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過刺個紋身嗎?給全裸的身體上來點裝飾,能在至少有8000年刺青歷史上增添一點個人的故事。
世界各地發現的有紋身的木乃伊,證明了數千年來紋身現象的普遍性,這也使人們認識到,如果你所處的文明尚未發明雷射移除術紋身會一直留在你身上。
來自前印加時期秘魯克羅文化的一具木乃伊,有兩撇紋上去的八字鬍須。阿爾卑斯山發現的木乃伊,冰人奧茨,在脊柱周圍,膝蓋後面,以及腳踝附近都有深灰色的紋身,這可能是早期某種針灸療法遺留下的印記。
木乃伊阿蒙內特,古埃及中王朝時期的一名女祭司,身上也有象徵著欲望和生育能力的紋身。貌似帶有紋身的人的雕像,甚至比木乃伊的時代還要久遠,以及可能用來紋身的工具,幾萬年前就曾出現。
我們並不知道紋身的確切起源時間,但是紋身在英文裡為什麼叫「tattoo」呢?這個單詞其實是「tatao」的英文變形,「tatao」是大溪地島上使用的玻里尼西亞語的詞彙。
英國人詹姆斯·庫克船長在1769年到達該地,看到了布滿紋身的男男女女,庫克的發現和他船員們身上所刺的紋身使英國人開始使用「tattoo」,取代之前的詞語,如「結疤」,「描繪」,及「染色」,並使紋身在維多利亞女王時代的英國上流社會受到狂熱追捧。
我們可以推想出當時的人們,對這樣一件有傷風化的事情持有維多利亞式的價值觀和看法(嚴謹的行為規範和性約束)。類似的看法和紋身禁令,在歷史上屢見不鮮。
儘管一些英國人在公共場合對紋身嗤之以鼻,但是私底下很多人都有紋身,一般認為,維多利亞女王有一個老虎鬥蟒的紋身。紋身在庫克的將士們中變得非常流行,他們用紋身來記錄旅程。你穿越過大西洋?紋個錨。到過南半球?可以紋個海龜了。
但是西方人紋身的歷史,遠在他們遇見南太平洋的薩莫安人和毛利人之前就開始了。十字軍戰士會紋上十字架,如果他們在戰鬥中犧牲了,就會得到基督教式的葬禮。在哈德良長城的羅馬士兵有軍事紋身,並且管皮克特人紋到身上的圖案叫「皮克特」。
同樣,人們被迫紋身也是一個源遠流長的傳統,希臘和羅馬給奴隸和外國僱傭兵紋身以防止逃跑和擅離職守。早在公元七世紀,日本的罪犯就被刺上紋身,而此舉在中國古代也一直盛行。
最臭名昭著的,納粹在奧斯維辛集中營,把數字刻在猶太人和其他被關押人員的胸前和手臂上,目的是為了辨認全裸的屍體。但是隨著身份和歷史的改變,強留在犯人和被遺棄者身上的紋身,可以有新的含義。普裡莫·萊維熬過了奧斯維辛集中營的日子,並在戰後穿著短袖來到德國,提醒世人不要忘記,他的手臂上的數字所代表的那場罪行。如今,一些大屠殺倖存者的後代,把親人的數字紋在自己的手臂上以示紀念。
在19世紀中期至二戰剛剛結束時期的日本,紋身是非法的,那時的罪犯和被遺棄者在他們受刑的紋身上,用那些來自版畫,暢銷文學,以及一些神話中的形象進行設計和裝點。日本的黑幫組織把他們異於常人的紋身視為終身的忠誠和勇氣,畢竟,紋身是終身的,而且得到紋身的過程也很痛苦。
對毛利人來說,紋身是被主流傳統所認可的,如果你無法忍受紋身過程中,刺針進身體的巨大痛苦,那你未完成的紋身則象徵著你的怯懦。
今天,除非你採用傳統紋身方法,你的紋身師極可能是通過紋身機器來完成紋身。這種機器是在1891年塞繆爾·奧賴利的一項專利的基礎上設計的,而奧賴利的設計則是根據託馬斯·愛迪生1876年發明的製版機而來。
紋身的歷史包羅萬象,給你提供眾多選擇,你會不會也想去搞個紋身呢?這或許是彰顯你是誰或是你希望成為什麼樣子的大膽表達。正如隨庫克登船的博物學家講到帶有紋身的大溪地人時說,「每個人在身體的不同位置都有紋身這些紋身可能按照他的氣質繪製,也可能是生命中的不同際遇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