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成新能剝離晶矽片切割刃料業務 控股股東16億接盤

2021-01-15 東方財富網

  6月1日,易成新能(300080,SZ)披露重組草案。草案顯示,公司決定將晶矽片切割刃料業務相關資產,以約16億元轉讓給控股股東中國平煤神馬集團。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本次資產轉讓的交易方式為平煤神馬集團承接上市公司部分債務和支付現金,若屆時雙方互負債務,雙方可通過債務抵銷方式抵銷本次交易部分對價。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被剝離的晶矽片切割刃料業務原本是易成新能的主要營收來源之一,但因行業變動及工藝快速換代,易成新能晶矽片切割刃料相關業務產銷量嚴重下滑,收入大幅減少。

  平煤神馬集團欲接盤

  6月1日,易成新能發布《重大資產出售暨關聯交易報告書》,稱公司將持有的晶矽片切割刃料業務相關的資產,即易成新材100%股權、新路標100%股權,全部轉讓給平煤神馬集團。

  公告顯示,本次擬出售資產採用資產基礎法進行評估,截至評估基準日2017年12月31日,擬出售資產的評估值約為15.57億元。

  交易雙方協商確定交易對價為15.57億元,支付方式則由平煤神馬集團承接上市公司部分債務以及現金支付。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在這次交易進行前,易成新能進行了內部資產整合,將母公司及其全資子公司開封萬盛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萬盛新材)持有的晶矽片切割刃料業務相關資產和部分負債劃轉至本次標的之一易成新材中。

  截至2017年末,易成新能及萬盛新材擬劃轉的資產中的負債合計為8.13億元,其中易成新能涉及劃轉負債5.53億元,萬盛新材涉及劃轉負債2.6億元。

  針對上述債務,易成新能稱已通知相關債權人,並已取得部分債權人出具的同意函。尚未償還或未獲得債權人同意轉移的債務金額合計為529.42萬元。

  易成新能是一家主營業務為晶矽片切割刃料的生產和銷售的企業。其主要產品為晶矽片切割刃料,其控股股東為平煤神馬集團,實際控制人為河南省國資委。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交易涉及的資產之一——易成新材是平煤神馬入主易成新能後注入上市公司的資產。

  對於本次交易,易成新能在公告中稱,公司將晶矽片切割刃料業務(包括與其相關的廢砂漿回收利用業務)進行剝離,有利於「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戰略的實施,有利於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之前交易價格預計不超5億

  本次資產出售並非臨時起意。早在今年3月27日,易成新能就發布公告,擬將晶矽片切割刃料業務、光伏電站EPC業務相關的資產、負債及股權轉讓給平煤神馬集團。當時預估的上述資產總額預計介於35億~40億元之間,但交易價格則預計介於2億~5億元之間。

  近40億元的資產只以2億~5億元的價格賣出,一時間,引來不少投資者的質疑。

  最終,易成新能決定將晶矽片切割刃料業務全部打包出售給控股股東,交易背後,則是行業整體工藝的革新。

  2017年度,易成新能全年實現營收18.26億元,同比下降23.98%,歸屬淨利虧損10.24億元。其中,晶矽片切割刃料的營業收入為2.55億元,比去年同期下降了75.79%。

  就是在這一年,大批多晶矽切片企業將傳統砂漿切片機改造為金剛線切割工藝,傳統的碳化矽切割方式已經逐漸失去了優勢,相關產品市場需求急劇下降。

  這也導致易成新能的傳統客戶大幅減少對晶矽片切割刃料的採購,2015年晶矽片切割刃料對易成新能全年營收的貢獻曾高達66.06%,2016年降至43.84%,2017年僅為13.96%。

  與此同時,2017年易成新能晶矽片切割刃料銷量較上年減少76.14%,產量降低了68.47%,產銷雙降導致易成新能不得不大額計提資產減值。根據財報,2017年易成新能計提了7.59億元的資產減值,其中存貨跌價損失4.52億元,固定資產減值損失1.44億元。

(責任編輯:DF305)

相關焦點

  • 飛利浦剝離家電業務 誰來接盤?
    原標題:飛利浦剝離家電業務,誰來接盤?2019年,飛利浦的全年營收為195億歐元,健康生活業務版塊營收佔比為30%,同比增長8%,是三大業務板塊中增速最慢的。
  • 飛利浦剝離家電業務,誰來接盤?
    剝離業務出於戰略考量早在今年初,飛利浦就向外界釋放了出售家電業務的強烈信號。1月底,飛利浦方面曾表示,考慮剝離並出售家居護理及廚房電器業務板塊,具體產品包括榨汁機、電水壺、咖啡機、電飯煲、壓力鍋、攪拌機、空氣炸鍋、麵條機、麵包機、電熨鬥、掛燙機、吸塵器、熱水器、空調、空氣淨化器、加溼器、風扇、取暖器等。
  • 美盛文化控股股東擬轉讓5%公司股份 九州國泰將接盤
    原標題:美盛文化控股股東擬轉讓5%公司股份 九州國泰將接盤   美盛文化
  • 【芯視野】環球晶併購Siltronic 半導體矽片產業格局生變
    昨日,全球第三大半導體矽片廠商環球晶圓(以下簡稱「環球晶」)宣布45億美元收購全球第四大半導體矽片廠商Siltronic(以下簡稱「世創」),若收購最終實現,環球晶將坐上半導體矽片市佔率「一哥」的寶座。
  • 矽片設備龍頭晶盛機電
    光伏產業鏈從矽料到光伏發電系統可分為上遊、中遊、下遊三個階段,其中上遊包括從矽料到矽片的長晶、截斷、切片等過程;中遊包括將矽片加工成組件的制絨、擴散、PECVD、焊接等步驟;下遊主要指各種光伏發電系統。
  • 半導體材料深度報告:矽片投資寶典
    而且被剝離出的晶圓可以重複利用,大大降低了成本。2. 矽片:製造難度大且壁壘高2.1. 矽片製造技術過程 矽片的原材料是石英,也就是通常說的沙子,可以直接在自然界開採。晶圓製造的過程可以通過幾步來完成。脫 氧提純,提煉多晶矽,單晶矽錠(矽棒),滾磨,晶片切割,晶圓拋光,退火,測試,包裝等等步驟。
  • 晶盛機電:矽片擴產 設備先行
    矽片行業進入技術平穩期,行業由「先發優勢」向「後發優勢」演進,吸引組件等其他環節的企業陸續加入矽片端,目前晶科、晶澳、上機、通威均規劃了較大規模的矽片項目。我們測算到2022年,中環、隆基雙寡頭的市佔率將從2018年的73%下降到55%。
  • 這擬IPO企業切割原控股股東的苦衷
    公司3年前的控股股東還是科元塑膠,曾以紅籌方式在美國借殼上市。公司目前控股股東為寧波定鴻股權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持有公司股份比例73.6167%。公司實際控制人為陶春風先生。公司實際控制人與寧波定鴻的股權及控制關係如下圖所示:
  • 一次業務剝離,就誕生10家上市公司
    華為一次業務剝離,就孵化出10家上市公司11月17日,華為宣布整體剝離榮耀手機業務,不再持有任何股權,也不再參與任何關於榮耀的經營管理和決策。在榮耀送別會上,任正非勉勵榮耀要做華為全球最強的競爭對手,超越華為,甚至可以喊打倒華為。
  • 1000億負債「啟迪控股」完成交割,清華控股不再是控股股東
    隨著啟迪控股14.84%股份轉讓完成交割,清華控股不再是控股股東,其歷時三年的校企改革全面完成。轉讓股份完成交割公告交易後,清華控股不再是啟迪控股的控股股東,啟迪環境也將變為無實際控制人狀態。中誠信國際認為,啟迪科服股東結構將改變,未來業務經營變化情況需持續關注;另外清華控股信用狀況發生變化,且未來實際控制人情況尚不明確,或將面臨一定的治理風險和融資環境變化。
  • 剝離資產上市失敗大股東甩"燙手山芋" 還套回近5億!
    公司回復問詢稱,精工控股截至9月底的總資產是235.89億元,淨資產?69.80億元,營業收入?95.8億元,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7.16億元,淨利潤?1.87億元(上述數據未經審計),控股股東經營情況良好,不存在資金問題。天眼查的數據顯示,精工控股目前有兩大股東,精功集團有限公司持股51%,中建信持有剩餘49%的股權。
  • 「IPO價值觀」業務倚靠關聯交易,上海合晶經營獨立性存疑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上海合晶是臺灣合晶科技集團的一員,上海合晶的獨立性、關聯交易以及同業競爭等方面就尤為受到關注。據招股書披露,上海合晶與控股股東STIC及WWIC、合晶科技之間存在相同或相似業務的企業包括合晶科技與美國漢崧。
  • 或再擲7.6億美元接盤 哈藥陷GNC迷局
    原標題:或再擲7.6億美元接盤 哈藥陷GNC迷局 摘要 【或再擲7.6億美元接盤 哈藥陷GNC迷局】6月24日,GNC(美國健安喜控股有限公司)向德拉瓦州美國破產法院提出破產保護申請
  • 金融時報:環球晶併購世創反映出矽片行業產能過剩
    集微網消息,12月10日,中國臺灣矽晶圓大廠環球晶於宣布以大約 37.5 億歐元(約合 45.3 億美元)收購德國矽晶圓製造商 Siltronic(世創),並與其籤訂商業合併協議(BCA),確認環球晶將公開收購世創所有流通在外股份。
  • 控股股東擬減持不超6%股份 柘中股份因投資收益下降拖累業績
    上一波減持剛剛屆滿,柘中股份(002346)控股股東又推出新一輪減持計劃。 12月11日晚間,公司發布公告,因投資半導體矽片項目資金需要,控股股東上海康峰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下稱「康峰投資」)擬減持不超過2649.45萬股(佔總股本的6%)。
  • 阿里36億美金控股高鑫零售後,大潤發將駛向何處?
    10月19日,阿里巴巴集團宣布擬向高鑫零售投資280億港元(約36億美元),交易完成後,阿里直接和間接持股比例將增至72%,成為高鑫零售控股股東。 同時,根據《收購守則》,阿里須向獨立股東作出強制性全面要約,每股現金8.1港元。高鑫零售上周五(10月16日)收報7.93元,要約價溢價2%。
  • LG化學今日召開臨時股東大會 表決是否剝離電池業務
    【TechWeb】10月30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根據此前所公布的計劃,LG旗下的LG化學,將在今日召開臨時股東大會,決定是否剝離包括電動汽車電池在內的電池業務。
  • 晶科科技:2020年第四次臨時股東大會會議資料
    (2)晶科能源進一步承諾,晶科能源及晶科能源全資或控股子公司已進行業務戰略調整,未來將不再從事光伏電站業務。現在或將來均不會在中國境內和境外,控制任何可能導致與晶科科技主營業務產生同業競爭關係的企業,亦不會以任何形式直接或間接從事或開展任何與晶科科技主營業務相同、相似或可能產生同業競爭關係的業務或活動。
  • 永安保險一股東退出 陝國投A年內二度「接盤」
    該股東變更事項已經陝西銀保監局批覆同意。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這已是陝國投A年內二次接盤小股東轉讓股權。今年5月,其接盤了平安銀行所持2.52%股權,持股比例從2.29%上升至4.81%。轉讓後,平安銀行退出持股永安保險。根據償付能力報告,2020年前三季度,永安保險實現保險業務收入82.3億元,淨利潤4.68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