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才何須多開口,萬般滋味肚中藏。」這句詩來形容餃子在貼切不過了,在我國人民的飲食當中,餃子一直都是非常重要的一個角色,南北飲食文化差異巨大,唯獨餃子「南北通吃」。
小小的餃子,如果搭配合理,就是一個小「膳食寶塔」。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從底層到頂層依次為糧穀類、蔬菜水果、禽肉魚蛋類、奶類及豆製品,最上一層是油脂類。
餃子皮是用麵粉做的,屬於糧穀類;餃子餡裡可以包進蔬菜、肉類、蛋類、海鮮等;調餃子餡時還加點油。因此,餃子非常符合膳食寶塔的要求。
餃子最大的優點就是既是主食,又兼副食,既有葷菜,又有素菜,營養素比較全面。
其中,素餡裡大白菜、茴香、韭菜等含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和膳食纖維;肉餡裡魚、蝦、豬肉、牛羊肉可補充優質蛋白等。另外,包餃子時可以把孩子不愛吃的胡蘿蔔、老人容易塞牙的青菜,都用餡巧妙地藏起來,讓人不知不覺地吃下去。
有些家庭幾乎每隔幾天就要包一次餃子,尤其是北方人,基本從小吃到大。餃子好不好吃主要取決於餡做得成不成功。
說起餃子的經典餡料,韭菜雞蛋餡絕對是非常有代表性的,口感鮮香,生津開胃,小編真的是隔一段時間不吃就會想念。然而韭菜餡餃子可不簡單,做得不好,很容易菜葉發黃、出水、不筋道,那有什麼竅門嗎?
小編諮詢了我們的大廚,才知道做韭菜餡餃子的時候,最忌諱的就是對其直接進行拌餡,想要解決韭菜餡做不好的問題,只需要多加一個簡單的步驟就能輕鬆解決~
清洗乾淨後的韭菜,我們需要將其改刀成韭菜末,然後往裡面加入少許的小蘇打攪拌均勻,這樣就能夠讓韭菜保持翠綠。
準備兩個雞蛋打入碗中,用筷子將其調打至起泡沫,然後再加入一小勺的澱粉和白醋,對雞蛋液再次調打半分鐘。起鍋燒油,往鍋中加入小半勺的食用油,等到油溫8成熱的時候,將雞蛋液倒入鍋中快速的將其攤開,等到雞蛋被完全炒熟的時候,將其剁成小塊狀放入碗中進行備用。
澱粉的加入可以讓炒出來的雞蛋變得更嫩滑,而白醋可以起到很好的去腥作用,炒好以後的雞蛋,一定要將其放涼後再入餡拌勻。
方法一:拌好餡後,淋一點油將菜餡的斷面封閉,然後放在冰箱裡冷凍十分鐘,這時油脂變稠了會封住水分,再包就不會出水了。
方法二:採取吸水措施,即往餡料裡加點吸水性強的食材,比如乾粉絲、木耳、蝦皮、海米和乾貝等,不用發泡,直接洗淨後用紗布吸乾水,剁碎拌在餃子餡裡。
方法三:採取隔水措施,蔬菜裡不要放鹽,而是拌一點香油、蔥油或者花椒油,此時有油做隔離保護的菜因為不容易接觸到鹽,也就不會「殺」出水。
這些竅門大家都掌握了嗎?這樣你也能做出筋道好吃的韭菜雞蛋餃子了,學會了的別忘了點【在看】喲~
喜歡請點讚 分享也是一種讚賞
每晚17:55 河北衛視 不見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