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嶺:農特產品有銷路 農民增產增收有盼頭-新華網

2020-12-13 新華網貴州頻道

    近年來,關嶺自治縣上關鎮緊緊圍繞「既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生態發展理念,走「生態立鎮,產業富民」發展之路,結合當地實際,緊扣產業發展「八要素」,因地制宜在樂安村、落哨村發展生態芭蕉種植,帶領村民念起「芭蕉」致富經。

    「這一串大概有30斤,45塊錢,1塊5一斤。」

    走進上關鎮樂安村,放眼望去,房前屋後、山上地裡都種滿了芭蕉樹,綠油油的芭蕉葉下掛著一串串已經成熟的芭蕉,農戶們正忙著採摘,處處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上關鎮樂安村村民羅運澤:「我種了20畝小米蕉,以前是1塊錢一斤,雖然不愁賣,但是銷售渠道還是有問題,現在政府給我們搭建了銷售平臺,1塊5一斤,今天我拉了3000斤得4500塊錢,感謝政府給我們搭建了銷售平臺。」

    關嶺上關冬足仕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鄭仕榮:「冬足仕榮養殖專業合作社自從成立以來一直進行農產品銷售,現在通過政府搭建銷售平臺,並經過農戶和我們進行溝通,我們比市場價提高5角錢的收購價進行收購,把他們的產品收購來以後,進行打包,銷售到深圳,為廣大蕉農解決了他們銷售難的問題。」

    據了解,脫貧攻堅戰役打響以來,上關鎮搶抓脫貧攻堅產業發展戰略機遇,結合當地區位和氣候條件科學規劃,動員樂安村、落哨村村民發展生態芭蕉種植。截至目前,兩個村生態芭蕉種植面積達4000餘畝。為解決農產品銷售、農戶增收、產業增效等問題,上關鎮黨委、政府積極作為,牽線搭橋,通過與關嶺上關冬足仕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籤訂收購協議,搭建銷售平臺,採取「線上+線下」同步銷售的方式,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幫助農戶增收。

    上關鎮樂安村村民羅昂:「我自己種有30畝小米蕉,之前我自種自銷,運輸成本有點高,現在政府給我們搭建了銷售平臺,我拉來政府給我們銷,減少了我們的運費。」

    借力銷售平臺,僅兩天時間,樂安村、落哨村共計銷售7000餘斤生態芭蕉,有效解決農戶對農產品銷售的後顧之憂。如今,上關鎮農產品銷售「多條腿走路」,大家對發展產業都信心滿滿。

    鄭仕榮:「我們合作社2020年從1月份到10月份,收購關嶺的農特產品1244噸,實現收入1647萬。今後我們要加大力度,收購關嶺的農特產品,讓關嶺的農特產品走出貴州,走向全國各地。」(郭躍)

相關焦點

  • 推廣優質櫻桃 助力農民增產增收
    推廣優質櫻桃 助力農民增產增收 大連日報
  • 花生價格上漲,農民增產又增收了嗎?看看農民怎麼說
    花生價格既然這麼好,那麼花生產量要是再上得去,農民是不是大豐收的一年?咱們看看各地的農民怎麼說!五叔是河南周口扶溝縣這邊的農民,今年種植了十畝地的麥套花生,經過向他了解得知,去年種植的花生畝產在800多斤,今年的花生畝產卻只有550斤左右,五叔說他今年種植的花生長勢也挺好,花生莢果結的也不少,就是花生飽果率太差,秕果太多了,所以花生總體產量才上不去。同村的很多種植戶花生產量還不如他,大多數都在400-500斤。
  • 關嶺:萬畝火龍果熟 產銷對接鋪就致富路
    近日,關嶺自治縣萬畝紅心火龍果首批果已成熟,進入採摘期,農戶喜獲豐收。為拓寬農戶銷售渠道,助力農戶增收,關嶺自治縣農旅產業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利用現有銷售平臺,集中統一收購進行銷售,切實幫助農戶解決銷路問題,給廣大果農吃下增收的「定心丸」。
  • 葡萄品種改良促種植戶增產增收
    「今年葡萄每畝產量比去年增產50公斤!」10月26日,正在採摘葡萄的該社區葡萄種植戶任勝斌說,原先種植的葡萄品種雜、掛果少、品相差,收益不高。工作隊給大家傳技術、教管理、找銷路,今年,葡萄平均畝產達到2噸左右。巴潤哈爾莫敦鎮商業街社區有多年種植葡萄的歷史,具有良好的種植基礎,但是由於缺乏技術、銷路不暢等,葡萄種植效益並不樂觀。
  • 芸苔素用法最全科普,讓作物增產增收!農民記得收藏
    芸苔素應用範圍非常廣泛,使用得好的話,能對作物提產增收起到巨大的作用。但是對於芸苔素的使用,很多農民朋友都是傻傻分不清的,有的人把它當肥料,有的人把它當農藥;有時候用作噴霧有時候又用作拌種、根肥。那麼芸苔素到底是什麼呢?該怎麼用才能發揮它最大的效果呢?
  • 村村通快遞 農民喜增收
    根據《意見》,到2022年,我市郵政快遞服務鄉鄉有局所(網點)、快遞網點行政村全覆蓋。同時,充分發揮電商優勢,進一步加大電商扶持農產品發展的力度,以及對農民增收就業的帶動作用;逐步減少網購農產品二次包裝,鼓勵電子商務平臺引導消費者使用綠色包裝或減量包裝。
  • 瀋陽「供銷惠農·雙減雙增」試驗示範項目幫助農戶增產又增收
    瀋陽「供銷惠農·雙減雙增」試驗示範項目幫助農戶增產又增收 2020-12-09 17:31:43李晛 攝   中新網瀋陽12月9日電 (李晛)據瀋陽市政府新聞辦9日召開的新聞發布會消息,瀋陽市「供銷惠農·雙減雙增」試驗示範項目經過一年的實施,已產生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幫助種植戶實現了增產又增收。
  • 建大棚種蔬菜 群眾致富有盼頭
    產業發展是引領帶動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徑。近年來,正村鎮基於貧困村經濟基礎薄弱和村民年齡結構現狀,通過考察調研、學習參觀,結合村情村況,以聯建共享為著力點,以產業扶貧為突破口,在十萬村大力發展大棚蔬菜種植,帶動村民增收致富。
  • 直播帶貨培訓進村農民「觸網」拓銷路
    直播帶貨培訓進村農民「觸網」拓銷路村民正在進行直播帶貨實操。這不是淘寶網紅直播間的帶貨現場,而是崖州區梅西村首期高素質農民(技能服務型—農業電子商務)培訓班學員直播帶貨的實操作業現場,生動的講解、實操演示,讓學員們了解如何利用手機這個「新工具」來幹新農活,以培育更多的農村直播人才,拓寬農產品銷路。
  • 陝西省鳳翔縣南指揮鎮加快農業園區建設 多措並舉促進農民增收
    鎮村以園區基地為載體,著眼培養群眾內生動力,六條措施發力,促進農民持續增收。  一是土地流轉促增收。鎮黨委、鎮政府引導農村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全鎮有328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向園區流轉土地650餘畝,使40.4%的建檔立卡貧困戶通過土地流轉增收。
  • 丹鳳 抓產業強支撐 穩就業促增收
    丹鳳縣堅持把產業扶貧、就業扶貧作為鞏固脫貧成效的根本之策,堅持長線短線產業結合、產業就業同發力,不斷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促進農民群眾持續增收致富。圍繞切實解決「兩不愁」問題,縣上因地制宜,高度重視特色產業「長短結合」,為實現長效穩定脫貧提供強力支撐。
  • 青島體育人共同行動 助力農民增收鄉村振興
    半島記者 潘立超青島市體育局選派的村組織書記於良仁紮根平度市南村鎮大劉家村,帶領村民開拓渠道,暢通受疫情影響的西瓜銷路,受到各方好評,被《半島都市報》重點宣傳報導。活動開展後,局機關和局屬單位幹部職工積極響應,踴躍認購西瓜,不到一日,400餘名幹部職工就認購西瓜3萬餘斤,以實際行動助力農民增收。
  • 「幸福東北」小鄉鎮有大幸福!吉林鹿鄉鎮發展特色產業助農民增收致富
    但他對現狀並不滿足,「40頭梅花鹿根本無法滿足電商銷路。」他想繼續擴大養殖規模,擴建圈舍,引進良種,「理想狀態是超過100頭。」王強家只是鹿鄉鎮8000餘戶因鹿致富家庭的一個縮影。鹿鄉鎮下轄18個村,總人口5萬餘人,90%的居民從事梅花鹿養殖及相關產業,全鎮鹿存欄14萬頭,佔全國總養殖數量的六分之一。「鹿鄉」這個鎮名也與此相關。
  • 【秀美關嶺·相約2020】關嶺:生豬養殖項目搶抓工期 確保早竣工早...
    新希望六和新海縱隊工程部葉帆說:「目前新希望六和公司在關嶺有3個在建項目,其中有兩個是育肥項目,我們現在所在位置是種豬場項目,是從4月29號進行了開工儀式,到7月29號進行了五層樓房的結構封頂
  • 950萬袋菌包助力新疆洛浦農民脫貧增收
    眼下正值疫情防控與春耕備耕的關鍵時期,新疆洛浦縣緊抓黑木耳種植有利時機,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生產,協調引導縣域內的洛浦崑崙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按時啟動黑木耳菌包發放工作,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和農民增產增收奠定堅實基礎。3月5日 上午,員工在新疆洛浦縣崑崙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多魯鄉墩庫孜來克村廠區加工黑木耳菌包。
  • 且末縣:香蒜種植讓村民走上增收致富路
    巴州統計局、新疆瑞源乳業有限公司、中國太平洋財產保險巴州支公司駐且末縣其木布拉克村第一書記、工作隊隊長劉波華向村民宣布香蒜銷售的金額,工作隊副隊長同古力克逐一為村民發放現金,並鼓勵村民明年再接再勵,實現增產增收。
  • 【決勝小康 奮鬥有我】王永兵:做精深加工 走致富之路
    【決勝小康 奮鬥有我】王永兵:做精深加工 走致富之路 2020-05-10 03: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