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這句話對嗎?

2021-03-01 艾墨軒

「量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這句話對嗎?

 

這的確是一句以訛傳訛的句子,而且把原意也給篡改了。

 

一、這句話的原意為:量小非君子,無度不丈夫。

這句話所表達的真實意思是,器量小的人不能成為君子,沒有度量的人,不能稱之為丈夫。此句中的「無度不丈夫」中的「度」是指一種氣度,和「量小非君子」中的「量」合起起來正好構成「度量」一詞,合乎整個句子的真實含義。

 

通俗的說法就是讓我們心懷寬廣,要能夠包容得了別人,做事一定要乾脆利索,不拖泥帶水。

二、量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由元代的元.馬致遠《漢宮秋》的『恨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演化而來。

所謂以訛傳訛,它也是有一些依據和來源的,那麼現在大家普遍使用的「量小非君之,無毒不丈夫」一詞,它最先出在元.馬致遠《漢宮秋》一折:「教他苦受一世,正是恨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經過演變和曲解,這句話的意思也完全變了味,就是說不能心狠手辣便不能成為大丈夫。

 

三、量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這句話有教人「心狠手辣」之嫌。

被曲解後的「無毒不丈夫"一詞,就是教人做事要狠毒、狠心才能成事,叫人狠毒,為血腥者的殘暴不仁和心胸狹隘的辯護詞。這是一種教化人們用「心狠手辣」的手段達成目的的教唆行徑,思維正常的人一定不要受到」無毒不丈夫「的蠱惑。

 

2020年10月3日於艾墨軒

以上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分享是最大的讚賞

相關焦點

  • 量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的真正解讀
    無毒不丈夫     原句:量小非君子,無度不丈夫。    原來,這句來自民間的諺語本來應該是「量小非君子,無度不丈夫」,這本來是個很好的句子,裡邊充分運用了對仗。這要從古時候文人的習性說起,在這副對聯式的諺語裡,「度」為仄聲字,犯了孤平,念著彆扭,很容易讀為平聲字「毒」,那些對音律美感要求甚高的學者們某天吃飽了沒事兒幹,便發揮他們的專長自做主張,把這句改為「無毒不丈夫」了,於是這句話,終於成了典型的「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的例句,成了迂腐文人的筆下的又一個犧牲品,「量小非君子,無度不丈夫」,原話裡一個君子對一個丈夫,一個度對另一個量,本來是很完美的一個句子,可經過上千年的以訛傳訛
  • 嘆:無毒不丈夫?
    作者:李冀朗誦:彭鷺      在電腦上我敲入「量小非君子」五個字,它便自動跳出了「無毒不丈夫」的下句,看到「無毒」二字讓我哭笑不得。原句本應是:「量小非君子,無度不丈夫」。指做人要有君子風度大丈夫氣概,處事應寬宏大量,心胸開闊,不計前嫌,謙謙君子,而不應心胸狹窄,小肚雞腸,睚眥必報,尖酸刻薄。
  • 每個人都會說「無毒不丈夫」,可這句話真正的意思,沒幾人知道
    說到「無毒不丈夫」相信大家都聽過吧,這樣令人耳熟能詳、家喻戶曉的話可是經常出現在影視劇中的。那麼男人在聽到這句話的時候真的會不高興嗎?這句話真的就像大家所理解的意思嗎?它所謂的「毒」又是在想要表達一種什麼意思呢?
  • 是「無毒不丈夫」,還是「無度不丈夫」
    「無毒不丈夫」之為日漸猖獗,是不是當下社會思想文化出了問題?才讓我等苟延殘喘的背負著淳樸善良寸步難行!        經久流傳,「恨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訛變為「量小非君子,無度不丈夫」。在仁赫於90年代自己主編的《俗語典故精選》所見後者。初中生都應該看得明白,這句話的意義完全不一樣了。但仔細揣摩會發現不妥,這種解釋看似合情合理,其實嚴重違反了漢語對偶句的平仄規律。
  • 傳統歸正 無度不丈夫還是無毒不丈夫
    (fotolia)民間俗語「量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在現代社會可謂家喻戶曉,當某人說出這句話的時候,很可能就是要準備去做壞事了。不過,按照這句話的意思,即「沒有度量的人不能稱為君子,不狠毒的人成不了大丈夫」,是不是感到有些彆扭和不倫不類?因為前半句教導人們要有度量,是教人向善的;後半句卻是教人向惡的,說什麼成為大丈夫的人要狠毒。
  • 心態很重要 「無毒不丈夫」應理解為「無度不丈夫」
    馬未都評: 「無毒不丈夫」這句話出自《西廂記》,而且從元朝至今,一直在民間流行。
  • 為什麼說「無毒不丈夫,最毒婦人心」?
    見到「無毒不丈夫」這個成語,突然發現自己很沒文化,搞不懂為什麼叫「無毒不丈夫」,難道只有心如蛇蠍才稱得上是大丈夫嗎?有一種說法是,這是「量小非君子,無度不丈夫」的訛傳。這樣講挺好,一是合於情理,宰相肚子能撐船,大丈夫嘛,就應該胸懷坦蕩,怎麼可能是雞腸小肚呢?再說,這句話很對稱,量與度,君子與丈夫,前後兩句,合情合理。而「量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前後不對稱,道理上也說不過去。然而最要命的是,「無度不丈夫」卻查無出處。
  • 無毒不丈夫,無度不丈夫?
    01、無毒不丈夫 原句:量小非君子,無度不丈夫。——民間諺語聯對 一字之差,演變成反面派的「真理」! 量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這句話絕對是中國眾多以訛傳訛的話中最離譜的一個例子之一,初中生也應能輕易看出這其中的不妥之處。首先,這無毒不丈夫,就跟古人所崇尚的價值觀念大大背離了。大丈夫,自然是說那些坦坦蕩蕩胸懷寬廣的男人,什麼時候惡毒陰損、暗箭傷人的這種前綴也能放在前邊來形容大丈夫了? 原來,這句民間諺語本來是個很好的句子,裡邊充分運用了對仗。
  • 都說「無毒不丈夫」,可看看它前一句,才知道男人背了多大的黑鍋
    而至於男人,則是「無毒不丈夫」,直接為大丈夫的屬性加成中添加了「毒」的成分。然而,中華文化流傳數千年,從最遠古的溯流發展到波瀾壯闊的海洋,是經歷了很多變革與割捨的,許多句子當初的意義已經發生大幅改變。如「人不為己」或許就不是我們想像的那樣,「為」應當讀二聲,是修為的意思,這句話是說人如果不使自己進步,那麼必定會自取滅亡。
  • 盤點那些古今意思相反的成語,最後一個你肯定不知道!
    今天咱們來看看那些古今意義大不相同的成語吧!一: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現在的意思就是形容人比較自私,為了自己利益。那這句話的真正含義是什麼呢?這句話出自《佛說十善業道經》「人生未已,天經地義,人不為已,天誅地滅」這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說,人來到世間是為了真正的自己而修行的,你如果不修習自己的德行,連天地都容不下你!這樣看來是勸說什麼要具備良好的品德,與現在的自私自利還真是相差甚多!
  • 老話說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但是這麼自私的話,老祖宗為何要說呢?
    這是一個多音字,你說人不為己,每個人都要替自己考慮,可是有可能古代的音是為,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什麼意思?人要有好的修為,人要成為一個人,人要不斷的修身養性,要修身才能齊家治國平天下,而如果你不這樣做的話就枉為人了,你就枉來這世上走一遭了,所以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 張之路 | 無尖不商與無奸不商
    今天,當我們看到制假、造假等坑害百姓的人和事時,心裡就不由得冒出一個詞語——「無奸不商」。這句成語在表達對無良商人憤怒的時候,把規矩的商人也誤會了。有的人就會問,為什麼呀?都有成語擺在那兒了,當商人做買賣不就要奸詐嗎?你誤解了。「無奸不商」這個詞語是被「時代的憤怒」曲解的詞,它原本是「無尖不商」。「奸」和「尖」一字之差,是人心向善還是人心向惡的分水嶺。
  • 原來我們都在斷章取義,快來看看那些你不知道的另一句名言警句!
    就朱子的原話而言,難道我們今天不主張一夫一妻是合法的嗎?難道我們的主流價值觀是推崇三妻四妾嗎?像這種可以歪曲作者的原意來攻訐別人恰恰是我們今天所應當摒棄的,今天的這個社會是一個噴子的時代,如果這樣的行為得不到遏制,那麼那些職業的噴子只會逾加猖狂。四、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這句話現在常用來比喻在困境中朋友或夫妻間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幫助走出困境。
  • 生活中常用的古語,您真的懂它的意思嗎
    是一種謙卑的說法,也就是說,女人可以有才,但如果這個女人總是把自己的姿態放得很低,不顯露自己的才能,甚至自認是無才的。這就是女人最大的德行。無毒不丈夫它是出自關漢卿的《望江亭》裡:便好道「量小非君子,無度不丈夫」。意思是作為一個大丈夫要有足夠的度量和格局,要能容忍別人容忍不了的事情,才算真正的男子漢。
  • 道心《古言》 能言不算真君子、善處方為大丈夫
    沙鍋不打不漏,朋友不交不透。乾薑扭不出汁,老糠榨不出油。     各師傅各傳授,各把戲各變手。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      馭橫切莫逞氣,止謗還要自修。任你官清似水,難逃吏滑如油。      休向君子諂媚,君子原無私惠;休與小人為仇,小人自有對頭。      百年之計種松,十年之計種柳,一年之計種穀,一月之計種韭。
  • 量小非君子
    搞完義工活動後,我和女兒去手機店取回了這兩個手機。我把她的智慧型手機拿回家擱在抽屜。     過了兩個星期,女兒回家,提出想登個微信。我把她的智能機給她,她開機,打不開了。估計是沒電了,她的充電器放在學校了,於是用她爸爸手機的充電器充電(都是VIVO手機),但手機還是完全沒有反應。    女兒說:媽媽,我的手機怎麼充不進去電?然後進房間學習了。
  • 難道真的要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嗎?別傻了!事實被誤傳了幾千年
    難道真的要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嗎?別傻了!事實已被誤傳了幾千年俗語是是通過世世代代人民的生活經驗總結而來的,是古人智慧的結晶。我們在生活中總是時不時地聽到幾句俗語,這足以見得,俗語對我們的餓重要性。而俗語中所蘊含的道理也讓人受益匪淺,大多俗語都已經深入人心,被廣為流傳。但是實際上,有許多的俗語是被誤傳的。
  • 「君子不器」,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孔子認為君子應是有道德修養的人,並且能夠以自身高尚的道德感召人,如果君子還能以德治國,使國家安定、百姓幸福,則更佳。「君子」最重要是「有德」並能夠有恆心躬行道德,這是君子的本分。君子應以「立志」、修身養德為第一要務,至於能不能「安人」、「安百姓」,孔子認為君子應盡力而為,「不可則止」。
  • 父母恩大,君子量大,小人氣大!
    《孝經》中說「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最大的恩,不過生育之恩;最深的情,不過撫養之情。從哭聲中來,到哭聲中去,碌碌一生,中間常伴的是父母的教導與歡笑。沒有哪個父母不為兒女打算,不為兒女操勞。母親淺淺的皺紋顯示她的辛苦,父親斑駁的頭髮昭示著他的付出。
  • 父母恩大,君子量大,小人氣大
    《孝經》中說「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最大的恩,不過生育之恩;最深的情,不過撫養之情。從哭聲中來,到哭聲中去,碌碌一生,中間常伴的是父母的教導與歡笑。沒有哪個父母不為兒女打算,不為兒女操勞。母親淺淺的皺紋顯示她的辛苦,父親斑駁的頭髮昭示著他的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