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教育部召開視頻會議部署2020年藝術類專業招生考試工作,會議指出,原則上2020年高考前不組織現場校考,在確保公平、公正的前提下,鼓勵高校採取考生提交作品、網上視頻面試等非現場考核方式進行考核。且所有藝術類考生均須參加全國統一高考,由高校根據考生藝術專業課成績和高考文化課成績,擇優錄取。
在教育部下發通知的第一時間,各大美院召開了相關會議,並將在近期公布方案。位於武漢的湖北美術學院也「正在研究中」。中國美術學院副院長沈浩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剛開的會,教育部考慮的很細緻,疫情、考生、以及藝考的特點和規律,不同類型的高校和不同學科,我們會根據會議精神落實並上報,三月底具體方案會出臺。」
往年的藝考,等待入考場的考生們。「最難藝考」之年,「八大美院」等招生約1萬人在2019年1月,教育部公布的藝考政策中稱,2020年起除了「30+15」外,不再組織美術校考,所以說今年的校考波及面不如往年廣,各省市的美術統考已經在年前完成,並公布了成績。
2020年的美術校考競爭,主要集中在48所獨立設置的本科藝術院校(含參照執行的少數高校),其中11所無美術專業或美術專業不校考,真正組織美術類校考的只有37所高校。
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美術學院等「八大美院」,以及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的招生人數約為1萬人,其中中央美院美術類校考總計劃712人、中國美院1508人、西安美院1141人、廣州美院1229人、四川美院1209人、天津美院872人、魯迅美院的招生計劃將於高考公布成績時確定,從目前公布的數據看,湖北美院繪畫設計類校考總計劃招收1488人。而上海大學上海美術學院今年起經教育部批准,藝術類本科專業面向全國除寧夏、天津、海南三個省市自治區外試點參照獨立設置本科藝術院校招生。
這些院校都是藝考生所謂的「夢想之地」,而且2020年藝術類文化課錄取分數線也將再次提高,且2021年浙江等省還將面對高考改革,所以許多考生計劃今年「背水一戰」,然而,推遲的藝考、提高的文化分、即將來臨的高考改革,讓2020年的藝考被稱為「最難藝考」,對藝術院校而言,難的是如何考、如何評的問題。
以往的美術類閱卷現場校考如在網上進行,如何杜絕作弊目前教育部對於擬採取現場考核的高校,要求原則上2020年高考前不組織現場校考,應安排在高考結束後、高考成績公布前組織。對於擬採取提交作品、網上視頻面試等非現場考核方式高校,要儘快確定考核時間,便於考生提早規劃備考安排。
教育部也要求在報名、考試、提交作品等各個環節加強考生身份審核;考生作品須保證由本人獨立完成的真實性,考試錄製的作品不得進行編輯處理;嚴格規範對評委的選聘、培訓和監督,逐一籤訂利益關係者迴避責任書;考試過程要全程錄音錄像,鼓勵採取「考評分離」等措施,強化監督管理。
如發現舞弊行為,則按規定嚴肅處理。對有弄虛作假等作弊行為的考生,將取消相關考試的報名和錄取資格,同時通報省級招生考試機構取消該生當年高考報名和錄取資格。
同時,也要求高校要加強藝術類錄取新生的材料覆核和專業複測。對於複測不合格、入學前後兩次測試成績差異顯著的考生,要組織專門調查。經查實屬提供虛假作品材料、替考、違規錄取、冒名頂替入學等違規行為的,取消該生錄取資格,並通報考生所在地省級招生考試機構倒查追責。
以往,中國美院中國畫專業考試現場關於校考方式的一些猜測如果藝考不組織現場考試,是否會採取申請國外大學的形式,準備作品集、線上面試?考生為應試準備的「三小時」素描、色彩、速寫法是否還奏效?一些省市的學校會以統考成績經核算計入校考成績?如校考放在高考後現場考,一些參加校考考生,是否可以暫時暫停在家文化專業「雙打卡」模式,先準備文化,當然專業也不能放,因為高考之後,馬上需要考專業。這些猜測都要等各院校3月底公開校考具體方案才會揭曉。
但這疫情下的無奈之舉,會否為未來美術類院校招生打開一條新路?如今越來越多普通高中(甚至區、市重點)的學生也加入藝考,他們大多在雙休日和寒暑假在各類考前班學習適用於應試類的畫法。進入本科後,高校專業老師會發現,部分學生似乎只會考試畫法。一些原本在入學前就應有的基礎知識,需要在高校課堂上完成。藝術類的課堂也漸漸成為了教育產業,而非培養藝術類人才。
就藝術類高校而言,多樣性招生、不單只考「三小時素描、色彩、速寫」肯定有好處,針對不同的專業出題也直接影響了人才識別的角度。也希望此次疫情下的藝考,可以啟發未來,讓考試不再只是應試教育,而重視學生多領域的探索,也使招到的學生具備更綜合的素質。
教育部也將從3月16日起,在教育部「陽光高考信息平臺」(https://gaokao.chsi.com.cn)上舉辦為期一個月的「2020年全國普通高校藝術類專業招生網上諮詢活動」,組織所有開展藝術類專業招生的高校參加。考生可通過訪問網頁及微信公眾號進行諮詢。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