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俠小說有一句話叫"天下武功出少林"。亞馬遜就是世界電商企業的少林,中國所有電商都有著亞馬遜的影子。詳讀亞馬遜發展史,總能讓你找到淘寶和京東走過的路。關注亞馬遜最新動態,你或許會看到未來電商企業發展的方向。
天才少年迷上計算機
在創立亞馬遜之前,貝索斯可謂是春風得意。這個三歲就想拿螺絲起子改造床的小傢伙有著不甘平庸,敢於改變的可貴品質。貝索斯在學生時期成績十分優異,是個不折不扣的學霸。以優異的成績考入普林斯頓之後,貝索斯對當時方興未艾的計算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天才少年迷上計算機技術,然後創辦公司成為巨富。這熟悉的橋段在今天聽起來或許已經老套。這類型的故事卻在美利堅大地一次又一次的發生。比爾蓋茨是如此,扎克伯格是如此,貝索斯也是如此。
年少有為 春風得意的貝索斯
從普林斯頓畢業後,貝索斯進入了一家高科技公司。畢業兩年後,貝索斯成為一個大型基金交易公司的副總裁,當時他才畢業年僅25歲。貝索斯通過基金公司認識了許多投資人,在基金公司經歷和積累的人脈為貝索斯日後創建亞馬遜打下了基礎。
在1994年的一天,貝索斯在網上看到了一個數據——2300%,這個數字代表了每年新增的網際網路使用人數。貝索斯被這個數字給迷住了。因為在所有的經濟數據中,沒有哪個數字能夠達到如此高的增長率。
1994年正是微軟如日中天之時,看著比爾蓋茨和鮑爾默等人靠著計算機迅速成為世界頂級富豪,向來不甘人後的貝索斯也想利用網際網路成就一番事業的心思。
在當時,關於如何在利用網際網路進行商業活動一直是媒體討論的熱點。一開始貝索斯把所有的行業類都列舉了出來,然後一個個進行分析和篩選,最後選定了圖書行業。
創業初始 狂打價格戰
在那個網際網路不發達的年代,人們對網絡購物根本沒有概念,也難以信任網絡上的商品。美國是一個圖書產業極為發達的國家,各類連鎖書店分布在全國。貝索斯認為書籍特別容易在網絡上進行展示,在實體店裡書可能就幾千本,在網絡上能展示的數量是無限的,這裡蘊含著巨大的升級。
選定了項目,貝索斯搬去了擁有大量科技企業的西雅圖,租了一個倉庫就開始了自己的創業之旅。1995年,亞馬遜正式成立。在起初階段,貝索斯親自上陣,主動參與網站的穩定性測試,設計網站人性化界面。經過貝索斯精心的安排,亞馬遜網站上線不久就受到了讀者的歡迎,圖書的銷量一路飆升。
為了和美國連鎖企業抗衡,亞馬遜採取了365天都打折的策略。沒有中間商和租金壓力,可以讓亞馬遜放心大膽的去降價。除了價格,網絡書店的便利性和可選擇性大大增加,讓圖書消費者逐漸選擇亞馬遜。在看到亞馬遜成功之後,巴諾等圖書連鎖書店也創立了線上書店,可惜為時已晚。
在亞馬遜在圖書市場大獲成功之後,貝索斯看到了亞馬遜平臺成為"萬貨商店"的潛力。為了實現這個想法,首先得亞馬遜的影響力。貝索斯聯繫其他大網站,要求他們把亞馬遜的產品放在主界面上當廣告,如果通過該網站達成一筆生意,亞馬遜支付8%的佣金。
這種送錢的好事自然得到了其他網站的同意,一時間美國各大網站到處都能看到亞馬遜的宣傳,在這種集權效應下,亞馬遜迅速打出了知名度並且收穫了自己第一批忠實客戶。
建立物流中心 為了"萬貨商店"模式打下基礎
隨著亞馬遜的持續發展,上市成為了必然走的路。1997年,亞馬遜正式上市。在招股書上,貝索斯明確跟各位股東強調,亞馬遜要做的就是在長期的競爭中獲得優勢。
要做到全貨品覆蓋,物流必須要跟上,否則消費者就會因流向競爭對手。亞馬遜在1997年就開始籌備自己的物流中心。這種當時是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也引起許多股東的質疑。因為在快遞業發達的美國,自建物流的成本遠遠要比使用現成的快遞公司高的多。
貝索斯根本不理會質疑,在他的堅持下,亞馬遜物流經過20多年,已經在全世界擁有了109個運營中心,可把亞馬遜的貨品送至185個國家。在物流領域,亞馬遜的規模和速度不遜色於任何一家快遞企業。
建立物流中心是建設基礎設施的行為,這種行為在當時看起來是虧本的。到今天,沒有人不為這一高瞻遠矚想法表示讚嘆。
鯨吞和打壓並用 亞馬遜霸主地位確立
在1997年之後,亞馬遜的電商全領域擴張之路就此起步。在不斷收購競爭對手的同時,亞馬遜在1999年放開了自己的平臺,允許企業和個人在亞馬遜平臺上出售自己的商品。隨著無數的小企業紛紛湧入亞馬遜,貝索斯"萬貨商店"理想正式實現。
在2000年,亞馬遜在挺過股災之後發現市場上出現了大量的競爭對手。為了消除威脅,亞馬遜首先是收購。對於無法收購的企業,亞馬遜利用體量優勢大打價格戰。
對手無論上架什麼產品,亞馬遜都會針鋒相對的推出相同產品,並且價格要比對手低。這種殺敵一千自虧八百的損招讓大家都沒有了利潤空間,許多競爭對手根本扛不住這樣的競爭,最後都成了亞馬遜的盤中餐。
在不斷的鯨吞之後,亞馬遜坐穩了霸主的位置。在2003年,亞馬遜的市值達到203億美元,銷售額突破52億美元。到如今,亞馬遜的市值已經超過1萬億,2019年的總收入2329億,是當之無愧的世界電商霸主。
無心插柳進入雲服務行業
亞馬遜進入雲服務行業純屬偶然,為了滿足自己網站的需求,亞馬遜在2004年就搭建伺服器。在投入使用之後,貝索斯發現這些伺服器被浪費了。因為亞馬遜網站的許多伺服器在流量低谷時處於閒置狀態,既然在吃灰,還不如租出去賺錢,所以亞馬遜趁勢推出了AWS雲服務業務。
AWS雲服務按需付費,能夠滿足一大堆小企業需求。就這樣,亞馬遜一步步成為世界最大的雲服務企業。雲服務市場取得成功後,貝索斯又開始了擴張規模的老一套,並以此希望能夠獲得壟斷性的市場份額。
由於伺服器供給急速增長,需求一時無法跟上。為了不閒置伺服器,亞馬遜的雲服務一度可以免費使用。這種看起來吃力不討好的做法卻贏得了市場份額,在疫情肆虐的2020年,線上工作量急劇增多,對雲服務的需求猛增。
亞馬遜利用其佔全球雲服務31%的份額在今年獲得了巨額的利潤。如今的亞馬遜已經不僅僅是電商平臺,更像是一個雲服務平臺。
Kindle大戰,虧本勝利反而收穫
在賈伯斯回歸蘋果後,蘋果公司的成功引起了貝索斯的注意。前文說過,貝索斯是一個不甘於平庸的人,更是一個不會滿足的人。蘋果巨大的極大利潤讓貝索斯對電子產品打起了主意,關於如何進軍電子產品市場,貝索斯陷入了思索。
在蘋果iTunes模式的啟示下,貝索把眼光放回自己熟悉的圖書市場。在2006,亞馬遜推出了電子閱讀器Kindle。作為電子書的先行者,在kindle的營銷策略上,貝索斯用回了"殺敵自損"策略,他把一本書的定價為9.9美元。這可捅了出版市場的馬蜂窩,因為9.9美元對於任何書店來說都是虧本買賣。
低價出售讓kindle業務在剛推出時損失慘重,不過資本雄厚的亞馬遜玩的起,可是這樣玩下去出版企業必然被亞馬遜擊垮。為了抗衡kindle,蘋果承諾在ipad上電子書出版商可以自定價格,蘋果只抽取三成佣金,這才讓出版商們有了對抗亞馬遜的底氣。
在看到合作企業紛紛倒向蘋果之後,貝索斯也就放棄了9.9美元策略,也學著蘋果在自家的kindle上抽取佣金。從此kindle、iPad、出版商家相安無事,各自賺取著巨額的利潤。
建立物流中心、擴大雲伺服器規模、低價出售kindle的書籍。這些事情一開始都是虧本生意,最後卻賺的盆滿缽滿。伺服器、物流、電子閱讀器都是基礎,亞馬遜先打好了市場基礎,形成了消費習慣和消費模式,然後才開始收割利潤。這種玩法需要十分高明的手段,也需要雄厚的資本。
亞馬遜遭受的批評
從公司的成長史來說,亞馬遜從成立到現在才25年。亞馬遜用25年從一個線上書店做到堪比微軟的網際網路巨頭,其發展速度不可謂不快,可過快的發展往往會產生和積累許多問題。
首先在工作環境和福利方面,亞馬遜員工待遇堪比小企業,工作環境也是大企業中最差的。同是科技巨頭,蘋果對員工的態度和亞馬遜天差地別。貝索斯並不在意員工福利,這也是亞馬遜屢遭批評的主要原因。
其次是社會責任,為了少納稅,亞馬遜專門在稅率低的國家和地區設立總部。這樣的行為引起了歐洲人的憤怒,在今年的黑色星期五,歐洲地區就發起了大規模抵制"黑五"的運動。
無論外界如何批評,亞馬遜的動態十分值得中國電商企業關注,因為貝索斯另一個妙筆生花之作可能就包含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