臺。
  • 除了亞馬遜和樂天,日本還有哪些受歡迎的電商平臺?
    搜羅各種電商運營幹貨,討論時下熱門跨境話題,你想知道的都在這裡。
  • 16次收購成就英國美妝電商獨角獸:The Hut Group 如何彎道超車?
    2004年前後,在線銷售娛樂產品的市場被美國電商巨頭亞馬遜壟斷。在成立之初,很少有英國人知道 THG。但 Moulding另闢蹊徑地藉助合作夥伴的聲望提升了 THG的知名度。與其成為壟斷者的競爭對手正面交鋒,THG 認為不如建立自己的合作網絡,THG 除了在運營自己的網站以外,還負責為其他零售巨頭(比如:Tesco樂購)運營網站、在線銷售娛樂產品(當時很多零售商還沒有電商運營經驗)。這樣的合作是雙贏的。
  • 店鋪被爭相收購!亞馬遜第三方賣家為何成資本眼中的「香餑餑」
    不過一些收購方確確實實是在過去五年中才開始慢慢成形,並僅在最近幾個月中,才加速發展,估值達十億美元。(圖片來源:Pixabay)目前有許多企業都利用了第三方賣家在亞馬遜上銷售額不斷增長的重要趨勢。據了解,2020年Q3,亞馬遜第三方賣家銷售額同比去年增長了53%。
  • 除了中國,亞馬遜在全球無敵了!日本樂天也扛不住
    其中Ebay早早宣布徹底退出中國市場,而亞馬遜除了保留海淘以及電子書,也不再經營日常的網上購物業務。不過出了中國,電商格局則是另一片天。在中國之外,亞馬遜是毫無爭議的一哥,無論在歐洲還是美國,都佔據了電商大部分的市場份額,哪怕是在亞洲其他地區和國家,亞馬遜的電商業務也開展得比較好。此外除了亞馬遜之外,其他知名的電商還有日本樂天、Ebay、沃爾瑪等等也在全球市場上佔有一席之地。
  • 亞馬遜撼動美國藥品零售市場 顛覆為時尚早
    作為電商王者的亞馬遜,自然不會錯失良機。當地時間周二,亞馬遜宣布上線「亞馬遜藥房(Amazon Pharmacy)」業務,將允許美國消費者訂購處方藥並送貨上門。目前的美國零售藥店市場巨頭林立,競爭十分激烈,亞馬遜此時殺入這個領域,無疑將會與眾多強大的對手正面抗衡,壓力或許不會小。
  • 跨境電商shopify和亞馬遜哪個更值得入駐?
    2020-02-11 13:44 許多做過跨境電子商務的朋友都問過,現在這種情況,shopify和亞馬遜哪個更好?
  • 輝煌一時的亞馬遜快閃店關停,令人唏噓!
    顧客可在店裡試用亞馬遜的產品,這種小型零售店面主要是用來展示和售賣這家公司旗下的全線硬體產品,包括Kindle電子閱讀器、「火盒子」Fire TV、在無線音箱上集成語音助手的Echo等。 2014年,亞馬遜在舊金山的西田購物中心內嘗試開出了一家快閃店。2015年底,其快閃店達到6家。2016年底大約達到30家,並曾計劃於2017年在全美開設100家快閃店。
  • 亞馬遜「黑五」遭遇「水土不服」?疫情影響或成海淘「變量」
    但擺在亞馬遜海外購面前的一個尷尬現實是,作為一個有濃濃美式風格的電商節,「黑五」在國內一直都是一個被遺忘的存在。節日文化認同感不足亞馬遜「真黑五」再遇「水土不服」?在美國,人們往往在感恩節後的星期五瘋狂購物,為聖誕的到來做準備,而商家們也紛紛選擇在此時打折促銷,使得商家利潤大增。
  • 除了亞馬遜,加拿大還有哪些「吃香」的電商平臺?
    搜羅各種電商運營幹貨,討論時下熱門跨境話題,你想知道的都在這裡。
  • 失控的控制欲:亞馬遜如何失去中國市場
    截至發稿,界面新聞記者採訪了近20家本土和國際電商品牌,多數人對這件事早有預料,他們甚至認為,「亞馬遜苦苦支撐這麼久已經不容易」、「其實早就不在亞馬遜做了」。其中一名商家表示,亞馬遜中國的失敗是「循序漸進」,可預見到的。控制欲亞馬遜曾帶著巨大的光環與話題來到中國。2004年,亞馬遜意圖進入中國市場,尋找收購目標。
  • 「美版拼多多」發家史:拒絕亞馬遜、Facebook收購,年入130億!
    Wish,2011年成立的獨角獸,2013年正式進軍電商,也就是說,它僅僅只花了7年時間,就走到了所有企業夢寐以求的那一步。那這股來自美國的神秘力量,究竟是如何一步步走到現在,從亞馬遜、ebay、沃爾瑪一眾巨頭圍剿中殺出重圍呢?
  • 亞馬遜首批三個自營運動服裝品牌悄悄面世,它們會成為 Nike, Lululemon 的競爭對手嗎?
    數字營銷研究公司 L2表示,目前亞馬遜至少新增了三條產品線——Goodsport、Rebel Canyon 和 Peak Velocity。知名智慧財產權律師 James F Struthers 已經為這些商標申請了專利,此前 Struthers 就曾參與過亞馬遜商標專利的申請。
  • 剛開始做亞馬遜,自己註冊公司單幹,一開始自發貨還是FBA好呢
    身邊做亞馬遜的朋友很少,那時候的資訊也不像現在這麼發達,只能自己關起門來自己摸索。每一步都小心翼翼的,生怕弄錯了。記得第一次發FBA的時候,不敢發太多貨,就打包了幾箱產品,按照要求貼好產品標籤和外箱標籤,交給貨代發DHL到亞馬遜倉庫,等了幾天,順利入倉了,期待又新奇。
  • 2017全球十大電商公司:亞馬遜不是老大,中國獨攬四席
    接下來是英國、日本和德國,它們的年電商銷售額都超過1000億美元。 通過分析來自Statista、Fun Global Retail Tech和WWD(世界時尚潮流資訊網)的各種報告,本文得出了以下這份2017年全球最大網絡零售商的名單。 在2017年,世界上的零售巨頭都從他們的電商銷售中賺取了可觀的利潤,比如亞馬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