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女孩鼻唇穿孔、男孩佩戴耳環,相信我們很多人都想起了那個非主流的年代,也就是90後們還在讀高中的時候,90後還因為非主流,被批判過。記得那個時候,非主流,成了很多90後心目中的形象。
那個時候網絡中有很多非主流家族,比如其中大家都聽聞過的殺馬特,還有殘血、中國潮流、等等一些家族。那個時候,喜歡非主流的,都認為是一種藝術,是一種潮流視覺藝術。不過如今很多人回想起來,都會說那個時候是自己年少無知,純粹喜歡跟風膜拜,真的有些幼稚。
雖然那個時代已經過去,但現如今的社會,又湧出了比女孩鼻唇穿孔、男孩佩戴耳環更為新鮮的潮流藝術,如現代很多男人已經沒有了一點男子氣質,娘娘腔,撒起嬌來,比女人還女人,這樣的人還能成為明星,真讓人哭笑不得,難道這也是一種藝術嗎?很多人都會回答說是小品藝術。
那麼好,男人扮女人裝主播、男人化妝塗眉毛塗口紅直播賣口紅產品,這又是什麼樣的藝術呢?誰能告訴我?如今的動漫展也是如火如荼,上一段時間,也被一個學生黨給攪和了,被舉報說動作太腐了,如今的動漫展,可以說再也不敢走這樣的腐風,只能正兒八經地cos一些正裝的。很多人都稱這為動漫藝術。
但多少人是真正欣賞動漫角色而去的?多少人是為了欣賞漂亮的小姐姐而去?還有一些女人成天沒事在網上發一些低俗沒有營養價值的短視頻,都在秀腿,秀身材,秀臉袋,試問這又是什麼藝術呢?
說到這裡,如果大家對以上的分析不是很滿意,我們不妨一起來讀一下陳丹青的一段語錄,也是關於女孩鼻唇穿孔、男孩佩戴耳環是否是藝術,給出了答案,說得一針見血,文字如下:
紐約下城區蘇荷及格林威治村一帶,最觸目的人物要算是所謂「朋克」一族:彩發高翹、黑皮衣褲、女孩鼻唇穿孔、男孩佩戴耳環……他們招搖過市,自顧其美,「藝術」得一塌糊塗,可是並不見得真是藝術家,或如魯迅所訕笑,是群當不成藝術家的人。然而少了他們,藝術區便不成其為藝術區。在「藝術」這條大船邊,永遠如藻類般附著一群群想要跟藝術沾親帶故的人。沒作品,沒成就,有啥關係呢?人哪怕僅僅打扮得像個藝術家,就有別於碌碌朝夕的上班族,有勝於為錢煩惱的資本家。——陳丹青
讀完陳丹青這段語錄,可以看得回答的是一針見血,如果沒有這些藝術,藝術界或許就會少了很多風景,就像森林裡只有樹,沒有石頭和小溪一樣。沒有這些藝術,藝術區便不是藝術區。就如小品如果少了一些男扮女裝娘娘腔,那也少了一些味道一樣。
不過陳丹青這段語錄,我覺得最後一段說得很好,這些人至少在表現自己很愛這方面,為了自己的愛好,在做真實的自己。可有一些碌碌無為的上班族,天天忙死忙活的上班族,他們卻天天不想上班,也依舊在上班,每天都在做自己不喜歡做的事,還有一些為了錢煩惱的企業家,相對而言,那些打扮得像個藝術家的人要活得真實一些。
今天有幸跟大家一起讀到了陳丹青這樣的語錄,我們不妨借著這段語錄,更深入來分析一下,探討一下,反省一下。
正如柴靜曾說過的一段語錄一樣,「實際上這個世界上沒有好人和壞人,只有做了好事的人,和做了壞事的人。」那麼換言之,也沒有好的藝術和壞的藝術,只有打扮好藝術的人,和打扮不好看藝術的人。
我們更相信那些演娘娘腔,撒起嬌來比女人還女人的男人,他們現實中,肯定不是這樣的,如果現實中也是這樣,那真令人作嘔,藝術畢竟是藝術,藝術要有犧牲自我成就藝術的精神。
我們也更相信那些在街上打扮得很妖豔、穿的很流行、很酷、鼻唇穿孔、男佩戴耳環的人,他們在家裡,穿著打扮就很隨便,甚至也會把耳環摘掉。可見他們也都只是出去了,在很多人面前,想要表現一下,想讓大家知道他在表現一種藝術,這樣的藝術也襯託出了他不一樣之處,很吸引人眼光。
縱觀我們現代的人,吃瓜群眾太多了,還有一些閒嘮嗑,喜歡猜測、議論、背後說別人閒話的人,就是這類人太多了,才導致很多人有一些很奇葩的想法,不敢去做,不敢那樣去活,怕人笑話,怕人看不起,怕人侮辱他。
其實人活著都要有一種瘋子的精神,不要在乎別人怎麼說,那樣就能在自己的領域中能創造出不一樣的藝術出來。可大家也都知道,世人活著,都喜歡在乎別人的看法,很多人都活成了自己都討厭的人。
你看科學家們,他們如果很在乎世人的眼光和看法或是言語,他們都成不了科學家。科學家們就有一種瘋子的精神,自己喜歡的,認為的,就會堅持一輩子,最後用實踐證明自己不是瘋子。
所以說女孩鼻唇穿孔、男孩佩戴耳環,是藝術嗎?陳丹青的回答一針見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