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果圈裡有很多同物異名的現象,比如車釐子就是歐洲甜櫻桃,奇異果就是獼猴桃。但菠蘿和鳳梨,有人認為二者差異極大,因為鳳梨的「葉子」不扎手、果眼很淺,吃的時候也不用泡鹽水。菠蘿和鳳梨究竟是不是一個東西?吃菠蘿會「扎嘴」的原因又是什麼呢?
菠蘿並不是簡單的果子,而是由多個小花組成的聚花果。菠蘿的可食用部分包括沒有產生種子的花朵,以及支撐這些花朵的花序軸(菠蘿中心的那根圓圓硬硬的柱子)。吃菠蘿的時候挖眼,是要把孔洞中殘存的花蕊結構去掉,否則會「剌嗓子」。
從植物分類學的角度來講,菠蘿和鳳梨就是一種植物。菠蘿是鳳梨科鳳梨屬的植物。整個鳳梨科家族極其龐大,有兩千多種,花卉市場裡的觀賞鳳梨、空氣鳳梨都是這個家族的成員。然而,這個龐大的家族裡,真正能吃的卻少之又少,進入人類餐桌的就只有一種,那就是菠蘿或者鳳梨,拉丁學名Ananas comosus。
這個物種的中文名,來源有二:一是菠蘿的頂芽像鳳凰尾巴,所以叫鳳梨(閩南和臺灣都這樣叫);二是因為外觀和菠蘿蜜有些相像,所以借用了菠蘿蜜的名字,變成了菠蘿。這為二者是不是一種植物的爭論埋下了種子。但在英語世界這完全不是一個問題,因為都叫「pineapple」。
很久之前,這種植物就被南美洲居民開發成水果了,到今天大概已經種了將近4000年。1493年,克里斯多福·哥倫布帶領一隊人馬,乘著船來到美洲,碰上了菠蘿,立刻就被這種色香味俱全的水果所吸引。因為菠蘿形似松塔,所以就用西班牙語起了個名字「pina」,後來在英語中就變成了「pineapple」。順便說一句,英國人對用蘋果命名植物情有獨鍾,例如腰果的果託叫「cashewapple」,釋迦叫「sugarapple」,蓮霧叫「waxapple」。
不過,鳳梨不是菠蘿,這種商業說法也不是全無道理。因為鳳梨(菠蘿)確實有很多不同的品種,單單從大類上就可以分成卡因種、皇后種、西班牙種等,不同種類的個性差別極大,比如冠芽邊緣有刺沒刺、果眼深還是淺(要不要挖眼)、菠蘿蛋白酶多或者少,這些特性組合起來,就出現了鳳梨不是菠蘿的說法。
我國臺灣培育出了一系列果眼淺的品種,如金鑽菠蘿、牛奶菠蘿,都是典型的無眼菠蘿。這也是市場上被貼上了鳳梨標籤的商品物種。這些新品種除了無眼、甜美多汁,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吃著不扎嘴,不用泡鹽水。
總之,菠蘿和鳳梨只是不同商家給自己品種的新定義而已,就像蛇果仍然是蘋果,奇異果仍然是獼猴桃,士多啤梨仍然是草莓。在植物學家眼中,世間只有一個菠蘿/鳳梨物種,只是形態口味有差別而已。
在傳統的認知中,菠蘿扎嘴是因為其中含有菠蘿蛋白酶。這種特殊的蛋白質除了可以讓肉類菜餚更鮮嫩,還能讓我們過敏,導致嘴巴腫痛。如果用鹽水浸泡,可使菠蘿蛋白酶失去活性,吃起來就不會感覺扎嘴了。
但這種看似有理有據的說法,最近遇到了挑戰。首先,鹽水並不能讓蛋白酶失去活性,所以泡鹽水讓菠蘿不扎嘴,與蛋白酶的存在與否無關。其次,菠蘿蛋白酶具有比較好的耐熱性,不可能通過煮熟菠蘿讓它們完全失去活性。另外,蛋白酶引起過敏通常需要一段時間,因為人體免疫系統作出反應需要時間,但是「扎嘴」是吃菠蘿瞬間出現的反應,沒有延遲。與此同時,在相關的「扎嘴」獼猴桃實驗中,加不加、加多少蛋白酶,對扎嘴感覺沒有影響;倒是把獼猴桃的草酸鈣針晶分離之後加入蘋果泥當中,蘋果泥也變得扎嘴了。因此,菠蘿扎嘴的真正元兇很可能是草酸鈣針晶。
泡鹽水會讓草酸鈣針晶溶解在水中,而加熱處理也可以去除草酸鈣針晶。我們在處理很多天南星科植物(比如芋頭花)的時候,也會用到泡鹽水和深度加熱這些方法,而去除的危險恰恰就是草酸鈣針晶。
看來,有關菠蘿扎嘴的解釋也許要被改寫了。
菠蘿內部的空洞其實是花蕊生長的地方,這些剌嗓子的殘餘花蕊會被挖掉。
菠蘿最好趁新鮮食用,果子放一放更甜的規則在菠蘿身上並不適用。這是因為菠蘿果子中幾乎沒有可以轉化的糖類物質(比如澱粉),不能像蘋果或者香蕉那樣在採收之後甜度還會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菠蘿採摘時的甜度,就是這個菠蘿的最高甜度了。所以,不要信這樣的話:「這菠蘿雖然有點酸,但買回去放放就甜了。」
麻煩的是,完全成熟的菠蘿不耐運輸,所以投放市場的菠蘿通常都是在成熟前採收。這時,菠蘿的甜度和香氣都是不足的。這樣看來,要想吃到一個真正美味的菠蘿,還是選個好日子去原產地吃吧。
生長狀態的菠蘿。菠蘿喜歡炎熱和潮溼的環境,在自然狀態下由蜂鳥等動物為菠蘿傳播花粉。菠蘿會被果蝠等動物啃食(下圖),這會幫助它傳播種子。但是在人工栽培情況下,菠蘿已經無法完成授粉,當然也就不會產生妨礙人們進食的種子了。
菠蘿扎嘴很可能與菠蘿果肉中的草酸鈣針晶有關。圖為顯微鏡下觀察到的草酸鈣針晶。(圖/顧壘)
一看菠蘿的產地。首先推薦幾個國內的優質菠蘿產地——臺灣臺南、廣東陽江和雲南西雙版納,另外海南中南部的菠蘿也不錯。至於說進口的菠蘿,若非是專享快遞,就不要抱什麼希望了,因為菠蘿砍下來之後,不再會繼續成熟。
二看菠蘿的產出時間。雖然菠蘿一年四季都能結果,但是只有在雨熱同季、光照充足的時候,菠蘿才好吃。所以每年的5~7月,是吃菠蘿的最佳時間。若想在其他時間也能吃到好菠蘿,就要去南半球了。
封面圖:來自網絡。
繪圖/劉春田 新媒體編輯/小帆帆
更多訂閱優惠
❤《科學世界》典藏本 大宇宙 ❤
❤《科學世界》典藏本 相對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