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人的「三一論」解讀在基督教中影響最大?

2020-12-14 人文者也

大家好,我是人文者也。

公元三世紀,基督教教會爆發了一場有關懺悔的爭論,由加裡斯教和希坡律圖為首的兩派爭論最終導致羅馬教會發生了分裂。

還不止如此,這場爭論使得許多當時著名的神學家淪為分裂的犧牲品,被取消教籍,成了叛教者,偏偏就是這些叛教者,卻為基督教的發展提供了很重要的理論貢獻,諾瓦替安就是其中頗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

說起來,這場爭論的核心不在於懺悔、補罪和贖罪,而是在於其適用的範圍,還有實施這類權力的擁有者的權力爭奪,諾瓦替安並沒有過多地參與,所以,受到的波及也較小,更主要的,還在於他研究的學術理論與懺悔的關係也不大。

諾瓦替安的研究集中在「三一論」,著有《論三位一體》,在這篇文章中,他試圖證明神子的神性,及其與父的區別。

了解基督教的人都知道,直到現在,基督教內仍然有許多學派對於這個問題爭論不休,足可見其重要性,那麼,它重要在哪裡呢?

三位,即聖父、聖子和聖靈,早期的基督教,除了正統派認為三聖其實是一個神以外,其他學派對此的認知都各有不同。

比較主流的,被正統派攻擊為異端的諾斯底主義者認為,這三聖指的是三個完全不同的人和神,而另外的學派則認為三聖指的是兩個人,甚至在三者之間,還存在著未知的使徒,充當上帝的左右手,進而否定聖子,即耶穌的神性,推翻正統派賴以生存的基礎。

這種把三聖區別開來的理論,為多神論和瀆神論提供了基礎,也被基督教教會視作洪水猛獸,但是,有關於此的爭論始終偏向哲學思辨,而在思辨中,只要邏輯嚴謹,是極難被駁倒的。

所以,諾瓦替安雖然沒有在有關懺悔的爭論中充當主力,但是,他所著的《論三位一體》,可以說為教會從分裂走向統一,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論三位一體》中,諾瓦替安提出,耶穌基督既是人,也是神,作為人,他被稱為人子,作為神,他又被稱為神子,這就把耶穌無法替代的承上啟下作用做了強調。

基督的神性對於救贖論是不可缺少的,因為只有神才能賜信徒以永生,而人是不能施展這樣的神力的,否則神就不具備了唯一性和不可取代性。

關於耶穌出生在人間的問題,諾瓦替安是這樣說的:這位救世主(耶穌)是上帝之子,但他其實是與上帝共生,是上帝憑藉自己的意志,通過「屬性交流」的方式,在時間開始之前生的。

神子和人子又是怎樣獲得統一的呢?簡單來說,就是神子在取得肉身的時候,化為人子,人子則通過接受道,成為神子。

那麼,上帝和耶穌之間的父子關係是什麼樣的呢?二者該怎樣區分呢?

根據《論三位一體》,父(上帝)是無形的,不變的,沒有感情的,而子(耶穌)則能夠與人、世界和世上各樣事物聯繫起來。

因此,上帝在看到巴比倫塔後,攪亂世間人類的語言的故事中,上帝指的不是「父」,而是耶穌,亞伯拉罕所見到的上帝也不是上帝,而是耶穌,上帝以人的形象出現在雅各面前,這個上帝指的也不是上帝,而是耶穌通過神人在講話。

子由父而生,父卻先於子而存在,諾瓦替安其實是在用這種辦法,避免二神論者乘虛而入,因為假如肯定了子獨立其父的開端,就必然會陷入二神論。

那麼,聖靈呢?諾瓦替安認為,聖靈必然低於耶穌基督,因為只有次於他,才能接受耶穌的話。

在公元3世紀,諾瓦替安對於基督教思想史有著重要的意義,甚至可以說,他的思想代表著那個時期基督教西方教義和教會的發展狀況。

相關焦點

  • 代孕:基督教的解讀與討論
    代孕所涉及的問題非常複雜,世界各國對於代孕有許多不同的立場且處在變動之中,基督教內也存在許多不同的解讀和討論。  聖經中最早記錄的「代孕」行為,是創世記16章記載的「夏甲和以實瑪利」的故事,而後,創世記30章記載拉結、利亞也讓自己的使女替自己生孩子。但這顯然是發生在特定的社會關係之中的,在當時「女奴隸和婢女被視為主母的財產和延伸」。
  • 基督教中的神性和人性是如何發生聯繫的?
    基督教中的神性和人性是如何發生聯繫的?一方面,基督徒會十分果斷地承認耶穌的神性,可如果藉此否認他的人性,則一定會遭到大多數信徒的反對,因為這會使上帝之道成就耶穌的肉身的說法無法成立。上帝是無形的,神性的,他通過把自己的道植於耶穌的體內,使其在人性和神性間擁有一個轉承的媒介,耶穌因此也成為人與上帝溝通,獲得其福音的橋梁,這是基督教「三一論」的核心,因此,如果否定這個道理,整個信仰體系也就崩塌了。
  • 中國基督教新教的婚姻觀初探 - 基督時報—基督教資訊平臺
    保羅和耶穌同時代,是使徒時代的重要代表人物,為基督教的正統教義做出了重要的貢獻。新約聖經中的倫理思想最主要的就是耶穌和保羅的說教,其中所反映的婚姻觀在很大程度上成為了基督教婚姻倫理的基礎。保羅是兩希文化的集大成者,他生為猶太人,又有羅馬公民身份,受教於迦瑪列。一世紀猶太文化是禁欲主義,而希羅文化則是對立的縱慾主義。那麼,在男女關係上,保羅是什麼立場呢?
  • 渡邊祐子:基督教與日本的近代化
    10月22日,日本明治學院大學教授渡邊祐子(Watanabe Yuko)應邀在上海大學文學院做了「日本近代與基督教」系列講座的第二場,題為「基督教與日本近代化」。渡邊祐子本次講座作為第一場講座的後續,主要闡述開國以後,基督教對日本近代化所產生的影響。
  • 美國基督教對共和黨的佔領,整個黨派只有一個人相信進化論
    基督教對共和黨的佔領是逐漸發生的,但接近完成時發展得很快,就像從液態到氣態的相變。2008年,四分之三的共和黨總統初選候選人表示他們相信進化論,但在2012年,這一數字下降到了三分之一,而到了2016年就只剩下一個人了。
  • 這個問題讓基督教四分五裂,也讓羅馬帝國痛不欲生
    很明顯,這是在維護一神的基本原則,而所謂的三個位格是指神扮演的三個不同角色,即父、子和聖靈。打個比方舉個例子:周星馳的本體只有一個,就是香港那位受人尊敬、白髮蒼蒼的老人,但扮演角色可以有多個,比如說韋小寶、周星星、宋世傑,不一而足。按德爾圖良的說法,神的合一就像樹根與樹苗,源頭與河流,太陽與光線之間一樣。
  • 【連載】《傷寒論》解讀——11-14條
    乾嘔是有聲無物,但太陽中風的嘔吐,以嘔為主吐為輕,甚至是嘔聲嘹亮,吐物不多,或者乾嘔無物;也有心煩欲嘔而不嘔,所以仲景用「乾嘔」一詞概括。「桂枝湯主之」,是用桂枝湯解肌祛風來治療。在《傷寒論》中,凡是用「主之」一詞的,意思是審證無疑,方證吻合,可以大膽使用;或者說劍鞘符合,方證必對。
  • 世界史:介紹《論海洋自由》對人們產生的影響
    引言這是一部以拉丁文寫成的論國際公法的書籍,其現實的意義就是要打破 葡萄牙人與西班牙人對於大西洋、印度洋以及太平洋的航行與貿易的壟斷。《論海洋自 由》共有十三章,可以分為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含第一章,是總述其理論和原則:「本文意在證明荷蘭人有權利航行到東印度並有權利與那裡的人民進行貿易活動。」
  • 葉瀾:影響人的發展的二層次三因素論
    葉瀾:影響人的發展的二層次三因素論我國教育者葉瀾提出二層次三因素論,個體發展是在發展主體與周圍環境積極的相互作用中,通過主體的各種活動實現的,實質是個體生命的多種潛在可能逐漸轉化為現實個性的過程。據此,對影響個體發展因素的分類不能以因素本身的性質為依據,而應以對人發展的影響性質為依據;其中又應突出個體自身所具有的影響因素。
  • 他在基督教反異端鬥爭中發揮重要作用,也對基督教的發展很有貢獻
    全球基督徒的慈母教會,在兩個世紀以來的生活中,反映出耶穌出生地複雜與奧秘的歷史。一方面,掙扎於聖地失而復得,得而又失當中;另一方面,與其他不同信念的團體分裂,又重新聚合。公元一世紀左右,傳統的耶路撒冷教區更名為拉丁禮教會,而羅馬教會則逐漸認為它已經不與己共融。在對待異端的態度上,雙方也截然不同。
  • 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和中國基督教協會聖經紙採購項目...
    上海億越工程諮詢有限公司受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和中國基督教協會委託,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採購法》等有關規定,現對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和中國基督教協會聖經紙採購項目進行公開招標,歡迎合格的供應商前來投標。
  • 基督教影響很大,敵人卻主要來自內部,大致有三大類
    可是,儘管有著千差萬別的想法,在對待異端的態度上,基督教內的立場卻是出奇的一致,那麼,基督教信眾眼中的異端主要有哪些呢?在這裡,我們可以從基督教早期的鬥爭中了解一下。第一種,猶太化基督教。眾所周知,猶太教對於基督教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原始的基督教甚至還不能算是一個宗教,因為它沒有主教,也沒有明確的團體和組織,只能算是一個不斷地吸收和結合外部新思想的運動。
  • 當初的基督教是如何走向分裂的?東正教、天主教和新教有啥聯繫?
    其分為天主教、東正教、新教等三大派系,但因歷史發展的緣故,漢語所稱的「基督教」常專指新教,基督教整體則又另以「基督宗教」、「基督信仰」或「廣義基督教」稱之。現如今的基督教並不是字面意義上的教派,在當今社會,我們所提及的基督教其實包括天主教、新教和東正教。最早的基督教就是字面意義上的基督教,並沒有劃分這三個派系。在羅馬帝國解體之後,基督教正式劃分為東正教和天主教。
  • 拯救與復活: 《吉爾的妻子》的基督教婚姻倫理
    該影片從多方面體現了基督教婚姻倫理觀。從艾莉莎隱忍丈夫的婚外情到吉爾的身心回歸,直至最後女主人公耐人尋味的自殺行為,即艾莉莎墜樓卻復生的情景,無不折射出基督教中的愛、忍耐、拯救及復活等核心思想。通過對改統影片進行基督教婚姻倫理道德的探究,對於婚姻問題叢生的當今社會在人性的提升、家庭和諧及社會穩定方面皆有深遠意義。
  • 為什麼世界上信仰基督教的人數要遠遠多於信仰佛教的人數?
    歷史證明,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力量不僅僅決定一個國家的強大,還可以影響各種意識形態的傳播和擴張能力。比如基督教。基督教早在唐代就已經傳入中國,當時叫景教,但因為唐朝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所以中國的古代先賢們似乎沒把這種來自異域的上帝放在眼裡。一直到清代乾隆年間,來自西方的基督教在中國基本上是默默無聞,沒什麼勢力和影響。
  • 道德經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在佛、道、基督教中如何解讀
    道德經中的核心思想之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分別指的是什麼?NO1:西方基督教聖經《創世記》中首句:【創1:1】 起初,神創造天地。聖經上面開宗明義的指出上帝是創造天地的主。而在《約翰福音》中首句:【約1:1】太初有道,道與神同在,道就是神。主耶穌(道)的存在並沒有起頭,是從亙古直到永遠的。
  • 關於《愛無分別:基督教與婚姻平權》
    主的門徒無法效法耶穌突破框架追求核心真理,只會一味地拘泥字義不求甚解,這是臺灣基督教需懇切面對的最大危機。為了讓更多友善同志基督徒的神學論述能被看見,使神的愛真真切切地落實在臺灣這塊土地上,臺灣好世協會自2016 年5 月正式成立以來,已出版五本書:《走出暗櫃:瑪拉同志的現身故事》(陳樂山,2016)、《彩虹之約:臺灣教會對同志議題之聖經詮釋探討》(艾蘋,2016)、《真愛的條件:論長老教會發表關心同性婚姻牧函的神學爭議和影響》(張仁和,2016)、《謊言,假話,胡謅學:論美國宗教右派與臺灣反同基督徒
  • 基督教與佛教有何不同?
    佛 教:相信緣起論,故原始佛教不信有神,但後來卻相信三界中的無數鬼神。  2.基督教:相信上帝創造萬物。  佛 教:相信諸法(現象)因緣生。但不能解釋第一因。  3.基督教:相信聖經真理,世人都有罪,由始祖亞當傳來。  佛 教:相信人有無明,故有老死等結果。但無明從何因緣生?
  • 何人知我霜雪催,何人與我共一醉
    一詩一文每一天的原創詩歌和夢想,不要再和我擦肩而過一詩一文給你的悄悄話:除了很美的原創詩歌,文尾還有【驚豔的短句】推薦。你最喜歡哪一句?>我們捉螃蟹,抓知了,捅馬蜂窩偷果園裡的果子在我偶爾的欺嚇中,你委屈的哭泣我們玩泥巴,玩過家家的遊戲讓汗水和灰塵弄花臉龐鄰家妹子這麼多年
  • 基督教與西方哲學的相遇_02(章力生博士紀念講座)
    殊不知笛卡爾最大的錯誤,這裡很有趣的,章力生是這樣說的,他說:笛卡爾最大的錯誤乃在以「我思」與「所思」,混為一談。因為一個是為主觀的「理念」(就是[ 我思]),我所想的就是「所思」[理念的客體」;就是說,我在想:神存在,宇宙是神造的,還是非神所造的。「我想」是一碼事,我想那些理念。但是我「所想」又是另外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