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東師範大學校校長錢旭紅:教務處的每一位同志都要成為教育家

2021-01-09 中國教育在線

  近日,華東師範大學校長錢旭紅在學校召開的暑假務虛會上發表了講話,強調了團隊建設及加強本科教育對於華東師範大學發展的重要影響。以下為錢校長講話內容:

  華東師大有一個明確的願景以及三大使命,即通過三步走的方式建設成世界一流大學。我校作為國家雙一流大學A類院校,所有問題都要以此為切入點進行考慮。為了完成建成世界一流大學的願景,我們有三大使命:第一,「育人」使命,通過教育模型的深刻變革來培養自由和全面發展的人,我們肩負國家教育創新和教育變革的重要任務。第二,「文明」使命。第三,「發展」使命。今天我想強調第一個使命——「育人」使命,這一使命是任何時候都不能被丟棄的。作為一所以教育和教師教育領先的大學,華東師範大學不同於其它大學,雖然同時作為一所研究型的綜合大學,但教育和教師教育是始終需要牢記的第一角色。那麼,從第一角色為出發點,需要回答以下問題:華東師範大學在國際上、全國內有多少原創的教育模型?有哪些教育模型是由我們引領的?有哪些教育模式是被許多學校模仿的、讓他們跟隨我們的?回答這些問題,需要將我們的願景和使命落實到位,落實到隊,落實到人。

  為了完成這一願景和使命,有三大策略:教育教學創新引領,學科科研優化提升,國家戰略精準對接。那麼在教育教學創新引領方面我校做了哪些工作?其中哪些是別人沒做而我們敢做的?又有哪些是我們做了並產生很大影響的?有哪些已經形成了生產力?

  為了完成這一願景和使命,在三大策略的基礎上,另外我們還有三大手段:學科交叉,信息化(智能化),國際化。這三大手段在我們教育教學方面體現了多少?我校聚焦國家戰略精準對接,提出「教育+」「生態+」「健康+」「智能+」「國際+」五大行動計劃,通過聚焦帶動各個學科,但我校目前的教育教學是否體現了這五大計劃?是否在教材、教學方法、研究成果、獨特的教育改革成果上有所體現?我想,有時候我們需要回過頭看看以前制定的文件,有多少是我們說了就做了的?很多問題在於說了不做,若干年後看會不會發現什麼都沒做。

  如果你問我,我心目中華東師範大學培養的學生應該是什麼樣子?這個問題實指向我們學校的本科教育,因為無論是本科教育、教師教育、研究生教育,還是後續影響到的基礎教育,其中,本科教育是所有教育中的核心,所有在教育中最新的方法、探索、成效都應該在本科教育中體現。回答華東師範大學的培養目標,從人才角度來說,其知識素養能力結構,應當是梯形的,我們培養的畢業生應該有自己的特徵。這些特徵包括,即第一,基礎廣博。作為一所綜合型、研究型的大學,同時是第一所社會主義師範大學,我們培養的學生應當具備基礎廣博的特點,我們培養的學生在基礎廣博這方面應當在上海、在全國都有一席之地的,但我們做到了嗎?現在的課程體系、教育方法能支撐基礎廣博嗎?如果不能,那就是對不起學校的定位。第二,學問精深。我們不是普通師範學院也不是師專,是承擔的文明、民族和國家的發展使命的頂尖大學。作為這麼一所最重要的師範大學之一,需要回答:我們培養的學生學問是否精深?同時作為一所綜合性的研究型大學,目前的課程中,有多少課程內容是學科前沿知識(近五年,包括本校創造的)?其中哪些是突破性、顛覆性的?即使教材上沒有,也應當講授,這樣學生們就能帶上華東師範大學的烙印畢業,否則就是對不起學生。第三,言行示範。在言和行上展現出不同於交通大學、復旦大學、同濟大學等其他學校學生的一種風貌、氣質和能力。比如,在校慶籌備上,我要求體現「不言之教」,即一草一木皆教育。言行示範不等於循規蹈矩,縮手縮腳,溫良恭儉讓,而應是培養《道德經》中老子描述的「聖人」角度思考的那樣的人,結合現實,就是我們的學生應當具備的風貌。第四,教育先行。我校畢業的所有學生應當在教育方面有自己獨特的修養和見解。教育跟隨終身,我校教育學基本理論和能力是否普及到了每一個學生身上,不是指傳統、經典的教育學知識,而是指當代教育學精髓,通過通識課程普及到每個學生。第五,智能支撐。今天是智能的時代,我校為此成立信息學部,以強化我校現有的優勢學科。在座可能不知道,華東師大畢業生的第一大就業領域是教育,第二大就業領域的信息技術。並且,華東師範大學內部教職工,有很大部分都畢業於信息技術及其相關學科。希望通過我們的通識課程,我校畢業生在教育和智能這兩方面應當成為特點,在對比其他學校時,我們學生通過通識課程的普及,應當擁有顯著的信息背景優勢。

  我們在座都應當思考:華東師範大學畢業的學生應當具備怎樣的形象?也即華東師範大學「標準人」——借用生物醫學和大數據領域的「標準人」這一說法,由標準整理的研究模式。通過研究確定華東師範大學的「標準人」,我們就能知道在課程改革、教育方法、教育體系、專業規範方面應當如何建設。

  接下來說專業建設方面,一流專業如何建設?我認為,需要強調交叉前沿,打破現有界限。目前的專業設置更多地帶有五十年代前蘇聯的特點,但反觀美國、英國等國家,無專業之說,只有主修。我們應當擷取不同國家、高等學校的發展優點,充分體現其優勢。

  1.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知識結構在符合專業基礎上,符合個人特點,不同的學科交叉

  比如若干年前的一個人才培養試驗,一個先學兩年物理、再學兩年化學的學生,平均水平是要超過學習四年化學的,因為這符合學科發展規律。比如先學生物再學化學做得不好,但是先學化學再學生物則可以做得很好,因為化學是生物的基礎。因此,在課程設置方面,如何打破現有界限,培養能夠面對未來的人,而不要把學生的知識面越限越窄。應當強調學科交叉,比如化學與地理的交叉,化學與生態交叉,化學與腦科學交叉等。我校應把專業的交叉作為優勢,因為華東師大是專業學科最全的學校之一。在現有的課程體系中,將近四五年產生的知識,以適當的方式傳遞給學生,打破界限,能否讓學生在不同專業都能有所涉獵?以形成獨特的知識結構,這方面,可以通過我們的通識教育、專業教育來完成。比如,人工智慧時代,學習化學的人後續學習人工智慧,那麼就可以在人工智慧設計合成反應方面有所成就。書記、院長、系主任、責任教授都有責任認真謀劃專業發展,我們希望責任教授能夠作為一個一直在前線的思考者,時刻把專業發生的事情反饋給學術委員會,及時有所行動。

  目前我校申報21個一流專業,反問我們現有的課程體系、教學,是否達到一流?我校目前共有83個專業,承擔了學校願景使命嗎?這麼多專業都不可能每個專業成為重點發展專業。如果有的專業在我校的願景使命下是不可能做成一流專業的,希望儘早調整。在支持發展新專業的同時,在3年時間內把現有專業數進行壓縮到60個專業左右。我們的任務是:培養全面發展的人,培養自由的人。但現有責任教授總數不進行增減,我們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合力協調交叉地把專業辦得越來越好,越來越寬,生命力越來越強。

  2.推動課堂教學改革,建設一流課程,強制性鼓勵推廣探究式教學

  我把人類社會、學校發展分成幾個階段:自然階段、學習階段、研究型階段、智慧階段。自然階段即弱肉強食、適者生存的階段。學習階段是學習他人長處、反思自身短處,我校應儘早通過學習階段,進入全面的研究型階段。研究型階段,以研究型醫院為例,研究所和臨床同在,最新的研究成果直接用於臨床;以研究型公司為例,技術先導,最新的研究成果用於實踐,比如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為例,18萬員工中有9萬研究人員。在教學方法上,我們的本科教育是不是研究型的本科教育?如果我們不能達到研究型的本科教育,那我們愧對國家,愧對民族,愧對華東師大。研究型的本科教育課堂,應當以討論式、探究式為主,使得中小學也能以討論、探究為主。我們需要反思,你傳給了基礎教育什麼?基礎教育有的問題,就是師範大學有的問題,我們這樣的師範大學應當首先實踐研究型教育,以傳導到基礎教育。為什麼很多老師越教越死板,越教越失去熱情,因為一張PPT十幾年。很早就要求,PPT版本保持最長期限是半年,大家是否做到?每個學期都應當是新版本。研究型教育教學應該做教育研究、教學研究,特別是高水平的教育研究,學科的教育研究(在國際SCI學刊發表,如J. Chem. Edu.,J. Phy. Edu),而不僅僅是科學研究。對教學為主的人員,研究可以降低量的要求,但不降低質的要求。明年數學教育世界大會將會在我校召開,這是非常值得榮耀的事,因為我們是做教育的,是做數學教育的,這就是我們該做的。

  不能把知識點的傳授當作最重要的責任,最重要的應當是思維方式的傳授,否則學生走上社會後會不知所措,在面臨重大問題時,就不會體現引領力。我們需要傳遞給學生多樣性的思維方式,通過知識傳遞培養不同的思維方式。我們現在的誤區在於讓學生學習了太多的知識點,因為默認這是專業,他以後會幹這個專業,事實很多人今後不幹這個專業,最有用的是這個專業特有的某些思維方式。我們這裡的專業可以說是應該理解為「專門化」,通過「專門化」來掌握知識體系和思維方式。比如早期化學強調元素化學,後續化學強調熱反應,再後面的化學強調超分子化學,這就是思維方式一直在轉變。

  淘汰不合適的課程,調整不稱職的教師。希望戴校長和教務處規劃組織校內外專家對現有課程進行聽課,包括網絡遠程聽課。

  3.深化人才教育模式,培養一流人才,強調學科素質和能力的達成度

  不強調教師以為主,也不強調以學生為主,學生並非教育者,學生不懂教育方法,簡單地以學生來評價教師是有問題的。但應當以更為客觀、全面的方式來評價,通過教師和學生雙方的努力,以學生的素質和能力的達成為衡量標準。我們學生的素質和能力的達成度是多少?有多少學生通過學習達成了素質要求?我們的最低標準應當達到國際標準,通過國際評估,國際標準是國際教育的及格標準,我們可以分批完成。但同時允許強調獨特性,中文系、馬克思主義教育可以強調獨特性,然後把自己做成國際標準。這一過程可概括為:對標、追標、創標。

  4.加強教育學科建設,打造一流師資隊伍

  首先回答,什麼是教育家?教務處的每一位同志都要成為教育家。全國有多少所師範大學?其中華東師大居於什麼位置?全國有多少個研究型大學?其中華東師大居於什麼位置?因此我們的教務處應當是教育家組成的教務處,否則愧對學校的世界一流大學的地位(而且是師範大學)。儘管我國有許多命名的科學家、首席科學家,奇怪的是,目前我國教育家很少、被命名的更少,因為沒有人明確過教育家的鮮明標準,也沒有明確的培養和成長計劃,但我們要先行!我們要建立中國教育家的「標準像」。我個人認為的教育家的標準是:有自己的學說、有自己的實踐、曾經擔任過一定的教育行政工作、能夠取得顯著的教育成果並有影響輻射能力。華東師範大學眼中教育家的標準形象到底是什麼?各個學院院長、系主任、著名教授,達到教育家要求了嗎?在座的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成為所在領域或者學科的教育家。

  5.教學科研服務一體化

  如何做團隊建設?「校內有隊,校外有體,國家有位」,這是交大對自己團隊的要求,同樣我們學校的團隊也應當做到,以增強我校在全國的競爭力。最後,我們的本科教育是研究型教育,需要讓學生儘早地進課題、進實驗室、進團隊。和團隊、實驗室、社會實踐結合在一起。

  希望各位把自己的人生職業定位在教育家,當華東師範大學擁有最多的教育家時,華東師範大學一定是世界的一流大學。

相關焦點

  • 特殊的一屆畢業生,也將是不平凡的一屆師大人 華東師範大學2020屆...
    6月23日,華東師範大學2020屆畢業典禮分上下午兩場在閔行校區和中山北路校區露天舉行,並同步在人民網、學習強國、央視頻、微博、B站、抖音、快手、華東師大APP、華東師大直播平臺等渠道,面向未能到場的畢業生、畢業生親友和海內外校友進行全程線上直播。各平臺線上收看人次超過450萬。
  • 專訪華東師大校長錢旭紅院士:文明新曙光下的科技人文與大學之道
    文明新曙光下的科技人文與大學之道——華東師範大學校長 錢旭紅 院士 訪談摘要:面對新的世界文明變局,我們迫切需要改變思維。改變思維既要回歸本源,又要更現代。量子思維既是最前沿的,又與老子的學說相通。
  • 華東師範大學設計學院學生設計的校慶七十周年標識今天發布
    中國教育在線訊 10月18日晚7點華東師範大學校慶七十周年標識在學校文史樓前的大草坪上正式向社會和公眾發布華東師範大學黨委書記梅兵教授、校長錢旭紅教授、著名校友田培慶先生等學校領導、教師、學生和校友代表共同為校慶七十周年標識揭幕。  此次發布的校慶七十周年標識是由設計學院學生胡琢玉設計的,是學校從設計學院視覺傳達專業學生設計的一百多個設計方案中遴選出來的。
  • 華東師範大學牽頭,四校對口支援麗江師專正式籤約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了建設教育強國、實現教育現代化的目標,教育部組織三省教育廳和四所高校組團式對口支援麗江師範高等專科學校,以華東師範大學為牽頭單位,合力幫助麗江師專「長大長壯長美」,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夯實人力資源基礎,服務滇西北乃至雲南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有效銜接鄉村振興
  • 夜讀黨史142丨走進浙江師範大學·西子湖畔創校
    創建之初較為倉促,學校暫借杭州市南山路98號原杭州師範學校的舊校舍(現中國美術學院校址)做校本部,借杭州幼兒師範學校的房屋為中文科的教學和生活用房。 學生總計735人,多來自華東三省,設5個專修班,學制兩年。其中中國語文專修科202人,數學專修科210人,物理專修科140人,化學專修科32人,歷史專修科151人。教職員工共145人,其中講師31人、助教43人,主要由省教育廳抽調浙江教師進修學校的部分教師、在省市範圍內商調中學骨幹教師以及調配應屆大學生組成。
  • 華東師範大學2020年新年賀詞發布,12個學科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
    2020,我們攜手奮進再出發——華東師範大學2020年新年賀詞老師們、同學們、廣大校友們、各界朋友們:新元肇始,萬象更新。在這辭舊迎新的美好時刻,我們代表華東師範大學,向全體師生員工、離退休老同志、海內外校友,致以最誠摯的問候和最美好的祝願!向長期關心、支持華東師大建設發展的各級領導和各界朋友,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衷心的感謝!2019年,全體師大人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以奮鬥者的姿態並肩攜手、奮勇拼搏,吹響新時代前進號角,為師大發展譜就華章。
  • 啟智明慧、陶情冶操 華東師範大學美術學院教師展開幕
    10月16日,「啟智明慧、陶情冶操:風起海上——華東師範大學美術學院教師作品展」在華東師範大學中北校區新址落成的博物館開展。華東師範大學黨委書記梅兵、上海市文聯專職副主席韓陳青、華東師範大學副校長、博物館館長孫真榮、華東師範大學副校長李志斌、校發展諮詢委員會秘書長、博物館顧問龔若棟、校長助理、校教育發展基金會兼校慶籌備辦主任斯陽、校博物館常務副館長白勇、上海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上海美術學院副院長蔣鐵驪、上海市書法家協會駐會副主席兼秘書長潘善助、上海市美術家協會秘書長丁設、華東師範大學美術學院院長張曉凌、副院長鄭文、張方白
  • 教育部任命軒福貞為華東理工大學校長
    教育部人事司司長張東剛在會上宣讀了教育部黨組的任免決定:任命軒福貞同志為華東理工大學校長、黨委副書記(試用期一年);因年齡原因,免去曲景平同志的華東理工大學校長、黨委副書記職務,免去吳柏鈞同志的華東理工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職務。上海市教衛工作黨委書記沈煒同志以及教育部人事司、上海市委組織部、上海市教衛工作黨委的有關負責同志出席會議。會議由我校黨委書記杜慧芳主持。
  • 我們的好校長習近平同志 ——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六)
    1984年10月28日,閩大成立儀式暨開學典禮在福州市禮堂舉行,時任福州市委書記袁啟彤兼任校長。創業艱難百戰多。閩大創校初期,依託福州大學、福建師範大學聯合辦學,當時「沒有校舍、沒有師資、沒有設備」,人稱「三無」學校。當然,按照袁啟彤校長的原話,「自己辦學,就得有延安抗大精神」。學校處境相當困難,袁啟彤校長離任履新前建議:「我走了,誰接我的班做市委書記,誰就要兼閩江大學的校長。」
  • 「珊瑚絨睡衣一穿就是半年」,扎心了我的校長!
    請你們任何時候,都要挺直腰板,一定要相信未來!」越是複雜越要專注做好一件事四川大學校長李言榮四川大學校長李言榮以「人生天地之間,如白駒過隙,忽然而已」,叮囑同學們越是複雜就越要專注甚至傾其一生做好一件事。
  • 華東師範大學附屬學校在豫啟動,鄭州迎來基礎教育翹楚
    華東師範大學創立於1951年,位列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985工程」、「211工程」是國家教育部指定的「全國中學校長培訓中心」,一直是中國基礎教育事業的「領頭羊」。其下屬華東師範大學第二附屬中學是上海市唯一一所由教育部直管的重點中學,也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洲教育革新為發展服務計劃聯繫中心」(APEID)成員單位,每年被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華東師範大學、同濟大學等名校錄取的學生超過該校畢業生數60%。
  • 濟鋼高中校長邢文明榮登《教育家》雜誌封面人物
    《教育家》雜誌不僅僅是一本高端的教育雜誌,更是助推教育家成長的平臺。雜誌創刊以來,已經舉辦了「尋找大國良師」「尋找中國好校長」「教育家成長大講堂」「國家語言文化大講堂」「語文名師成長大講堂」「中國校長創新發展大會」等多個影響廣泛、反響熱烈的品牌活動。
  • 師範類大學前五排名,華東師範大學排名第二,湖南師範大學第五
    對於很多的家長和考生來說高考是自己家庭改變命運的機會,很多的寒門學子就是要靠高考來改變命運。雖然近年來,寒門難出貴子,但每一年都有很多的寒門學子通過高考改變自己以後的人生軌跡。02華東師範大學華東師範大學一直是師範類的大學最火的高校,因為華師大位於「魔都」上海,地理位置非常好,也導致了每一年都有很多的高考生報考。
  • 李棣華:從革命工作者到外語教育家
    在這個特殊日子裡,謹以此文,懷念這樣一位教育大家,也表達對全體教師的崇敬之情。1919年,李棣華以優異成績考取了在太原新創辦的「山西外國文言學校」,學校全部公費,每縣兩個名額,李棣華進了「倫敦班」。德國教育家衛西琴以現代理念辦學校,李棣華進步飛快,成績最優。一年後,學業出眾的李棣華被山西省立第一中學錄取,在同屆兩百多各地學子中名列第一。
  • 華中師範大學和華東師範大學比,哪個實力更強?
    華中師範大學和華東師範大學比,哪個實力更強?說真的,兩者沒有可比性,差距可不是一般的大,華東師大僅次於北師大,一直排名都是槓槓的全國老二,直到目前還沒有哪所師大能夠挑戰她的位置!華東師範大學簡稱「華東師大」,坐落於中國上海市,教育部直屬重點高校,曾經的「985工程」建設大學,首批入選國家僅有的36所A類世界一流大學建設名校。
  • 華東師範大學「我的祖國」專場音樂會 紀念這特殊的一年-中新社上海
    音樂會由華東師範大學黨委宣傳部和華東師範大學教務處主辦,華東師範大學歌劇實驗中心承辦。華東師範大學黨委副書記朱民、黨委常務副書記王宏舟,副校長孫真榮、李志斌、戴立益,部分師生及社會各界人士齊聚一堂,共同欣賞了這場高水平音樂會。
  • 以文化人 以美育人-校園大師劇大中小一體化育人協作平臺在華東...
    12月1日,由華東師範大學發起的「以文化人以美育人」上海市校園大師劇創作暨大師劇《孟憲承》劇本研討會在華東師大中山北路校區舉行。來自上海市教衛工作黨委宣傳處、上海話劇藝術中心、有關大中小學,以及華東師範大學黨委宣傳部、校團委和孟憲承書院的領導和專家出席,一起探討校園大師劇創作,深入交流大師劇育人實踐,共同見證校園大師劇大中小一體化育人協作平臺成立。
  • 華東師範大學,南方最好的師範大學
    華東師範大學,簡稱「華東師大」,位於上海市,是雙一流A類高校,也是中國兩所985師範大學之一。華東師大不僅是師範類名校,也是一所綜合性研究型全國重點大學,具有很強的學術、科研實力。華東師範大學成立於1951年10月16日,是以大夏大學(1924年)、光華大學(1925年)為基礎,同時調進聖約翰大學、復旦大學、同濟大學和浙江大學等高校的部分系科,在大夏大學原址上創辦的。1972年與上海師範學院、上海體育學院等院校合併,改名上海師範大學。1980年恢復華東師範大學校名。
  • 上海四大名校,錄取分很高,其中華東師範大學分數最低!
    我們看看它們的錄取分數線,其中華東師範大學平均分數最低!一、上海交通大學2019年分數線上海交通大學是醫學院,與校本部在本科招生上,是分開獨立招生的,因此有兩個招生代碼。看到上交大這麼高的分數,估計很多考生有一種可望不可及的感覺,畢竟考上頂尖的名校,只是極少數人,可能要去是省內前80名左右。二、復旦大學2019年分數線都說清北的頂端的尖,那麼上交復旦就是尖下面的第二檔,因此分數不會低到哪裡去。
  • 華東師範大學2021年設計學類招生簡章
    華東師範大學是國家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是國家「211工程」「985工程」重點建設的綜合性研究型高水平大學, 2017年進入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行列。華東師範大學設計學院教學理念先進,師資力量雄厚,教學設備設施一流,國際化辦學程度高。畢業生就業率多年來始終名列前茅,學生在國內外重大比賽中屢屢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