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成器的文藝青年,是什麼樣子的?在我的印象,就是不學無術,喜歡玩。老師前腳一走,他後腳就翹課了,去哪裡了呢?去網吧打遊戲,在我們那個年代,班裡男生都愛玩那種對戰平臺的遊戲,裡面有個遊戲叫三國志,也是5V5的那種,現代學生玩的幾乎是英雄聯盟、吃雞等等遊戲。
不幸的我曾經也是不成器的文藝青年之一,每每回想曾經不成器的那段時光,就很後悔。曾經我也是藝術班藝術生,學美術的,學美術的學生天生也都愛玩,我們班大多數男生在高中那個時候,幾乎都愛上網玩遊戲。
如果要調笑那段歲月,還真的有調笑的地方,把父母的錢拿去網吧裡充遊戲,文化課一團糟,還有很多男生喜歡談戀愛,那談戀愛都是很開放的,在班裡就做一些不雅的動作,讓人看著感到很噁心。
這些不成器的文藝青年,說真的,很影響一個班裡的學習氣氛,記得我們讀高中時候,班主任就換了四五個。我們班男生晚上不睡宿舍偷偷去網吧打遊戲,都能連通一個星期的宵,最長的一個人都通宵一個月了,最後臉色蒼白,被勸退學了。
天天晚上通宵,白天上課,幾乎站著都能睡著,都能到這樣的境界。有的人在桌底睡著了,還打鼾,老師講課突然停下來,讓同學們聽聽什麼聲音,結果是人的打鼾聲。可見那個不懂事的年代,是多麼頹廢,多麼不務正業,多麼不成器。
說到這裡,如果大家對以上的回答和分析不是很滿意,我們不妨一起來讀一下陳丹青回憶魯迅調笑不成器的文藝青年時,脫口說的話,真的很諷刺!文字如下:
「當不成作家當畫家,當不了畫家,索性留長頭髮打大領結了事。」這是上世紀魯迅調笑不成器的文藝青年時脫口說的話。不料此後,長頭髮青年還是一茬一茬冒出來:我自己,年少時才畫幾筆畫,出道成功遠得還沒譜,怎麼辦呢,管他娘,先留起滿腦袋的長頭髮! ——陳丹青 《草草集》#陳丹青語錄#
讀完陳丹青這段語錄,可以看出,我們很多人都這樣做過,很多人想要作家,結果去當了畫家,最後畫家都當不上,就乾脆留長髮,顯得很有藝術家的樣子,這樣真的很諷刺人,因為很多人不是藝術家,留個長發,也被不內行的人當成了藝術家。而留長髮,我們很多人高中時候都做過的事,甚至逃避學校的檢查。
今天有幸跟大家一起讀到了陳丹青這樣的語錄,我們不妨借著這段語錄,更深入來分析一下,探討一下,反省一下。
我們那個時候留長髮,還有一部分原因,是什麼原因呢?
覺得很酷,覺得很藝術,很潮流,很有範,在我們那個年代,不是興起了殺馬特嗎?殺馬特說得好聽一點,就是一種服裝視覺,說得不好聽一點,就是一群腦殘。剛開始出來的時候,還有那種潮流的感覺,最後演變成打耳釘、鼻釘、唇釘,燙髮,爆炸頭等等。
記得陳丹青有一段語錄是這麼形容這群殺馬特的,陳丹青說,「紐約下城區蘇荷及格林威治村一帶,最觸目的人物要算是所謂「朋克」一族:彩發高翹、黑皮衣褲、女孩鼻唇穿孔、男孩佩戴耳環……他們招搖過市,自顧其美,「藝術」得一塌糊塗,可是並不見得真是藝術家,或如魯迅所訕笑,是群當不成藝術家的人。然而少了他們,藝術區便不成其為藝術區。在「藝術」這條大船邊,永遠如藻類般附著一群群想要跟藝術沾親帶故的人。沒作品,沒成就,有啥關係呢?人哪怕僅僅打扮得像個藝術家,就有別於碌碌朝夕的上班族,有勝於為錢煩惱的資本家。」
可見陳丹青這段語錄,說得也很現實,他們也是想要打扮得像個藝術家,沒有這一群打扮得像藝術家的人,這條街,估計也不會跟藝術掛上名了。不管什麼,都講究個氣氛,氣氛真的很重要。就像結婚有人來喝喜酒一樣,喝喜酒不一定都是親戚,也有一些不是很熟的朋友,剛認識的朋友。
其實想要當藝術家,先留長髮,也等於是跨出了第一步!
最起碼走出去讓人看著像個藝術家,而最後很多人就會努力得像個真的藝術家。縱觀很多藝術家,都是長發,大鬍子,我們也能看出藝術家都有的一個共性,是很珍惜時間,懶得去理髮,理髮、刮鬍子真的是一件很麻煩的事。
也只有留個長發,懶得刮鬍子的人,他就能節約更多時間去專注自己的事,這是真的,要麼你就留短短的,也能很久才理一次髮。每個月都要理一次髮,真的很煩人,特別是有些理髮師,理得不讓人滿意,那理一次髮,心情就不好一次。
很多人理髮最後跟理髮師還吵起來了,可見越是喜歡留長髮的人,越是對自己的頭髮有一種情有獨鐘的愛。特別是一些留習慣了長發的人,突然剪短了,自己都看不下去。最後又留長了。剪短很容易,但留長最少要一年多。
不管怎麼說,我們都應該尊重這些喜歡留長髮的人,或許他們只是為了生活方便,也不想被人稱之什麼藝術家而已。我們卻稱他藝術家,實則是對他的一種不尊重。不過魯迅的諷刺,還是大有人在的,很多人真的是想留長髮,當個像樣的藝術家。
所以說陳丹青回憶魯迅調笑不成器的文藝青年時,脫口說的話,真的很諷刺!
不想失敗的人,一定要謹記成吉思汗的金句,僅16個字,警醒世人!
太招男人喜歡的女人,有很不好的一面,被池莉語錄道破,警醒世人
愛默生給青年人的忠告,真是逆向思維,記住的人遲早將會走向成功
做事想要成的人,一定要記住愛因斯坦的語錄,否則很難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