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一個名為「老爸評測」博主曝光了一起疑似「大頭娃娃」事件——福建漳州一位家長給女兒使用「噯嬰樹」品牌的「益芙靈多效特護抑菌霜」後,僅5個月大的女嬰變成重達22斤的「大頭娃娃」,並有發育遲緩、多毛、臉腫大等症狀。
1月11日,揚州花女士反映,她家孩子使用同款抑菌霜後出現了類似情況。
花女士表示,兒子軍軍剛11個月大,用過這款抑菌霜後,和網上的女嬰「柚子」一樣,出現頭部腫大等相似症狀,臉蛋和原先相比有明顯的紅腫。
花女士說,他們通常在孩子長溼疹時給他使用這款抑菌霜,當時效果很好「說沒有激素添加,確實晚上起了疹子,塗抹了第二天就會好。」不過在使用完後軍軍就會出現面部腫脹的問題,帶軍軍去醫院看病,醫生也曾懷疑過這款抑菌霜,「醫生說不含激素不會見效這麼快,要停止使用。」
1月9日,福建漳州市衛健部門通報稱,涉及近日網傳「大頭娃娃」事件的「益芙靈多效特護抑菌霜」「開心森林」兩款產品共1200盒,分別銷往江蘇宿遷和連雲港,目前正召回檢測。
1月11日下午,漳州市與連雲港市衛健委互相通報了最新調查及掌握的情況,並召回了涉事企業福建歐艾嬰童健康護理用品有限公司的129盒產品,其中「益芙靈」97盒,「開心森林」32盒。
如何避開激素寶寶霜的坑?
速看↓↓↓
常見的嬰幼兒護膚類產品是如何分類的呢?
市面上常見的寶寶護膚產品按類別大致可分為三類:一類為「妝字號」產品,一類為「械備字號」產品,一類為「消字號」產品。
如何區分這幾種字號的產品呢?這些字號到底代表什麼呢?消費者可通過產品外包裝上展示的信息進行識別和區分不同字號的產品,詳情請見下表。������
那讓家長們避而不及的激素到底是什麼呢?
激素包括糖皮質激素、性激素等,寶寶護膚產品中最常被檢出的是糖皮質激素,氯倍他索丙酸酯就是其中一種。
1. 「良藥」為何會變成「毒藥」?
糖皮質激素是皮膚科以及多個臨床學科的常用藥,有很強大的抗炎、抗過敏、免疫抑制等作用,在醫生指導下正確使用,是治療很多病的良藥,甚至是「救命藥」。但是,如果長期、大劑量地濫用,也會出現很多不良反應,如滿月臉、多毛、皮膚萎縮變薄、毛細血管擴張、誘發痤瘡、真菌感染等,嬰幼兒長期使用激素,可能會影響其生長發育,甚至導致性早熟、呼吸困難等重大副作用。
所以說,這種「良藥」如果被濫用,可能會變成「毒藥」。也正因激素具有很強大的抗炎作用,起效快、作用強,不法商家為了牟利,就常常在產品中違規添加激素。
△央視財經《經濟信息聯播》欄目視頻
事實上,市場上有很多企業,在未取得 「藥字號」產品備案的情況下,以「消」字號產品的身份在市場上大行其道。而「消」字號產品不是藥品,也不能用於皮膚病等疾病的治療。正是利用了消費者對這些條例的不了解,一些企業才能假借「消」字號之名,賺取暴利。我們期待相關部門加強對這類產品的監管,加大處罰力度。不要讓更多的家庭再為此付出慘重的代價。
2.如何區分不同字號類別的產品?
消費者可通過產品外包裝上展示的信息進行識別和區分不同字號的產品。市售的寶寶護膚產品既有「妝字號」「械備字號」,又有「消字號」。
正規的「妝字號」產品可當作皮膚日常護理產品使用。正規的「妝字號」和「消字號」產品並無治療作用,無法代替藥品。一般來說,正規的藥品(國藥準字號)都會標明具體成分,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一般不需要太擔心。
3.若要自行購買產品,如何避免踩坑?
(1)注意查看產品的備案信息。「妝字號」和「械備字號」產品可通過國家藥品監督管理(https://www.nmpa.gov.cn//index.html),查詢產品是否已通過備案。
(2)謹慎對待打著「純植物」「純天然」「0添加」「不含激素」等口號且使用後效果特別好的產品。這些產品可能「掛羊頭賣狗肉」,偷偷違法添加一些禁用物質,消費者可能會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給寶寶不加控制地使用、濫用甚至長期依賴使用激素或抗生素或抗過敏物,危害寶寶健康。對於不明成分的民間偏方產品也不要輕易相信,以免上當受騙。
(3)理性對待激素,不濫用、不恐懼。當寶寶皮膚出現輕微紅斑、脫屑等較輕微症狀時,可用一些保溼霜護理,此外,還需減少刺激(減少搔抓及熱水燙洗、減少清潔劑的使用)。
若更嚴重一些,難以判斷或不確定如何治療時,建議做好護理,尋求醫生的專業建議;當寶寶皮膚問題嚴重到需使用激素類藥物時,不要把它想像成洪水猛獸而拒絕使用,但不建議自行購藥,可以在醫生指導下規範用藥。
文章來源:光明網綜合自深圳市衛健委、廣州日報、揚州臺、央視財經
原標題:《5月齡女嬰胖成「大頭娃娃」 醫生:這樣的寶寶霜快扔掉!避坑指南→》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