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具對我們的童年來說,扮演著不可替代的角色,我們將自己的情感注入玩具中,為每一個玩具賦予生命和能力,他們也曾經是我們想像力的塑造者,豐富裝點著我們的童年,大概誰也沒曾想過去和自己的玩具道別。
在這裡安迪不再是玩具們為之忠誠奉獻的一成不變的對象,在這一對象的需求發生改變時,玩具們選擇了離開,去實現他們的價值。他們經歷了種種挫折,最終也找到了新的主人。
大人太高遠,電視太多變,都是只能被動接受灌輸的複雜對象。即使是同齡小孩相處,也都還沒具備什麼相處的經驗。志明對春嬌關心,羊子愛欺負馬男,也許隔天態度就大不同,於是這就讓遠沒有學會理解他人的小小「自我」百思不得其解了。
玩具常常體現著主流社會試圖賦予孩子們的品質,如勇敢、善良與智慧。但是,孩子們又常常於其中加入了自己對玩具的「解讀」,於是構成了不同的玩具世界,所以同樣的玩具,到了不同孩子手中,又進入了不同的世界,也終將成為不同孩子成長後懷舊的必備元素。
安迪最後尊重玩具的意願,將陪伴自己成長的夥計們送給了可愛的小女孩,玩了最後一次玩具後依依不捨得走上了未來之路。這段傷感的離別是一場成人儀式,也是一種象徵,象徵著成人之後的安迪,心中依然保留著可貴的童真,更象徵著一種美好夢想的傳遞。
安迪最後一次如同稚子,玩伍迪們陪伴的想像故事遊戲吧,從此他躋身男子漢,俗世摸爬滾打;而明智如伍迪,大概深知大學不是他的安身處,儘管他深愛安迪,渴望被愛,小男孩畢竟長大了,他們真地不再屬於他。
當然不要忘記電影故事背後的故事,就是隱藏其中的動情之處,當胡迪喚來小狗巴斯特時,老暮遲遲、憨態可掬的老狗讓我們大笑一場,但笑過之後還是那種歲月流逝的情感淹沒的我們的心靈。結尾處安迪贈送玩具一幕令人委婉,電影的煽情之處在這一刻達到高潮。
然而記憶是抹不掉偷不走的寶藏,即使我們一無所有,也不會忘了童年的時光。Andy長大了,每一個人都會長大,多年前的玩具對我們而言也許已經沒了用處,或丟棄,或深藏,或轉送,其實都早已留在了記憶中。
它告訴我們,沒有永遠的英雄,英雄也不該是我們唯一的目標。我依舊還記得《玩具總動員2》裡,當胡迪做出決定,回到小家庭離開博物館的時候,我心裡為之一顫。當時的我說不清這是怎麼了,現在回想起,應該是一種「我的價值我做主」的勇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