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界的黃埔!一次業務剝離,就誕生10家上市公司

2020-12-21 科技好年華

科技界的「黃埔軍校」!華為一次業務剝離,就孵化出10家上市公司

11月17日,華為宣布整體剝離榮耀手機業務,不再持有任何股權,也不再參與任何關於榮耀的經營管理和決策。在榮耀送別會上,任正非勉勵榮耀要做華為全球最強的競爭對手,超越華為,甚至可以喊打倒華為。

其實,榮耀並不是第一個被賣掉的公司,這樣的事在華為發展的歷史上發生過多次,比較有影響力的是出售安聖電氣、華三和華為海洋。最令人敬佩的是,華為一次業務剝離,孵化出10家上市公司,深度影響了國內網絡能源界,華為也因此被稱為科技界的黃埔軍校。

2001年10月,華為技術有限公司以7.5億美元的價格,將旗下的深圳市安聖電氣有限公司(以下稱「安聖電氣」)出售給美國艾默生集團,這是中國當時最大一起市場併購案。

資料顯示,安聖電氣當時是華為最大的子公司,擁有48項國家專利,盈利能力也很強,2001年的市場銷售總額高達26億元,有著良好的市場前景。但是,安聖電氣生不逢時,正好趕上全球網際網路危機。

當時華為認為,必須轉讓和剝離所有與核心方向不相干的業務,把主要精力、資源放在通信領域,特別是數據通信、移動通信領域。而安聖電氣業務範圍是電力電子和控制技術,與華為的核心發展方向不同,任正非認為,賣掉安聖電氣,更有利於其長遠發展。

憑藉華為在電源領域過去10餘年的苦心經營,艾默生網絡能源迅速崛起,很快就成為不間斷電源(UPS)領域的霸主。

華為出售安聖電氣的影響還遠不止於此。有人說,華為一次業務剝離,就孵化出10家上市公司,被成為科技界的黃埔軍校。這是因為,目前有10家A股上市公司,創始人或核心技術團隊出自華為公司。

匯川技術創始人為朱興明,藍海華騰的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邱文淵和徐學海,都來自華為。另外,英威騰、中恆電氣、麥格米特、禾望電氣、英維克、盛弘股份、欣銳科技等公司的核心技術團隊來自華為。

新華三,全稱為新華三集團有限公司,是一家可以提供計算、存儲、網絡、5G、安全等數位化整體解決方案的公司,2020年上半年,營業收入167.54億元,是紫光股份最主要的收入來源。

資料顯示,華三脫胎於華為數據通信部,由華為絕對控股。2003年11月,3Com公司通過配股方式,取得了華三49%的股權。2009年,3Com公司被惠普以27億美元的價格收購,2015年5月份,紫光股份收購華三51%的股權,更名為新華三,幾經易手,最終成為中資控股公司。

華為海洋成立於2008年1月份,公司的定位為海纜通信網絡建設解決方案提供商。華為海洋憑藉其先進的技術已經拿下全球超過10%的市場份額,2017年、2018的主營業務收入分別為16.5億元、18.25億元。

2019年,華為被列入實體清單,華為海洋海外訂單的執行情況不容樂觀。華為忍痛割肉,將華為海洋賣給亨通光電為,應對美國打壓。2020年11月初,華為海洋網絡有限公司正式更名為華海通信技術有限公司。

亨通光電通過併購華為海洋,不僅迅速擴大了其在海纜市場的份額,還獲得華為海洋積累了10餘年的海纜建設經驗和產業鏈資源,已經初步具備了與國際巨頭一較高下的實力。

無論是主動或還是被動的賣掉自己的公司,華為都是為了保住了最核心的通信業務,而那些被賣掉的公司,都已經成為國內網絡能源界的翹楚,華為也因此被稱為科技界的黃埔軍校。

相關焦點

  • 智慧能源:公司剝離鋰電業務有效降低公司資產負債率 改善公司經營...
    來源:同花順金融研究中心同花順(300033)金融研究中心12月10日訊,有投資者向智慧能源(600869)提問, 董秘您好,11.25日公司公告稱要剝離鋰電業務。請問剝離後會對公司有何積極影響?公司回答表示,【智慧能源,智慧城市】尊敬的投資者,感謝您對公司的關注。
  • 【華為剝離榮耀業務】記者從榮耀內部多個信源確認,目前榮耀業務已...
    【華為剝離榮耀業務】記者從榮耀內部多個信源確認,目前榮耀業務已確定收購方案,不久後將從華為剝離。「收購的方向定了,大家也在等最終的消息。」榮耀內部人士對記者說。有傳言稱,此次榮耀新公司提出的補償方案有一次性支付股票全部原價回購、1.7倍19年收入補償、新公司給期權等方案,並提出了三年上市的目標。
  • 夏普計劃剝離顯示業務 成立新公司專注於microLED
    據國外媒體報導,鴻海2016年收購的夏普,計劃剝離旗下的顯示業務部門,並成立一家新的公司以專注於microLED顯示技術。 從外媒的報導來看,剝離顯示業務之後,夏普將成立一家名為夏普顯示技術(Sharp Display Technology,簡稱SDTC)的新公司。
  • 以西門子為例,工業巨頭ABB也將剝離多個業務
    PART 01 ABB希望剝離部分業務 在本周四舉行的線上投資者會議上,羅必昂宣布正在「考慮所有方案」,將出售或剝離目前20個業務部門中的三個。同時,羅必昂也削減了銷售增長目標。 這家瑞士公司的產品範圍從電動船用馬達到工廠機器人。自CEO羅必昂於今年3月接任以來,一直在對其業務進行審查,並表示ABB的業務模式過於複雜。
  • 多家上市公司先後涉獵又退出藥房託管
    原標題:多家上市公司先後涉獵又退出藥房託管   7日,步長製藥
  • 廣信材料設立電子專用材料公司,同步剝離新能源材料公司
    集微網消息 12月10日,廣信材料發布公告稱,公司擬5000萬元在廣東省珠海市出資設立廣東廣信感光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東廣信」),進行電子專用材料、油墨及類似產品、塗料、合成樹脂、其他合成材料的研發、製造、銷售及技術服務。
  • 太安堂再次出售康愛多股權 剝離網際網路醫藥電商業務
    上述交易完成後,太安堂剝離網際網路醫藥電商業務資產,康愛多將變為公司的參股公司。這已是太安堂今年第三次出售康愛多股權。康愛多成立於2010年7月30日,主要經營醫療用品及器材零售、中成藥、中藥飲片批發、保健食品批發等。天眼查顯示,康愛多旗下有6家全資子公司及兩家控股子公司,包括康愛多網際網路醫院有限責任公司、廣州康愛多智慧科技有限公司、粵太藥業等。
  • 剝離TikTok後 字節跳動啟動國內上市已「迫在眉睫」
    另一方面,美國的風險投資人們積極推動美國封禁下TikTok歸屬問題的解決,8月1日晚,路透社報導稱字節跳動同意剝離TikTok美國業務,微軟等兩家公司將進行接管,3日,微軟發文證實,將繼續就收購TikTok美國業務進行談判。剝離TikTok後,字節跳動上市的進程再次引發關注。雖然至今沒有正式宣布,但相信已經用不了多久時間了。
  • 為上市梳理資產?左暉暗自剝離多家科技、物業公司最終受益人
    來源: 風財訊撰文|王迪 來源|風財訊在暗自退出多家商務諮詢公司實際控制人之後,6月9日,風財訊獲悉,貝殼找房董事長左暉不再是明德倍適(天津)科技有限公司、崑山明德倍適暖通科技有限公司、明德萊茵(天津)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定福和家物業管理有限公司、明德鴻源(北京)機電設備安裝有限公司的最終受益人。
  • 優信Q2營收暴跌80%、部分線下門店關閉,剝離金融業務能否斷臂求生?
    除了股價長期在1美元左右徘徊、面臨退市風險以外,其驅動業務增長的金融業務也頻遭投訴,最終被剝離,這一斷臂求生的舉動能帶來多大成效尚未可知。 這不禁讓人思考,作為中國二手車電商行業內第一家上市的企業,優信究竟還能否迎來「春天」?
  • 15家美股互金上市公司現狀堪憂,唯有信而富發出SOS信號
    此後幾年間,國內互金企業紛紛效仿宜人貸,將目光轉向海外資本市場,掀起赴美上市潮。在此浪潮下,共有15家互金企業成功在美上市。縱觀這15家在美股上市的互金公司,有故事,也有事故。截至2020年9月1日晚間美股收盤,15家在美股上市的互金企業中,有5家股價低於1美元,淪為仙股,並面臨退市風險;聖盈信、和信貸、比特數字(原點牛金融)、微貸網先後因涉嫌非法資金被立案調查;信而富更是更名為SOS,或以此向外界發出求救信號;剩下為數不多互金企業也舉步維艱,紛紛暫停或剝離網貸業務,謀求轉型。
  • LG化學電池業務剝離 LG新能源正式成立
    LG化學電池業務拆分實現關鍵一步。 12月1日,LG新能源(LG Energy Solution)正式成立,原LG化學電池事業本部總裁金鐘現出任新公司CEO。
  • 54家國內主要百貨上市公司上半年營收排行榜
    《聯商網》選取了國內54家百貨上市公司的2018年上半年財報,根據財報,上半年54家上市公司合計實現營業收入2492.91億元,合計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120.40億元。綜合整體來看,54家百貨上市公司營收上漲的有35家,淨利上漲的有31家,其中營收淨利全部上漲的有22家,營收淨利雙線下降的有10家。
  • 黑石24億美元撿便宜,武田製藥剝離旗下OTC業務
    1954年,基於維生素B1衍生物的配方Alimina上市,1955年Benza感冒藥發行。武田的這兩款產品逐漸在國內市場打出名頭,給公司帶來了充足的利潤。 藉助著早前打下的基礎,武田大規模投入研發,上市了一系列仿製藥藥物。在藉助日本對國內藥企的保護政策佔據國內市場後,武田又轉戰海外,與跨國藥企雅培展開合作,運用仿製藥的價格優勢,逐漸挖掘歐美市場的潛力。
  • 武田業務再剝離,超3億美元將中國大陸非核心業務賣給海森
    繼8月份以高達5.62億美元剝離歐洲和加拿大業務部(EUCAN)的OTC和選定的非核心資產給Cheplapharm後,武田製藥在21日再次瘦身。這是自2019年1月份以來,武田製藥的第十次業務剝離,累計總額已經達到113億美元。
  • 上海港進口義大利壓花機清關公司/機器進口貨運代理
    上海港進口義大利壓花機清關公司/機器進口貨運代理加達國際進口報關公司總部位於東莞,業務分布於、中國內地、東南亞以及全球具活力和潛力的新興市場,在國際物流界有著廣泛影響。
  • 易成新能剝離晶矽片切割刃料業務 控股股東16億接盤
    草案顯示,公司決定將晶矽片切割刃料業務相關資產,以約16億元轉讓給控股股東中國平煤神馬集團。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本次資產轉讓的交易方式為平煤神馬集團承接上市公司部分債務和支付現金,若屆時雙方互負債務,雙方可通過債務抵銷方式抵銷本次交易部分對價。
  • 多家藥企開啟了「瘦身」模式 萊美藥業等上市公司進行資產出售
    就在近期,多家藥企開啟了「瘦身」模式——轉讓出售旗下資產或股權等,哪怕轉讓不成功也執意繼續到底。萊美藥業、人福醫藥、哈藥股份、海正藥業等上市公司都一個賽一個地在進行資產出售,其中不少美其名曰「加速聚焦主業發展、避免與控股股東產生同業競爭」。
  • 科創板「西南第一股」誕生,成都高新區已有38家公司上市
    在企業都受到疫情影響的當下,先導藥物卻能突破邁進、成功上市,為何這一西南地區首家科創板上市企業誕生在成都高新區? 不僅是16日科創板上市的先導藥物,就在本周,成都高新區還有2家企業提交科創板上市審核,等待上交所正式受理。
  • 剝離資產上市失敗大股東甩"燙手山芋" 還套回近5億!
    不過,從程序上來說,發行股份收購資產相比較「大股東現金參與定增+賣資產給上市公司」,監管審核程序要複雜的多。收購標的實際是上市公司剝離e公司記者梳理發現,精工鋼構並未充分披露本次標的與上市公司相對複雜的股權關係。公司僅表示,牆煌新材料是「公司控股股東所控制的企業,是一家專注於幕牆施工安裝系統、鋁材及鋼材塗鍍生產系統的新型科技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