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支架降至700元「跳樓價」!國家級砍價你懂嗎?

2020-12-15 中國青年網

11月5日,國家醫保局會同相關部門組織全國各省份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形成聯盟,首次開展國家組織高值醫用耗材集中帶量採購。本次集中帶量採購從冠脈支架入手,採購周期為兩年。

經過本次集採,支架價格從均價1.3萬元左右下降至700元左右。醫療機構臨床常用的主流產品基本中選,覆蓋醫療機構意向採購量的70%以上。與2019年相比,相同企業的相同產品平均降價93%,國內產品平均降價92%,進口產品平均降價95%,預計全國患者將於2021年1月用上國家集採降價後的中選產品。

心血管疾病是一種高致死率的常見病,多年來一直居於我國居民常見死亡原因的前三位。我國目前有1100萬名冠心病病人,「支架手術」這一動輒耗資數萬元的昂貴治療頻繁進入百姓視野,造成了群眾就醫的經濟負擔。但是,心臟支架價格「跳水」之後,網絡上卻對這一喜訊產生了一些爭議。

甚至還有媒體一本正經地發問:「1.3萬元降至700元左右,心臟支架你還敢用嗎?」

當大家理清支架「跳樓價」背後的邏輯脈絡,以上疑慮都會打消。

「兩隻手」把支架價格推「跳樓」

10月16日,國家組織高值醫用耗材聯合採購辦公室正式發布《國家組織冠脈支架集中帶量採購文件》,本輪帶量採購的首年意向採購總量為1074722個,即我國全年支架需求總量的80%。

招標部門還列出了參與申報的27種產品及其首年意向採購量,各家國內企業採購意向佔採購量的三分之二,外企則佔三分之一。按照本次招標採購的規則,根據產品年銷量,排名前10名首先入圍,每家企業最多可以有3個入圍產品。

自然,哪家投標企業的競標價最低,哪家企業就可以獲得巨額的國家包銷合同。雖然有27個產品獲得參與競標的資格,但是國家僅選用5個中標產品。

本輪冠脈支架帶量採購開始之前,國產冠脈支架的價格約為0.9—1.1萬元,進口支架的價格約為1.5—1.9萬元。招標部門根據此前江蘇省心臟支架採購談判價的最低價,為本輪採購定下了「最高價不超過2580元」的參考價。如果按照參考價中標,國內和國外品種的價格分別需要下降74%和85%以上。

政府調控這隻「有形的手」給出了遊戲規則,市場競爭這隻「無形的手」則讓參與競標的企業你爭我搶互不相讓。終於,本輪招標開出了心臟支架最低中標價469元、最高中標價798元的「跳樓價」,在2580元參考價的基礎上又打了三折、打兩折,打骨折!

多餘的擔心

根據集中帶量採購的規則,企業中標後,國家會根據合同足額採購首年107萬個支架的採購計劃並完成相關的產品配送。所以大家大可不必擔心「以前只要藥品一降價,在醫院和藥店就不好買了。」「這次心臟支架降價這麼厲害,會不會降價的支架在醫院也買不到了?」

目前,我國藥品集中帶量採購已經在多個省區開展了三年,從降價9成的抗腫瘤藥,到2元錢一粒的治療肺動脈高壓的「西地那非」,這些集中帶量採購中標藥物在各省區的供應都非常穩定。

雖然本輪集中帶量採購讓心臟支架降價了,但是實施支架手術的導管、擴張狹窄的冠狀動脈血管所需的球囊等產品尚沒有列入集中採購。即便某個廠商在集中採購招標中開出「零差價」不賺錢,還可以通過搭售同品牌或同型號商品的配套商品賺取一些利潤。心臟介入治療的其他高值醫用耗材,比如說治療心律失常的射頻消融,治療先天性心臟病如房間隔缺損、室間隔缺損、動脈導管未閉所需的封堵器,都是本輪集中採購還沒有涉及這些領域。這一循序漸進的步調,為本輪集採落選的廠商留下了緩衝空間。

緩衝空間裡的一些產品,比如說治療主動脈夾層的覆膜支架,以及心臟瓣膜置換介入手術等新興技術,目前尚不如心臟支架成熟度高。這些利潤上的緩衝空間為原研企業提供了充足的緩衝空間。開啟了新產品成熟與完善的時間窗口。

「跳樓價」與深化醫改

有的朋友擔心本輪心臟支架「跳樓價」會影響醫院和醫務人員的收入。但事實上,高值耗材降價配合了另一項醫改重要措施,將為醫院和醫務人員帶來收入保證。

2020年,除了在媒體上引發廣泛熱議的藥品集中採購,國家醫保局還主導了一向針對醫療機構的改革。這就是「按病種付費改革」。

這項改革的內容,是通過病人的診斷、年齡、併發症、合併症、手術與否等因素,總結出若干診斷相關組。醫保機構在為病人付費的時候,根據每一個診斷相關組支付一個單獨的金額。特殊病情的病人可以與醫保局另行商議報銷金額,單病種付費改革讓醫療機構的收入僅與每個病例及其診斷有關,而與醫療機構治療該病例所花費的實際成本無關。各級醫療機構的「特殊病情病人」比例有差別,當選國家級區域醫療中心的醫院可以有20%的出院病人不參與單病種付費,鼓勵醫療機構攻艱克難、提高層次。

「按病種付費」就好比「一口價」。醫院有能力在按病種付費的金額內把病治好,那麼可以跟醫保局按比例分走醫保撥款餘額,用來獎勵醫務人員和醫院自身發展建設。反之,花費超支就要賠錢。這一改革有利於規範醫院的診療行為,醫院今後的盈利點,在於想盡辦法控制醫療費用支出,通過醫務人員的專業技術和經驗,儘量減少不必要的支出,減少併發症等問題的發生。

高值耗材大幅降價,讓利的不僅僅是病人,獲得收益的還有醫院和醫務人員。耗材讓利多,病人花費少,醫院和醫務人員就能從醫保部門那裡得到更多的現金獎勵。改革繞開了敏感的、改革難度較大的醫療服務與技術定價,直接用醫保結餘分配的方式,有效體現了醫務人員的勞動與技術價值。

炮轟醫藥流通領域的頑固「堡壘」

心臟支架「跳樓價」並不是孤例。除了國家醫保局聯合全國各省級單位開展的集中帶量採購,我國還有以省為單位或是幾個地域相近省份聯合開展的醫藥產品集中帶量採購。集中帶量採購已經對我國醫療與醫藥行業將產生深遠的影響。

過去,醫藥行業由於技術壁壘,形成了一系列維持高售價的話語體系。我們看到過許多「高藥價」的辯護詞,諸如「原研藥科研成本高」之類。雖然一些上市藥企財務年報顯示,企業投入在新藥研究的開支遠不如「市場成本」。然而,「帶量採購」舉重若輕,把這些龐大的話語體系輕鬆爆破。

2017年是藥品集中帶量採購改革開始的年份。據財經媒體統計,2017年A股市場共有28家上市製藥企業的毛利潤超過80%。沸沸揚揚的「疫苗案」涉案企業長生生物的毛利潤甚至高達91.5%,比神股茅臺的利潤都高。這些高額利潤背後,是醫藥購銷體系長年積累的腐敗頑疾。

藥品作為一種特殊的商品,具有小件、品種繁多、儲運條件複雜、需求變化快的特點。因此,藥品銷售需要建立龐大的流通渠道和支付高昂的流通成本。我國曾經採取層級分明的國有壟斷藥品流通企業承擔藥品流通渠道。隨著時代的發展,這一體制在上世紀80年代不能適應社會發展,開始了市場經濟改革。市場經濟改革取消了國家藥品統購包銷、按級調撥等規定,原先各級國有藥品批發站改制,都可以向藥廠購藥;各級批發站的下屬公司開始辦企業進行藥品銷售。製藥企業也開始進入商業領域從事銷售活動,同時一些新開辦的批發企業開始出現。在改革中,新老體系相互雜糅,形成了上萬家的醫藥銷售公司,構建了龐大但又冗雜的醫藥流通行業。

而80年代後半葉之後,整個醫藥市場逐步進入各路醫藥代表的過度競爭的亂狀。藥品的高利潤讓過多的藥業湧入這一行業,我國醫藥行業低水平重複建設,大家的產品差不多,想要在市場上脫穎而出就必須各盡所能提高產品的「含金量」,衍生出諸多心照不宣的灰色地帶……

本輪醫改之前,不少公立醫院存在「以藥養醫」的現象,醫院依靠出售藥品時按照進價的15%加成獲得盈利。藥企迎合醫院,進行各種導致漲價的「產品改型」,讓醫院的「15%」變得更加肥厚。

各類「營銷」手段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尤其神奇的是,藥企毛利潤80%,但用於生產和研發新藥的部分寥寥無幾,主要用在「銷售渠道」;包含了藥企80%毛利潤及各類「營銷成本」的藥品和耗材,都是經過正規招標採購定價的。藥品與醫用耗材根據「每一環節加價不得超過XX%」的行政規定,經過N多「二道販子」、「皮包公司」轉手,從出廠價到病人手中的時候價格可以翻幾十倍……

現在,大家可能還是不清楚以上局面是怎麼來的,但是大家馬上就要清楚它是怎麼沒的了。一萬元售價的東西,可能有回扣,等它降價到700元,哪還有利潤空間給回扣?新的銷售渠道也給醫藥流通渠道雜蕪的皮包代理公司判了「死刑」,醫藥代理制度面臨洗牌。集中帶量採購粉碎了醫藥流通領域不合理的頑固堡壘。

國家醫保局主導的醫藥流通體系「集中帶量採購」改革,成為了重塑醫藥衛生行業的利器。「小而散」的製藥企業正在逐步整合,一批優秀製藥企業贏得競爭、擴大了市場份額。而過去曾經「高不可攀」的跨國藥企也積極參與到了集中帶量採購中來,本輪心臟支架集採就有波士頓醫學等國際醫藥巨頭開出六七百元的中標價。得益於我國醫藥工業的進步,我國藥企擁有了跟國際巨頭同臺競技的本錢,國際巨頭居然為競爭中國市場打起了降價戰。

或許有的朋友會問,「這麼好的政策為什麼不早一點實行呢?」

這其實跟問「網店買衣服比實體店便宜,為什麼1990年的時候大家不網購」是一個道理。改革開放40多年,我們形成了完善的全國統一市場,正在實現全要素自由流動,廠商可以低成本地進入任何一個區域性市場,流通領域的成本自然就會降低。而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的一系列可喜變化。醫藥行業頻現「跳樓價」,是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全面從嚴治黨帶來的政策紅利。

每晚央視新聞聯播的內容,其實跟我們每個人的生活與命運息息相關。回望我們過去百餘年歷史,應該慶幸自己生活在相對於人類漫長的文明史,理想主義精神相對佔據上風的年代。

(來源:共青團中央)

相關焦點

  • 國家集採心臟支架落地江城,均價從1.3萬元降至700元
    1月1日起,國家組織心臟支架(又稱冠脈支架)集中帶量採購結果在武漢落地。作為國家組織高值醫用耗材集中帶量採購的第一單,心臟支架的均價從1.3萬元下降至700元左右,平均降幅94.6%。
  • 心臟支架從1.3萬降到700元,原因是什麼?做完心臟支架能活多久?
    導語:最近國家醫保局的「靈魂砍價」讓很多人看到了活下去的希望。國家組織了首次心臟支架的集中採購,統一採購病人所需的鈷鉻合金或者鉑鉻合金的冠脈支架,以及藥品,採購的周期維持2年。經過國家「砍價」後,原均價13000元左右的心臟支架,價格降到700元,下降了95%。
  • 上萬元的心臟支架降至700元,這些藥品價格也降了
    「國家隊」正式出手高值醫用耗材領域,均價上萬的心臟支架價格降至700元左右! 平均降價93%!涉及高血壓、糖尿病、惡性腫瘤等55種藥品、191個產品也平均降價53%!
  • 心臟支架何以從1.3萬元降至700元
    一枚小小的冠脈支架,撐開了百萬患者的「生命之傘」,但也擊中了百億支出的「負擔之痛」。《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2019》推算,我國心血管病患病人數達3.3億,十年間冠心病手術從23萬例發展到超過100萬例。據推算,每年要用掉150萬個心臟支架,總費用約150億元。如今,隨著「國家隊」出手,這一痛點將成為歷史。
  • 萬元冠脈支架降至700元!醫改如何跨過「深水區」
    11月5日,我國首次開展的高值醫用耗材集中帶量採購開標,冠脈支架開出 「地板價」:從均價1.3萬元左右,下降至700元左右,相同企業的相同產品平均降價93%。巨大降幅令人驚嘆:之前的支架價格為什麼那麼貴?便宜的支架安全嗎?大幅降價後,醫院的收入會減少嗎?千億醫療耗材市場將迎來怎樣的變局?這對正在進行的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又意味著什麼?
  • 國家集採心臟支架正式落地湖北 均價從1.3萬元降至700元
    武漢亞心醫院,醫生在給患者做心臟支架植入手術□楚天都市報記者 鄭晶晶 劉迅 通訊員 黃姍 田娟 喻鉲 呂惠 趙林 楊京 攝影:楚天都市報記者 王永勝1月1日起,國家組織心臟支架(又稱冠脈支架)集中帶量採購結果在武漢落地。作為國家組織高值醫用耗材集中帶量採購的第一單,心臟支架的均價從1.3萬元下降至700元左右,平均降幅94.6%。
  • 心臟支架由1.9萬元降到700元,漯河首批患者受益!
    漯河市六院心內三科介入團隊為患者行冠脈介入手術 經過充分的術前準備,漯河市六院副院長趙森、心內三科主任張偉帶領團隊精準操作,成功為其實施了心臟冠脈支架植入手術,開通前降支後順利植入2枚支架,後又於迴旋支植入2枚支架。術後造影顯示,患者堵塞的血管瞬間通暢,胸痛症狀也明顯好轉。
  • 心臟支架價格血崩:均價從1.3萬元降至700元
    本報記者 閻俏如 天津報導 「山東吉威,藥物塗層支架系統,雷帕黴素,國械注準20173461407,469元。」報價聲音從場內傳出,會議室外側耳傾聽的人群隨即議論紛紛,相互確認自己是否聽錯了報價。
  • 冠脈支架國家集採價格降至千元以下
    經本次集採,支架價格從均價1.3萬元左右降至700元左右。  業內人士認為,這是國家層面首次對高值耗材進行集採,帶來較強的示範效應。產品大幅降價將推動行業加快洗牌,產品布局全面且創新能力較強的龍頭企業有望受益。
  • 心臟支架從1.3萬降至700元,為什麼你還是看不起病?
    前段時間,相信大家的朋友圈都被一則消息刷屏了---心臟支架從1.3萬降至700元左右,最低報價僅469元。與去年相比,產品平均降價93%,預計全國患者將於2021年1月用上該產品。(ps.國家有福利政策,今天多多在文末也有福利送哦) 價格的陡降讓很多人感到震驚,畢竟現在女性朋友做個睫毛都不止這個錢了。
  • 麻辣財經:心臟支架,為何大幅降價?
    2020年11月5日,是國家組織心臟支架集中帶量採購開標的日子。離開標時間還有兩小時,很多企業代表已經在會場外焦急地等待。對價格高昂的高值醫用耗材進行國家級集中帶量採購,這在我國還是首次。
  • 國家集採心臟支架落地,均價從1.3萬元下降至700元,百餘江城患者用...
    楚天都市報記者 鄭晶晶 劉迅 通訊員 黃姍 田娟 喻鉲 呂惠 趙林 楊京 攝影:楚天都市報記者 王永勝1月1日起,國家組織心臟支架(又稱冠脈支架)集中帶量採購結果在武漢落地。作為國家組織高值醫用耗材集中帶量採購的第一單,心臟支架的均價從1.3萬元下降至700元左右,平均降幅94.6%。
  • 從1.3萬元降到700元!心臟支架價格「大跳水」,明年落地柯橋
    由於臨床用量大、價格高,心臟支架成為首批國家集中帶量採購的耗材品種。經過集採,國產、進口支架共10種產品中選,均價從1.3萬元左右下降至700元左右,降幅約93%。 而在柯橋,預計明年1月起,患者就能用上中選的心臟支架了!
  • 嘉禾:心臟支架開啟「百元時代」
    紅網嘉禾分站(通訊員 李劍 屈五洋)近日,嘉禾縣中醫醫院心血管科團隊順利完成一臺具有改革印記的心臟冠脈介入手術。本臺手術是嘉禾縣境內執行國家組織冠脈支架帶量採購大幅降價後的首臺手術,標誌著心臟支架在嘉禾開啟了「百元時代」。
  • 中年婦女續命,怎麼能指望700塊的心臟支架
    一點也不意外,女人們都知道,比起我,配偶明顯更關心川普,於是我們只能自己關心自己的心臟。我說:「從現在情況來看,很難說我這心臟會不會需要個支架。」唉,到底是「缺乏運動」還是「被你氣的」,男人普遍心裡沒點數,但女人的心臟卻有數得很。
  • 心臟支架從萬元降至百元!什麼情況下,患者需要做支架手術?
    11月5日,醫保局對全心臟支架進行了集中的採購,經過激烈的競爭後,在所有的藥企對心臟支架的報價中,最高價為7000元,最低價僅為469元,最終中標的平均價僅為700元,其中還包括了進口支架。
  • 心臟支架從萬元降至百元,並不是 「醫生拿不到回扣了」那麼簡單
    改變這一切的是11月7日,國家冠狀支架帶量採購競標現場:冠狀支架由均價1萬多元下降至700多元。這是冠脈支架產品從九十年代初進入中國後的最低價。 「不會再有更低的價格了,你錯過了冠狀支架的黃金時代。」那一天,東北某省一位三甲醫院的心內科年輕醫生凌霄,體味著他同科室一位高年資醫生意味深長的話。
  • 均價700元的冠脈支架能否用得上、用得好?
    新華社北京11月7日電題:均價700元的冠脈支架能否用得上、用得好?新華社記者屈婷均價從1.3萬元跌到700元——首批國家集中帶量採購的冠脈支架在天津開出令人震撼的「地板價」。與2019年相比,相同企業的相同產品平均降價達93%。
  • 從萬元陡降至700元,納入集採的冠脈支架全是「過氣貨」?
    日前,國家的集中帶量採購談判,讓冠脈支架(即心臟支架)價格陡降。一個產品從上萬元的「天價」到700元的「地板價」,人們心存疑慮:為什麼能降這麼多?會不會便宜沒好貨?患者能不能得到實惠?謠言迎合著這些疑慮滋生。
  • 心臟支架從1.3萬都降到700,為什麼還是看不起病?
    最近,一則消息閱讀突破4.7億刷屏了——心臟支架從1.3萬降至700元。11月5日,國家組織冠脈支架集中帶量採購結果公布,經過本次集採,支架價格從均價1.3萬元左右下降至700元左右,醫療機構臨床常用的主流產品基本中選,預計全國患者將於2021年1月用上國家集採降價後的中選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