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子女是父母身上掉下的肉,對於孩子,父母總是注以加倍的關愛和呵護。在眾多感情中,父母對兒女的感情也最為純粹,他們可以為孩子付出一切,甚至奉獻自己的所有。
只是,親子關係需要聯繫,無底線地寵溺孩子並不是好事,孩子是一個單獨的生命個體,他們可以依靠父母,但不能完全依賴父母。
「兒大避母,女大避父」這句話畢竟是有一定的道理的,父母沒有界限的愛,有可能毀了孩子的一生。
小小很小的時候父母就離婚了,她被判給了父親,為了照顧小小,父親沒有再婚,將全部精力都放在了小小身上。
為了彌補小小缺失的母愛,父親一手包辦了小小的生活,就連吃飯、洗澡都是爸爸親手去做;甚至為了給小小更多的安全感,小小一直都和父親睡。也有人對此很不理解,但父親卻覺得沒啥,自己愛女兒,女兒也依賴自己,這有啥的。
直到有一天,父女兩人正在吃飯,小小卻突然出現了嘔吐噁心的症狀,這可把父親給嚇壞了,他趕緊帶著女兒去醫院,結果顯示懷孕了。了解情況才得知,原來小小在學校有些不習慣,這時突然出現了一個高年級學長,學長的關懷讓她感受到了爸爸的愛,於是兩人睡在了一起。
父親沒想到,自己對女兒無界限的關愛,把孩子的一生給毀了。
為什麼要「兒大避母,女大避父」?
1. 避免孩子性別認知模糊
男女有別,這個不僅僅適用於成年人之間,也適應於孩子之前。兒大避母女大避父就是要讓孩子開始明白性別之差,即使是最親近的人,也要有隱私和性別意識,這不僅是對孩子的性教育,也是對孩子的保護。
父母無界限的愛,會錯過對孩子性啟蒙的關鍵時期,性別認知模糊會給孩子造成很大的影響,所以父母要從自我開始做起。
2. 培養正確的三觀
母親太過寵溺兒子,會讓男孩缺乏堅強果敢的品質,孩子長大後也就會變得軟弱怕事,缺乏責任感;父親太過溺愛女兒,就會讓女兒對年長者產生依賴感,對自己的隱私也不注意,嚴重的還會影響到孩子的事業與婚姻。
最近一則相親節目上,有一位媽媽牽著自己26歲的兒子前來相親,兒子的信息一經介紹,就引起一片譁然。原來,這名男子26歲了,卻還穿著紙尿褲,生活全靠母親,連洗澡都需要母親洗,母親對此也不以為意,甚至還說男子還小,這次就是來找個人照顧男子。
聽完這話,大家都驚呆了,這不是一個孩子,這是巨嬰吧。
為孩子好,就應該學會保持一定的距離,真正疼愛孩子,就不會如此溺愛孩子,什麼是父母對子女的愛,就是適當寵愛,及時退出,讓孩子擁正確的三觀。
3. 對孩子的隱私保護
父母對孩子的愛學不會退讓,就會讓孩子缺乏隱私意識和安全意識,使得壞人乘虛而入。
兒大避母女大避父,也是對孩子的保護,讓他們從小懂得男女有別和隱私保護,這樣能顧有效地避免一些意外事情。對此,父母在孩子開始長大時,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同時培養孩子的性別意識。
很多父母在學著放手時,都擔心著親子關係,於是在孩子的世界中,總是一拖再拖。那麼父母既想要和孩子保持良好的親密關係,又不會越界保護孩子的話,應該注意哪些問題呢?
為了保護孩子,父母需要這樣做 :
1. 尊重保護雙方的隱私
為了孩子好,父母不僅需要保護自己的隱私,還需要尊重孩子的隱私問題。父母不要在孩子面前暴露身體,孩子開始長大時,要及時分房,涉及到洗澡和換衣服,都需要避開孩子。
這樣不僅從小培養孩子的性別認知,還可以保護孩子的安全。
2. 減少不必要的身體接觸
孩子與父母並非密不可分,一些不必要的身體接觸要避免、一般來說,孩子三歲之後,就不要再嘴對嘴的親吻孩子。
親密關係表達的方式很多,不是非要親吻嘴才能表達,親吻手背或者額頭,更能表達珍惜和親近感。
3. 教導孩子性別認知
孩子在3歲左右時屬於性別認知期,這個時候父母需要開始引導孩子的性別認知,不要亂給孩子打扮模糊他們的性別認知,同時父母也要開始性別教育,讓他們知道男女有別。
孩子對性別的區分越早越好,這對孩子來說不僅是一生認知能力的鍛鍊,也是對他們性知識教育的開啟。
孩子是父母的心頭寶,父母對孩子的疼愛大家都能理解,但這並不代表無界限的寵溺孩子。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對孩子的成長發展和性格形成有著重要影響,如果處理不得當,會毀了孩子的一生。
孩子是個獨立的生命體,不需要父母從始至終的保護,父母需要學會在合適的時候放手,讓他們健康成長。
今日話題:你覺得,作為父母還應該注意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