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21日0時57分迎「春分」。春分是太陽黃經一個輪迴的開始,「分」字是指九十天之春分為兩半,自此進入風和日麗、萬紫千紅的爭媚時節。此時,陽在正東,陰在正西,由此晝夜平分,冷熱均衡。
春分屬於暖季的第一個節氣,氣溫還不穩定,正是寒冷交替,冷一陣,熱一陣。這時人體的陰陽也因天氣的變化而上下浮動,失去平衡。中醫來講,人體健康的基礎就在於陰陽平衡,特別是五臟六腑的平衡。陰陽平衡了,就會氣血通順,臟腑調和,情緒順暢。如果陰陽五行失衡,就會出現各種疾病,所以這期間養生的關鍵是調節人體的陰陽平衡。
春分吃「春菜」
吃了春分飯,一天長一線。春分以後,人體新陳代謝旺盛,血液循環加快,內分泌激素尤其是生長激素分泌增多,是孩子長個子的最佳時段。
香菇:維生素D含量豐富,香菇幹品中鈣、磷、鐵等礦物質含量也較多,這些都是人體機能不可或缺的物質。
香椿:春分前後易發非感染性疾病,如高血壓、月經失調、痔瘡及過敏性疾病等。香椿對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雙球菌、痢疾桿菌和傷寒桿菌等有明顯抑制作用。民間有用香椿治痔瘡、溼疹、遺精、關節疼痛、跌打損傷、食欲不振、壞血病等的驗方。
香麥菜:含有大量維生素和大量鈣、鐵、蛋白質、脂肪、維生素A、VB1、VB2等營養成分,具有降低膽固醇、治療神經衰弱、清燥潤肺等功效,是一種低熱量、高營養的蔬菜,適量食用有助於睡眠。
春分喝春茶
明前茶
古時貢品求早求珍,以穀雨為界,雨前茶才是上品,而後又有明前茶、社前茶之分。其實在宋朝,驚蟄之雷始鳴起便可以入山採茶,常年是前三日採,閏年則後三日。過早採摘的茶芽太嫩太水,以江南茶區而論唯在明前採摘才能有最鮮爽的滋味,加上乾隆「火前嫩、火後老,惟有騎火品最好」詩句終把明前茶提到空前高度,實際上,具體採摘時間仍需要看茶樹長勢具體情況和當年氣溫而定。
明前茶衝泡注意事項:
剛炒制好的明前茶最好不要馬上喝,新茶要先放上一到兩個星期,味道會更好。經過適當的存放,不僅可以去掉「火」味,而且還可以降低幹茶的水分。
衝泡明前茶水不要用沸水。由於明前茶都比較細嫩,一般以80度左右為宜。茶葉愈嫩、愈綠,衝泡水溫要低,這樣泡出的茶湯才能嫩綠明亮,滋味鮮爽,茶葉中營養成分也較少破壞。
最好選用玻璃杯衝泡。明前茶不僅要求湯綠,味鮮,香氣馥鬱,而且還要求形美,龍井茶的幹茶外形要「扁」、「平」、「直」,碧螺春幹茶外形要「捲曲成螺」、「滿披白毫」等等。
明前茶的保存方法:紫砂罐保存
堅持少買、勤買的原則。少量的茶葉存放於避光、低溫、乾淨無異味的環境中即可。量多且是不同品種的綠茶,要放入冰箱冷藏室保存。但茶葉善吸味,所以要與其它食物分開保存。短期儲存茶葉的器皿:紫砂罐、砂罐、錫罐、瓷罐。
明前茶常見品種:
西湖龍井、信陽毛尖、黃山毛峰、碧螺春、竹葉青、都勻毛尖
助眠花草茶
春分時節,最要緊的就是調理好睡眠。春季陽氣旺盛,人體新陳代謝也處於旺盛時期,血液循環加快,激素分泌水平比之前更高;加之季節更替,人體的生物鐘還沒有適應,也就特別容易引發睡眠方面的問題。花草茶中不含咖啡因與茶鹼等讓人上癮的成分,完全輕鬆無負擔。
隨著水溫和時間的變化,茶湯會展現出不一樣的色彩。(這也就是為什麼最好使用玻璃茶器來衝泡花草茶,因如此可見到花草衝泡開來的美麗茶湯)注入熱水後所散發出的天然花香,更是舒暢身心。
檸檬燻衣草茶:消除焦慮導致頭痛失眠
配方:姜1勺、薰衣草1/3勺、檸檬草1勺。
做法:將乾花草放入茶壺中,注入適量沸水後,蓋上杯蓋悶4~5分鐘,用濾茶網把茶倒出,靜心飲用。
功效:薰衣草的主要功效為緩解緊張情緒、鎮定安神,加入姜和檸檬草在睡前飲用可幫助好眠。
洋甘菊橘子皮茶:消除情緒不安導致的失眠
配方:橙子皮1/3勺、德國洋甘菊1/3勺、麥芽草1/3勺。
做法:將乾花草放入茶壺中,注入適量沸水後,蓋上杯蓋悶4~5分鐘,用濾茶網把茶倒出,靜心飲用。
功效:洋甘菊具有穩定情緒的功效,加入橙子皮和麥芽草,可安撫情緒,安心入眠。
春分豎雞蛋
在春分這天豎雞蛋以慶祝春天的來臨,這個古老的傳統,據說可追溯至4000年前。春分豎蛋,也稱春分立蛋,是指在每年春分這一天,各地民間流行的「豎蛋遊戲」。春分豎蛋的傳統起源於4000年前的中國,當時是為了慶祝春天的來臨,現已成為世界性的節令遊戲。
關於春分樹雞蛋的由來,有一種說法是春分日南北半球晝夜都一樣長,呈66.5度傾斜的地球地軸與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平面處於一種力的相對平衡狀態,有利於豎蛋。其次,春分正值春季的中間,不冷不熱,花紅草綠,人心舒暢,思維敏捷,動作利索,易於豎蛋成功。但是也有人認為這是純粹的技巧問題,與春分無關。天文專家表示,雞蛋可以在一年中的任何一天豎立起來。而且立穩的雞蛋在沒有外界幹擾的情況下,可以保持十幾天不倒。
----華麗分隔線---
@茶百科:茶類第一自媒體。結友、學茶、品茶、交流茶、傳播茶,這裡只談茶。你也可以關注茶百科個人微信號:chabaike
"中華茶人圈"
是@茶百科 發起,「匯聚中華各行業愛茶人」,如果你有興趣,可以回覆:「姓名 + 行業 + 手機 + 微信號」 加入茶人圈,讓我們共同交流、開展茶的傳播。
分享與訂閱:
1、點右上角 -> 分享到朋友圈或微博;
2、搜索公眾號:茶百科 或 jiaoliucha
3、點右上角 -> 查看官方帳號 -> 查看歷史消息,可以查看到@茶百科 過往的精採內容;
掃一掃
讓我們一起愛茶,愛上一種健康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