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來看一看東北三省之一——吉林,走進美麗的長白山,品嘗美味的明太魚,捕捉精美的雪花。
首先,我們還是來說說吉林的地理位置。吉林省位於中國東北的東北亞地理中心,它西接內蒙古,東臨俄羅斯,東南則與朝鮮隔河相望。地勢由東南向西北傾斜,地貌類型種類主要由火山地貌、侵蝕剝蝕地貌、衝洪積地貌和衝積平原地貌構成。
再看氣候,吉林省屬於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雨熱同季,冬季較長,平均溫度約為-11°C。寒冷的氣候造就了一個讓南方人十分羨慕的自然現象——雪,而吉林省可以說擁有全國最精彩的雪花。
「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雪花」這句話不假,每一片雪花都有其特點。雪花是由小冰晶生長而成,而冰的分子大多是六邊形,因而形成雪花多是六角形的。雪花形狀為何如此多種多樣?這與它形成時的水汽條件有密切相關。按國際標準,溫度在-15°C左右,無強風,且空氣中水汽充分時,飄落的雪花往往形態豐富,大而精美。
然而,並不是說地方越冷,雪花越大,一般來說,氣溫低於-20°C時,空氣中水飽和度(材料吸水飽和程度)會下降,在這樣的條件下,無論水汽是否充裕,雪花都無法發育得足夠大。
而在吉林東南部地區,是吉林省冬季降雪最多的地區,來自日本海的充裕水汽和15°C左右的日均溫共同造就了結構奇妙的雪花。
除了雪花,東北獨特的氣候條件也創造出了另一種美景——霧凇。霧凇與桂林山水、雲南的石林、長江三峽並稱中國的四大奇景。在0攝氏度以下,風中還沒來得及結冰的細小水珠碰到同樣在0攝氏度以下的樹枝等物體後凍結,並不斷積累,凝結成白色鬆散的冰晶,即霧凇。但霧凇的形成條件比較苛刻,它不僅需要的寒冷而漫長的冬季,還需要天氣晴朗且無風的氣候條件。
每當霧凇來臨,吉林松花江沿岸的十裡長堤演變出「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的美景,綻放在樹梢的朵朵銀花在陽光下愈發晶瑩剔透,霧靄中若隱若現的霧凇,讓人有種如臨仙境的愉悅感。
(每一張都讓我這個南方人好心動)
長白山的霧凇更是一絕。
再來說說明太魚,說起明太魚可能大家不是很熟悉,但鱈魚大家一定都聽過,明太魚就是鱈屬的一員。在吉林延邊,明太魚是當地朝鮮族最喜歡的食材,而延邊人不但愛吃明太魚,還善於加工明太魚,因此在延邊形成了獨特的明太魚產業:從俄羅斯進口冷凍鮮鱈魚,經加工處理後銷往國外(主要是朝鮮和韓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