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關嶺自治縣上關鎮緊緊圍繞「既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生態發展理念,走「生態立鎮,產業富民」發展之路,結合當地實際,緊扣產業發展「八要素」,因地制宜在樂安村、落哨村發展生態芭蕉種植,帶領村民念起「芭蕉」致富經。
「這一串大概有30斤,45塊錢,1塊5一斤。」
走進上關鎮樂安村,放眼望去,房前屋後、山上地裡都種滿了芭蕉樹,綠油油的芭蕉葉下掛著一串串已經成熟的芭蕉,農戶們正忙著採摘,處處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上關鎮樂安村村民羅運澤:「我種了20畝小米蕉,以前是1塊錢一斤,雖然不愁賣,但是銷售渠道還是有問題,現在政府給我們搭建了銷售平臺,1塊5一斤,今天我拉了3000斤得4500塊錢,感謝政府給我們搭建了銷售平臺。」
關嶺上關冬足仕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鄭仕榮:「冬足仕榮養殖專業合作社自從成立以來一直進行農產品銷售,現在通過政府搭建銷售平臺,並經過農戶和我們進行溝通,我們比市場價提高5角錢的收購價進行收購,把他們的產品收購來以後,進行打包,銷售到深圳,為廣大蕉農解決了他們銷售難的問題。」
據了解,脫貧攻堅戰役打響以來,上關鎮搶抓脫貧攻堅產業發展戰略機遇,結合當地區位和氣候條件科學規劃,動員樂安村、落哨村村民發展生態芭蕉種植。截至目前,兩個村生態芭蕉種植面積達4000餘畝。為解決農產品銷售、農戶增收、產業增效等問題,上關鎮黨委、政府積極作為,牽線搭橋,通過與關嶺上關冬足仕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籤訂收購協議,搭建銷售平臺,採取「線上+線下」同步銷售的方式,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幫助農戶增收。
上關鎮樂安村村民羅昂:「我自己種有30畝小米蕉,之前我自種自銷,運輸成本有點高,現在政府給我們搭建了銷售平臺,我拉來政府給我們銷,減少了我們的運費。」
借力銷售平臺,僅兩天時間,樂安村、落哨村共計銷售7000餘斤生態芭蕉,有效解決農戶對農產品銷售的後顧之憂。如今,上關鎮農產品銷售「多條腿走路」,大家對發展產業都信心滿滿。
鄭仕榮:「我們合作社2020年從1月份到10月份,收購關嶺的農特產品1244噸,實現收入1647萬。今後我們要加大力度,收購關嶺的農特產品,讓關嶺的農特產品走出貴州,走向全國各地。」(郭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