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丹青回憶魯迅調笑不成器的文藝青年時,脫口說的話,真的很諷刺

2020-12-09 啟路文學

不成器的文藝青年,是什麼樣子的?在我的印象,就是不學無術,喜歡玩。老師前腳一走,他後腳就翹課了,去哪裡了呢?去網吧打遊戲,在我們那個年代,班裡男生都愛玩那種對戰平臺的遊戲,裡面有個遊戲叫三國志,也是5V5的那種,現代學生玩的幾乎是英雄聯盟、吃雞等等遊戲。

不幸的我曾經也是不成器的文藝青年之一,每每回想曾經不成器的那段時光,就很後悔。曾經我也是藝術班藝術生,學美術的,學美術的學生天生也都愛玩,我們班大多數男生在高中那個時候,幾乎都愛上網玩遊戲。

如果要調笑那段歲月,還真的有調笑的地方,把父母的錢拿去網吧裡充遊戲,文化課一團糟,還有很多男生喜歡談戀愛,那談戀愛都是很開放的,在班裡就做一些不雅的動作,讓人看著感到很噁心。

這些不成器的文藝青年,說真的,很影響一個班裡的學習氣氛,記得我們讀高中時候,班主任就換了四五個。我們班男生晚上不睡宿舍偷偷去網吧打遊戲,都能連通一個星期的宵,最長的一個人都通宵一個月了,最後臉色蒼白,被勸退學了。

天天晚上通宵,白天上課,幾乎站著都能睡著,都能到這樣的境界。有的人在桌底睡著了,還打鼾,老師講課突然停下來,讓同學們聽聽什麼聲音,結果是人的打鼾聲。可見那個不懂事的年代,是多麼頹廢,多麼不務正業,多麼不成器。

說到這裡,如果大家對以上的回答和分析不是很滿意,我們不妨一起來讀一下陳丹青回憶魯迅調笑不成器的文藝青年時,脫口說的話,真的很諷刺!文字如下:

「當不成作家當畫家,當不了畫家,索性留長頭髮打大領結了事。」這是上世紀魯迅調笑不成器的文藝青年時脫口說的話。不料此後,長頭髮青年還是一茬一茬冒出來:我自己,年少時才畫幾筆畫,出道成功遠得還沒譜,怎麼辦呢,管他娘,先留起滿腦袋的長頭髮! ——陳丹青 《草草集》#陳丹青語錄#

讀完陳丹青這段語錄,可以看出,我們很多人都這樣做過,很多人想要作家,結果去當了畫家,最後畫家都當不上,就乾脆留長髮,顯得很有藝術家的樣子,這樣真的很諷刺人,因為很多人不是藝術家,留個長發,也被不內行的人當成了藝術家。而留長髮,我們很多人高中時候都做過的事,甚至逃避學校的檢查。

今天有幸跟大家一起讀到了陳丹青這樣的語錄,我們不妨借著這段語錄,更深入來分析一下,探討一下,反省一下。

我們那個時候留長髮,還有一部分原因,是什麼原因呢?

覺得很酷,覺得很藝術,很潮流,很有範,在我們那個年代,不是興起了殺馬特嗎?殺馬特說得好聽一點,就是一種服裝視覺,說得不好聽一點,就是一群腦殘。剛開始出來的時候,還有那種潮流的感覺,最後演變成打耳釘、鼻釘、唇釘,燙髮,爆炸頭等等。

記得陳丹青有一段語錄是這麼形容這群殺馬特的,陳丹青說,「紐約下城區蘇荷及格林威治村一帶,最觸目的人物要算是所謂「朋克」一族:彩發高翹、黑皮衣褲、女孩鼻唇穿孔、男孩佩戴耳環……他們招搖過市,自顧其美,「藝術」得一塌糊塗,可是並不見得真是藝術家,或如魯迅所訕笑,是群當不成藝術家的人。然而少了他們,藝術區便不成其為藝術區。在「藝術」這條大船邊,永遠如藻類般附著一群群想要跟藝術沾親帶故的人。沒作品,沒成就,有啥關係呢?人哪怕僅僅打扮得像個藝術家,就有別於碌碌朝夕的上班族,有勝於為錢煩惱的資本家。」

可見陳丹青這段語錄,說得也很現實,他們也是想要打扮得像個藝術家,沒有這一群打扮得像藝術家的人,這條街,估計也不會跟藝術掛上名了。不管什麼,都講究個氣氛,氣氛真的很重要。就像結婚有人來喝喜酒一樣,喝喜酒不一定都是親戚,也有一些不是很熟的朋友,剛認識的朋友。

其實想要當藝術家,先留長髮,也等於是跨出了第一步!

最起碼走出去讓人看著像個藝術家,而最後很多人就會努力得像個真的藝術家。縱觀很多藝術家,都是長發,大鬍子,我們也能看出藝術家都有的一個共性,是很珍惜時間,懶得去理髮,理髮、刮鬍子真的是一件很麻煩的事。

也只有留個長發,懶得刮鬍子的人,他就能節約更多時間去專注自己的事,這是真的,要麼你就留短短的,也能很久才理一次髮。每個月都要理一次髮,真的很煩人,特別是有些理髮師,理得不讓人滿意,那理一次髮,心情就不好一次。

很多人理髮最後跟理髮師還吵起來了,可見越是喜歡留長髮的人,越是對自己的頭髮有一種情有獨鐘的愛。特別是一些留習慣了長發的人,突然剪短了,自己都看不下去。最後又留長了。剪短很容易,但留長最少要一年多。

不管怎麼說,我們都應該尊重這些喜歡留長髮的人,或許他們只是為了生活方便,也不想被人稱之什麼藝術家而已。我們卻稱他藝術家,實則是對他的一種不尊重。不過魯迅的諷刺,還是大有人在的,很多人真的是想留長髮,當個像樣的藝術家。

所以說陳丹青回憶魯迅調笑不成器的文藝青年時,脫口說的話,真的很諷刺!

不想失敗的人,一定要謹記成吉思汗的金句,僅16個字,警醒世人!

太招男人喜歡的女人,有很不好的一面,被池莉語錄道破,警醒世人

愛默生給青年人的忠告,真是逆向思維,記住的人遲早將會走向成功

做事想要成的人,一定要記住愛因斯坦的語錄,否則很難成功!

相關焦點

  • 陳丹青為何說:民國是美好的,是一個童話般的王國
    文藝青年陳丹青 比如著名畫家陳丹青就表示了對民國的嚮往, 他說:「民國是美好的,是一個童話般的王國。」 儘管陳丹青並沒有否定如今的好時代,卻以他自己的角度讚美了民國的美好,這樣的觀點很明顯有違人們普遍的思維。
  • 魯迅假裝失戀寫下一首詩,讀來捧腹大笑,實則是在諷刺徐志摩
    魯迅這首令人捧腹大笑的詩到底寫的什麼?讀來捧腹大笑,實則是在諷刺徐志摩魯迅與徐志摩的恩怨糾纏可謂是翻臉無情卻又惺惺相惜:起初,二人還像朋友一樣禮尚往來,鬧掰之後各行其是,互相隱罵,而在徐志摩飛機墜亡後,魯迅又覺得惋惜。
  • 陳丹青諷刺:畫作炒不過晚輩,羞恥啊!
    不過,作為藝術圈的「毒舌」,大名家陳丹青對於天價字畫的現象,依然忍不住大聲吐槽。有人就曾在採訪陳丹青的時候,當面向他提出了一個略顯難堪的問題,大意是說您的作品最近幾年賣得好像不怎麼樣、在拍賣排行榜上表現不佳,您心裡舒坦麼?其實這個問題是事實,陳丹青的作品近年來在拍行的表現呈低迷狀態,他的作品曾經經常躋身千萬級別,近年來卻持續走低甚至有些作品價格低得實在讓人感覺不好意思了。不過,大師畢竟是大師,陳丹青就這個問題侃侃而談,又引出了當今書畫市場的一大弊病:天價炒作。
  • 你才是文藝青年 你們全家都是文藝青年
    不知道什麼時候「文藝青年」跟「公知」「憤青」一樣成了臭大街的稱呼。一提到文藝青年都帶著嘲笑或輕蔑。如果有人說誰是文藝青年,他恨不能回一句「你才是文藝青年,你們全家都是文藝青年」。文藝青年被汙名化為一個貶義詞,被貼上很多負面的標籤。
  • 夜讀|在魯迅與木心之間
    十多年前的一個晚上,我請陳丹青來魯迅博物館小聚,順便讓他看看魯迅藏畫目錄。那是我們第一次見面,彼此談得很投機。他對於魯迅的藏品頗為熟悉,言及民國的美術與文學,感慨良多,一些見解看得出他的高明。那天第一次得知了木心的名字,陳丹青說起他,有點興奮的樣子,他認為文壇還不知木心這個人,很有點可惜。那一番感嘆,給眾人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 張愛玲諷刺她,魯迅瞧不起她,親孫子也羞辱她,冰心到底怎麼了?
    冰心和魯迅之間的矛盾,主要還是文學主張的矛盾,魯迅的文章如同鋒利的刺刀,直刺人心最深處的黑暗,而冰心卻是陽春白雪,作品中充滿愛的哲理,讓讀者陷入一個理想的文學國度中不可自拔。劉廷芳寫了一首短詩《寄冰心》,文中毫不掩飾對冰心追求的激情,但冰心看後卻大為惱怒,寫了一篇文章暗諷一些文人沒有道德修養,話說得很難聽,魯迅認為冰心大題小做,此後便對冰心很反感。
  • 90年前的文藝青年,是如何激蕩青春的?
    1930年,魯迅、田漢等一批文化巨匠和左翼文化戰士在竇樂安路(今多倫路)中華藝術大學集結,成立了中國共產黨直接領導的第一個革命文學組織——中國左翼作家聯盟(簡稱左聯)。
  • 魯迅:「願中國青年都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的話」
    「現在的青年最要緊的是「行」,不是「言」」。——魯迅《華蓋集》昨天是魯迅先生逝世八十四周年紀念日。八十四年前,魯迅先生逝世,宋慶齡親自為他披上了民族魂的旗幟,北大校長蔡元培和作家巴金、蕭軍為其親扶靈柩。
  • 報社要魯迅給一份青年必讀書,魯迅列了個表格,報社編輯目瞪口呆
    報社要魯迅給一份青年必讀書,魯迅列了個表格,報社編輯目瞪口呆在文藝界,有一種很時尚的東西,就這樣做書單!一些名人的書單大家更是想知道。而且報社還給了魯迅一個主題,叫做「青年必讀書」。這是什麼意思呢?就是叫魯迅推薦幾本適合青年讀的書。因為那個時候五四運動的風潮剛剛過去不久。學過歷史的朋友也都知道,五四運動中的主力就是青年學生。所以那個時候也特別注重對青年的培養。就算五四運動的主力不是青年學生,但是中國重視教育這是千百年來不變的傳統,讀書也是中華民族視為傳統美德的一件事。
  • 魯迅最著名的失戀詩,初讀大笑,再讀捧腹大笑,讀著讀著就流淚了
    問大家一個問題,提起魯迅大家會想到什麼?相信很多人都會說話「刻薄」,罵人從不留情面,而且有什麼話直接說出,可謂是一名「橫眉冷對千夫指」的鬥士。魯迅有爭議,這點是大家的公認,但魯迅作品早已被世人所承認,多篇經典作品早已選入語文教材就是最好的說明。
  • 陳丹青:我非常想說上海的好話,但其實有點嫉妒|上海明日談話
    Q:在《上海的選擇》裡你寫有「上海看得起魯迅、而魯迅不很看得起上海,上海容納魯迅、而魯迅遠遠地躲開上海」,說這就是一座城市與一位文人的風流關係,傳奇關係。在你看來,今日上海還有這樣一位或幾位人物嗎?上海怎樣才能孕育出或是招引來這樣的人物?還是說目下的時代氣氛,已然喪失此種可能?
  • 被林徽因懟,被魯迅瞧不起,被張愛玲諷刺,大家為何都不喜歡冰心
    甚至冰心和吳文藻在康奈爾大學讀書時,林徽因和丈夫還專門去拜訪過她。按理來說,優秀的人都是相互吸引,相互欣賞的,早年時期他們的關係也不錯,甚至可以說是閨蜜情誼,那為什麼後來林徽因對冰心幾近諷刺,甚至會公開回懟呢?
  • 「陳丹青,你就是個搞藝術的,憑什麼這麼硬氣?」
    「我的父親陳兆熾,是第一位引導我熱愛文學、熱愛藝術,教我文藝理論,最初給予我文藝立場的老師。」 陳丹青是個繪畫天才,童年時期又兼有父親的啟蒙與指引,其繪畫天賦得以開啟並茁壯生長。雖歷十年動亂,卻仍然抓住了時代機遇,以一組《西藏組畫》驚豔東西方畫界。
  • 魯迅「罵人不帶髒字」的5句真名言,過年碰到熊孩子就可以用了
    網上曾經很流行魯迅牌「假名言」,喜歡惡搞的網友們,把自己想說的話配上魯迅的照片做成表情包,風靡一時。不過假的真不了,真的假不了,在檢索系統面前,魯迅到底有沒有說過這話,一目了然。今天要分享的,就是魯迅「罵人不帶髒字」的5句真名言。
  • 你是文藝青年,還是……
    吃貨青年文藝青年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嚮往的地方。這個地方必吃的美食我早已查好。吃貨青年文藝青年帶上相機拍遍漳浦每個角落。忘拍照了=吃貨青年文藝青年到漳浦賞春之花,戲夏之海,登秋之山,泡冬之泉。吃貨青年文藝青年旅行結束時感慨漳浦就是美啊,山清水秀,空氣好,以後可以在這定居啊。漳浦海鮮又鮮美又實惠,農家特產超級原生態,我除了要吃吃吃,還要買買買!
  • 被林徽因懟,被魯迅瞧不起,被張愛玲諷刺,為何她們都看不慣冰心
    被林徽因懟,被魯迅瞧不起,被張愛玲諷刺,為何她們都看不慣冰心 張愛玲曾在文章裡寫道:「如果必須把女作者特別分作一欄來評論的話,把我同冰心、白薇她們來比較,我實在不能引以為榮,只有和蘇青相提並論我是甘心情願的。」
  • 封面設計,始於魯迅
    根據紹興日報的報導:陳丹青曾說:「魯迅是一位最懂繪畫、最有洞察力、最有說服力的議論家,是一位真正前衛的實踐者,同時,是精於選擇的賞鑑家。」事實上,魯迅的審美品位和設計能力出色,尤其在書籍封面和裝幀等平面設計中,他表現出了驚人的天賦。
  • 回憶日本留學往事,魯迅與恩師藤野說法很不一致,到底誰在撒謊?
    在這篇課文裡魯迅回憶了自己青年時期去日本仙臺學醫並認識藤野先生的過程,回國後他選擇棄醫從文,但是他在仙臺和老師的美好記憶始終不能忘懷,於是寫下了此文,並收錄在了他的名作《朝花夕拾》裡。令人稱奇的是藤野先生晚年也寫了一篇文章,叫《謹憶周樹人君》。在文章裡他說魯迅只記得是個中等生,印象不深了,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 一場世紀「毒舌」對話,兩大文學巨匠,魯迅與王爾德,你猜誰會贏
    奧斯卡·王爾德,在短短46年的傳奇人生裡,王爾德留下了無數驚世駭俗妙句,其中不少是他作品中人物的話。我年輕時以為金錢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東西,等到老了才知道,原來真的是這樣。他喜歡在文字裡埋下反轉,找準對方的痛點,出其不意地紮上一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