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到諾貝爾獎,「博弈之父」納什的傳奇人生

2020-12-21 殘疾人的副業生活

—— 本書金句 ——

1.沒有人比納什更對原創力著迷、更蔑視權威,也沒有人真的嫉妒他的罕見的獨立性。2.納什沒有加入任何一個學派,不是任何人的門徒,基本上是在既沒有引導者,也沒有跟隨者的狀況下前進。3.納什對廣為接受的知識、公認的方式以及根深蒂固的規律都抱懷疑態度。4.納什掌握的數學知識,主要並非來源於學習其他數學家已經取得的成果,而是自己重新發現這些成果中蘊藏的真理。5.納什的偶像是牛頓和尼採這樣的孤獨的思想者和超人。

《美麗心靈:納什傳》的作者是《紐約時報》記者,哥倫比亞大學教授西爾維婭·娜薩。她耗時三年才最終完成了這部震撼人心的學者傳記。本書出版後,迅速躋身《紐約時報》暢銷書榜,還獲得了1998年美國書評界傳記獎,2000年美國數學聯合政策委員會傳播獎,最後被改編成同名獲獎影片《美麗心靈》。#2020諾貝爾經濟學獎#

這本書出版後受到一致好評,獲得了1998年美國書評界傳記獎,和2000年美國數學聯合政策委員會傳播獎。改編成同名電影後,更是轟動一時,2002年榮獲奧斯卡8項提名和4項大獎。娜薩後來辭去紐約時報的職務,去普林斯頓和劍橋做訪問研究,2001年起擔任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院教授。

這本書從三個部分講述了納什的傳奇人生。

第一部分,納什患病之前早期的人生經歷。

1928年,納什出生在美國一個普通家庭裡,爸爸是電力公司的工程師,媽媽是個中小學老師。這是一個充滿親情溫暖的家庭,但納什從小就顯得內向孤僻。

在小學時,納什的學習成績,包括數學成績都並不好,算術課只有B-,老師認為他是一個學習成績低於智力測驗水平的學生。

在數學課上,納什不走尋常路的解題方法還經常受到老師的批評,然而納什的母親對納什充滿信心,後來的事實也證明,這種另闢蹊徑恰恰是納什數學才華的體現。

讓納什真正表現出數學天賦的,是他在中學時期接觸到的一本數學家傳記《數學大師》,納什成功證明了其中和費馬大定理有關的一個小問題。但即便這樣,他也沒有想去專攻數學。

1945年6月,納什跟隨工程師父親的腳步,進入卡耐基梅隆大學攻讀化學工程專業,納什的教授們告訴他,說數學對於一些出類拔萃的人來說是一個不錯的職業選擇。普林斯頓主動給他提供了1150美元的獎學金,是對他的認可和重視,而哈佛沒有來信,也沒有獎學金,擺明了就是不怎麼重視他,所以他就選了普林斯頓,沒去哈佛。

剛進入普林斯頓的納什非常心高氣傲,幾乎不去上課,而把他的大部分時間花在思考上。他經常泡在圖書館,鑽到桌子或椅子下面,或者躺在地板上,吹著巴赫的曲子,在自己的腦海裡工作。

1950年,納什以博弈論為主題,寫了一篇27頁的博士論文就順利畢業了。在那篇論文裡他提出了一個重要概念,也就是後來的「納什均衡」。

畢業後納什先去了美國的一家叫蘭德公司的智庫,做了一陣子研究顧問,那是一個超級保密的冷戰智庫,當時蘭德正在把博弈論用於冷戰時期的軍事和外交策略。

工作期間,因為被蘭德公司的計算機吸引,納什迅速將自己的興趣從博弈論轉向了純數學。納什一心想證明自己是個純數學家,很快,他就取得了「與流形和實代數簇有關」的學術成果,進入了麻省理工擔任老師。

在麻省理工的日子裡,他認識了他的第一個女朋友,並不是電影《美麗心靈》裡的女主角艾麗西亞,而是護士埃莉諾,在1953年,也就是納什25歲的時候,他們兩人還有了一個私生子。但納什這時候做了一件很渣的事情,就是拋棄並且不承認她們母子二人,因為他覺得埃莉諾的文化知識水平配不上他這個大才子。

後來,他就在課堂上認識了女學生艾麗西亞,準確地說艾麗西亞施展了個人魅力,追到了她的老師納什,1957年他們結婚了。

婚後一年,納什精神失常的症狀開始顯露出來。他一身嬰兒打扮出現在新年晚會上。有一天又拿著一份《紐約時報》,垂頭喪氣地走進辦公室裡,對一群教授說,他正通過手裡的報紙收到一些信息,要麼來自宇宙裡的神秘力量,要麼來自某些外國政府,而只有他能夠解讀外星人的密碼。換句話說,他開始犯魔怔了。

納什為什麼會患上精神分裂呢?這種病的起因,今天醫學界也不是很清楚。除了遺傳之外,醫學界普遍認為環境的壓力,還有人本身的心理素質也很重要。

30歲的納什曾經希望在哈佛或者普林斯頓找到一份工作,但他當時人在麻省理工學院,既沒當上正教授,也沒有永久教職。系主任也不想這麼快就提升他,因為系裡的一些人認為他是一個蹩腳的教師,作為同事相處起來更差勁。

所以不到一年以後,可能是各種各樣的負面經歷刺激了納什,他被診斷患上了偏執型精神分裂症,突然從麻省理工辭職,在接下來的10年裡頻繁進出精神病院。到40歲時,他失去了一切:朋友、家庭、專業。

1963年,艾裡西亞實在無法忍受瘋瘋癲癲的納什了,他們選擇離婚,但她並沒有放棄納什。離婚後,艾裡西亞也沒有再婚,她靠自己作為電腦程式員的微薄收入,繼續照料前夫和兒子。

在納什患病的很多年裡,他就作為一個「無業游民」在普林斯頓的校園裡遊蕩,人們叫他「普林斯頓的幽靈」,而他則興衝衝地自認為「我是一位偉大而具有神秘重要性的宗教人物」。

他相信他看見的許多東西,比如一個電話號碼、一個領結、一條小狗、《紐約時報》上的一句話,都有一種隱藏的意思,只有他能看懂。

是艾裡西亞在納什生病期間精心照料他30年,他的病情才逐漸穩定向好。

第二部分,博弈論究竟講的是什麼。

納什為博弈論編制的經典故事就是著名的「囚徒困境」,明白了這個你就明白了博弈論和「納什均衡」是怎麼回事。

囚徒困境說的是有一個案子,有倆犯人被分開審訊,沒法串供,警方跟倆人說,如果你倆都坦白,都判刑8年;如果你倆都不招,都只判半年;如果你招了,對方不招,我們立刻把你放了,對方要被判10年。

明眼人一看,肯定是倆人都不招最合適,加起來才一年,但事實跟我們想的不一樣。

甲這個人現在就琢磨了,如果乙招了,我招供判8年,我不招判10年,算了我還是招吧;那如果乙不招呢,我招供,我現在就放出去了,我不招我得跟他一起蹲半年,那我也肯定選招供。

就在甲的隔壁,乙也是這麼想的,乙也選擇了招供。最後結果就是倆人都被判了8年,而不是半年。

是不是挺邪門呢?博弈論就是這樣,兩個理性的人沒有溝通,從各自的利益出發,互相猜心,最後得出了自己無論如何都只能這麼選的結果,而這個結果,是8+8等於16年,是最差的一個結果,而這個點就是納什均衡點。

什麼是納什均衡?就是一個局,一個遊戲裡的多個參與者,誰也不能通過單獨改變決定,讓自己獲益更多。甲反悔說我不招了,他的結果只會更糟糕,乙也一樣。

博弈論在經濟學上有一個特別重大的意義,就是它顛覆了亞當·斯密以來傳統經濟學的一個基本前提。

亞當·斯密認為,現代經濟的蓬勃發展,根本動力來自於人們出於自私自利的分工協作,用亞當·斯密在《國富論》裡的原話說就是:「通過追求個人的自身利益,他常常會比他實際上想做的那樣更有效地促進社會利益。」這對整個西方現代經濟學來說是一塊重要的基石。

而納什的博弈論,尤其是囚徒困境證明了,人們出於自私自利所採取的行動,可能並不利他,反而是既損人又不利己的。

納什的博弈論是從撲克牌、西洋棋這種遊戲的研究中發展而來的,每個人面對同樣的規則,拿著手裡的牌,去猜別人會出什麼牌,不管他出什麼,我都有辦法對付他,爭取讓自己立於不敗之地,這叫博弈。

通過把這一理論擴展到牽扯各種合作與競爭的博弈,納什成功地打開了把博弈論應用到經濟學、政治學、社會學乃至進化生物學的大門。

令人感到奇怪的是,納什自己和他身邊的人都沒把博弈論太當回事兒。因為單純從數學角度看,博弈論的數學技巧並不複雜高深,也沒有創立什麼新的分析工具。所以在數學家看來,這算不上什麼高水平的研究。

所以納什自己後來都沒有沿著博弈論的道路繼續深耕,他開始去挑戰各種各樣的研究,比如量子理論、黎曼猜想等等。

直到納什發表畢業論文45年以後,諾貝爾頒獎委員會決定把經濟學獎授予他,他在這方面的學術成就才算重新得到正式承認。

第三部分,納什從康復到獲得諾獎的過程。

說實話,納什能從精神分裂症當中康復,是一個奇蹟。這個過程是非常緩慢發生的。

納什自己認為,他的病情緩解,跟他自己兩方面的努力是分不開的,一是他逐步意識到他的妄想幻覺不會產生任何結果,二是他用理性抗拒幻覺的能力日益增長。

如果你看過電影《美麗心靈》,對其中一幕可能印象深刻:就是納什猛然意識到,他幻覺中的那個小姑娘,原來永遠都不會長大,這時候他終於分清了幻覺和現實的界限。

患上精神分裂的人有極高的自殺風險,好在艾麗西亞的及時出現和陪伴,讓納什沒有走上這條路。艾麗西亞把納什接到自己的房子裡同住,之後也一直在照顧他。

這本書的名字叫《美麗心靈》,為什麼叫這個名字,有人說這個標題其實是在說艾麗西亞。作者在這本書的一開頭,就表示本書是獻給艾麗西亞·納什的。

就在在熟悉、包容、安靜、不被當作怪物看待的環境裡,納什的精神狀況得到了持續的改善。

1994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決定頒給了納什,理由是博弈論很好地補充了亞當·斯密經濟學的觀點。

就在給納什頒獎的那段時間,發生了兩件很有意思的事情,一件就是在美國首都華盛頓市中心,副總統戈爾宣布「有史以來最大的拍賣」正式開始。美國三大移動通信服務供應商競拍用於電話通訊的頻道波段,最後勝出的投標叫價總值超過70億美元。這場拍賣會就是經濟學家們依據納什的博弈論設計的。

而另外一件有趣的事,就是在納什乘坐豪華轎車駛向斯德哥爾摩市中心、準備出席諾貝爾獎頒獎典禮的時候,他指著路過的一家銀行說,他曾經將錢電匯到那裡,這是他為防備「一次外星人入侵」而做的工作。

就像諾貝爾獎給他帶來了好運一樣,曾經老死不相往來的私生子、他的大兒子也主動回到他的身邊,父子二人盡享天倫之樂。而在離婚38年後,2001年,納什和艾麗西亞正式復婚了,從此再也沒有分開。

但大家不知道的是,昔日的天才正在悄然甦醒。從20世紀80年代的某一時期開始,納什逐漸恢復了理智。

提起納什奇蹟般的恢復,有人說要歸功於艾利西亞幾十年如一日的陪伴和照顧,也有人說這離不開納什身邊朋友的幫助,因為他們從來沒有拋棄他,一直把他當正常人一樣的對待。但最讓人感動的還是納什本人,他勇士般與精神分裂症頑強抗爭了三十年,終於使奇蹟發生。

1994年12月10號,66歲的納什,前往斯德哥爾摩領取了他遲來的殊榮——諾貝爾經濟學獎。當他走上領獎臺時,全場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人們向這個和自己的精神戰鬥了三十年的數學家,獻出了自己最崇高的敬意。

相關焦點

  • 《美麗心靈》原型約翰·納什車禍去世 傳奇一生回顧
    原標題:《美麗心靈》原型約翰·納什車禍去世 傳奇一生回顧   《美麗心靈》原型夫婦去世 獲阿貝爾獎後打計程車回家遭遇車禍揭天才數學家的一生才華橫溢卻精神分裂30年 沉迷於命理學和宗教預言 1990年後神奇恢復並獲得諾貝爾獎  奧斯卡獲獎影片《美麗心靈
  • 《美麗心靈》:天才數學家納什的真實經歷,重現那段精神分裂時期
    《美麗心靈》由朗-霍德華執導、 羅素·克勞 、艾德·哈裡斯 、 詹妮弗·康納利等人主演,講述的是20世紀最偉大的數學家之一——約翰-納什從大學時代到獲得諾獎的一生中的事跡,其中,影片根據納什的個人真實經歷完美的再現了他身患精神分裂症時期發生的事。
  • 高分人物傳記電影,約翰·納什的傳奇一生
    約翰·納什就是這樣一位天才,他是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得主,同時長期以來飽受精神分裂的痛苦折磨。,主動找納什談話,邀請納什喝酒,漸漸地兩人成為了好朋友納什和查爾斯相談甚歡,他告訴查爾斯自己的追求:發表屬於自己的理論,讓使人刮目相看,這樣才能實現人生價值。
  • 天才約翰納什:不瘋魔不成活,窮盡一生與命運博弈的天才
    影片講述的就是約翰納什——偉大的經濟學家,諾貝爾獎得主。21歲時就發表了關於博弈論的學術論文,提出了納什均衡,對經濟學的發展做出顯著貢獻。我們定義天才,除了異於常人的超高智商,天才似乎還總是攜帶怪癖。內向孤僻,不合群是天才常有的特徵,長期遭受校園暴力的圖靈,自詡太陽的尼採,25歲就自殺的海子。
  • 《納什均衡與博弈論》博弈論科普入門
    在當今科學界,人們普遍認為,與牛頓和愛因斯坦的數學理論相比,納什的數學理論觸及到的學科更多。牛頓和愛因斯坦的數學旨在處理物理問題,而納什的數學卻可以應用在生物學和社會學領域。的確,如若不是精神疾病的困擾,納什今天可能已與那些科學偉人齊名。儘管如此,他在數學領域的重要貢獻大家有目共睹。他最大的成就來自於經濟學方面。
  • 《美麗心靈》原型去世 給予納什美好心靈的可能是榮譽
    原標題:給予納什美好心靈的可能是榮譽   日前因車禍離世的經濟學家約翰·納什夫婦成為朋友圈話題,以他們為原型拍攝的人物傳記片《美麗心靈》繼奧斯卡之後再度被大家關注。《美麗心靈》是奧斯卡最偏愛的題材之一,罹患精神病的諾貝爾獎得主,善解人意的忠誠妻子,理性活在非理性之中,錯覺和幻覺共存,太奧斯卡了好不好。
  • 《美麗心靈》男主原型的傳奇人生
    1945年17歲的納什進入卡耐基梅隆大學,起初他以化學工程為專業,後來逐漸表現出數學才能。20歲時他同時被哈佛、芝加哥、普林斯頓等頂尖大學錄取。普林斯頓大學數學系主任為了吸引納什,給出了1150美元的豐厚獎學金,最終他選擇了普林斯頓。
  • 憶諾貝爾獎得主《美麗心靈》人物原型約翰·納什
    2015年5月,美國廣播公司24日報導:諾貝爾獎得主、著名經濟學家、博弈論創始人、《美麗心靈》男主角原型約翰·納什夫婦當地時間23日遇車禍,在美國新澤西州逝世,享年86歲。《美麗心靈》海報影片講述的是納什從大學一直到獲得諾貝爾獎的心路歷程,溫馨、驚悚、釋懷、緊張等等細節向我們細緻的描繪了納什的故事。
  • 什麼是「納什均衡」?電影《美麗心靈》完全搞錯了!
    (納什證明了,如果允許混合策略,那麼任何一個博弈,只要參與者數量是有限的、參與者可以選擇的純策略也是有限的,那麼這個博弈至少有一個納什均衡。)(另外,別把納什均衡和囚徒困境混了。納什均衡是個廣泛得多的概念。)例子:打獵。兩個獵人出發去打獵。
  • 《美麗心靈》:得知真相的納什,在分清現實和虛幻中苦苦掙扎
    精神這東西真讓我感到神奇,可他卻憑藉著愛戰勝了精神病。我雖擁有我的世界,但卻因你只願做一個平常人。其實,當一個平凡人挺好的。如果你愛一個人,應該什麼時候都不要放開他的手吧,我仍在學習。人生中有一個真正支持自己的人是多麼重要,更重要的是內心強大才能戰勝一切包括自己通過這個電影,第一次知道精神分裂有這麼嚴重,會遺傳給下一代。
  • 約翰·納什遭遇車禍逝世 曾來青嘆八大關美景
    (青大供圖)納什和高紅偉在青島二浴拍照留念。(翻拍)  5月24日晚間,諾貝爾獎得主、著名數學家約翰·納什遭遇車禍逝世的消息引發關注。這位奧斯卡最佳影片《美麗心靈》的原型人物,因其在數學、經濟學領域的天才造詣,以及從精神病痛折磨中走出來的傳奇經歷,受到全球矚目。2002年,納什曾受邀來到青島,並被青島大學授予名譽教授稱號。
  • 《美麗心靈》豆瓣9.0:數學巨匠憑藉愛情對抗病魔,成就諾貝爾獎
    《美麗心靈》講述了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美國著名數學家、「納什均衡」博弈理論的締造者約翰·納什最重要最精彩的一段人生。影片從納什進入普林斯頓大學就讀博士學位開始講起,講述了他是如何完成博弈論中最重要的「納什均衡」理論原型,講述了他是如何遇見自己一生摯愛的妻子,講述了他是如何在妻子忠貞的愛情中與疾病共生,講述了他如何被學術界權威認可登上了人生頂峰。在影片中,導演朗·霍德華通過巧妙的設計和紀實的拍攝手法將上面提到的內容一一呈現在觀眾眼前。
  • 美麗心靈:從精神病患者到諾貝爾獎獲得者,他用了半個世紀時間
    納什即將畢業,為了可以進入惠勒實驗室(該實驗室只有頂尖人才才可以進入),畢業論文毫無頭緒情況下,被室友查爾斯帶到了酒吧。新奇的體驗讓他大腦中積蓄已久的靈感爆發,一夜時間,就提出了著名「博弈論」,因此他成功進入夢寐以求實驗室。
  • 一場與「自己的世界」的博弈——《美麗心靈》
    《美麗心靈》主要講述了患有精神分裂症的數學家約翰·福布斯·納什,在深愛他的妻子艾麗西亞的鼓勵和幫助下在博弈論和微分幾何學領域潛心研究,他走得雖然艱緩,卻始終沒有停步,而最終,憑藉十幾年的不懈努力和頑強意志,他如願以償最終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故事。
  • 雙子座名人:聰明與精神分裂
    他們精神上極度敏感,甚至有些分裂。這導致他們也經常是人群中不容易被理解的那種人,他們有時會不照顧別人的想法,沉溺於自己的完美中,有時又過於在乎自己在別人眼中的位置。一方面,很多雙子座像金牛座一樣容易被人們邊緣化;另一方面,雙子座的人又非常具備引領潮流的能力。——這都是雙子座兩面性的表現。演員和歌手是雙子座名人的主要組成部分,他們音樂天賦普遍很高,表演欲也很強。
  • 《美麗心靈》人生只如初見,最美一生陪伴!
    《美麗心靈》裡,講述了天才數學家納什與精神分裂症抗爭,但仍不放棄博弈論和微分幾何學的鑽研,最終取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故事。納什研究生時期就發表了博弈理論,享譽國際。但他卻患有精神分裂症的患者。初期病情並不嚴重,周圍人沒有發現異常,納什也並未任何異常!在就職麻省期間,他遇到了傾慕他的女學生—美麗迷人的艾爾西亞,兩個人一見鍾情,並很快墜入愛河並結婚生子。才子佳人,終成眷屬,一切看起來很美滿。但納什的病情越來越嚴重,終於周圍的人發現了他的異常並帶他開始了精神治療。納什一方面要忍受周圍人異樣的目光,一方面還要與幻想中的特務鬥爭,同時他堅持不懈進行自己學科領域的研究。
  • 豆瓣9.0,數學家的傳奇人生,背後是不為人知的心酸和嘲笑
    —《美麗心靈》2001年,導演朗 霍華德指導,羅素克勞主演的影片《美麗心靈》,豆瓣上53萬觀眾打出9.0的高分,它以數學家小約翰福布斯納什的真實經歷為題材進行改編,講述了諾貝爾獎得主,偉大的數學家約翰福布斯納什,雖然他的博弈理論引起社會多個領域發生改變,但他本人卻患有精神分裂症,在妻子艾麗西亞的幫助下,最終戰勝自我,成就美麗心靈的感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