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剪紙拼貼/Clover Robin/插畫師
大家好!我是林小吱吱,在圖書行業從業七年,對於繪本的研究和創作已有一段時間,也因為對繪本的熱愛不斷升溫,希望藉助寫作的方式,對過去和當下做一個梳理和分享。
本公眾號將開設繪本賞析欄目「繪選Live」精選大師繪本,分享包括但不限於作者經歷、繪本故事、敘述結構,兒童文學、主題、畫風,構圖、角色等角度.期望能從繪本本身及其背後更深層次的故事,去挖掘一本繪本的價值。
當做繪本創作或親子閱讀時,能夠透過薄薄的32頁,看到思想積澱和閱歷,那就是沉甸甸的價值。
從中你將獲得:
創作經歷,插畫經驗,故事技法,職業心得.那麼我們開始吧!
Vol.01
《好想吃榴槤》/劉旭恭
劉旭恭,臺灣地區圖畫書作家。畢業於中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系。1995年參加陳璐茜手製圖畫書教室後,開始創作圖畫書。2006年1月,他決定以插畫和寫作作為一生的事業。代表作有《誰的家到了?》《煙囪的故事》《好想吃榴槤》《五百羅漢交通平安》《橘色的馬》《請問一下,踩得到底嗎?》《一粒種子》等,作品曾獲信誼幼兒文學獎、陳伯吹國際兒童文學獎等獎項。
第一次知道劉旭恭先生,正是讀了《好想吃榴槤》這本圖畫書,後來了解他走上圖畫書的經歷之後,更是非常地觸動我,因為有一些相似的經歷,包括那種雖然沒從事繪畫工作,但總是按耐不住想要畫畫的心情,以及常自覺畫技不如人時的灰心低落,都非常能感同身受。
持續做一件事收穫的果實
劉旭恭先生一開始也不是科班出身,而是土木工程專業,邊做著和畫畫不相關的建築工作,邊利用業餘時間創作,日子一天天的過去,轉眼間劉旭恭已過30歲。土木的工作雖然穩定,但在大五那年偶然開始上繪本課的經歷,悄然在他心中埋下了種子,他常問自己以後到底要過一個什麼樣的人生?是要繼續在土木專業裡,算鋼筋的重量,柱子的粗細,監理自己覺得很醜的房子?還是要去做喜歡的圖畫書?
恰好當時有一次出版和繪製自己故事的機會,趁著一股「現在不做,什麼時候做」的傻勁,他毅然決然地把工作辭掉,專職創作。
臺灣地區圖畫書作家 劉旭恭
劉旭恭先生曾經表示,因為大部分插畫家、繪本作家都是美術相關科系出身,常自覺畫技不如人,有段時間很灰心,「但在繪本創作的世界裡,還是有我的位置。」
因此,劉旭恭仍舊拼命的畫畫、想故事。而且他說:」我是真正做了專職以後,才發現以前用在畫畫的時間是很少的,因為還有退路。原來專職和業餘的心態是很不一樣的。專職畫畫後,我花了更多的時間在思考與畫畫上,呈現一種心態上的「專業」。
臺灣地區圖畫書作家 劉旭恭
談到創作,他表示就像漫長的馬拉松長跑,中間可能會因為別的事暫時停下來,但最終都還是會回來把馬拉松跑完。不管多麼無聊的事,只要每天持續都會有進步吧。」這種每天做一件事的進步,讓劉旭恭找到自己的強項。溫暖故事配上劉旭恭式獨有的質樸畫風,擄獲不少大小朋友的心。
不為什麼而去做的故事,單純而有趣
在談到《好想吃榴槤》的創作初衷時,劉旭恭說:」 有一天,我在咖啡店裡等朋友的時候,很無聊地望著四周發呆。突然間,我想到,如果有一隻小老鼠突然很想吃榴槤,那會怎樣呢?很快地,我腦中閃過一個畫面,就是整片天空都充滿了「好想吃榴槤」,哇,這真是太酷了!於是我馬上興奮地寫下了這個故事。「
小老鼠突然很想吃榴槤,可是他從來沒吃過,不知道是什麼味道
劉旭恭對故事的創作初衷就是那麼簡單:「就是這樣,毫無目的,也沒有原因,好像也不知道要表達什麼,「好想吃榴槤」就是這樣的一個故事,但是,我就喜歡這種莫名其妙的簡單。對我來說,不為什麼而去做的事是很棒的,而且更棒的是可以和人分享。故事最後,小老鼠終於吃到了榴槤,甜甜蜜蜜的味道其實就是分享的滋味。」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美術系講師許敏雄對該書就曾說過:
故事就是這麼簡單,以一個單純的心裡渴望出發,想吃一樣沒吃過的食物——榴槤。這一強烈的渴望,引發了一連串的行動,最終得到了真正的答案。這樣的寓意,相當能貼近幼兒初探世界的經驗。勇於嘗試的小老鼠,從想、詢問,到付諸行動去買、切開;從不適應到大口品嘗,這些追求渴望的過程、加起來的滿足,遠勝過榴槤帶來的滋味。
部分資料來源網絡,侵刪:
1.魔法象童書館,【訪談】| 劉旭恭:不管多麼無聊的事,只要每天堅持都是會有進步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