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瑪特上市:一株罌粟花,在年輕人的精神荒漠中絢麗綻放

2020-12-22 無釐頭小學弟

時光在流逝,韭菜割了一茬又長出一茬......

01. 泡泡瑪特是什麼?

童年的記憶,總是令人難以忘懷。

90年代中出生的小夥伴,應該都對小浣熊乾脆麵和水滸卡有著深刻印象。

彼時,集卡、換卡是社交風潮。

有人甚至為集齊一百單八將的卡片,整箱整箱買乾脆麵。

面好不好吃在其次。

關鍵是看誰能先摸到入雲龍公孫勝亦或霹靂火秦明。

現如今,時光飛逝,卡片對我們早已不再重要。

但那種花一元錢就買到的快樂與刺激,卻永遠銘刻在我們的腦海。

回溯過往,有感嘆,有留戀。

可當我們沉迷其中時,不經意的驚鴻一瞥,把我們拉回了現實。

有人竟然複製這種「買面贈卡」的模式,把公司給弄上市了......

公司名字叫泡泡瑪特。

今日,在港交所正式敲鐘。

泡泡瑪特是舶來品。

上世紀90年代興起於日本和香港,是藝術家設計的人物玩偶。

具備較強的藝術品特性,一般都被小眾群體用作展示與收藏。

以盲盒形式出售。

消費者在購買前並不確定購買的是哪一款商品。

隨機抽取。

其與水滸卡相比,變的是包裝裡夾帶的物品。

由平面單維畫片變成了立體多維的玩具。

不變的,還是打開那一瞬間給消費者帶來的小確幸式的驚喜。

總之,套路沒變,只是新瓶裝了舊酒。

至此,不得不大膽猜測。

泡泡瑪特能幹到上市,恐怕不是玩偶做得有多麼精緻。

而大概率是,十幾年前那批瘋狂集卡的人長大了......

他們再一次用強大的購買力,往前推了泡泡瑪特一把。

韭菜割過一茬也沒有關係,畢竟養大了還可以再割......

那麼,這些人的購買力強大到什麼程度?

據國泰君安發布的盲盒經濟研究報告顯示:

天貓上有近20萬消費者,每年花費萬餘元收集盲盒。

直接致使泡泡瑪特近三年營收翻了十倍不止。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

去年雙十一,當天就賣出玩偶超200萬個,銷售額達到8212萬元。

在這些人的幫助下,泡泡瑪特銷量是越來越好......

02. 玩具業的「茅臺」

翻開招股書可發現,泡泡瑪特業績之好著實嚇人一跳。

2017~2019年,泡泡瑪特營收分別為1.58億元、5.14億元、16.83億元。

同期,淨利潤分別為156萬元、9952萬元、4.51億元,三年利潤暴增400倍。

總毛利率高達65.8%,線下店鋪淨利率近30%。

賣貨速度也極快。

每年存貨周轉天數分別是49、45、46天,相當於一家健康的快消品公司。

此外,現金流也連續三年為正,2019年期末帳面現金3.2億。

流動資產與流動負債的比率,也從2017年的1.4逐漸增至2019年的1.9。

償債和變現能力逐年增強。

如若上市,它將妥妥成為玩具業的「茅臺」。

再來看毛利率。

毛利率峰值達更是超過70%。

這是什麼概念?

也就是說,一定程度上,賣盲盒玩偶成了一門比賣房還要掙錢的生意。

連我們傳統印象中的「印鈔機」房地產頭部企業也不是對手。

招股書顯示,由泡泡瑪特運營IP的品牌產品,2019年毛利率為71.3%。

而2019年萬科集團毛利率為36.25%。

其中,房地產及相關業務的結算毛利率僅為27.2%。

相比較而言,泡泡瑪特品牌產品的毛利率幾乎是頭部房企的兩倍......

泡泡瑪特之所以能賺這麼多錢。

除了有人自願入坑以外,還有一部分商家誘導的因素在裡面。

盲盒商業模式中,滿足好奇心是關鍵。

但滿足好奇心還只是盲盒收割進行的第一步。

接下來收集成套系列後,朋友圈「曬娃」才是真正的「無底洞」。

可謂「一入盲盒深似海,一盒接著一盒買」。

商家誘導有兩個關鍵設置。

首先,是「隱藏款」與「持續更新系列」。

這正是泡泡瑪特「印鈔」能力的核心秘密。

比如,一套系列盲盒通常有12個常規造型,常規造型會印在包裝上;

但隱藏款則沒有介紹圖,抽中的概率通常是潮玩公司自主設定。

一些玩家在社交媒體上吐槽,自己一年花了上萬,整箱整箱地買,卻沒有買到過隱藏款。

因此,對盲盒玩法數據不透明的質疑在不斷湧現。

其次,則是社交營銷。

商家在準備把東西賣出去之前,就已經做好了局。

03. 虛假繁榮能支撐多久?

因消費者收集盲盒後,大都熱衷於在社交媒體上分享。

為此,泡泡瑪特專門推出「葩趣」App 社交電商平臺。

專門讓用戶在葩趣社交平臺上分享故事、結識達人等。

雖然,潮玩本身沒有內容基礎和文化基礎。

但是,並不妨礙分享潮玩成為一種文化。

對玩家來說,這是種有效的社交貨幣。

不僅可以加強身份認同感,還能夠互相促進成為「坑友」。

更能滿足自己空虛、寂寞又有些虛榮的心。

這種文化,就像誕生在荒漠中的罌粟花。

表面豔麗,實際毒性極大,一觸即上癮。

無聲無息中,就把一群群年輕人拖進了「不斷買」的死循環......

至此,我們也不由得發出疑問。

上市之後,泡泡瑪特光靠年輕人,究竟能撐起多大的市場?

是不是還繼續把玩偶用賣彩票的方式,包裝出超高價格再賣出去?

這一切,暫且不得而知。

但相信時間最終會給出答案。

只是希望泡泡瑪特耗子尾汁。

除了不擇手段賣貨,泡泡瑪特在未來還有個明顯隱患。

對單個IP依賴度過高。

招股書顯示,2019年泡泡瑪特自主開發產品貢獻收入佔比為82.1%。

其中自有IP佔比37.2%,獨家IP佔比35.4%,非獨家IP佔比9.5%。

在泡泡瑪特的IP中,Molly形象的收入貢獻舉足輕重。

2017~2019年,僅這款IP銷售額貢獻佔比就分別達到26.3%、42.6%以及27.4%。

儘管Molly紅遍線上線下。

但公司無法確保其受歡迎程度一直能夠保持在現有水平......

如果Molly受損害或未能保持其目前對消費者的吸引力,則將面臨沒有替代品的困境。

如何擺脫單一IP?

顯然是擺在泡泡瑪特眼前的現實問題。

未來,泡泡瑪特到底是制霸一方?

還是曇花一現?

我們且行且看。

相關焦點

  • 泡泡瑪特,年輕人戒不掉的精神按摩
    2019年,泡泡瑪特在雙十一當天的天貓交易額,高達8212萬人民幣,總計賣出200萬隻泡泡瑪特。 線下泡泡瑪特門店已經覆蓋全國52個城市。 短短兩年時間,泡泡瑪特的總營收從1.581億漲到了16.834億。短短兩年的時間內,淨利潤翻了286倍。 很多年輕人邊掏錢邊感嘆,自己手都剁給了泡泡瑪特。
  • 年輕人簇擁的泡泡瑪特上市,是Z世代的「茅臺」還是泡沫?
    12月11日,被稱為「盲盒第一股」的泡泡瑪特(POP MART)正式登陸港交所。上市首日,開盤股價最高漲至81.75港元,市值一度超1000億港元。據《2020跨境出口消費趨勢報告》報告顯示,盲盒線上消費呈爆發式增長,消費增速達400%以上。
  • 泡泡瑪特,還是泡沫瑪特?
    這一股風潮也把背後的潮玩公司泡泡瑪特推上了資本市場,12月11日,泡泡瑪特即將上市。以潮玩為主的泡泡瑪特,主要通過盲盒這種形式來出售,營收三年翻了十倍,從2017年的1.58億元增長到2019年的16.8億元。2020年上半年超八成收入靠盲盒產品貢獻,銷量為1351.4萬個。潮玩和盲盒都是舶來品。
  • 泡泡瑪特上市給未來的創業者帶來哪些啟發
    第五層,它是全新的炫耀生活的方式,是年輕人的社交貨幣。我一個同事的老婆的閨蜜,為了集齊全套盲盒,三年花在盲盒上的錢竟達到上百萬。到這裡,小小的盲盒已經扭曲了。 最後,在資本的運作下,它成為了上市公司,赴港上市市值超千億,作為這幾年中國最具特色的新經濟品牌之一,短短幾年,依靠盲盒玩法,營收翻了上百倍。
  • 泡泡瑪特是「泡泡」嗎
    近日,泡泡瑪特在香港交易所上市,首日上漲79.22%,市值逼近千億港元。上市之前,泡泡瑪特創造了驚人營收和淨利增幅。更可觀的是,營收大幅增長且毛利率提高的情況下,泡泡瑪特的銷售成本還能從2017年的32%降低到2019年的21.5%。一邊被質疑,一邊被封神。
  • 泡泡瑪特,還是泡沫瑪特?-虎嗅網
    這一股風潮也把背後的潮玩公司泡泡瑪特推上了資本市場,12月11日,泡泡瑪特即將上市。以潮玩為主的泡泡瑪特,主要通過盲盒這種形式來出售,營收三年翻了十倍,從2017年的1.58億元增長到2019年的16.8億元。2020年上半年超八成收入靠盲盒產品貢獻,銷量為1351.4萬個。潮玩和盲盒都是舶來品。
  • 賣玩具的泡泡瑪特上市,估值460億,玩「盲盒」造IP,年輕人的喜好時代
    於是,這種49、59,99等,重複多次的小額消費,讓年輕人慢慢花費上千元,萬元,幾十萬元... ... 每套12個泡泡瑪特的盲盒中,還設有一個極難得到的隱藏款。二手隱藏款,特別款的售價在市場上可以翻10-20倍。 有人說,憑藉中國製造工廠的強大生產能力,一隻玩具的成本價格大概10元。
  • 泡泡瑪特上市,名創優品入局:揭秘盲盒背後的「成癮性生意」
    泡泡瑪特又上市了,這一次,它的身價暴漲2150%。2019年4月,泡泡瑪特主動從新三板退市,當時其市值只有20億。最近,當它重新登陸港交所的時候,估值一下子漲到450億。一年半的時間,身價快速暴漲了21.5倍。為什麼?
  • 泡泡瑪特上市,盛世與泡沫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文 | 體驗思維XTHINKING,作者 | 威橋泡泡瑪特再次走上了風口。從 7 年前在新三板的第一次上市,到今天以 1000 億港元的首發市值二次衝擊港交所。Molly 即將見證泡泡瑪特在港交所揮錘的那一刻。
  • 泡泡瑪特,市值千億的精神「馬殺雞」
    作者 | 胡萬程12月11日,泡泡瑪特在香港交易所上市,首日上漲79.22%,市值逼近千億港元。作為國內盲盒風潮的主要締造者,泡泡瑪特近年風頭無兩。玩具公司把一些造型各異的卡通小模型放入可以打開成兩半的塑膠蛋殼中,消費者投上幾百日元,就能在扭蛋機中隨機獲得一款模型。這樣的盲盒設計,其實也一直貫穿在中國的消費市場中。從90年代的小浣熊水滸卡,到網遊橫行的「開箱子」,深諳人性的玩法締造了一個個「錢包殺手」,泡泡瑪特只是在潮玩領域接過了這杆盲盒大旗罷了。
  • 靠資本和年輕人加持 泡泡瑪特的「泡泡」還能吹多久?
    今年12月11日,「盲盒第一股」泡泡瑪特(09992.HK)在港股上市,發行價為38.5港元/股,開盤暴漲超100%,市值一度突破1100億港元。當日收盤價為69港元,市值達953億港元,可謂一「喜」。而12月14日,泡泡瑪特上市後第二個交易日開盤後快速跌破10%,可謂一「驚」,盤中轉跌為升,「驚喜」又至,截至收盤,報74.5港元/股,漲幅達7.97%,市值再破千億。
  • 泡泡瑪特資本狂歡or割年輕人韭菜
    以驚喜營銷為手段的泡泡瑪特,再次殺進資本市場,也給市場帶來了不少「驚」和「喜」。金融投資報記者注意到,2019年4月,泡泡瑪特從新三板退市,彼時市值為20億元。今年12月11日,「盲盒第一股」泡泡瑪特(09992.HK)在港股上市,發行價為38.5港元/股,開盤暴漲超100%,市值一度突破1100億港元。當日收盤價為69港元,市值達953億港元,可謂一「喜」。
  • 【領建邦】盲盒第一股泡泡瑪特今日上市
    有些瘋狂的消費者,一年甚至要花上百萬。華金證券的一份研究報告粗略勾勒了盲盒類潮玩的消費者畫像。研究報告顯示,潮流玩具助力消費者的性別分布:女性用戶佔比約75%,18-34歲用戶佔比約78%。由此觀之,年輕人顯然是這部分消費主力。在這樣的消費需求面前,泡泡瑪特無疑衝上了風口。
  • 泡泡瑪特這樣收割年輕人
    依靠讓人瘋狂剁手的盲盒,泡泡瑪特國際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泡泡瑪特」)不僅擺脫了虧損,還開始一路大賺,即將上市。12月1日,泡泡瑪特宣布正式開啟公開招股,預計將於12月11日在香港交易所掛牌上市,成為國內「盲盒第一股」。 資本市場展示了對泡泡瑪特的慷慨。
  • 泡泡瑪特發行價為38.5港元:本周上市 被指掏空年輕人錢包
    雷帝網 雷建平 12月7日報導泡泡瑪特日前確定發行價為38.5港元,為發行區間每股31.5港元至38.5港元的最高區間。泡泡瑪特募資將超過6億美元,由於市場的火爆,泡泡瑪特的估值可能已達70億美元。泡泡瑪特預計12月11日(本周五)在港交所上市,將成為「盲盒第一股」。招股書顯示,泡泡瑪特2017年、2018年、2019年營收分別為1.58億、5.14億、16.83億;2020年上半年營收為8.18億元,上年同期為5.4億元。
  • 瘋狂吸粉「95後」,泡泡瑪特被捧上市了
    在她看來,精神需求和情感寄託,才是將買家和盲盒長久聯繫在一起的重要因素。泡泡瑪特創始人王寧曾表示,人們會自動限制剛需類產品的消費,但是對於滿足自已精神需求的消費,幾乎所有人都會很慷慨。「當消費者購買沒有實際功用的玩具,他就不會有焦慮感,而潮流玩具恰恰是一個藝術本身的商品,它沒有任何的附加值。」
  • 泡泡瑪特的成功不止是盲盒
    在這集名為《上海:成人世界的童心大作戰》的紀錄片中,我們看到了數以千計的年輕人(以及中年人)從全國各地趕來的披星戴月,早上五六點排隊時的睡眼惺忪,展館一開門時的拔腿狂奔,還有大包小包的滿載而歸。這場展會叫做上海國際潮流玩具展(Shanghai Toy Show),它的主辦方就是泡泡瑪特。泡泡瑪特可以說是這段時間上市的新經濟公司中爭議最大的,沒有之一。
  • 年輕人的金融遊戲,泡泡瑪特憑什麼有千億市值?
    正文共3108字,預計閱讀時間 8 分鐘 12月11日,靠賣盲盒起家的泡泡瑪特正式登陸港交所,成功掛牌上市。 依據公開信息,泡泡瑪特開盤一度暴漲超100%,市值一度超1100億港元,收盤價為69港元/股,市值達953億港元。
  • 泡泡瑪特上市 潮玩的故事才剛開始
    「當一個國家的人均GDP達到一萬美元後,更多年輕人開始追求精神上的滿足感,而不是純粹的剛需。」泡泡瑪特創始人王寧說,泡泡瑪特所代表的,是年輕人在未來越來越關注的情感類、非剛需的消費。   做潮玩界的唱片公司   在過去的採訪中,王寧常說泡泡瑪特要成為「中國的迪士尼」,如今這個說法變成了「中國的泡泡瑪特」。
  • 泡泡瑪特上市,潮玩的故事才剛開始
    發布招股書半年之後,2020年12月11日,泡泡瑪特國際集團有限公司在港股掛牌上市。上市首日開盤後,泡泡瑪特的股價就達到77.1港元(約合65.1元人民幣),較38.5港元(約合32.5元人民幣)的發行價漲幅超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