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至今,「美」一直是人類永恆的追求,而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對於美白的追求也在不斷地增加。更有:「一白遮百醜」的中國俗語仍在流傳,大多數的人對於「美白」是有不斷探索的追求的恆心。近些年來,對於肌膚針對性功效產品也不斷湧入美妝個護市場,對於特定的功效性成分也逐漸了解,隨之越來越多的成分湧入市場:煙醯胺、熊果苷、維生素C等,其中,熊果苷也逐漸被更多品牌發現研發。
01熊果苷的誕生
1998年,日本學者Akiu等從熊果葉中提取分離得到一種可以達到美白效果的物質——熊果苷,熊果苷又名熊果素,呈白色針狀結晶或粉末,萃取自熊果的葉子,其結構上比氫醌多了一個葡糖糖分子,使其更加穩定,具有更好的親膚性,並且其能有效抑制酪氨酸酶活性和黑色素生成,不但可以清除色斑,還有一定的殺菌、消炎作用,成為繼氫醌後的又一美白界的寵兒。

02熊果苷的分類
熊果苷可分為α-熊果苷、β-熊果苷以及脫氧熊果苷 (D-熊果苷),結構不同,其性質也是不盡相同。α-熊果苷和β-熊果苷其實是熊果苷的兩種異構體,雖然僅在旋光度上存在差異,但在提取難度、價格、作用效果上卻天差地別。目前市面上的熊果苷多為β-熊果苷,其價格僅是α-熊果苷的八分之一,但美白效果卻僅為α-熊果苷的十五分之一。有文獻表明,脫氧熊果苷抗黑色素的效用是α-熊果苷的38.5倍,β-熊果苷的350倍,有望成為新一代美白爆品

03熊果苷的應用
2015年,歐盟消費者安全科學委員發布關於α-熊果苷β-熊果苷及脫氧熊果苷的安全評估意見:面霜中含2%、身體乳含0.5%的α-熊果苷是安全的;含7%的β-熊果苷的面霜是安全的;含3%脫氧熊果苷的面霜可能因為儲存條件等導致不穩定,產生氫醌。目前,熊果苷在市場上的產品也在逐漸增多,類型也比較豐富,熊果苷作為美白的一大熱點成分,未來越來越多的品牌將研發出更多相關產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