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人文者也。
公元三世紀,基督教教會爆發了一場有關懺悔的爭論,由加裡斯教和希坡律圖為首的兩派爭論最終導致羅馬教會發生了分裂。
還不止如此,這場爭論使得許多當時著名的神學家淪為分裂的犧牲品,被取消教籍,成了叛教者,偏偏就是這些叛教者,卻為基督教的發展提供了很重要的理論貢獻,諾瓦替安就是其中頗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
說起來,這場爭論的核心不在於懺悔、補罪和贖罪,而是在於其適用的範圍,還有實施這類權力的擁有者的權力爭奪,諾瓦替安並沒有過多地參與,所以,受到的波及也較小,更主要的,還在於他研究的學術理論與懺悔的關係也不大。
諾瓦替安的研究集中在「三一論」,著有《論三位一體》,在這篇文章中,他試圖證明神子的神性,及其與父的區別。
了解基督教的人都知道,直到現在,基督教內仍然有許多學派對於這個問題爭論不休,足可見其重要性,那麼,它重要在哪裡呢?
三位,即聖父、聖子和聖靈,早期的基督教,除了正統派認為三聖其實是一個神以外,其他學派對此的認知都各有不同。
比較主流的,被正統派攻擊為異端的諾斯底主義者認為,這三聖指的是三個完全不同的人和神,而另外的學派則認為三聖指的是兩個人,甚至在三者之間,還存在著未知的使徒,充當上帝的左右手,進而否定聖子,即耶穌的神性,推翻正統派賴以生存的基礎。
這種把三聖區別開來的理論,為多神論和瀆神論提供了基礎,也被基督教教會視作洪水猛獸,但是,有關於此的爭論始終偏向哲學思辨,而在思辨中,只要邏輯嚴謹,是極難被駁倒的。
所以,諾瓦替安雖然沒有在有關懺悔的爭論中充當主力,但是,他所著的《論三位一體》,可以說為教會從分裂走向統一,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論三位一體》中,諾瓦替安提出,耶穌基督既是人,也是神,作為人,他被稱為人子,作為神,他又被稱為神子,這就把耶穌無法替代的承上啟下作用做了強調。
基督的神性對於救贖論是不可缺少的,因為只有神才能賜信徒以永生,而人是不能施展這樣的神力的,否則神就不具備了唯一性和不可取代性。
關於耶穌出生在人間的問題,諾瓦替安是這樣說的:這位救世主(耶穌)是上帝之子,但他其實是與上帝共生,是上帝憑藉自己的意志,通過「屬性交流」的方式,在時間開始之前生的。
神子和人子又是怎樣獲得統一的呢?簡單來說,就是神子在取得肉身的時候,化為人子,人子則通過接受道,成為神子。
那麼,上帝和耶穌之間的父子關係是什麼樣的呢?二者該怎樣區分呢?
根據《論三位一體》,父(上帝)是無形的,不變的,沒有感情的,而子(耶穌)則能夠與人、世界和世上各樣事物聯繫起來。
因此,上帝在看到巴比倫塔後,攪亂世間人類的語言的故事中,上帝指的不是「父」,而是耶穌,亞伯拉罕所見到的上帝也不是上帝,而是耶穌,上帝以人的形象出現在雅各面前,這個上帝指的也不是上帝,而是耶穌通過神人在講話。
子由父而生,父卻先於子而存在,諾瓦替安其實是在用這種辦法,避免二神論者乘虛而入,因為假如肯定了子獨立其父的開端,就必然會陷入二神論。
那麼,聖靈呢?諾瓦替安認為,聖靈必然低於耶穌基督,因為只有次於他,才能接受耶穌的話。
在公元3世紀,諾瓦替安對於基督教思想史有著重要的意義,甚至可以說,他的思想代表著那個時期基督教西方教義和教會的發展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