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假裝失戀寫下一首詩,讀來捧腹大笑,實則是在諷刺徐志摩

2020-12-15 貓叔談史

魯迅作為中國現代文學的重要奠基人,雖然在新文化運動中大力身體力行的提倡白話文,但是魯迅的古文水平也是很高的。

這從魯迅的著作《中國小說史略》和《漢文學史綱要》就可以看出來,魯迅真是博覽群書,他讀過的古籍真是汗牛充棟。

1924年,魯迅發表了一首現代詩《我的失戀》,表面看是講述了自己四次失敗的戀情,實際上是模仿張衡的《四愁詩》這首古詩寫的。

《我的失戀》

我的所愛在山腰;想去尋她山太高,低頭無法淚沾袍。愛人贈我百蝶巾;回答什麼:貓頭鷹。從此翻臉不理我,不知何故兮使我心驚。我的所愛在鬧市;想去尋她人擁擠,仰頭無法淚沾耳。愛人贈我雙燕圖;回她什麼:冰糖葫蘆。從此翻臉不理我,不知何故兮使我糊塗。我的所愛在河濱;想去尋她河水深,歪頭無法淚沾襟。愛人贈我金表索;回她什麼:發汗藥。從此翻臉不理我,不知何故兮使我神經衰弱。我的所愛在豪家;想去尋她無汽車,搖頭無法淚如麻。愛人贈我玫瑰花;回她什麼:赤練蛇。從此翻臉不理我,不知何故兮——由她去罷。

魯迅這首令人捧腹大笑的詩到底寫的什麼?讀來捧腹大笑,實則是在諷刺徐志摩

魯迅與徐志摩的恩怨糾纏可謂是翻臉無情卻又惺惺相惜:起初,二人還像朋友一樣禮尚往來,鬧掰之後各行其是,互相隱罵,而在徐志摩飛機墜亡後,魯迅又覺得惋惜。

二人的第一次交鋒發生在1924年,徐志摩發表在《語絲》雜誌上一首譯詩,並在其後侃侃而談,抒發了自己對音樂的誇張理解,這讓很多人不爽了。二人從此結下梁子。

所以魯迅的這首失戀詩,顯然也不是真的描述自己失戀了的,而是有所指。

魯迅寫這首詩的目的很明確,他曾在《野草》的小序中寫道:"因為諷刺當時盛行的失戀詩,作《我的失戀》。"

大家都清楚民國的失戀教主是誰,徐志摩與林徽因的感情糾葛幾乎人盡皆知。

雖然這首詩讓人捧腹大笑,卻忍不住一讀再讀,寓意很耐人尋味。

魯迅怕諷刺的不夠明顯,在《我的失戀》後又寫了一段,發表在《語絲》:

我的所愛在豪家;想去尋她兮沒有汽車,搖頭無法淚如麻。愛人贈我玫瑰花;回她什麼:赤練蛇。從此翻臉不理我,不知何故兮——由她去罷!

補寫的這一段,影射徐志摩失戀更加明顯。

1923年5月7日,梁思成騎著摩託車去林徽因家(豪宅雪池),結果出了車禍。這裡的「愛人贈我玫瑰花」,對應的是徐志摩寫給林徽因的《情死》一詩。

魯迅的這首詩,真是寫著玩誕生的經典,談到創作緣起時說:「是看見當時『阿呀阿唷,我要死了』之類的失戀詩盛行,故意做一首用『由她去吧』收場的東西,開開玩笑的。」

不過這玩笑對徐志摩來說,有點大。

魯迅的現代批判精神

這首詩雖是用來諷刺的徐志摩的,但我們都知道魯迅的文章大都是具有深刻意義的,極富現代批判精神。

他是一個看到了國人劣根性,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出來的文學家,比如他的《阿Q正傳》

魯迅的文字字字珠璣,幾乎沒有閒筆,阿Q,阿Q,看似隨意的名字其實很有嚼勁兒。

Q就是一個長著辮子的普通人,阿Q就是中國普通人的一個縮影,任何人都能從阿Q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也只有魯迅這種筆力的才能寫得出來。

現如今忽然拿起魯迅先生的文章作品,細細品讀,才發現年少時不懂魯迅,如今知道魯迅先生的文章作品很有深度,值得我們所有人學習。

今天分享給大家一本我正在看的魯迅先生的書--《魯迅作品集》,推給每一個尋求人生目標的人。

在魯迅先生的眾多經典之作中,挑選出最經典的合集,供我們品讀。包含 :《阿Q正傳》、《吶喊》、《野草》、《朝花夕拾》等。

我們從這些作品集中,讀到的不僅是故事,也會看到魯迅對當時中國現下的思考以及激發廣大青年麻木的思想。

字字都像刀劍,刺透現實的壁壘,把真相放在陽光下給你看。

夏衍說:「魯迅幽默得要命。」

陳丹青說:魯迅先生是百年來中國第一好玩的人。

真實的魯迅,存在於他的作品中,你讀後才發現,他是一個可敬又可愛的小老頭,你如果認識他,一定會愛上他。

這本書58元,不過一包煙錢,一頓飯錢,卻可以和文學界的泰鬥魯迅對話,簡直太值了!

這書可以家長看,還可以給孩子當課外書,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呢?

點擊下面圖片就可以購買閱讀了!

相關焦點

  • 魯迅這首打油詩,男人捧腹大笑,女人捂嘴顫笑,笑完了還想讀
    魯迅原名為周樹人,字豫才,是浙江紹興人。眾所周知魯迅先生是近代的大文豪,他的文筆,有著現實的反諷以及批判。所以,想讀懂他的文章,必須結合歷史性、時代性以及政治性來理解。魯迅曾寫了一首打油詩,讓男人捧腹大笑,女人捂嘴顫笑,並且笑完了還想讀。這首詩名為《我的失戀》,魯迅先生作於1924年。
  • 魯迅著名的失戀詩,初讀捧腹大笑,再讀大笑,讀著讀著就溼了眼眶
    魯迅是我國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向來以筆為刃,書寫和剖析著整個社會的殘酷現實與真相。魯迅先生的文字是有力量的,辛辣的諷刺和毫無遮掩的嬉笑怒罵,常常帶給人震撼心靈的力量。我們對於魯迅的文字通常都有著肅穆端嚴的印象,比如他在《野草題辭》中寫下的:「當我沉默著的時候,我覺得充實;我將開口,同時感到空虛。過去的生命已經死亡。我對於這死亡有大歡喜,因為我藉此知道它曾經存活。」深刻、尖銳、悲涼,這就是魯迅文字的基調。
  • 魯迅最著名的失戀詩,初讀大笑,再讀捧腹大笑,讀著讀著就流淚了
    鮮為人知的是,魯迅冷酷外表之下,暗藏著一顆火熱的心,他是一個頗為幽默的人。在陳丹青的《笑談大先生》一書中,第125頁有張魯迅的插圖,照片中魯迅露出了大笑的鏡頭。這張照片的文字說明為:「魯迅照片中唯一大笑的鏡頭。沙飛攝於1936年10月8日。十一天後,魯迅逝世。」
  • 魯迅著名的失戀詩,先讓「副刊大王」失業,後讓徐志摩被嘲50多年
    一九二四年,魯迅先生興之所至,隨手提筆寫了一首「擬古打油詩」。詩名《我的失戀》,但是一般人卻認為他在「指桑罵槐」。 這一首詩的內容以今天的角度看來,簡直「直男」得令人噴飯。可它究竟在講些什麼,至今仍眾說紛紜。 一、《我的失戀》與搞笑「直」譯 一九二四年的十月,某一天,魯迅先生閒來無事,模仿古人張衡的《四愁詩》,提筆寫就一首打油詩《我的失戀》。
  • 李商隱水平很高的一首詩,借古喻今充滿了諷刺,讀來令人拍案叫絕
    特別是晚唐時期的李商隱和杜牧,兩個人作為那個時代最著名的詩人,寫過了無數充滿了諷刺的詩作,譬如杜牧的《江南春》、《泊秦淮》等等,那都是充滿了諷刺,另外靚麗手法也是極為高明,讀來當真是令人讚嘆不已。那麼李商隱同樣如此,尤其是他的一首《賈生》,同樣也是諷刺了當時的皇帝,可見他的膽子還是比較大,如果換成另外的詩人,那是絕對不敢這麼寫,但是他不一樣,只要看到了不滿的事情,那就是要站出來反對。
  • 徐志摩寫了篇詩評,魯迅看不下去寫這篇雜文諷刺,讓人從頭笑到尾
    徐志摩很推崇這首詩,他在詩評中這樣說道:我深信宇宙的本質只是音樂,絕妙的音樂。天上的星星,水裡的乳白鴨,樹林裡冒的煙,戰場上的炮,墳堆裡的磷,巷子口那隻石獅子,昨晚上我做的夢,無一不是音樂。即使你送我進瘋人院去,我還是咬定牙齦說這些都是音樂。如果你聽不見,就該怨你的耳輪太笨,或者皮粗,別怨我。
  • 民國才女林徽因,大文豪魯迅說她虛偽,錢鍾書的諷刺堪稱殺人誅心
    林徽因又說:「那麼這個問題我就需要用一生來回答了,那你想要準備好,聽我說了嗎?」這個話如果是放在現在,用現在流行的話語來說就是「撒了一地的狗糧」。不過,也有的人說,林徽因並不是像表面上那樣光鮮,甚至有不少同時期的文學大家,對其的評價都很低,尤其是大文豪魯迅和大作家錢鍾書,分別做了一首打油詩和一篇文章對林徽因進行評價。
  • 林徽因:魯迅罵她虛偽,錢鍾書冰心寫文諷刺,她是怎麼回應的?
    因為她一生的情愛紛爭都與這三個男人分不開——金嶽霖、徐志摩和梁思成。在現代來看,或許一生交過三個男朋友不算什麼大問題,可在當時的年代,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接受林徽因處理感情問題的方式。比如魯迅、錢鍾書、冰心等知名作家就曾對此明裡暗裡地表現出反感,認為林徽因愛慕虛榮、品行不端——民國大師為何都容不下林徽因?
  • 崔顥《黃鶴樓》千人無人敢仿,魯迅一氣之下仿一首,開篇就驚豔
    一千多年前,當時名不見經傳的崔顥登上黃鶴樓,揮筆寫下五十六個字。估計連他自己也沒有想到,這五十六個字會讓他從此一詩成名: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詩寫得很牛,據說曾讓李白擱筆。
  • 泰戈爾訪華徐志摩林徽因作陪,魯迅中途甩袖而去:一塌糊塗
    1924年,泰戈爾接受梁啓超的邀請來到了中國,一時間,文壇極為轟動,泰戈爾剛來到中國就受到中國文壇著名人士的熱烈歡迎,派出了「超豪華」陣容接待他,其中最有名的是:徐志摩、林徽因、梁啓超、梁思成。魯迅當時雖然沒有親自迎接,但是也觀看了為泰戈爾排練的詩劇,據說這是為了慶祝泰戈爾64歲生日所排,所以魯迅算是去祝壽的吧,但是劇沒演完魯迅卻甩袖而去,並在作品《馬上日記之二》中寫下了「這兩年中,就我所聽到的而言,有名的文學家來到中國的有四個
  • 第六屆劍橋徐志摩詩歌藝術節35期《偶然》|徐志摩 & 劉正成/莎拉·哈裡森
    1920年代初,留學英國的徐志摩,在倫敦偶遇了正處妙齡,又才華橫溢的現代派少女林徽因。四目相對間,情愫在他心中慢慢滋生。從此,這位女子便住進了他的心裡。幾年之後,深知自己與意中人此生無緣的詩人志摩,寫下了一首《偶然》,那是1926年的事了。不少失戀的人,讀了《偶然》這首詩,都有種釋懷的感覺。
  • 魯迅三首古體詩,境界不輸唐詩,讀起來慷慨激昂令人熱淚盈眶
    魯迅先生是「新文化運動」的發起者之一,他在創作中身體力行,倡導作家們以通俗易懂的白話文來寫作,所以,他留給世人的印象,是以創作短篇和雜文見長,這樣認識魯迅先生確實不夠全面。實際上,魯迅在幾十年寫作生涯中,還創作過幾十首古體詩,包括絕句、律詩和長律。在此,我選出3首能代表魯迅藝術思想和人格精神的古體詩,供大家欣賞。
  • 被林徽因懟,被魯迅瞧不起,被張愛玲諷刺,大家為何都不喜歡冰心
    冰心事情的起因是冰心1933年寫下的一篇叫《太太的客廳》的小說,小說發表之後引起了文壇的高度關注,甚至有好事者將林徽因,梁思成,金嶽霖,徐志摩等人對號入座。當時在文壇誰都知道在每周六的下午,林徽因會在家中舉行文學沙龍,邀請文壇上一些出名的人士來商討時政與文學。雖然冰心在小說中並沒有指名道姓,但是其中影射的事情難免讓人想入非非。雖然這篇文章延續了冰心一貫婉約溫柔的寫作手法,然而語氣與筆調之間卻極盡調侃與諷刺。
  • 徐志摩寫了一封情書,陸小曼看後肉麻得不行,還被魯迅嘲諷了一番
    徐志摩是新月派的代表詩人,提起徐志摩,喜歡他的人通常會想到他詩裡的愛與美,性靈與自由,不喜歡他的人則給他貼上了「渣男」的標籤。他的《再別康橋》中醉人的詩意讓讀者對康橋充滿嚮往,但是他的「渣男行徑」也被許多人所詬病。
  • 杜甫的一首「諷刺」詩,婉轉空靈,卻一直被誤解成讚美詩,太無奈
    和他們的直白不一樣,杜甫有一首類似罵人的「諷刺」詩,非常婉轉,婉轉到什麼地步?許多人誤解為這是一首「誇人」的詩。我們今天要講的詩作就是杜甫的《贈花卿》。從內容上看,這是一首寫音樂的詩。美妙悠揚的樂曲,整日地飄散在錦城上空,輕輕的蕩漾在錦江波上,悠悠地升騰進白雲之間。如此美妙音樂,只應神仙享用,世間的平民百姓,一生能聽幾回?小七初讀這首詩是,曾誤解了題目,以為是杜甫贈給某個名為「花卿」的歌女的,讚揚她高超的技藝。
  • 林徽因寫給徐志摩的一首詩,句句情真意切,你可能沒讀過!
    民國時期,才女林徽因與浪漫詩人徐志摩,在許多人眼裡就是「金童玉女」、「才子佳人」的組合,無論是樣貌,還是才情,都極為匹配。可就是這樣的兩個人,卻也沒能走到一起,許多人都說,都是徐志摩一廂情願,林徽因對他根本沒有男女之情,有的只是友情,以及對他的欣賞。
  • 「魯迅與徐志摩」浙江聯展 陸小曼旗袍亮相
    童笑雨 攝  5月22日,「魯迅·徐志摩——吶喊和歌唱的人生」展覽在浙江圖書館開幕。展覽包含200張圖片及100多件展品,其中還有徐志摩妻子陸小曼穿過的旗袍。  據悉,本次展覽著眼於魯迅和徐志摩兩人的求學生涯、恩怨交鋒、思想歷程、情感生活、揮別隕落等生命軌跡。
  • 喜歡徐志摩的詩,不喜歡徐志摩的人
    徐志摩,一位耳熟能詳的詩人、一位浪漫主義的現代詩人。初次拜讀他的詩是在高中時期,課文裡有一首他的《再別康橋》,本人喜歡朗讀,特別是一些詩文,一首《再別康橋》讓我品讀到詩人的深情、柔美,帶有一絲瀟灑的訣別,字裡行間透露著浪漫的氣息。
  • 和尚與尼姑戀愛被抓,鄭板橋寫下一詩,讓人捧腹大笑,並流傳至今
    正是因為這樣的思想,當鄭板橋見到一對因談戀愛被抓的和尚和尼姑之時,忍不住便寫出了一首令人捧腹大笑的作品,並流傳至今。鄭板橋,名燮,字克柔,號板橋、板橋道人,江蘇省淮揚海道揚州府興化縣(今江蘇省泰州市興化市大垛鎮)人,祖籍蘇州閶門,清朝官員、學者、書畫家,擅長畫竹。鄭板橋為官清廉,後來因老病罷官客居揚州,身無長物,只有寥寥幾捲圖書,便以賣畫為生。
  • 魯迅的絕筆詩,可以不背但定要讀一次,讓你見識什麼叫「硬骨頭」
    魯迅筆桿子的厲害,已經不用筆者多說了,「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無情未必真豪傑,憐子如何不丈夫」、「從來如此,便對嗎」、 「真的猛士,敢於直面慘澹的人生」,字字句句、嬉笑怒罵,刻進了無數中國人的心裡。在品讀了魯迅的無數經典後,小美認為有一首詩,大家可以不背,但定要讀上一次,讓你見識一下什麼叫「硬骨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