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金融界網站
作者:吳逸凡
7月的過山車行情讓許多人焦慮不安。好多人七月初賺到的錢在調整下跌的時候全還給市場了,甚至出現虧損,而後又在七月份市場企穩後小賺一些。
似乎一直陷在短期的波動中並不能讓人心平氣和的面對市場。不如大家跳出來想一下,3%的月收益放在任何情況下都不多,尤其是在七月這波「快牛」下。可是將時間線拉長到12個月就是超過40%的收益。這就是為什麼晏青說:「重視長期主義投資,看淡短期波動影響。」把握好未來發展趨勢明確的行業,並且看準未來的需求增長點,做出長期的投資才有機會拿到出色的回報。
那麼,四大未來潛力巨大的行業都是什麼?5G、晶片和新能源車為什麼可以撐起一片天?衡量牛市「頂」和「底」的標準是什麼?本期金融界《基金牛時代》特邀永贏基金權益投資副總監晏青為大家答疑解惑。
本文核心要點:
1.重視長期主義投資,看淡短期波動影響
2.四大行業未來有機會創造出色長期回報
3.疫情後仍需關注局部疫情帶來的動態變化
4.智能駕駛仍在起步,未來將改變生活
5.投資者需警惕估值泡沫化
6.長期的「頂」和「底」可用估值衡量
以下對話全文:
重視長期主義投資,看淡短期波動影響
四大行業未來有機會創造出色長期回報
金融界基金:復盤7月,火熱的行情讓普通投資人「膽戰心驚」,總是擔心買在高點,賣在牛市啟動時刻,請您就短期盤中博弈說說自己的經驗和看法?
晏青:基於市場的牛熊買賣基金勝率不高,買主動管理型基金還是要基於長期主義的思路出發。挑選好的基金管理人,由基金管理幫助投資者來做行業配置和個股選擇,這一類投資者不用特別關注市場的牛熊,最終是靠基金管理人的專業能力獲取長期受益;另外一類投資者如果具有很高的專業判斷能力,自己能挑出好的資產,通過買賣指數基金來做投資。
金融界基金:短期博弈和長期的準確判斷都可以讓人掙到錢,不過要想在市場長期盈利,二者缺一不可。所以說完短期與市場博弈,能說說中長期中,您堅持看好的大行業和其中的子行業嗎?
晏青:從歷史經驗出發,有很多行業是能創造出出色的長期回報的,我們會重點關注四個成長性行業,第一個是大消費行業,隨著經濟不斷增長,人民群眾收入不斷增長,整體對消費的需求是不斷增加的,這裡面長期會有好的機會湧現;第二個行業是醫療保健行業,中國未來人口結構也開始老化,對醫藥健康的需求是長周期的,而且中國醫藥保健行業整體的能力也在不斷提升,會是長期不斷擴張的行業;第三個行業是科技行業,也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TMT行業,科技行業通過不斷的技術創新和模式創新,讓整個社會效率更高,具有非常大的社會價值和商業價值;第四個行業是高端製造業,中國中長期依然是製造業大國,製造業的整體水平持續在進步,很多行業的龍頭慢慢已經成為全球性的公司,業務版圖也在不斷擴大。總體而言,這些行業具有長期增長的潛力,裡面會有好的投資機會可供挖掘。
金融界基金:大科技的子行業中,5G、晶片、通信、新能源車和電池這些都是熱門行業。您能仔細說說您對這些行業的看法嗎?
晏青:5G現在還處在比較早的階段,國內從2018年開始進行5G的建設,從去年開始我們看到5G手機開始推出,未來會有大量的應用出現,這裡面會有很多新的投資機會。晶片以前是中國的軟肋,在中美摩擦的大背景下,晶片國產化成為必選項,國家會投入大量的資源支持晶片行業的發展,這裡面的很多公司面臨著巨大的發展機遇。通信行業在過去十年只有階段性出現了投資機會,運營商為中國構建了領先於全球的網絡,促進了中國網際網路行業的極大繁榮,設備商階段性出現了一些投資機會。新能源車和電池行業還處在早期,目前整體體量還比較小,未來成長空間巨大。這些子行業從前景來看普遍都很好,只是落實到個股需要認真評估每家公司的投資價值,謹慎評估其投資的性價比,這是很大的挑戰。
金融界基金:科技股現在貴不貴?
晏青:科技行業總體上估值偏貴,投資者預期比較高。但說到科技行業,這裡面因為子行業眾多,個股資質差異較大,估值的差異也比較大。
金融界基金:中芯國際鳴鑼上市,僅用了45天,跑出了科創板IPO新速度,談談這隻代表性的龍頭上市會對半導體板塊會有什麼影響?
晏青:中國越來越重視科技行業的發展,從科創板的快速積極推出能看出最高層的重視程度,特別是中芯國際這次科創板上市的速度前所未有,說明現在的科技行業在資本市場的環境是極好的,在融資方面給予的支持力度是前所未有的大,這對從事於這個行業的企業家信心提振是非常大的。
疫情後仍需關注局部疫情帶來的動態變化
智能駕駛仍在起步,未來將改變生活
金融界基金:消費行業隨著國內疫情的消失,會不會有一輪投資機會?哪些子行業有機會?
晏青:消費行業的線下消費整體在緩慢復甦,邊際有所好轉,像汽車等行業看到終端銷售數據在邊際好轉,但是也有一些行業因局部疫情依然受到拖累,我們會關注線下消費的龍頭公司,比如旅遊、酒店、餐飲和航空等行業的最優秀公司的動態變化。
金融界基金:不知道您認可不認可「一切價值的增長都是因為創造出了新需求或者新方式」這句話。您覺得當前中國和全球的形勢下,什麼行業可以產生新需求?什麼是未來人們所需要的,但是目前還沒有被充分意識到或者發展?
晏青:這句話有道理。創造出了新的需求或者新的方式是產生價值的一種方式,但同時,我們看到很多傳統行業通過自身效率的提升或者推動行業效率的提升也能產生很大的價值。從產生新需求來看,很多新興的行業是在創造新的需求,比如4G時代,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將中國的電子支付推到中國所有網際網路使用者,美團打通了線上線下數據,這些創新不僅是創造了新的需求,更推動了整個中國社會的IT化水平,極大提升了中國社會的效率。未來來看,智能駕駛還在起步階段,預計隨著技術的進步,將再一次改變我們的生活。
金融界基金:今年以來,因抓住醫藥+科技主線,很多投資人收益回報較佳。復盤7月,市場又迎來「巨變」,牛市來了還是跑了的大討論如火如荼,結合您的投資,今年以來有哪些關鍵節點,您預警並做對了,哪些又將是您的顧慮,操作上會有哪些動作?
晏青:3月初全球各類資產大的動蕩,當時預感到可能會出現預想不大的危機,隨著市場的不斷推進,美聯儲3月下旬及時地為市場提供史無前例的流動性支持,當時看到市場暴跌之下,優質資產性價比已經比較好,雖然不知道市場何時見底,但至少可以開始布局了,我們那時候開始建倉,抓住了比較好的機會。但是回頭看,可能是新基金建倉的原因,倉位提升的略慢了一些,略有遺憾。基於當時的環境,史無前例的暴跌,以及史無前例的大寬鬆,對應的應該是史無前例的機會。
投資者需警惕估值泡沫化
長期的「頂」和「底」可用估值衡量
金融界基金:1到5月的新發基金可以在前半年市場下跌時積極建倉,那麼回顧6到7月市場開始上漲以後,新發基金在建倉時會不會受到影響?當下,您會給普通投資人哪些建議?
晏青:我始終認為,基金投資人除了一種情況要保持謹慎以外,就是明顯地感覺到市場火熱到指數估值呈現泡沫化局面,在其他時間不應該過於看重短期指數漲跌,因為買主動管理基金就是買基金管理人的管理能力,只要基金管理人的能力出色,就有能力為投資者創造較好的長期收益,在長期面前,短期的波動並不足為懼。
金融界基金:從數據來看,7月份是今年A股解禁市值最高的月份,但是又恰巧碰到了7月初的「牛市」。雖然7月馬上結束,但是關於這兩股勢力間的對弈,您怎麼看?
晏青:科創板7月份解禁規模較大,確實會對主板有一定的壓制,但是從A股指數來看,還是以主板和創業板上市公司為主,解禁是不是對整個市場產生了重要的影響,我們尚需觀察。
金融界基金:牛市為什麼要慢才健康?「牛市不言頂」說的不是在牛市裡面不用考慮頂端,而是在牛市中要敢想,要敢於突破自己認知能力的上線和下線。作為一個專業的投資人,您對牛市怎麼看?怎麼判斷牛市的「底」和「頂」?
晏青:第一個問題,慢牛是監管層希望看到的,中國市場非專業投資者比例較高,如果市場短期漲幅很大,會助長很多短線資金加劇流入市場,容易形成瘋牛,就像我們在2015年看到的情況,最終監管部門和市場參與者都付出慘重的代價。第二個問題,作為長期的市場的參與者,我們認為市場在80%的時間裡,呈現的是非牛也非熊的狀態,通過我們的努力研究,不管是選行業還是選股票,能創造比較好的投資回報,我們的專業能力能得到比較好的發揮。短期市場的底和頂很難判斷,但是放長看也不難,可以用估值作為衡量指標,股票的背後是公司的資產,其估值極低一般都是長期的底,而估值泡沫化一般都是長期的頂。
了解嘉賓晏青:永贏基金權益投資副總監,永贏股息優選基金經理。全球中國資產追隨者,國內首批公募QDII基金經理之一,證券從業經驗14年,管理基金8年。具有絕對收益思路、全球比較視野,注重安全邊際和邊際變化,注重風險和回撤控制。對港股及網際網路科技、消費等長期成長行業具有優秀洞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