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券基金是華泰資管公募基金的大頭,但自10月底以來,由於受國企信用債違約波及,華泰資管多隻債券基金排名倒數。
文/盧一
11月16日,即到期日(11月17日)前夕,「15國廣債」(118430.SZ)——發行人是央企國廣環球傳媒控股公司——發布公告稱,根據11月11日及12日召開的債券持有人會議審議通過的《關於延期兌付本息的議案》,剩餘3億元債券期限將延期一年,並釆取分期兌付的方式進行兌付。
至此,2020年以來發生信用債違約的國企(包括央企和地方國企)已經達到20家,涉及的信用債為73隻,違約日債券餘額合計達到836.58億元,逾期本金及利息分別合計510.98億元和36.04億元,合計547.02億元。
其中,截至11月17日,僅第四季度,信用債違約國企即有7家,涉及的信用債則達到29隻,違約日債券餘額為270.80億元,逾期本息合計41.14億元。
若將所有性質企業考慮在內,則截至11月17日,2020年以來發生信用債違約的企業已經達到46家,涉及的信用債則達到114隻,違約日債券餘額合計達到1320.56億元,逾期本金及利息分別合計854.38億元和83.44億元,合計937.82億元。
而重倉信用債的公募基金也損失慘重,華泰證券(上海)資產管理公司(下稱「華泰資管」)就是一家。根據Wind資訊,自10月23日至11月17日,在收益率排名倒數前10位的債券基金中,華泰資管佔到5位,分別排名倒數第一、倒數第二、倒數第五、倒數第六及倒數第十,收益率依次是-13.38%、-11.35%、-7.23%、-6.65%及-4.75%。這種收益率在公募債券基金中是非常罕見的,華泰資管怎麼了?
國企違約增多
顯然,從數據上看,國企今年違約事件多了起來,雖然只佔到違約企業數量的43.48%,卻佔到違約日債券餘額的63.35%,佔到逾期本息的58.32%。
而在整個2019年,出現信用債違約的國企只有10家,涉及的信用債有16隻,違約日債券餘額合計為187.29億元,逾期本息合計112.88億元。若將所有企業類型考慮在內,則違約企業數量有71家,涉及的信用債為184隻,違約日債券餘額合計1494.04億元,逾期本息合計995.09億元。
在某種程度上,正是因為國企信用債違約頻發,而且其中有的國企甚至表現出「逃廢債」的嫌疑,因此,儘管在信用債整體存量餘額(49.51萬億元)中,所有違約信用債債券餘額佔比不到3‰,信用債市場仍然受到較大衝擊。
尤其自10月22日「17華汽05」(145860.SH)違約以來,更是如此。Wind資訊顯示,自10月23日至11月17日,上證信用100(000116.SH)下跌了2.90%,上證信用100(淨價)(H00116.SH)下跌了3.23%(以上數據皆據Wind資訊)。
那些違約債持有人,以及因違約事件而「殃及池魚」的持有人,更是損失慘重。Wind數據顯示,從10月23日至11月17日,表現最差的華泰紫金豐利中短債A錄得了-13.38%的收益率。
如果僅考察上述華泰資管旗下五隻債券基金截至三季度末的持倉情況,投資者會發現,它們並未直接持有違約信用債,其之所以損失慘重,一方面是被違約事件波及,另一方面也「踩雷」違約主體發行的其他債券。
「踩雷」信用債
定期報告顯示,截至三季度末,上述五隻基金中,有三隻重倉「13平煤債」(122249.SH),即華泰紫金豐利中短債(007821.OF)、華泰紫金豐益中短債(007819.OF)及華泰紫金智鑫3個月定開(008982.OF)。
而「13平煤債」——發行人為平頂山天安煤業股份公司(下稱「平煤股份」,601666.SH)——之所以會被波及,是因為永城煤電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永城煤電」)發行的「20永煤SCP003」(012000356.IB)11月10日出現實質性違約,並使其發行的另外20隻信用債觸發交叉違約。
平煤股份的控股股東是中國平煤神馬能源化工集團公司,永城煤電則是河南能源化工集團公司的下屬企業,它們的終極實際控制人都是河南省國資委,而後者在整個事件中的消極表現備受質疑,以至於影響到投資者對整個河南省國有企業的信心。
根據Wind資訊,自11月10日至11月18日,「13平煤債」(122249.SH)的收盤價由97.50元重挫至77.90元,跌幅達到20.10%。
定期報告顯示,截至三季度末,華泰紫金豐利中短債(007821.OF)、華泰紫金豐益中短債(007819.OF)及華泰紫金智鑫3個月定開(008982.OF)等三隻基金分別持有160萬張、70萬張和50萬張「13平煤債」(122249.SH),公允價值分別為15771.20萬元、6899.90萬元和4928.50萬元,分別佔到資產淨值的6.77%、5.72%和4.83%,分別是其第二、第二和第三大重倉債券。
除了波及之外,華泰資管旗下基金還「踩雷」信用債。定期報告顯示,截至上半年末,華泰紫金智鑫3個月定開(008982.OF)持有60萬張「19華汽01」(152134.SH),公允價值5715萬元,佔到資產淨值的5.61%,是其第一大重倉債券。
如前述,10月22日,「17華汽05」(145860.SH)——發行人同為華晨汽車集團控股公司——未能按時兌付本息,構成實質性違約。次日,包括「17華汽05」(145860.SH)、「19華汽01」(152134.SH)在內,華晨汽車集團控股公司發行的19隻信用債開始停牌。
10月24日,華泰資管發布公告稱,對華晨汽車集團控股公司發行的「17華汽01」(143017.SH)等債券進行估值調整。這意味著,「19華汽01」(152134.SH)並非華泰資管旗下公募基金唯一持有的由華晨汽車集團控股公司發行的信用債。
債券基金風格激進
在持有公募牌照的機構中,華泰資管可歸為「券商系」,卻以固收業務為主。
根據Wind資訊,截至三季度末,華泰資管公募規模為344.85億元,其中債券基金規模為281.15億元,佔比81.83%;貨幣基金規模為41.38億元,佔比12%;兩項合計佔比93.83%。
事實上,自華泰資管獲得公募牌照以來,在其產品類型中,固收業務也一直佔主導地位。
華泰資管成立於2014年10月,是華泰證券(601688.SH)的全資子公司,初始註冊資本3億元,2016年7月增至26億元,也正是在這個月獲得公募牌照。
Wind資訊顯示,2017年至2019年,在各報告期末,華泰資管公募規模依次為52.19億元、58.64億元、227.37,固收業務規模依次為50.40億元、56.68億元、225.65億元,其中債券基金規模依次是零、8.28億元、199.85億元。
不難看出,進入2019年,公司債券基金規模突然爆發式增長,不僅一舉取代貨幣基金,成為固收業務的主力,也成為整個公募業務的主力。
根據中國基金業協會的數據,同期整個市場上的公募債券基金規模由22628.80億元增至27660.83億元,增幅為22.24%。
2020年一季度,華泰資管債券基金規模進一步擴大,期末增至421.49億元,較年初增長1.11倍,由此也使得公募規模增至461.15億元,在眾多持牌機構中,第一次進入前60名,排在第58位。
在此期間,整個市場上的公募債券基金亦由27660.83億元增至30836.64億元,增幅為11.48%。
與其規模爆發式增長相應的是,華泰資管旗下債券基金的投資風格也頗為激進。
如前述,截至三季度末,在華泰資管344.85億元的公募規模中,債券基金(規模281.15億元)佔比即達到81.83%。而在其債券投資組合中,企業債與企業短期融資券的權重,也是遠高於同行平均水平。
根據Wind資訊,截至三季度末,華泰資管持有的企業債及企業短期融資券市值分別合計69.75億元和52.18億元,分別佔到公募資產淨值的20.23%和15.13%,同期同行平均水平則分別為5.32%和4.76%。
至於國債,同期華泰資管所持市值為2.04億元,佔到公募資產淨值的0.59%,同行平均水平為1.45%。
對於持牌時間不長的機構來說,抓住機遇,通過較為積極甚至是激進的策略以達到「彎道超車」的目的,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做法,不過,隨之而來的代價可能就是風險的降臨,特別是當「黑天鵝」出現之時。
值得一提的是,第二季度重倉「19華汽01」(152134.SH)的華泰紫金智鑫3個月定開(008982.OF)2020年2月底才成立。換句話說,這隻基金成立之後,很快即大筆買入「19華汽01」。
根據《基金合同生效公告》,這隻基金的發行規模為10.10億份,有效認購戶數僅有2戶,其中華泰資管以自有資金認購了1000萬份。