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觀察報
經濟觀察報 記者 姜鑫 「6月8號,又是一個吉利的日子,在老三板交易的國重裝5重新登陸主板市場,雖然時間有點長,但對於持有公司股票的股民來說,又看到了希望。」
股票代碼601399,這是國機重型裝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證券簡稱「ST國重裝」)的新身份標籤,自2015年主動宣布退市,再到五年後涅槃後「重出江湖」,有投資者直呼看到了希望。
在市場人士看來,退市後再上市並不容易,五年裡,公司由二重重裝變身國機重裝,經歷了破產、重整、引入戰略投資者等系列運作,國機重裝已經連續三年盈利,符合重新上市條件,且上交所已經為其敞開了大門。但值得注意的是,公司仍然面臨著較長時間沒有分配利潤而不得發行新股、可轉債的制約風險。
2019年,退市股長油航運首次二度敲開了資本市場的大門,但在交易過程中,兩次觸及臨停,全天競價交易時間僅有幾分鐘。而在ST國重裝宣布重新上市的同一天,上交所發布了《風險警示板股票交易管理辦法》的通知,進一步完善了退市再重新上市股票上市首日的交易制度,新規之下,投資者要注意哪些問題呢?
首日盤中停牌適用新規則
6月4日下午,上交所發布了關於開展退市股票重新上市首日交易機制調整通關測試的通知,擬定於6月6日組織開展退市股票重新上市首日交易機制調整通關測試,模擬國機重裝重新上市首日的委託申報、成交回報、臨時停復牌、行情展示、盤後報表、清算交收等環節,驗證相關市場各方的技術系統功能。
這也意味著,投資者需要注意,國機重裝的重新上市適用的是新的交易規則。
國機重裝並不是第一家重返A股的公司,2018年1月8日,招商南油(601975,原ST長油)在離開A股4年後重返資本市場。
上市首日,長油股價出現了較大波動。據上交所披露,ST長油開盤集合競價階段無漲跌幅限制,開盤價為2.81元/股,較其開盤參考價下跌34.8%。進入連續競價階段後,ST長油價格出現連續上漲,兩次觸及上交所臨時停牌規定,分別在9:31較開盤價上漲10%,臨時停牌半小時;10:03較開盤價上漲20%,停牌至14時57分。截至當日收盤,ST長油收跌23.2%,報3.31元/股。
不難發現,由於兩次觸及停牌,長油在連續競價階段交易時間段全天交易不足10分鐘。
就在5月29日晚間,國機重裝發布公告稱公司將在6月8日重新上市的同時,上交所發布關於《風險警示板股票交易管理辦法》的通知,進一步完善退市再重新上市股票上市首日的交易制度。
上交所表示,重新上市的股票由於公司基本面可能發生較大變化,加之上市首日無價格漲跌幅限制,當日股票價格可能出現大幅波動。此次修訂旨在減少交易阻力和不必要的幹預,增強市場流動性,保障重新上市股票的充分交易。經調整後的相關措施與科創板新股上市後前5個交易日無價格漲跌幅限制期間的相關做法保持一致。
同時,規定盤中臨時停牌持續時間為10分鐘,停牌期間可報可撤,復牌時對已接受的申報實行集合競價撮合。
臨時停牌時間縮短外,首日盤中臨時停盤情形規定也做了調整——即盤中交易價格較當日開盤價首次上漲或下跌達到或超過30%、首次上漲或下跌達到或超過60%時,實施盤中臨時停牌。原「盤中換手率達到或超過30%」的情形,不再實施盤中臨時停牌。《通知》還新增了申報價格的限制:明確重新上市股票上市首日連續競價階段對限價申報實施價格限制,即買入申報價格不高於買入基準價格的102%,賣出申報價格不低於賣出基準價格的98%;集合競價階段及開市期間停牌階段無申報價格限制。
需要注意的是,國機重裝股票重新上市後在風險警示板交易,重新上市首日,公司股票價格不設漲跌幅限制,公司股票重新上市首日開盤價為在三板最後一個交易日收盤價——3.32元/股。重新上市次日起,公司股票價格的日漲跌幅限制為5%。
同時,ST國重裝公告顯示,公司重新上市首日盤中臨時停牌事宜,按照上海證券交易所5月29日修訂公布的《風險警示板股票交易管理辦法》執行,請投資者注意首日交易的相關交易安排。
資料顯示,目前國機重裝總股本為註冊資本72.68億股,本次上市的無限售流通股的數量為4.94億股。公司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國機集團與一致行動人中國二重合計持有國機重裝股份40.6億股,持股比例為55.93%。公司股東總數為48183戶,其中前十大股東持有公司85.07%的股份。
昔日首隻主動退市股
2010年,主營業務為重大技術裝備設計、生產及銷售的二重重裝在上交所上市,股票代碼601268,這是國機重裝的的前身。
無奈好景不長,囿於行業不景氣以及自身經營等多方面因素影響,二重重裝在上市一年後便開始出現虧損。2013年,二重重裝在披星戴帽後,因為連續三年虧損被上交所暫停上市。退市不可避免,公司實際控制人國機集團曾嘗試向公司全體股東發起全面要約收購,以終止其上市地位,後因期滿預受要約股份數量未達到約定而未成行。公司於是謀求以股東大會方式主動撤回股票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的交易。
2015年5月,公司在退市方案獲得通過後,成為A股歷史上主動退市的第一股,2015年7月,公司股票在老三板市場開始交易。
據國機重裝公司重新上市申請書顯示,公司主動退市後,採取了債務重組、分流人員、盤活資產、資源整合、引戰融資等一系列的措施脫困。
2016年二重重裝完成破產重整,最終達成「以股抵債+現金償還+保留債務」的綜合受償方案,債務規模大幅縮減;通過提前退養、離崗休養、協商解除合同等途徑分流人員,降低人工成本;隨後,公司股東國機集團先後收購盤活二重鎮江基地、成都研發大樓等重大資產,推進資產的市場化運營。2018年3月,二重重裝完成重大資產重組,通過發行股份購買資產的方式收購了國機集團旗下的中國重機100%的股權及中國重型院82.827%的股權,在主營業務保持不變的情況下圍繞產業鏈進行縱向整合,打造集科、工、貿於一體的「國機重裝」平臺。
資產重組完成後,公司還於2018年12月實施了定向發行,引入了東方電氣、三峽控股、中廣核控股、國新資產以及結構調整基金等5家戰略投資者。「公司在主營業務沒有發生變化、控制權沒有發生變更、經營管理層沒有發生重大變動的情況下,國機重裝的資本結構明顯改善,資產質量明顯提高,盈利能力和持續經營能力明顯增強。」國機重裝在重新上市申請書中這樣陳述。
財務指標改變發生在2017年,據披露,國機重裝2017年度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44531.04萬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7513.40萬元;2018年度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48150.23萬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39339.95萬元;2019年度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49842.68萬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9582.04萬元。由於最近三個會計年度經審計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前後的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均為正值,已達到了重新上市的規定。
而2020年第一季度,國機重裝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為-3258.00萬元,較上年同期下降638.76%,公司稱主要原因系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機械製造板塊收入及利潤同比下降所致。與此同時,公司還給出了未來三年的盈利預測,預計2020年-2022年的歸母淨利潤分別為4.9億元、4.96億元以及5.01億元。
據國機重裝官網顯示:國機重裝可提供1—2.5MW以上大型風力發電增速機設計和製造技術,已成為我國最大的大型風電增速機和風機主軸製造基地。經過2018年重組後,公司主營業務延伸至與原主業相關的工程總承包及發售電業務,形成了集科、工、貿一體化的高端重型裝備製造旗艦平臺。
但這並不意味著,重新上市的國機重裝沒有其他風險。
在公司的重新上市申請書中,國機重裝表示,根據相關規定,上市公司最近三年未進行現金利潤分配的,不得向社會公眾增發新股、發行可轉換公司債券或向原有股東配售股份。此,公司股票存在在較長一段時間內無法進行現金分紅的風險,公司通過公開市場再融資(包括公開增發新股、發行可轉換公司債券或向原有股東配售股份)的能力將受限。此外,重型機械行業周期性強,受國際政治、經濟等多重因素影響,市場波動存在不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