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作為中國現代文學的重要奠基人,雖然在新文化運動中大力身體力行的提倡白話文,但是魯迅的古文水平也是很高的。
這從魯迅的著作《中國小說史略》和《漢文學史綱要》就可以看出來,魯迅真是博覽群書,他讀過的古籍真是汗牛充棟。
1924年,魯迅發表了一首現代詩《我的失戀》,表面看是講述了自己四次失敗的戀情,實際上是模仿張衡的《四愁詩》這首古詩寫的。
《我的失戀》
我的所愛在山腰;想去尋她山太高,低頭無法淚沾袍。愛人贈我百蝶巾;回答什麼:貓頭鷹。從此翻臉不理我,不知何故兮使我心驚。我的所愛在鬧市;想去尋她人擁擠,仰頭無法淚沾耳。愛人贈我雙燕圖;回她什麼:冰糖葫蘆。從此翻臉不理我,不知何故兮使我糊塗。我的所愛在河濱;想去尋她河水深,歪頭無法淚沾襟。愛人贈我金表索;回她什麼:發汗藥。從此翻臉不理我,不知何故兮使我神經衰弱。我的所愛在豪家;想去尋她無汽車,搖頭無法淚如麻。愛人贈我玫瑰花;回她什麼:赤練蛇。從此翻臉不理我,不知何故兮——由她去罷。
魯迅這首令人捧腹大笑的詩到底寫的什麼?讀來捧腹大笑,實則是在諷刺徐志摩
魯迅與徐志摩的恩怨糾纏可謂是翻臉無情卻又惺惺相惜:起初,二人還像朋友一樣禮尚往來,鬧掰之後各行其是,互相隱罵,而在徐志摩飛機墜亡後,魯迅又覺得惋惜。
二人的第一次交鋒發生在1924年,徐志摩發表在《語絲》雜誌上一首譯詩,並在其後侃侃而談,抒發了自己對音樂的誇張理解,這讓很多人不爽了。二人從此結下梁子。
所以魯迅的這首失戀詩,顯然也不是真的描述自己失戀了的,而是有所指。
魯迅寫這首詩的目的很明確,他曾在《野草》的小序中寫道:"因為諷刺當時盛行的失戀詩,作《我的失戀》。"
大家都清楚民國的失戀教主是誰,徐志摩與林徽因的感情糾葛幾乎人盡皆知。
雖然這首詩讓人捧腹大笑,卻忍不住一讀再讀,寓意很耐人尋味。
魯迅怕諷刺的不夠明顯,在《我的失戀》後又寫了一段,發表在《語絲》:
我的所愛在豪家;想去尋她兮沒有汽車,搖頭無法淚如麻。愛人贈我玫瑰花;回她什麼:赤練蛇。從此翻臉不理我,不知何故兮——由她去罷!
補寫的這一段,影射徐志摩失戀更加明顯。
1923年5月7日,梁思成騎著摩託車去林徽因家(豪宅雪池),結果出了車禍。這裡的「愛人贈我玫瑰花」,對應的是徐志摩寫給林徽因的《情死》一詩。
魯迅的這首詩,真是寫著玩誕生的經典,談到創作緣起時說:「是看見當時『阿呀阿唷,我要死了』之類的失戀詩盛行,故意做一首用『由她去吧』收場的東西,開開玩笑的。」
不過這玩笑對徐志摩來說,有點大。
魯迅的現代批判精神
這首詩雖是用來諷刺的徐志摩的,但我們都知道魯迅的文章大都是具有深刻意義的,極富現代批判精神。
他是一個看到了國人劣根性,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出來的文學家,比如他的《阿Q正傳》。
魯迅的文字字字珠璣,幾乎沒有閒筆,阿Q,阿Q,看似隨意的名字其實很有嚼勁兒。
Q就是一個長著辮子的普通人,阿Q就是中國普通人的一個縮影,任何人都能從阿Q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也只有魯迅這種筆力的才能寫得出來。
現如今忽然拿起魯迅先生的文章作品,細細品讀,才發現年少時不懂魯迅,如今知道魯迅先生的文章作品很有深度,值得我們所有人學習。
今天分享給大家一本我正在看的魯迅先生的書--《魯迅作品集》,推給每一個尋求人生目標的人。
在魯迅先生的眾多經典之作中,挑選出最經典的合集,供我們品讀。包含 :《阿Q正傳》、《吶喊》、《野草》、《朝花夕拾》等。
我們從這些作品集中,讀到的不僅是故事,也會看到魯迅對當時中國現下的思考以及激發廣大青年麻木的思想。
字字都像刀劍,刺透現實的壁壘,把真相放在陽光下給你看。
夏衍說:「魯迅幽默得要命。」
陳丹青說:「魯迅先生是百年來中國第一好玩的人。」
真實的魯迅,存在於他的作品中,你讀後才發現,他是一個可敬又可愛的小老頭,你如果認識他,一定會愛上他。
這本書58元,不過一包煙錢,一頓飯錢,卻可以和文學界的泰鬥魯迅對話,簡直太值了!
這書可以家長看,還可以給孩子當課外書,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呢?
點擊下面圖片就可以購買閱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